二十四、 玄關集釋

關燈
稱無,此亦觀妙之旨也。

    下者而上閉,則隐藏未見。

    然杳冥有精,其中有信,故稱有,此亦觀竅之旨也。

    上閉下閉,皆歸于玄牝之内,無欲有欲,盡存乎玄微之間。

    是故玄關一竅,有稱為有無妙竅者,有稱為上下釜者,有稱為陰陽鼎者,有稱為神炁穴者,皆由此也,皆統于一中而已矣。

    ”以上均揭心息和合于虛中,會三歸一,而顯玄關之妙用也。

    蓋玄關之本體為虛空,空中不空,一氣流行,故以心息相依,妙合于此中,則體用全而返還之路通矣。

    體在先天,用在後天,體用合一,則天人合發,逆流而返,追二炁于黃道,有何難哉! 此上略揭之源流出處,及其體用差别,俾學者于丹書所說,略知眉目。

    有就信位上說,有就證位上說;有約命宗而說,有約性宗而說;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亦難一概而論。

    至若曆代祖師詠“玄關”之詩,則美不勝收,今亦略舉數十首,以廣見聞而彰道妙,兼亦附以己意,闡作者之旨趣,則玄關義蘊,更為明顯矣。

     鐘離翁曰:“道法三千六百門,門門各執一苗根。

    誰知些子玄關竅,不在三千六百門。

    ”純陽祖雲:“玄牝玄牝真玄牝,不在心兮不在腎。

    窮取生身受氣初,莫怪天機都洩盡。

    ”原鐘祖之意,旁門外道,無非在色身上作活計。

    惟此玄竅,不屬體形,而仍非與體形完全脫離關系,不即此身,不離此身,先後二天交接之所,天人合發之機,非一般外道所能知也。

    “些子”二字甚妙,此指虛空言也,所謂“其大無外,其小無内”是也。

    呂祖一偈,直教人體會未生以前,受炁之初,元無一物。

    《參同契》所謂:“審思末後,當慮其先,人所秉軀,體本一無”是也。

    故呂祖又詩曰:“大道端居太極先,本于父母未生前。

    ”又曰:“人少知吾大道真,真道須求未生先。

    ”可以證焉。

    張景和雲:“混元一竅是先天,内面虛無理自然。

    若向未生前見得,明知必是大羅仙”。

    此頌最妙,直教人體會“未生前”面目。

    先師《三教一貫》雲:“學道步步離不得未生以前,離了未生以前,則先天真陽不能得。

    ”又雲:“必求之于未生以前,方是先天,方是雙修。

    此入門者要緊第一着也。

    總之,不離身外虛空一着。

    能在身外下手,則玄牝之門通而雙修之旨得矣。

    ” 劉處玄雲:“一竅虛空玄牝門,調停節候要常溫。

    仙人鼎内無他藥,雜礦銷成百煉金。

    ”趙緣督雲:“虛無一竅正當中,無生無滅自無窮。

    昭昭靈靈相非相,杳杳冥冥空不空。

    ”葛仙翁雲:“乾坤合處乃正中,中在虛無甚空闊。

    簇将龍虎竅中藏,造化機樞歸掌握。

    ”羅公遠雲:“一竅虛無天地中,纏綿秘密不通風。

    恍惚杳冥無色像,真人現在寶珠中。

    ”司馬子微雲:“虛無一竅号玄關,正在人身天地中。

    八萬四千分上下,九三六五列循環。

    大包法界混無迹,細入塵埃不見顔。

    這個名為祖炁穴,黍珠一粒正中懸。

    ”以上諸詩,皆直指“虛空”為玄關,意甚明顯。

    司馬子微謂:“大包法界,細入塵埃”二語,尤為描寫“虛空”之能手也。

     天來子雲:“玄牝之門鎮日開,中間一竅混靈台。

    無關無鎖無人守,日月東西自往來。

    ”朝元子雲:“中嶽嵯峨日月齊,乾坤枝葉在靈溪。

    龜蛇往複雲雙段,風雨淋漓水一畦。

    爐裡君臣名子午,鼎中夫婦号東西。

    此中幸有留年藥,何得身心一向迷。

    ”張洪蒙雲:“天地之根始玄牝,呼日吸月持把柄。

    隐顯俱空空不空,尋之不見呼之應。

    ”王處一雲:“谷神從此立天根,上聖張名玄牝門。

    點破世人生死穴,真仙于此定乾坤。

    ”丁野鶴雲:“三教一元這個圓,生在無為象帝先。

    悟得此中真妙理,始知大道祖根源。

    ”馬丹陽雲:“老子金丹釋氏珠,圓明無欠亦無餘。

    死戶生門宗此竅,此竅猶能納太虛。

    ”劉海蟾雲:“函谷關當天地中,往來日月自西東。

    試将寸管窺玄竅,虎踞龍盤氣象雄。

    ”肖了真雲:“老子明開衆妙門,一阖一辟應乾坤。

    果于罔象無形處,有個長生不死根。

    ”又雲:“劈開玄牝露雙關,鍛煉工夫不等閑。

    學者要知端的處,直須北鬥面南看。

    ”又雲:“小小壺中别有天,鐵牛耕地種金蓮。

    這般景象家家有,因甚時人不學仙。

    ”又雲:“雖然小小一壺中,上下乾坤法象同。

    若也知時能運用,金烏玉兔自西東。

    ”河上公曰:“杳杳冥冥開衆妙,恍恍惚惚葆真竅。

    斂之潛藏一粒中,放之彌漫六合表。

    ”高象先雲:“真一之道何所雲,莫若先敲戊己門。

    戊己門中有真水,真水便是黃芽根。

    ”劉海蟾雲:“無底曰橐,有孔曰鑰。

    中間一竅,無人摸着。

    ”石杏林雲:“一孔玄關竅,三關要路頭。

    忽然輕運動,神水自然流。

    ”薛道光雲:“玄真玄,牝真牝,玄牝都來共一竅,不在口鼻并心腎。

    ”呂真人雲:“子午長餐日月精,玄關門戶啟還扃。

    常如此,過平生,且抱陰陽仔細烹。

    ”陸西星雲:“休将玄牝等閑論,要識生門與死戶。

    若解盜機兼逆運,頓超生死道常存。

    ”尹真人雲:“空洞無涯是玄竅,知而不守是工夫。

    ” 以上諸尊宿詩頌,發明玄關義理,可謂囗強矣,而以尹真人二句最為直截了當。

    初句标體,明示身外虛空一着,既曰“空洞無涯”,則凡色身之内、上下三田,屬有涯者,皆非玄關的處矣。

    次句揭用,謂凝神于虛,知息之出人,順其自然,略予照覺便休,斯即“知而不守”之真工夫也。

    自然心息和融,凡息由短而長,複由長而短,漸微漸定,以至屹然自住。

    則如一葉扁舟,截卻纜索,容與中流,是謂入定,為真息。

    一切丹法,均以此為基。

    《莊子》所謂:“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載”也。

    薛道光詩曰:“井底泥蛇舞柘枝,窗前明月照梅李。

    夜來混沌攧落地,萬象森羅總不知。

    ”陳沖素雲:“當此之時,身心混然,與虛空等,不知身之為我,我之為身,亦不知神之為炁,炁之為神。

    似此造化,非存想,非作為,自然而然,亦不知其所以然也。

    ”予謂:此乃最初下手、煉己築基之要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