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 玄關集釋
關燈
小
中
大
神裡面居,息往息來無間斷,聖胎成就合元初。
玄牝之旨,備于斯矣。
” 以上陳虛白闡玄關之文,本有千五百餘字,今僅錄其半,而大旨已明。
篇中初列玄關異名,次示一身内外,上至頂而下至尾闾,皆非玄關,所以破外道泥執色身之弊也。
次揭“規中”二字,又形容“中”字之妙。
曰:“在乾下坤上,兌東震西,”是畫家烘雲托月之法。
以南北東西四正之位,映出中間虛空一位。
又謂:“不依形而立,惟體道以生。
”是又示虛空一着也,即不依形,則不在身内可知。
道本虛空,玄關體道,則亦虛空無疑矣。
末後一詩曰:“經營鄞鄂體虛無,”更直指虛空一着也。
“便把元神裡面居,”示凝神于虛,與息相諧合也。
“息來息往無間斷”,示神息相依,調之使純熟自然也。
“聖胎成就合元初”,示神息交結而成胎,内外二淨,體同虛空,是正“歸根複命”之時也。
中間廣示玄關法象,乃取材于《參同契》。
曰:“無邊傍,無内外,”則依據《四百字·序》,默示虛空一着也。
虛白原文末後廣示調息之旨。
結雲:“然此竅陽舒陰慘,本無正形,意到即開,開阖有時,百日立基,養成炁母,虛室生白,自然見之。
昔黃帝一月内觀,蓋此道也。
”此示證位之玄關。
前所雲雲,乃信位之玄關也。
信位,憑師指點。
證位,須自己親證,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不煩指授矣。
陳虛白而後,善談玄關者,當推白紫清、李清庵、張三豐、李涵虛四家。
清庵《中和集》内,有示命宗之玄關,與性宗之玄關。
《性理歌》曰:“兩儀肇分于太極,乾以直專坤辟翕。
天地中間玄牝門,其動愈出靜愈入。
”《煉虛歌》曰:“無畫以前焉有卦,乾坤非上坤非下。
中間一點至虛靈,八面玲珑無縫罅。
四邊固密剔渾淪,個是中虛玄牝門。
若向不虛虛内用,自然阖辟應乾坤。
玄牝門開功則極,神從此出從此入。
出出入入複還虛,平地一聲春霹靂。
”《抱一歌》曰:“虛無之谷自透通,玄牝之門自阖辟。
一陽來複妙奚窮,四德運乾恒不息。
”又《道德頌》曰:“阖辟應乾坤,斯為玄牝門。
自從無入出,三界獨稱尊。
”又詩曰:“谷神不死為玄牝,個是乾坤阖辟機。
往往來來終不息,推推蕩蕩了無邊。
白頭老子乘龍去,碧眼胡兒跨虎歸。
試問收功何所證?周天匝地月光輝。
”又曰:“玄門牝戶不難知,收拾身心向内推。
會得兩儀推蕩理,便知一氣往來時。
乾坤阖辟無休息,離坎升沉有合離。
我為孚庵明指出,念頭複處立丹基。
”又曰:“真常之道果何難,隻在如今日用間。
一合乾坤知阖辟,兩輪日月自循環。
歸根自有歸根竅,複命甯無複命關?踏破兩重消息子,超凡越聖譬如閑。
”又,《原道歌》曰:“玄流若也透玄關,蹑景登真果不難。
隻是星兒孔竅子,迷人如隔萬重山。
”又,《全真活法》曰:“煉氣在調燮者,調和真息,燮理真元也。
老子雲: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其調燮之要乎?今人指口鼻為玄牝之門,非也。
玄牝者,天地阖辟之機也。
《易·系》雲:“阖戶謂之坤,辟戶謂之乾,一阖一辟之謂變。
一阖一辟,即一動一靜,老子所謂‘用之不勤’之義也。
”釋曰:清庵詩歌,大意要人體會身外虛空中呼吸阖辟之機,即在此處心息相依,直到神息凝合,息無出入,三界稱尊,性寂情空,超凡越聖。
歸根複命之學,胥在于斯矣,此約命宗玄關言也,玄學之正脈也。
李清庵又曰:“汝但于二六時中,行住坐卧着工夫,向内求之,默語視聽,是爾甚麼?若身心靜定,方寸湛然,真機妙處,自然見之也。
《易·系》雲:寂然不動,即玄關之體也;感而遂通,即玄關之用也。
時人若以有形着落處為玄關者,縱勤功苦志,事終不成。
欲直指出來,恐汝信不及,亦用不得,須自見始得。
”又曰:“夫玄關者,至玄至妙之機關也。
今之學者多泥于形體,或雲丹田,或雲首有九宮,中為玄關,或指産門為生身處,或指口鼻為玄牝,皆非也。
但着在形體上都不是,亦不可離此一身向外尋求。
諸丹經皆不言正在何處者,何也?難形筆舌,亦說不得,故曰玄關,所以聖人隻書一中字示人。
此中字,玄關明矣。
所謂中者,非中外之中,亦非四維上下之中,不是在中之中。
釋雲:不思善,不思惡,正恁麼時,那個是自己本來面目?此禅家之中也。
儒曰:喜、怒、哀、樂,未發謂之中,此儒家之中也。
道曰:念頭不起處謂之中,此道家之中也。
此乃三教所用之中也。
《易》曰:寂然不動,中之體也;感而遂通,中之用也。
老子曰:緻虛極,守靜笃,萬物并作,吾以觀其複。
《易》雲:複其見天地之心。
且複卦,一陽生于五陰之下。
陰者,靜也。
陽者,動也。
靜極生動,隻這動處,便是玄關也。
汝但于二六時中,舉心動念處着功夫,玄關自然見也。
”以上約性覺妙明為玄關,乃自性宗通,無為妙覺之至道也。
學者須知,性命本屬不二,徹證性空本體者,十方世界現全身,了性而命在其中,是為頓悟頓修。
若從調息凝神入手者,乃漸法也。
漸法所用之玄關,約妙有之氣機而言。
頓法所指之玄關,約真空之性體而言。
予考《道德經》原旨,以“谷神不死為玄牝”,亦約真空性體言也。
三豐翁《打坐歌》曰:“初打坐,學參禅,這個消息在玄關。
秘秘綿綿調呼吸,一陰一陽鼎内煎。
”《道要秘訣歌》曰:“看玄關,調真息,知斯二要修行畢。
以元神,入氣海,神氣交融默默時,便得一玄真主宰。
将元氣,入黃庭,氣神和合昏昏際,又得一玄最圓明。
一玄妙,一玄竅,有欲觀竅無觀妙。
兩者玄玄是真機,異名同出誰知道。
看玄關,無他訣,先從竅内調真息。
神恬氣靜極自然,妙自無生現太極。
古仙翁,多半語,恐洩真機不妄舉。
或言有定在中央,或言無定自領取。
到如今,我盡言,此在有定無定間。
有定曰竅無曰妙,老君所
玄牝之旨,備于斯矣。
” 以上陳虛白闡玄關之文,本有千五百餘字,今僅錄其半,而大旨已明。
篇中初列玄關異名,次示一身内外,上至頂而下至尾闾,皆非玄關,所以破外道泥執色身之弊也。
次揭“規中”二字,又形容“中”字之妙。
曰:“在乾下坤上,兌東震西,”是畫家烘雲托月之法。
以南北東西四正之位,映出中間虛空一位。
又謂:“不依形而立,惟體道以生。
”是又示虛空一着也,即不依形,則不在身内可知。
道本虛空,玄關體道,則亦虛空無疑矣。
末後一詩曰:“經營鄞鄂體虛無,”更直指虛空一着也。
“便把元神裡面居,”示凝神于虛,與息相諧合也。
“息來息往無間斷”,示神息相依,調之使純熟自然也。
“聖胎成就合元初”,示神息交結而成胎,内外二淨,體同虛空,是正“歸根複命”之時也。
中間廣示玄關法象,乃取材于《參同契》。
曰:“無邊傍,無内外,”則依據《四百字·序》,默示虛空一着也。
虛白原文末後廣示調息之旨。
結雲:“然此竅陽舒陰慘,本無正形,意到即開,開阖有時,百日立基,養成炁母,虛室生白,自然見之。
昔黃帝一月内觀,蓋此道也。
”此示證位之玄關。
前所雲雲,乃信位之玄關也。
信位,憑師指點。
證位,須自己親證,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不煩指授矣。
陳虛白而後,善談玄關者,當推白紫清、李清庵、張三豐、李涵虛四家。
清庵《中和集》内,有示命宗之玄關,與性宗之玄關。
《性理歌》曰:“兩儀肇分于太極,乾以直專坤辟翕。
天地中間玄牝門,其動愈出靜愈入。
”《煉虛歌》曰:“無畫以前焉有卦,乾坤非上坤非下。
中間一點至虛靈,八面玲珑無縫罅。
四邊固密剔渾淪,個是中虛玄牝門。
若向不虛虛内用,自然阖辟應乾坤。
玄牝門開功則極,神從此出從此入。
出出入入複還虛,平地一聲春霹靂。
”《抱一歌》曰:“虛無之谷自透通,玄牝之門自阖辟。
一陽來複妙奚窮,四德運乾恒不息。
”又《道德頌》曰:“阖辟應乾坤,斯為玄牝門。
自從無入出,三界獨稱尊。
”又詩曰:“谷神不死為玄牝,個是乾坤阖辟機。
往往來來終不息,推推蕩蕩了無邊。
白頭老子乘龍去,碧眼胡兒跨虎歸。
試問收功何所證?周天匝地月光輝。
”又曰:“玄門牝戶不難知,收拾身心向内推。
會得兩儀推蕩理,便知一氣往來時。
乾坤阖辟無休息,離坎升沉有合離。
我為孚庵明指出,念頭複處立丹基。
”又曰:“真常之道果何難,隻在如今日用間。
一合乾坤知阖辟,兩輪日月自循環。
歸根自有歸根竅,複命甯無複命關?踏破兩重消息子,超凡越聖譬如閑。
”又,《原道歌》曰:“玄流若也透玄關,蹑景登真果不難。
隻是星兒孔竅子,迷人如隔萬重山。
”又,《全真活法》曰:“煉氣在調燮者,調和真息,燮理真元也。
老子雲: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其調燮之要乎?今人指口鼻為玄牝之門,非也。
玄牝者,天地阖辟之機也。
《易·系》雲:“阖戶謂之坤,辟戶謂之乾,一阖一辟之謂變。
一阖一辟,即一動一靜,老子所謂‘用之不勤’之義也。
”釋曰:清庵詩歌,大意要人體會身外虛空中呼吸阖辟之機,即在此處心息相依,直到神息凝合,息無出入,三界稱尊,性寂情空,超凡越聖。
歸根複命之學,胥在于斯矣,此約命宗玄關言也,玄學之正脈也。
李清庵又曰:“汝但于二六時中,行住坐卧着工夫,向内求之,默語視聽,是爾甚麼?若身心靜定,方寸湛然,真機妙處,自然見之也。
《易·系》雲:寂然不動,即玄關之體也;感而遂通,即玄關之用也。
時人若以有形着落處為玄關者,縱勤功苦志,事終不成。
欲直指出來,恐汝信不及,亦用不得,須自見始得。
”又曰:“夫玄關者,至玄至妙之機關也。
今之學者多泥于形體,或雲丹田,或雲首有九宮,中為玄關,或指産門為生身處,或指口鼻為玄牝,皆非也。
但着在形體上都不是,亦不可離此一身向外尋求。
諸丹經皆不言正在何處者,何也?難形筆舌,亦說不得,故曰玄關,所以聖人隻書一中字示人。
此中字,玄關明矣。
所謂中者,非中外之中,亦非四維上下之中,不是在中之中。
釋雲:不思善,不思惡,正恁麼時,那個是自己本來面目?此禅家之中也。
儒曰:喜、怒、哀、樂,未發謂之中,此儒家之中也。
道曰:念頭不起處謂之中,此道家之中也。
此乃三教所用之中也。
《易》曰:寂然不動,中之體也;感而遂通,中之用也。
老子曰:緻虛極,守靜笃,萬物并作,吾以觀其複。
《易》雲:複其見天地之心。
且複卦,一陽生于五陰之下。
陰者,靜也。
陽者,動也。
靜極生動,隻這動處,便是玄關也。
汝但于二六時中,舉心動念處着功夫,玄關自然見也。
”以上約性覺妙明為玄關,乃自性宗通,無為妙覺之至道也。
學者須知,性命本屬不二,徹證性空本體者,十方世界現全身,了性而命在其中,是為頓悟頓修。
若從調息凝神入手者,乃漸法也。
漸法所用之玄關,約妙有之氣機而言。
頓法所指之玄關,約真空之性體而言。
予考《道德經》原旨,以“谷神不死為玄牝”,亦約真空性體言也。
三豐翁《打坐歌》曰:“初打坐,學參禅,這個消息在玄關。
秘秘綿綿調呼吸,一陰一陽鼎内煎。
”《道要秘訣歌》曰:“看玄關,調真息,知斯二要修行畢。
以元神,入氣海,神氣交融默默時,便得一玄真主宰。
将元氣,入黃庭,氣神和合昏昏際,又得一玄最圓明。
一玄妙,一玄竅,有欲觀竅無觀妙。
兩者玄玄是真機,異名同出誰知道。
看玄關,無他訣,先從竅内調真息。
神恬氣靜極自然,妙自無生現太極。
古仙翁,多半語,恐洩真機不妄舉。
或言有定在中央,或言無定自領取。
到如今,我盡言,此在有定無定間。
有定曰竅無曰妙,老君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