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 玄關集釋
關燈
小
中
大
,不可求于他也(抱自既非,執他亦謬,執中且相近)。
”《四百字》雲:“此竅非凡竅,乾坤共合成,名為神氣穴,内有坎離精。
”釋曰:非凡竅者,不可向凡體上求,須知非有相、有形之竅。
乾坤共合成者,謂上乾下坤,中間空洞無物,示此竅乃乾坤之中也。
葛仙翁雲:“乾坤合處乃真中,中在虛無甚空闊,”是也。
羅公遠雲:“一竅虛無天地中,纏綿秘密不通風。
”亦是也。
身外系乾坤,身内系坎離。
既雲:“乾坤合成”,則先天而成,不在身内明矣。
名為神氣穴者,心息相依在此處也,神氣在此處歸根也。
葛仙翁雲:“簇将龍虎竅中藏”是也。
内有坎離精者,依到大定,則“藥物生玄竅,火候發陽爐。
”此謂神氣歸根,虛無之中,藥物自生。
玄竅者,一而神也。
藥物者,兩而化也。
金丹妙用,在于坎離。
坎離妙用,不出先天太極也。
《悟真篇》雲:“玄牝之門世罕知,休将口鼻妄施為。
饒君吐納經多載,争得金烏搦兔兒。
”此又示人不可執着色身求玄關也。
口鼻尚非其所,何況心腎中間、兩眉中間,及臍下一寸三分等處乎?總之,一着色身,即落後天,即非玄矣。
或問曰:玄關即是外面虛空一着,何以紫陽不雲“身外求之”,而雲“身中求之”乎?答曰:此竅雖在身外,而乃與口鼻至為切近。
此一規之中,方寸之地,呼吸起處,介乎色身與虛空之間,乃人身之中極,神氣歸根之處,先後二天銜接之所,故雲“身中”耳。
總之,此竅實不屬色身,而仍未與色身完全脫離關系。
若執色身求之,固不可。
若完全離卻亦不可,妙在不即不離之間。
不即此身,不離此身,鼻竅外,虛空之中,出入息起動之處,如傀儡之線棙,一身運動之總機關,即玄關之所在也。
若雲“身外求之”,又恐邪徒借此移在女人身上,起種種邪行,如三峰采戰之流。
古人不護己,說個“中”字。
又曰:“乾坤合處”。
《禮記·中庸》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
緻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微矣!微矣!紫陽《悟真篇》又雲:“勸君窮取生身處,返本還元是藥王。
”此生身處,亦即玄關之别名。
或問:何謂生身處?答曰:鄭和陽真人雲:“我身自向虛中來,我身應向虛中去,來來去去在虛中,可于虛中種業樹,種得業樹根株深,枝條充塞去來路。
”此即示人以生身之處也。
試思,鼻外呼吸之動機一息,傀儡即倒,豈非生身之妙鍵乎?究而言之,虛空一竅,能生我,亦能死我,故古人稱為“生死門戶”。
鐘離翁雲:“生我之門,死我之戶。
”即指玄關言也。
鐘祖又雲:“欲識金丹端的處,未生身處下工夫。
”張景和雲:“若向未生前見得,明知必是大羅仙。
”尹清和雲:“欲識本來真面目,未生身處一輪明。
”此皆直指“生身之處”為虛空一着。
故先師雲:“如得訣者,則在虛空中下手,即是性命雙修。
若離虛空,别無路矣。
”可謂洩盡天機,萬卷丹書所不敢言也。
紫陽而後,善談玄關者,當推陳虛白《規中指南》。
其示“玄牝圖”,曰:“真人潛深淵,浮遊守中規中。
”又曰:“夫玄牝,其白如綿,其連如環,縱廣一寸二分,包一身之精粹。
”并引《悟真》詩為證。
按:虛白此圖,直示心息相依之旨。
兩圓圈相疊而成三,示心息歸并于虛空也。
又作《玄牝說》,曰:“夫身中一竅,名曰玄牝。
受氣以生,實為神府,三元所聚,更無分别。
精神魂魄,會于此穴,乃金丹返還之根,神仙凝結聖胎之地也。
古人謂之太極之蒂、先天之柄、虛無之宗、混沌之根、太虛之谷、造化之源、歸根竅、複命關、帝一神室、靈台、绛宮,皆一處也。
然在身中而求之,非口非鼻,非心非腎,非肝非肺,非脾非胃,非臍輪,非尾闾,非膀胱,非谷道,非兩腎中間一穴,非臍下一寸三分,非明堂(按:二眉中間)泥丸,非關元氣海。
然則何處?曰:我的妙訣,名曰規中,一意不散,結成胎仙。
《契》曰:真人潛深淵,浮遊守規中。
此其所也。
老子曰: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正在乾之下,坤之上,震之西,兌之東,坎離水火交媾之鄉。
人一身天地之正中,八脈九竅,經絡聯辏,虛閑一穴,空懸黍珠。
不依形而立,惟體道以生,似有似無,若亡若存,無内無外,中有乾坤,黃中通理,正位居體。
《書》曰: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度人經》曰:中理五氣,混全百神。
崔公謂之,貫尾闾,通泥丸。
純陽謂之,窮取生身受氣初。
平叔曰:勸君窮取生身處。
上元之所由生,真息之所由立。
故玉蟾又謂之念頭動處。
修丹之士,不明此竅,則真息不住,神化無基。
且此一竅,先天而生,後天而接,先後二氣,總為混沌,杳杳冥冥,其中有精,恍恍惚惚,其中有物,物非常物,精非常精也。
天得之以清,地得之以甯,人得之以靈。
譚真人曰:得灏氣之門,所以歸其根,知元神之囊,所以韬其光,若蚌内守,若石中藏,所以為珠玉之房。
皆真旨也。
然此一竅,亦無邊傍,更無内外,若以形體色象求之,則又成大錯謬矣。
故曰:不可執于無為,不可形于有作,不可泥于存想,不可着于持守。
聖人法象,見于丹經,或謂之玄中高起,狀似蓬壺,關閉微密,神運其中;或謂之狀如雞子,黑白相扶,縱廣一寸,以為始初,彌曆十月,脫出其胞;或謂之其白如練,其連如環,方廣一寸二分,包一身之精粹。
此明示玄關之要,顯露造化之機。
學者不探其玄,不赜其奧,用工之時,便守之以為蓬壺,存之以為雞子,想之以為連環,模樣如此,形狀如此,執有為有,存神入妄,豈不大謬耶?要知玄關一竅,玄牝之門,乃神仙聊指造化之基爾。
然其中體用權衡,本自不殊,如以乾坤法天地,離坎體日月是也。
《契》曰:混沌相交接,權輿樹根基,經營養鄞鄂,凝神以成軀。
則神炁有所取,魂魄不緻散亂,回光返照便歸來,造次弗離常在此。
詩曰:經營鄞鄂體虛無,便把元
”《四百字》雲:“此竅非凡竅,乾坤共合成,名為神氣穴,内有坎離精。
”釋曰:非凡竅者,不可向凡體上求,須知非有相、有形之竅。
乾坤共合成者,謂上乾下坤,中間空洞無物,示此竅乃乾坤之中也。
葛仙翁雲:“乾坤合處乃真中,中在虛無甚空闊,”是也。
羅公遠雲:“一竅虛無天地中,纏綿秘密不通風。
”亦是也。
身外系乾坤,身内系坎離。
既雲:“乾坤合成”,則先天而成,不在身内明矣。
名為神氣穴者,心息相依在此處也,神氣在此處歸根也。
葛仙翁雲:“簇将龍虎竅中藏”是也。
内有坎離精者,依到大定,則“藥物生玄竅,火候發陽爐。
”此謂神氣歸根,虛無之中,藥物自生。
玄竅者,一而神也。
藥物者,兩而化也。
金丹妙用,在于坎離。
坎離妙用,不出先天太極也。
《悟真篇》雲:“玄牝之門世罕知,休将口鼻妄施為。
饒君吐納經多載,争得金烏搦兔兒。
”此又示人不可執着色身求玄關也。
口鼻尚非其所,何況心腎中間、兩眉中間,及臍下一寸三分等處乎?總之,一着色身,即落後天,即非玄矣。
或問曰:玄關即是外面虛空一着,何以紫陽不雲“身外求之”,而雲“身中求之”乎?答曰:此竅雖在身外,而乃與口鼻至為切近。
此一規之中,方寸之地,呼吸起處,介乎色身與虛空之間,乃人身之中極,神氣歸根之處,先後二天銜接之所,故雲“身中”耳。
總之,此竅實不屬色身,而仍未與色身完全脫離關系。
若執色身求之,固不可。
若完全離卻亦不可,妙在不即不離之間。
不即此身,不離此身,鼻竅外,虛空之中,出入息起動之處,如傀儡之線棙,一身運動之總機關,即玄關之所在也。
若雲“身外求之”,又恐邪徒借此移在女人身上,起種種邪行,如三峰采戰之流。
古人不護己,說個“中”字。
又曰:“乾坤合處”。
《禮記·中庸》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
緻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微矣!微矣!紫陽《悟真篇》又雲:“勸君窮取生身處,返本還元是藥王。
”此生身處,亦即玄關之别名。
或問:何謂生身處?答曰:鄭和陽真人雲:“我身自向虛中來,我身應向虛中去,來來去去在虛中,可于虛中種業樹,種得業樹根株深,枝條充塞去來路。
”此即示人以生身之處也。
試思,鼻外呼吸之動機一息,傀儡即倒,豈非生身之妙鍵乎?究而言之,虛空一竅,能生我,亦能死我,故古人稱為“生死門戶”。
鐘離翁雲:“生我之門,死我之戶。
”即指玄關言也。
鐘祖又雲:“欲識金丹端的處,未生身處下工夫。
”張景和雲:“若向未生前見得,明知必是大羅仙。
”尹清和雲:“欲識本來真面目,未生身處一輪明。
”此皆直指“生身之處”為虛空一着。
故先師雲:“如得訣者,則在虛空中下手,即是性命雙修。
若離虛空,别無路矣。
”可謂洩盡天機,萬卷丹書所不敢言也。
紫陽而後,善談玄關者,當推陳虛白《規中指南》。
其示“玄牝圖”,曰:“真人潛深淵,浮遊守中規中。
”又曰:“夫玄牝,其白如綿,其連如環,縱廣一寸二分,包一身之精粹。
”并引《悟真》詩為證。
按:虛白此圖,直示心息相依之旨。
兩圓圈相疊而成三,示心息歸并于虛空也。
又作《玄牝說》,曰:“夫身中一竅,名曰玄牝。
受氣以生,實為神府,三元所聚,更無分别。
精神魂魄,會于此穴,乃金丹返還之根,神仙凝結聖胎之地也。
古人謂之太極之蒂、先天之柄、虛無之宗、混沌之根、太虛之谷、造化之源、歸根竅、複命關、帝一神室、靈台、绛宮,皆一處也。
然在身中而求之,非口非鼻,非心非腎,非肝非肺,非脾非胃,非臍輪,非尾闾,非膀胱,非谷道,非兩腎中間一穴,非臍下一寸三分,非明堂(按:二眉中間)泥丸,非關元氣海。
然則何處?曰:我的妙訣,名曰規中,一意不散,結成胎仙。
《契》曰:真人潛深淵,浮遊守規中。
此其所也。
老子曰: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正在乾之下,坤之上,震之西,兌之東,坎離水火交媾之鄉。
人一身天地之正中,八脈九竅,經絡聯辏,虛閑一穴,空懸黍珠。
不依形而立,惟體道以生,似有似無,若亡若存,無内無外,中有乾坤,黃中通理,正位居體。
《書》曰: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度人經》曰:中理五氣,混全百神。
崔公謂之,貫尾闾,通泥丸。
純陽謂之,窮取生身受氣初。
平叔曰:勸君窮取生身處。
上元之所由生,真息之所由立。
故玉蟾又謂之念頭動處。
修丹之士,不明此竅,則真息不住,神化無基。
且此一竅,先天而生,後天而接,先後二氣,總為混沌,杳杳冥冥,其中有精,恍恍惚惚,其中有物,物非常物,精非常精也。
天得之以清,地得之以甯,人得之以靈。
譚真人曰:得灏氣之門,所以歸其根,知元神之囊,所以韬其光,若蚌内守,若石中藏,所以為珠玉之房。
皆真旨也。
然此一竅,亦無邊傍,更無内外,若以形體色象求之,則又成大錯謬矣。
故曰:不可執于無為,不可形于有作,不可泥于存想,不可着于持守。
聖人法象,見于丹經,或謂之玄中高起,狀似蓬壺,關閉微密,神運其中;或謂之狀如雞子,黑白相扶,縱廣一寸,以為始初,彌曆十月,脫出其胞;或謂之其白如練,其連如環,方廣一寸二分,包一身之精粹。
此明示玄關之要,顯露造化之機。
學者不探其玄,不赜其奧,用工之時,便守之以為蓬壺,存之以為雞子,想之以為連環,模樣如此,形狀如此,執有為有,存神入妄,豈不大謬耶?要知玄關一竅,玄牝之門,乃神仙聊指造化之基爾。
然其中體用權衡,本自不殊,如以乾坤法天地,離坎體日月是也。
《契》曰:混沌相交接,權輿樹根基,經營養鄞鄂,凝神以成軀。
則神炁有所取,魂魄不緻散亂,回光返照便歸來,造次弗離常在此。
詩曰:經營鄞鄂體虛無,便把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