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玄宗十德

關燈
《大洞經》雲:“十德初成基,同飛七覺元。

    ”又雲:“太清八景觀,十德真文宣。

    ”此謂眼、耳、鼻、舌、身、口、意,返乎元初,性真圓融,八識不生,氣和道立,文采煊着,十德圓成。

    所謂十德者,土數五,二土相合成圭,謂之十德,此是一說。

    又玄教自有十德,所謂定、和、淨、明、妙,常、樂、素、虛、柔是也。

     《莊子》曰:“相造乎道者,無事而生定。

    ”又曰:“大定持之。

    ”又曰:“虛室生白,吉祥止止。

    ”《大洞經》曰:“大定全真。

    ”玄宗泰定神甯,心既湛寂,一切動相,自然不生。

    至于不動地境界,是則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妙入希夷之鄉,契無為之化,獲不思議神用矣。

    是謂定德。

     玄教心息妙合,神氣和融,以人和而招緻天和。

    先天已得,雪淨冰融,一團太和之氣,回還充塞,浸淫融洽,銷铄群陰,大丹自成。

    老聖曰:“知和曰常。

    ”《莊子》曰:“一上一下,以和為量。

    ”《五廚經》曰:“一氣和太和,得一道皆泰。

    ”《大通經》曰:“緻靜不動,緻和不遷。

    ”《心印經》曰:“太和充溢,骨散寒瓊。

    ”是謂成和之修,是名和德也。

     所謂淨者,玄教固以清淨甯一設化。

    《大洞經》曰:“洞虛清和淨,華通引玄明。

    ”由心息相依而澄心不動,六根清淨,進而至于六識、六塵清淨,乃至十方虛空,無邊刹海,一時清淨。

    入此大淨法門,獲無障礙,自在解脫。

    故《大洞經》曰:“九回鏡中清,乘景入四明。

    ”《玄契》曰:“洞微清淨,聖耳梵通。

    無障無礙,内外虛明。

    洞空清淨,玄息氣通。

    無障無礙,内外虛清。

    洞虛清淨,靈舌華通,無障無礙,内外玄明。

    洞真清淨,變應自然,道通長存,十方皆現。

    如是背塵合覺,反染為淨,心淨土淨,依正旋轉。

    寂光真境,任運現前,謂之清淨光明藏。

    ”以此自利、利他,同脫苦海,同登道岸,最為超絕。

    故此淨德,最尊最勝。

     所謂明者,由本身清淨故,發生慧光,洞照十方,周遍無礙。

    《大洞經》曰:“靈光八輝,萬神俱生。

    ”又曰:“流輝六曜,泯邈沈遷。

    ”又曰:“洞明光景中,帝一真玄經。

    ”又雲:“十華妙行仙,制魔生六明。

    ”又雲:“洞觀無礙空,元始通其明。

    骊珠現真形,内外洞照清。

    ”又雲:“洞源與洞明,萬道由通生。

    ”又雲;“洞源清淨光,操持有其功。

    ”又雲:“洞微無窒礙,化極衆幽靈。

    ”又雲:“定和妙明覺,玄息自長生。

    ”又雲:“洞虛表和淨,華通引玄明。

    ”《玉樞經》雲:“泰定安則聖智全,聖智全則慧光生,慧光生則與道為一。

    ”老聖曰:“知常曰明。

    ”《莊了》曰:“莫若以明。

    ”是則洞明寂照,無礙圓融。

    《楞嚴經》所謂:“明極即如來”是也。

    是謂明德。

     所謂妙者,虛實相通,依正交參,心境一如,入際平等之源。

    性真圓融,無礙周遍。

    老聖稱為“衆妙之門。

    ”《養命經》曰:“識無空法,洞觀無礙,入衆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