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

關燈
,無何,張亦馱世,志古等才謝力綿,大懼不任,以墜宗緒。

    自是臉不沾席,食不甘味,饑寒疾苦不以累其業者,逾十五年,始克有成。

    敢以記請,庶征石書辭,俾先師之功勤,永有傳焉。

    屬時多故,辭未能也。

    中統改元,與平章廉公再被隆委,殿邦坤隅。

    志古輩複以其師行實來谒,且迫促前記。

    餘謂秦中名山水多矣,可取者唯華清為最。

    辟門可以瞰清渭,登高可以臨商於。

    高甍巨棟,綿亘盤郁,寒藤老樹,蒙絡搖綴,而漢唐之離宮别館鹹在焉。

    斯則華清之奇觀也,前人述之備矣。

    又昆束西奔走實當沖要,而能潔齋館以待賓僚,蓄刍藥以備傳客,饑者食之,寒者噢之,疲者休之,小大畢慰,其意鹹充然若有所得,此其與時遷徙,應物變化,随俗施事,無所往而不宜者也。

    向非清平玄應感人,曷能新宮宇,還舊觀。

    非志古輩竭力盡悴,曷能勤堂構,紹宗風。

    而暗無一言,是使師弟子之功泯默而不傳也。

    聊推次營造之始末,俾刻諸石,用紀歲月雲。

    時中統二年九月日記。

     七真傳序 南至封龍山樵李冶仁卿撰 山車垂鈎,不雕不幾之謂真,嬰啼孺慕,與生俱生之謂真。

    上皇之世,一真大全,其化淵淵,其俗平平,标枝野鹿,同歸自然,物與無妄,夫何為乎,雖接子之或使,亦季真之莫為已。

    世既下衰道衛幅裂,一真内潰j萬僞鳜纖,猖狂恣睢,饅謂億僑,剖奸厥詐,沂鄂太素。

    一於斯時也,不有至人濟之無假之津,返之遠古之宅,則日填月積、積習生常,氓之蚩蚩将為異物。

    天可倚杵,初不待千歲之遼,是故帝鴻世有廣成之救,姬周世有混元之救,戰國世有南華沖虛之救,而七真繼踵,疊為近世之救,所遇雖殊,其為救一也。

    自重陽始祖開真荃於金源氏正隆、大定之初,長春老仙翁真風於我國朝啟運建極之際,中問陶鑄群生,使之保合太和各正性命,蓋千萬數。

    而俘虜之餘齒,凍餒之殘喘,狸讦之假息,所以起屍肉骼膏枯已痛俾人蒙安樂之福者,又莫得而周知。

    然則七真之救世也,真葉上帝之心也,上帝之愛民也,真藉七真之教也。

    不然,何為天生聖皇,出甯四海,天生長春,左右大命,相與聚精會神而同始共終哉。

    長春上賓,清和劫藏之,真常發揮之,今而誠明布濩之,則夫七真之盛迹,炳如日月在天矣。

    雖無文字纂述,固不沒沒,況傳贊精碗,仙語琅琅耶?諸君叔列,曲折備盡,然走複蔔下贅談其傍,亦側務陽阿,從而和之耳。

    乃若虛舟靈風飄養,變化日新之說,此又玄中之玄,走雖老,尚獲一溉之益。

    詩雲:招招.舟子,人涉印否,人涉印否,印須我友。

    稽首誠明,母日子非其人。

    歲至元乙醜日序。

     送真人于公如北京引 戊戌歲三月初士。

    ,北京司鑰萬戶烏公遣介紹抵長春,奉玄繡書邀真人洞真老,以矜式其國人,既可所請。

    四月望日,公複躬親備車馬來逆。

    仆聞洞真甯海人,自觀觀入道居關中五十餘年,裡閉不一遊。

    其苦節厲志行輩鮮俪,潔行仁聲遠近着聞。

    正大問,被中旨提點汴京中太一官。

    越壬辰,大軍南渡,燕京長春宮諸耆宿莫不懸懸于懷,後聞嚴行台護歸東平,莫不相慶。

    因至燕谒處順堂,宮人懇留,不獲,南歸五年矣。

    羽士服其精嚴如奉神人,都人瞻其容止如睹列仙。

    一日,命駕猿鶴為之怨驚,松菊為之寂寞。

    衆設堅議以阻其行,其信不可奪也。

    至欲有以力挽而俾不得去者,仆日至人兼善之心視斯世如一,常以其有餘,補其所不足,一長春、清和留西堂,李真,f?一常主法席,其餘耆德不可藥舉比辍。

    此老以及遠方正如海藏,雖去一珠,吾光無所損劉施之他室照夜為有餘矣。

    又死白溜土厚人純,勸善易入聞道易行,加之烏使君侯漕台輩身先奉簪能緻有德,先覺以師範之視變故俗如反掌耳。

    或謂洞真澹如白雲,去往無心,安能規規語汝誨汝俾汝,悠悠者果從其訓耶。

    仆日:明月一出即現諸水,月何期於水水亦不能逃。

    夫月者,大明以臨之,至寂以感之,心領神受中有不能已者,何事規規其問,洞真胸中自有明月,人性猶水,天下一也,何獨白溜之疑哉。

    衆聞之,雖其元老見奪為私吊複以君子所居者,化為茲道賀也。

    於是相與開賓绾,設祖席,作歌詩餞送,以寵其行,張本引之且贈詩: 真人白溜行,長官執其禦。

    富貴不敢驕,黑煉竊思預。

     誰謂霧豹隐,忽與雲鴻翕。

    祖餞何徘徊,未忍别離遽。

     煙柳望長亭,茫茫正飛絮。

     真常李志常 臨岐執别春始歸,桃花将盡柳花飛。

    望中車馬健如疾,何時再見丁令威。

     又 心去意難留,乘春賦遠遊。

    秋風吹素發,猿鶴替人愁。

     定庵昊章 祖席相看手屢持,束風無奈思依依。

    慣聞玄鶴幽庭唳,忽作仙亮獨自飛。

     苑北佳遊何日再,終南舊隐幾時歸。

    因君喚起家山興,不覺臨風賦式微。

     馮斓馮志亨 古汴玄宮久住持,真仙無地不歸依。

    水中一月随方現,天上孤雲到處飛。

     蕙帳夜寒添鶴怨,祖庭春暖待師歸。

    此行莫負關中約,早占終南玲翠微。

     河東段天常 華表千年鶴,翩翩複舊遊。

    遼天快空廓,燕市謝淹留。

     輕舉師先得,高飛我未由。

    望窮雲海路,不斷暮煙愁。

     終南山甘河鎮遇仙宮詩序 太原虛舟道人李鼎撰 雄雞一嗚,六合出其昏間,熏琴一奏,萬物遂其長養。

    天下之事有廣大至於充塞霄壤,而感發之機初或起於毫末者,何哉?蓋一物之細而至理之所寓,實有不知所以然而然者存焉耳。

    甘之一水,其用有如此者,我重陽祖師之道其傳而當至於百千萬世之無窮,予不得而預言之。

    始以正隆以來,百年三四傳中衆所同見者而觀之,其出自門下登真者自丘、劉、譚、馬數師真以降,不知其幾百千人。

    其賴以生死肉骨者不知其幾千萬人,其宮觀不知其幾千百所,凡顱圓趾方号物之靈者,苟能撒胸中之自蔽而向之,莫不在大光明中随求而随給。

    信乎,其充塞霄壤也?原其始動之機,實自此水遇二仙飲以一杯之力而發之。

    故洞真真人于公即其地立其宮,以志之也。

    而洪儒巨筆複賦詩以美之,天樂道人李公和甫請予為序,予乃為之說曰:水之為物,自兩儀奠位之始,人非水火不生活,其濟世之用水又居火之先,是有利於世者莫過於水,雖然此但水之常也。

    物莫不有常亦莫不有變,變則神,常則不必論-,變則有所論。

    至論水之變,又於神與非神之問有不可測之理,學道者不可不講也。

    謂水之神耶,貪泉之水不能改夷齊之清,若之何而神。

    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