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

關燈
甘水仙源錄卷之十 夷門天樂道人李道謙集 修建開陽觀碑 翰林張本撰 丁酉之春,仲月既望,景州開陽觀之羽士,以燕京長春宮提點大師張志素為介,玄衣白簡晨踏於門,再拜稽首而言曰:景之開陽觀,惟先師通玄大師以德起築,實經其始。

    惟長春真人以師之厥德克配,實賜之名。

    其聲問發越之所從,本根封殖之所由,日月駁最,遂奄以殁。

    惟小子實任其責,夙夜孔懷,恐遺前人之羞。

    敢狀其事以告合者,惟先生蓋嘗侍翰林,必世之名善為文辭者,所作足以垂後,幸寵之珍文,刻諸玄名,以為不朽之傳。

    仆亦義其門弟子能述其師之志,理不得讓,系之以辭曰:通玄姓楊,諱至道,灤州馬城縣之靈泉人,其師号通玄,前金之賜書也。

    自明昌庚戌改衣入道,朗然先生之所引度也。

    既陪杖屦三年,尋有四方之志。

    抵武清,居於園堵,不接人事者三易寒暑。

    起,過惠州,經靈岩,人有以非意酷相加者,不為之辯。

    及知其岩之可以栖真也,脫冠跌‘足穴石作洞,首鼠十年服勤如一。

    及洞成,有泉出焉,今之所謂滴水洞也。

    惠州神山縣官屬耆德,尚其志操疏邀至境,遂起太清觀,實泰和丁卯歲也。

    貞佑改元,複雲水於興平之問。

    大朝本觀功德主燕京行省參謀國家奴、景州牧王仲溫、伴陳玫、潤州牧李濟暨諸僚佐,稔聞道價,願得以親灸。

    丁醜歲,以狀奉州之蘇家莊隙地南北二十,東西三裡為奇,左龍岡,右混河,前抵鐵山,後連鵬嶺,聽其耕鑿蔔築,惟意於其問。

    始披榛伐木,陶臂輩石,内以玄行風動所居,外以艱苦身倡其徒,不盈十稔,營三清正殿,及雲堂於西,香積於東,單飛集然,方壺賓館,靜密得宜,蔬圃翼張,果林園列,紫戶肩雲,秀陰蔽日,小有洞中之一天也。

    其辟土墾田積十餘頃,雖居徒數百指,其誼粥之計,未嘗人有所櫻拂。

    适觀之落成,長春真人以中旨賜還,遂趨赴谒名,得以開陽命之。

    夫陽之為德,固仁明剛健,然其一消一盈,亦嘗累於時之所變遷也。

    剝之六五,為比則五陰方進,為用則一複未萌,此非困於消乎。

    乾之上九,為德則太剛欲折,為候則炎炎将焚,此非逼於盈乎。

    有以全剛明之德,成施生之功者,其惟開陽之謂欤。

    於時為春,於德為生,於氣為和,於數為中,前已離乎虛空不用之地,後不至於亢極有悔之時,吾觀之得以此命者,豈其通玄之德,柔不至息,剛不至絕,中有以髻霏長春拟議以正其名也。

    通玄父諱沖,常言先世相襲惟一子,四葉以來,暨以陰德自力。

    至通玄,兄弟六人,其次日伯義,奉其先人之祀。

    季早世,自其長曰伯和,又其次日道夷,次日志堅,及通玄皆為羽衣。

    通玄性剛明,有志節,然能循循自樽抑,故見於眉宇者,常穆如也。

    為人推誠,不喜以囊素相覆掩,凡曆艱險,必率先諸人,其館谷往來羽流,雖傾囊倒困而樂為之,故生平無私積,遠近受業餘三百人。

    壬辰歲十二月初三日,示微疾,說愒而終。

    門人營祠於觀之束偏而葬之,歲時來會,祭奠不辍。

    銘曰:辟戶日乾,如陽之開,粹宇之命,胡為來哉。

    通玄蔔築,實肖其德,長春合之,球琳一色。

    於戲通玄,今為飛仙,彼居之安,無恃吾前。

    陽不可亢,亢則兇極,委靡循循,亦幾於息。

    擇乎兩端,日麗春熙,惟其有者,是以似之。

    或承之羞,中乾面澤,贻此刻文,服之無教。

     順德府通真觀碑 平章政事宋子貞撰 夫道家者流,推老氏為始祖。

    老氏之教,主之以太一,建之以常無。

    有以沖虛恬淡養其内,以柔弱謙下濟其外,蓋将使人窮天地之始,會萬物之終,剖心去智,動合於自然。

    以之修身則壽而康,以之齊家則吉而昌,以之治國平天下則民安而祚久長,非有甚高難行之論,幻怪詭異之觀也。

    世既下降,傳之者或異,一變而為秦漢之方藥,再變而為魏晉之虛玄,三變而為隋唐之禳桧,使五千言之玄訓束之高閣,以為無用之具矣。

    金正隆問,重陽祖師王公,以師心自得之學,闡化於關右,制以強名,謂之全真,當時未甚知貴。

    國朝啟運之初,其門人丘長春首被征聘,仍付之道教,天下翕然宗之。

    由一以化百,由百以化千,由千以化萬,雖十族之鄉,百家之間,莫不有玄學以相師授,而瓦大都大邑者哉。

    此通真觀之所以作也。

    謹按其觀在郡城之西南隅,始歲在辛巳,同塵真人李志柔,依城隍廟聚徒而居之,尋購地其傍,廣以為觀,因得今額。

    才構一室,以為講論之所會。

    以掌教尹清和之命,俾居終南之宗聖宮,即以觀事囑之於弟志雍暨韓志久。

    而二人者,皆道念深重,能守師訓,又得郡守安國軍節度使趙侯伯元為功德主,於是遠近響應,綠力日振。

    首建大殿於其束,以像三清,次築祖堂於其西,以杞七真,然後齋堂方丈,靜位散室,繕體之廚,雲衆之居,相望而作,至於井鳌廄庫,級梵彩繪,罔有不備。

    拓庭而能寬,植木而能疏,沉沉焉,洞洞焉,真高人之雅居而列仙之别館也。

    觀之南别置蔬圃,以資道衆。

    其為屋凡四十問,為像凡二十一軀,為地合六十畝。

    始大殿告成而志雍遽蛻去,餘皆志久為之。

    庚申之夏,餘自覃懷應聘於上都,亦嘗一過其地,故特書之,使千載而下居其室貪其功者,知有所自來矣。

    同塵洛水人,自其父志微,素喜沖澹,嘗事開玄真人李志實,故同塵亦在弟子之列。

    及學成行尊,而其兄志端、弟志藏、志雍皆從之遊,俱嘗隸籍是觀。

    同塵性淳至,早歲得煉氣訣,隐居於仙翁、廣陽兩山之問,絕迹人問者蓋十有二年。

    及聞長春宗師奉诏南下,乃迎谒於燕山,玄關秘鎖迎刃而解。

    其後傳道四方,遊無定所。

    及住持終南,道價益重,遂以朝命得今真人之号,并黃金冠服。

    陶鑄之下,率多成德,其化行一鄉,行孚一邑,其為方所者,若宮若觀若庵殆百餘區,然猶以通真為指南。

    志久滌之長子人,實與餘同裡閘,雅為大宗師李真常之所知,因以承制之命,賜号通真大師。

    及今誠明真人張公嗣掌道教,又令綱紀順德、治、磁、威四州之衆,其為人蓋可知。

    銘曰: 乾坤肇對雞子封,恍惚有象存其中,化育萬有初無功,混混浩浩始複終。

     廣成多言坐崆峒,陽和洩地一脈通,函關郁郁紫氣充,兩篇道德開盲聾。

     言各有師師有宗,子孫異日紛相攻,終南躍起重陽公,今掃浮雲還太空。

     天皇下降開玄風,一竅吹作萬不同,襄城道士得小童,平地幻出蓬萊宮。

     地周千裡歸憐蒙,物不疵疠年谷豐,歲時筐莒走媪翁,自今以始傳無窮。

     重修太清觀記 奉天王奂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