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九
關燈
小
中
大
勝境者,真常李公之高識也。
鸠工役,尼林用,繼先師之遺意以集盛綠者,誠明張公之仁心也。
吾侪托先師之餘陰,無所營為而坐享成功,不可使二賢師之善事泯滅無聞也。
當伐石為記,以傳不朽。
遂以立觀事迹來求文,餘曰:論事而觀其迹,不若遺迹而求其理,理得而事不隐矣。
夫道宮之有别院,非以增添楝宇也,非以崇飾壯麗也,非以豐阜财産也,非以資助遊觀也,賢者懷高世之情,抗遺俗之志,道尊而物附,德盛而人歸,蓋欲高舉遠引而不可得遂焉。
故即此近便之地,閑曠之墟,以暫寄其山林栖遁之情耳。
南華有言,聖人鹑居而毂食。
夫鹑居者居無定處也,毂食者食不自營也。
今也掌玄教者,蓋與古人不相伴矣。
居京師住持皇家香火焚修,宮觀徒衆千百,崇塘華棟,連亘街衢。
京師居人數十萬戶,齋醮祈禳之事,日來而無窮。
通顯士大夫洎豪家富室,慶吊問遺,往來之禮,水流而不盡,而又天下州郡黃冠羽士之流,歲時參請堂下者,踵相接而未嘗絕也。
小阙其禮則疵釁生,一不副其所望,則怨獄作,道宮雖名為閑靜清高之地,而實與一繁劇大官府無異焉。
故長春之有别院,所以為避喧撥冗之地也欤?清心時來,憩止退堂,則永遂休閑,此别院之所可、貴可尚而不可無也。
老氏有雲,君子終日行不離辎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
故别院者,君子所以駐辎重而存燕處者欤,若夫計地産之肥桡,校楝宇之多寡,如豪家大族增置财産,以厚自封殖而務緻富強,則非賢者之用心矣。
予故表而出之。
至元乙亥歲秋七月十五日記。
大金陝州修靈虛觀記 女幾野人辛願撰 興定紀号之三撰,歲在己卯孟夏四月,陝州靈虛觀道士辛姓而希聲其名者,因甯海羽客于君,揭其地圖及其建置行事之始終,以來谒文於予曰:希聲世籍河束,為平陽人,自幼出家去鄉裡遠遊,參九鼎鐵查山雲光洞體玄大師玉陽真人為道士,頗窺至道之要。
大師諱處一,姓王氏,牟平人,受道於祖師重陽真人,為全真高弟,與丘、劉、譚、馬、孫、郝諸大仙伯比肩知名。
自世宗皇帝暨章宗、束海三朝,仍皆蒙禮遇,錫号賜服,為吾門光華。
年七十六,厭世蛻形于束牟,蓋三年於此矣。
平生唱道愒頌文字頗多,已盡播四方好事之口,獨所着五言長韻《金丹詩訣》一章,希聲私藏甚久,人無知者。
今希聲年且老,托迹于陝,乃與二三同志創茲一居,奉為十方同門往來遊憩膳宿之所。
載惟先師玄妙之文,不可終秘不傳,謹已刻石,與天下後世修真之士共之。
然不得妙於文辭者記其本末,則一切暧昧猶不傳也。
竊聞吾子好為古文,多從方外遊,敢敬以請。
予嘉其誠笃不可辭,且必不得兔,乃不辭而為之。
謹按道家源於黃帝、老聰,至列禦、莊周氏廓而大之,乃與孔子之道并立,為教於天下而不廢。
蓋其一死生、齋物我、會群有於至虛,而取其獨為最妙者,而其枇糠之餘,猶降而為天地神明内聖外王之業。
自司馬子長、劉向、葛洪之徒,号稱闳博,皆論着其美,而不敢以小。
而世之昧者往往泥于糟粕,以為聰之書滅絕仁義禮樂不可以訓,馴至晉梁君子清談亂國,因以異端非聖诋之,過矣。
竊嘗論之,今所謂全真氏,雖為近出,大能備該黃帝老聘之蘊,然則涉世制行,殊有可喜者。
其遜讓似儒,其勤苦似墨,其慈愛似佛,至於塊守質樸,澹無營為,則又類夫修混沌者。
異於畔岸以為高,點滑以為通,詭誕以為了,驚聾眩瞽,盜取聲利,抗顔自得,而不知愧恥者遠甚。
問有去此而即彼者,皆自其人之無良,非道之有不善也。
然則希聲圖創建立以待學者,其意蓋亦出於如此,故予有取於是,而樂為稱道,庶将來聞其風,遵其途,以遊黃帝、老聰之闖閩者,知夫聖人道之大全,固有所在,不可滞乎一曲而已。
其觀之基址,以畝計之者五,而以置其地,以承安之壬申,聖堂、廚所、雲寮皆備具於三室,而廣其制度,不侈不陋。
是時兵餓方相仍,故其措置大略如此。
其最竭力同事以興是役者武道堅,希聲同郡,而年甚先,今老死已久。
其費錢買額贊成之者李拯,成平人,世為宦族,清修好道,今方以材選為令於杞。
于君名道顯、淡守中,皆與希聲同為門人雲。
甘水仙源錄卷之九竟 #1『在縣北』,《遺山集》卷三十五作『在縣北馬坊』。
#2『長春丘公』,《遺山集》卷三十五作『丘尊師』。
#3『丘公命其高弟劉志敏來居』,《遺山集》卷三十五作『貞佑丙子丘公令其高弟劉志敏來居』。
#4『餘自大梁羁绾聊城』,《遺山集》卷三十五作『歲甲午,餘自大梁羁館聊城』。
#5『蓋自神州陸沉之禍之後』之後,《遺山集》卷三十五有『生聚已久而未複其半,蚩蚩之與居,泯泯之與往』。
#6『适當斯時』後,《遺山集》卷三十五有『符堅石朝大業廣明五季之亂不如是之極也』一句。
#7『其勢不自相魚肉一後,《遺山集》有r舉六合而墟之』一句。
#8『治國保民』,《遺山集》作『好生惡殺一。
#9『雖馮濠之悟遼主不是過』,《遺山集》作『誠有之,雖馮瀛之悟遼主不是過』。
#10『丁酉十二月有六日記』,《遺山集》作『六月十六日記』。
#11『貞佑南遷迫為疆場』,《秋澗集》卷五十.三作『貞佑初金架南遷竟河為界』。
#12『求鋪者』,《秋澗集》作『北波』。
#13『強梁跋扈」,《秋澗集》作『虎苛狼戾』。
#14『徹福避禍,佩法号者』,《秋澗集》作『受法号名會首者』。
#15『本行化北遊』,《秋澗集》作『正為此爾弋』 #16『建此道場以為神道設教之本』,《秋澗集》作『起觀距城之北塘日将以此道場為設教張本一。
#17『蓋生之所恃精與神也……虛則乃萬物之本』,《秋澗集》無此句。
#18『人心』,《秋澗集》作『谷神』。
#19喲師諱志遠』,《秋澗集》作『師諱仲美』。
#20『蓋有年矣』,《秋澗集》作『逾三紀焉』。
#21叫哀号凝慕……抵西南河塽而散』,《秋澗集》無此句。
#22『中統五年春』,《秋澗集》作『後十有二年』。
#23『終南太華空巍然,金華元精萬古緣』,《秋澗集》無此兩句。
鸠工役,尼林用,繼先師之遺意以集盛綠者,誠明張公之仁心也。
吾侪托先師之餘陰,無所營為而坐享成功,不可使二賢師之善事泯滅無聞也。
當伐石為記,以傳不朽。
遂以立觀事迹來求文,餘曰:論事而觀其迹,不若遺迹而求其理,理得而事不隐矣。
夫道宮之有别院,非以增添楝宇也,非以崇飾壯麗也,非以豐阜财産也,非以資助遊觀也,賢者懷高世之情,抗遺俗之志,道尊而物附,德盛而人歸,蓋欲高舉遠引而不可得遂焉。
故即此近便之地,閑曠之墟,以暫寄其山林栖遁之情耳。
南華有言,聖人鹑居而毂食。
夫鹑居者居無定處也,毂食者食不自營也。
今也掌玄教者,蓋與古人不相伴矣。
居京師住持皇家香火焚修,宮觀徒衆千百,崇塘華棟,連亘街衢。
京師居人數十萬戶,齋醮祈禳之事,日來而無窮。
通顯士大夫洎豪家富室,慶吊問遺,往來之禮,水流而不盡,而又天下州郡黃冠羽士之流,歲時參請堂下者,踵相接而未嘗絕也。
小阙其禮則疵釁生,一不副其所望,則怨獄作,道宮雖名為閑靜清高之地,而實與一繁劇大官府無異焉。
故長春之有别院,所以為避喧撥冗之地也欤?清心時來,憩止退堂,則永遂休閑,此别院之所可、貴可尚而不可無也。
老氏有雲,君子終日行不離辎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
故别院者,君子所以駐辎重而存燕處者欤,若夫計地産之肥桡,校楝宇之多寡,如豪家大族增置财産,以厚自封殖而務緻富強,則非賢者之用心矣。
予故表而出之。
至元乙亥歲秋七月十五日記。
大金陝州修靈虛觀記 女幾野人辛願撰 興定紀号之三撰,歲在己卯孟夏四月,陝州靈虛觀道士辛姓而希聲其名者,因甯海羽客于君,揭其地圖及其建置行事之始終,以來谒文於予曰:希聲世籍河束,為平陽人,自幼出家去鄉裡遠遊,參九鼎鐵查山雲光洞體玄大師玉陽真人為道士,頗窺至道之要。
大師諱處一,姓王氏,牟平人,受道於祖師重陽真人,為全真高弟,與丘、劉、譚、馬、孫、郝諸大仙伯比肩知名。
自世宗皇帝暨章宗、束海三朝,仍皆蒙禮遇,錫号賜服,為吾門光華。
年七十六,厭世蛻形于束牟,蓋三年於此矣。
平生唱道愒頌文字頗多,已盡播四方好事之口,獨所着五言長韻《金丹詩訣》一章,希聲私藏甚久,人無知者。
今希聲年且老,托迹于陝,乃與二三同志創茲一居,奉為十方同門往來遊憩膳宿之所。
載惟先師玄妙之文,不可終秘不傳,謹已刻石,與天下後世修真之士共之。
然不得妙於文辭者記其本末,則一切暧昧猶不傳也。
竊聞吾子好為古文,多從方外遊,敢敬以請。
予嘉其誠笃不可辭,且必不得兔,乃不辭而為之。
謹按道家源於黃帝、老聰,至列禦、莊周氏廓而大之,乃與孔子之道并立,為教於天下而不廢。
蓋其一死生、齋物我、會群有於至虛,而取其獨為最妙者,而其枇糠之餘,猶降而為天地神明内聖外王之業。
自司馬子長、劉向、葛洪之徒,号稱闳博,皆論着其美,而不敢以小。
而世之昧者往往泥于糟粕,以為聰之書滅絕仁義禮樂不可以訓,馴至晉梁君子清談亂國,因以異端非聖诋之,過矣。
竊嘗論之,今所謂全真氏,雖為近出,大能備該黃帝老聘之蘊,然則涉世制行,殊有可喜者。
其遜讓似儒,其勤苦似墨,其慈愛似佛,至於塊守質樸,澹無營為,則又類夫修混沌者。
異於畔岸以為高,點滑以為通,詭誕以為了,驚聾眩瞽,盜取聲利,抗顔自得,而不知愧恥者遠甚。
問有去此而即彼者,皆自其人之無良,非道之有不善也。
然則希聲圖創建立以待學者,其意蓋亦出於如此,故予有取於是,而樂為稱道,庶将來聞其風,遵其途,以遊黃帝、老聰之闖閩者,知夫聖人道之大全,固有所在,不可滞乎一曲而已。
其觀之基址,以畝計之者五,而以置其地,以承安之壬申,聖堂、廚所、雲寮皆備具於三室,而廣其制度,不侈不陋。
是時兵餓方相仍,故其措置大略如此。
其最竭力同事以興是役者武道堅,希聲同郡,而年甚先,今老死已久。
其費錢買額贊成之者李拯,成平人,世為宦族,清修好道,今方以材選為令於杞。
于君名道顯、淡守中,皆與希聲同為門人雲。
甘水仙源錄卷之九竟 #1『在縣北』,《遺山集》卷三十五作『在縣北馬坊』。
#2『長春丘公』,《遺山集》卷三十五作『丘尊師』。
#3『丘公命其高弟劉志敏來居』,《遺山集》卷三十五作『貞佑丙子丘公令其高弟劉志敏來居』。
#4『餘自大梁羁绾聊城』,《遺山集》卷三十五作『歲甲午,餘自大梁羁館聊城』。
#5『蓋自神州陸沉之禍之後』之後,《遺山集》卷三十五有『生聚已久而未複其半,蚩蚩之與居,泯泯之與往』。
#6『适當斯時』後,《遺山集》卷三十五有『符堅石朝大業廣明五季之亂不如是之極也』一句。
#7『其勢不自相魚肉一後,《遺山集》有r舉六合而墟之』一句。
#8『治國保民』,《遺山集》作『好生惡殺一。
#9『雖馮濠之悟遼主不是過』,《遺山集》作『誠有之,雖馮瀛之悟遼主不是過』。
#10『丁酉十二月有六日記』,《遺山集》作『六月十六日記』。
#11『貞佑南遷迫為疆場』,《秋澗集》卷五十.三作『貞佑初金架南遷竟河為界』。
#12『求鋪者』,《秋澗集》作『北波』。
#13『強梁跋扈」,《秋澗集》作『虎苛狼戾』。
#14『徹福避禍,佩法号者』,《秋澗集》作『受法号名會首者』。
#15『本行化北遊』,《秋澗集》作『正為此爾弋』 #16『建此道場以為神道設教之本』,《秋澗集》作『起觀距城之北塘日将以此道場為設教張本一。
#17『蓋生之所恃精與神也……虛則乃萬物之本』,《秋澗集》無此句。
#18『人心』,《秋澗集》作『谷神』。
#19喲師諱志遠』,《秋澗集》作『師諱仲美』。
#20『蓋有年矣』,《秋澗集》作『逾三紀焉』。
#21叫哀号凝慕……抵西南河塽而散』,《秋澗集》無此句。
#22『中統五年春』,《秋澗集》作『後十有二年』。
#23『終南太華空巍然,金華元精萬古緣』,《秋澗集》無此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