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八
關燈
小
中
大
本行記
朝列大夫守延安治中賜紫金魚袋張子獻撰
夫人之所以得大自在者,以其了達生死去來,不有凝滞而然也。
昔禦寇乘風而行,泠然善也,南華以為猶有所待,若夫乘天地之正,禦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今延安趙先生所謂無待之人也。
先生名抱淵,道号還元子,俗呼日魔哥,延安之鹦川人。
家世業農,屦積陰德。
一先生自幼不凡,志在方外,嘗遇有道之士謂之曰:汝夙有善綠,我今傳汝秘訣,勉自修習,終當有成。
遂結庵以居。
事母至孝,鄉黨共稱之。
後因戴柏高師父引詣劉真人席下,得授心印,隐居陽山,一紀不出。
先生素不讀書,忽一日,夢真君召賜金一席,辭而弗受,複以道德二篇付之,先生即吞之入腹。
自此性天明朗,心地開通,聞所不聞,知所不知,詩詞歌詠,若湧泉之流注。
因述歌雲:昨日庵前遇莊列,二人點我長生訣。
又雲,尋個知音尋不得,野人獨步下秦川。
遂來終南參重陽祖師,玄機密旨,大蒙啟證。
後曆名山勝境,落魄不羁,寓意於詩酒之間,自稱太上弟子。
至晚年還鄉,於迎祥觀住坐。
泰和五年,甘泉縣道友敦請先生住庵,乃作無夢令詞答之,其末句雲:相别相别,來歲春分時節。
時人莫曉其意。
俄爾,次年二月初四日,上遺二使者奉冠服召先生赴阙,先生固辭曰:吾一老村夫耳,莫難行焉。
使者堅索登程,先生與道友黨珍及門弟子言?我且當回避,遂沐浴正衣冠而坐,至三更,忽睹電光滿室,聲震如雷,衆皆驚駭,.奔往視之,則先生俨然而逝矣。
留頌雲:松梢皓鶴向風玲,隻有翻雲歸去心,萬裡青天一片雪,盡教華表柱頭尋。
是夜正屬春分之際,誠有驗於詞中之語,享年七十有二。
平生述作,集為《混成篇》傳于世。
噫,昔先生陽山養浩,一紀不出,豈非禦六氣之辯者哉。
舍綸召之榮,而蛻殼飛升,又豈非乘天地之正哉?斯不亦無待之人,獨往獨來而得自在者。
予故曰:人之所以得大自在者,以其了達生死去來不有凝滞而然也,庸不信夫?先生示滅之後,來使繪真容以複上命,時先生已預赴阙矣。
使者具告其事,朝廷莫不驚歎,複遺使馬進章資持赙物,與合郡官僚蔔於迎祥觀西,鑿石為洞,高棺厚葬,建祠樹碑,用彰仙迹,使有四時香火之奉焉。
來使索予作記,以傳不朽,仆自顧不才,安敢當此。
然忝竊朝廷之祿,敢違來使之命,且景仰先生之高風,恨不得再見,於是乎奮筆以書其實事雲。
洞元虛靜大師申公提點墓志銘 建安張好古撰 公名志貞,字正之,澤州高平縣人。
幼讀書,中經童舉辭,後流寓太原,遂廢幹祿之學,易衣入道。
初從超然子王君遊,後處燕京大長春宮,禮真常李真人為師。
真常得公甚喜,授洞元子号,且以詩贈之,曰:一志守其貞,出塵功可畢。
時恕齋王先生、納庵張内翰以宏才碩學栖止道宮。
公複於暇日就聽講論,由是德日進而名亦彰矣。
庚子,真常宗師委公任官門事,号稱幹濟。
甲辰,宣差裴天民奉诏諸路降香,以公為輔行,還燕,升宮門知宮,蓋嘉之也。
戊申,宗師以恩例賜紫衣遷充宮門提舉。
辛亥,奉旨代宗師詣束嶽作醮,禮成,投簡龍潭,殊獲征應。
甲寅,以提舉教門事從宗師褊祀嶽渎。
明年,複從宗師北觐。
又明年,宗師馱世,誠明嗣教,命公宗主天壇上方紫微宮事,因自号雲叟,逍遙山林,若将終身焉。
中統壬戌,永甯王邸久聞道譽,特賜洞元虛靜大師之号。
至元四年丁卯,太原府天慶宮懇公主持師席。
七年冬,誠明屢書邀緻堂下,未幾誠明上仙,淳和真人複以道教都提點強公,不得已而起;随曳杖南遁,曆并汾,憩河中,所至留請者甚衆。
壬午,西遊祖庭,增茸終南山傳村長春觀,以為菟裘焉。
忽以微疾順正而化,享年七十有五,實甲申歲七月二十三日也。
公為人儀貌秀整,器識宏遠,所與遊悉聞人名士。
雖真常掌教,凡事必委于公,而公亦以輔翼玄教為己任。
至若朝觐往來,曆陰山數萬裡之險,略不以艱苦為念,人或訝之,則曰:吾不為玄門肯如是乎?在燕之日,未嘗不用力於祖庭,良以報本故也。
平生不移所守,故凡得喪禍福,無足以撓其心者。
閑居則左琴右書,自适其樂。
又善於應接,無問貴賤長幼,莫不得其懼心。
然察公所行皆當理事,所言惟真實語,略無纖毫貪狗之意,方之古人,斯亦可以無愧矣。
既殁,門人魯志興集所為詩文得一十六卷,号日《濩澤蒙齋集》,傳于世。
一日,志興具狀以墓銘見請,予方固辭而天樂真人亦為予言曰:此老在教門中可謂盡力者,汝其銘之毋讓。
予曰:諾。
遂叔而銘之。
銘曰: 嗟哉申公,氣大而剛,作事可法,出言有章。
由我者吾而道義是守,不我者天而得喪俱亡。
若人者将盡力玄門歸而怨諸帝旁耶,吾知其挈所有乘所遇以遊于世而卒返其鄉者也。
甘水仙源錄卷之八竟 #1『都提舉』,藝風堂拓片本作『提舉』。
#2『洵直』,藝風堂拓片本作『洵真』。
#3『丘長春』,藝風堂拓片本作『長春師真』。
#4『李真常』,藝風堂拓片本作『李真常宗師』。
#5『中統二年六月日也』,藝風堂拓片本作『時中統二年六月』。
#6『享年七十有一』,藝風堂拓片本作『自出家年七十有二』。
#7『平昔着述号《酊泉集》三十卷行于世,又集七真及已下諸師詩賦二十卷目日《修真文苑》』,藝風堂拓片本作『平昔着述号《酣泉集》行于世』,無『又集七真及已下諸師詩賦二卷,目日《修真文苑》』一句。
#8『泯滅無疑也』後,藝風堂拓片本有『一登玄關,蒙師推獎,遂為高士,精微玄妙口口口口蓋期與雲口為友,鸠蒙正遊,識者皆知其遠大矣。
』 #9『于』,藝風堂拓片本作『籲』。
#10『華嶽也』,《牧庵集》卷三十作『雲台,華嶽也』。
#11『求其死』,《牧庵集》卷三十作『求其屍』。
#12『湖』,《牧庵集》卷三十作『胡』。
昔禦寇乘風而行,泠然善也,南華以為猶有所待,若夫乘天地之正,禦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今延安趙先生所謂無待之人也。
先生名抱淵,道号還元子,俗呼日魔哥,延安之鹦川人。
家世業農,屦積陰德。
一先生自幼不凡,志在方外,嘗遇有道之士謂之曰:汝夙有善綠,我今傳汝秘訣,勉自修習,終當有成。
遂結庵以居。
事母至孝,鄉黨共稱之。
後因戴柏高師父引詣劉真人席下,得授心印,隐居陽山,一紀不出。
先生素不讀書,忽一日,夢真君召賜金一席,辭而弗受,複以道德二篇付之,先生即吞之入腹。
自此性天明朗,心地開通,聞所不聞,知所不知,詩詞歌詠,若湧泉之流注。
因述歌雲:昨日庵前遇莊列,二人點我長生訣。
又雲,尋個知音尋不得,野人獨步下秦川。
遂來終南參重陽祖師,玄機密旨,大蒙啟證。
後曆名山勝境,落魄不羁,寓意於詩酒之間,自稱太上弟子。
至晚年還鄉,於迎祥觀住坐。
泰和五年,甘泉縣道友敦請先生住庵,乃作無夢令詞答之,其末句雲:相别相别,來歲春分時節。
時人莫曉其意。
俄爾,次年二月初四日,上遺二使者奉冠服召先生赴阙,先生固辭曰:吾一老村夫耳,莫難行焉。
使者堅索登程,先生與道友黨珍及門弟子言?我且當回避,遂沐浴正衣冠而坐,至三更,忽睹電光滿室,聲震如雷,衆皆驚駭,.奔往視之,則先生俨然而逝矣。
留頌雲:松梢皓鶴向風玲,隻有翻雲歸去心,萬裡青天一片雪,盡教華表柱頭尋。
是夜正屬春分之際,誠有驗於詞中之語,享年七十有二。
平生述作,集為《混成篇》傳于世。
噫,昔先生陽山養浩,一紀不出,豈非禦六氣之辯者哉。
舍綸召之榮,而蛻殼飛升,又豈非乘天地之正哉?斯不亦無待之人,獨往獨來而得自在者。
予故曰:人之所以得大自在者,以其了達生死去來不有凝滞而然也,庸不信夫?先生示滅之後,來使繪真容以複上命,時先生已預赴阙矣。
使者具告其事,朝廷莫不驚歎,複遺使馬進章資持赙物,與合郡官僚蔔於迎祥觀西,鑿石為洞,高棺厚葬,建祠樹碑,用彰仙迹,使有四時香火之奉焉。
來使索予作記,以傳不朽,仆自顧不才,安敢當此。
然忝竊朝廷之祿,敢違來使之命,且景仰先生之高風,恨不得再見,於是乎奮筆以書其實事雲。
洞元虛靜大師申公提點墓志銘 建安張好古撰 公名志貞,字正之,澤州高平縣人。
幼讀書,中經童舉辭,後流寓太原,遂廢幹祿之學,易衣入道。
初從超然子王君遊,後處燕京大長春宮,禮真常李真人為師。
真常得公甚喜,授洞元子号,且以詩贈之,曰:一志守其貞,出塵功可畢。
時恕齋王先生、納庵張内翰以宏才碩學栖止道宮。
公複於暇日就聽講論,由是德日進而名亦彰矣。
庚子,真常宗師委公任官門事,号稱幹濟。
甲辰,宣差裴天民奉诏諸路降香,以公為輔行,還燕,升宮門知宮,蓋嘉之也。
戊申,宗師以恩例賜紫衣遷充宮門提舉。
辛亥,奉旨代宗師詣束嶽作醮,禮成,投簡龍潭,殊獲征應。
甲寅,以提舉教門事從宗師褊祀嶽渎。
明年,複從宗師北觐。
又明年,宗師馱世,誠明嗣教,命公宗主天壇上方紫微宮事,因自号雲叟,逍遙山林,若将終身焉。
中統壬戌,永甯王邸久聞道譽,特賜洞元虛靜大師之号。
至元四年丁卯,太原府天慶宮懇公主持師席。
七年冬,誠明屢書邀緻堂下,未幾誠明上仙,淳和真人複以道教都提點強公,不得已而起;随曳杖南遁,曆并汾,憩河中,所至留請者甚衆。
壬午,西遊祖庭,增茸終南山傳村長春觀,以為菟裘焉。
忽以微疾順正而化,享年七十有五,實甲申歲七月二十三日也。
公為人儀貌秀整,器識宏遠,所與遊悉聞人名士。
雖真常掌教,凡事必委于公,而公亦以輔翼玄教為己任。
至若朝觐往來,曆陰山數萬裡之險,略不以艱苦為念,人或訝之,則曰:吾不為玄門肯如是乎?在燕之日,未嘗不用力於祖庭,良以報本故也。
平生不移所守,故凡得喪禍福,無足以撓其心者。
閑居則左琴右書,自适其樂。
又善於應接,無問貴賤長幼,莫不得其懼心。
然察公所行皆當理事,所言惟真實語,略無纖毫貪狗之意,方之古人,斯亦可以無愧矣。
既殁,門人魯志興集所為詩文得一十六卷,号日《濩澤蒙齋集》,傳于世。
一日,志興具狀以墓銘見請,予方固辭而天樂真人亦為予言曰:此老在教門中可謂盡力者,汝其銘之毋讓。
予曰:諾。
遂叔而銘之。
銘曰: 嗟哉申公,氣大而剛,作事可法,出言有章。
由我者吾而道義是守,不我者天而得喪俱亡。
若人者将盡力玄門歸而怨諸帝旁耶,吾知其挈所有乘所遇以遊于世而卒返其鄉者也。
甘水仙源錄卷之八竟 #1『都提舉』,藝風堂拓片本作『提舉』。
#2『洵直』,藝風堂拓片本作『洵真』。
#3『丘長春』,藝風堂拓片本作『長春師真』。
#4『李真常』,藝風堂拓片本作『李真常宗師』。
#5『中統二年六月日也』,藝風堂拓片本作『時中統二年六月』。
#6『享年七十有一』,藝風堂拓片本作『自出家年七十有二』。
#7『平昔着述号《酊泉集》三十卷行于世,又集七真及已下諸師詩賦二十卷目日《修真文苑》』,藝風堂拓片本作『平昔着述号《酣泉集》行于世』,無『又集七真及已下諸師詩賦二卷,目日《修真文苑》』一句。
#8『泯滅無疑也』後,藝風堂拓片本有『一登玄關,蒙師推獎,遂為高士,精微玄妙口口口口蓋期與雲口為友,鸠蒙正遊,識者皆知其遠大矣。
』 #9『于』,藝風堂拓片本作『籲』。
#10『華嶽也』,《牧庵集》卷三十作『雲台,華嶽也』。
#11『求其死』,《牧庵集》卷三十作『求其屍』。
#12『湖』,《牧庵集》卷三十作『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