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八
關燈
小
中
大
之民俱潛穴中。
先生端坐其上,寇亦莫能為害。
如是數年,一方賴以全活,民到于今稱之。
先生又于澶淵之馬華台鑿寵而處,時大軍之後豺狼褊野,晝而食人,先生泰然不以為怖。
寵之左右常有數狼,馴狎似相守衛之狀。
老氏所謂善攝生者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先生有之。
癸未冬,長春宗師奉诏南下,先生還於宣德,長春一見探許,一授之以履,令勿銑步,仍委提舉大名路教門事。
由是道價益隆,度門弟子數百人,建立庵觀百有餘所。
乙未,清和真人祀香祖庭,明年還燕,召先生謂之曰:終南山上清太平宮乃栩聖真君示現聖迹,宋朝劫修,名宮也。
兵亂以來,偶堕灰劫,非得福大綠深之士莫能興複,公可往任其責,且以輔翼祖庭為務。
先生承命,遂挈徒入關,至則披荊剪棘伐木購工,數年之問殿堂廊應集然一新,遠近莫不稱羨。
噫,若先生者,其在玄門亦可謂有功者矣。
癸卯秋九月二十三日留頌委蛻而逝,享壽七十有四,葬於終南縣城之南長春觀。
壬子,掌教真常李真人祀香祖庭,奉朝命追贈為純德妙成真人雲。
清平子趙先生道行碑 祖庭大重陽萬壽官講經師張好古撰 全直之道,一言可以盡之,日誠而已。
誠者,實之謂也。
曆觀重陽祖師以下諸仙真,或立觀度人,或扶宗栩教,所以積功累行而令名無窮,非誠實無妄,其孰能與於此乎,清平子趙先生,即其人也。
先生諱志淵,單州人。
自幼舉止不凡,雅好恬澹。
甫及冠,父母俱喪,聞滕州靈真子馬尊師有道之士,徑往參訪,願留而受業於門。
靈真曆試諸難以苦其志,熏煉既久,玄機秘訣悉以傳之。
先生於是辭雪岩,遊甯海,玉陽一見器許而道價日增矣。
大安、崇慶問,先生避兵王屋山,草衣木食,不變所守。
後聞河朔既定,行化諸方,以誠感人,所至景慕。
大元癸未,長春宗師奉诏南下,詣谒於燕山,特蒙獎異,且以修真觀俾居之。
先生每日一造師席,聽受談演,故於九轉七返探根固蒂之妙,了無疑障。
及長春升,始從洛州僚庶之請,主持神霄萬壽宮。
先生應物無心,到即綠契,至若大名、磁、相之問,度學者凡數百人,立庵觀十有餘所,然猶執謙樂退,未嘗以師名自居。
乙未,掌教清和真人祀香祖庭,先生亦來就見。
明年清和還燕,留先生充提舉。
時關中兵革甫定,歲且饑,祖庭道衆屢欲委去,賴先生訓以功行,化以罪福,方便誘掖,内外占然。
丁酉,清和以書遺先生曰:骊山華清宮,古仙聖迹,自來國家崇奉祈福之地,若非門下老成人,孰能主張。
君年探在道,有力於教門,可以提點事任修複之責。
因賜清虛大師号。
先生既受命,乃率其徒芟剪荊榛茸整屋宇,丹垩藻繪榮然一新。
又建遇仙觀於終南山之蔡村,以輔翼祖庭之勝迹,其他一庵一宇在在有之。
辛醜,會葬祖師畢,束歸渚州。
癸卯,神霄宮大殿告成,天為降瑞,衆皆稱賀,先生亦不以為異。
初,先生之在祖庭也,與清泠子劉先生為莫逆友,是年冬,清泠之門人有自魏府來者,報其師已於九月二十三日返真于終南矣。
先生以季冬朔旦啟行,欲詣魏府緻遙奠之禮,暮宿廣平,遽然歎曰:觀物之化,不知化及我也。
即還宮,召門弟子曰:昨夜師真有命,令吾速歸祖庭,吾其逝乎。
遂以後事付張志靜,索紙筆留頌曰:修行端的要工夫,煉就丹砂不用爐。
擺手便歸雲外路,高穹風月自如如。
置筆而化,實初三日也,春秋七十有七,葬於州城南之道院。
後四十六年,至元戊子春,華清宮提點李志通、遇仙觀尊宿楊志素、提領蘇道常等,以其法屬講師呂志真為介紹,持狀來谒曰:吾祖清平老人,甯神于束州有年矣,惟是陝右門徒設祠置像,以奉歲時之香火,雖未嘗絕,然道行之碑至今未有能立者,豈非不敏之過欤?敢再拜以銘辭為請。
予謂銘所以紀德也,先生之德有足銘者。
蓋先生為人純素笃實,蘊之為德行,行之為事業,終身出處,無一毫牽合之私,以是觀之,真可銘也已。
若夫主醮之際,鶴現於鄧鄂,示寂之時,神遊於京兆,改葬而容貌不變,設齋而丹童遐臨,其靈異類此者甚夥,是皆出乎自然,非先生之本心,故直叔其大盤而銘之。
銘曰: 大哉至道初無形,中藏妙用由人弘,重陽扶起先天肩,開化獨以全真名。
群仙瑞世相繼承,扶宗栩教教乃興,粵有人焉号清平,善根宿植粹且精。
妙齡學道已有聲,再遇長春心益明,内丹養就居磁洛,門徒濟濟來不停。
拂衣遂作關中行,清和一見稱老成,華清久廢托主盟,坐視瓦礫成丹青。
遇仙創始親經營,至今勝盤光祖庭,功成束歸遽飛升,乘風馭氣何泠泠。
先生之名莫與京,先生之行純乎誠,我作銘詩非虛稱,庶幾來者永有征。
知常姬真人事迹 師姓姬,名翼,字輔之,澤州高平縣人。
系出長安雍氏有唐,故孝義雍睦,前沔州别駕雍府君,即其祖也。
後有官是邑,有因而家焉。
至金世宗即位,避禦諱易為今姓。
師始生,其母夢仙人授一玉石,吞之覺而即孕。
師自幼雅重,識者知其不凡,四歲讀書,九歲考妣俱喪,比年十三而能詩賦,甫弱冠天文地理陰陽律曆之學無不精究。
辛巳,天兵下河束澤滌,居民半為俘虜,師孑然一身流離竄徒寓冀州之南宮。
甲午,栖雲王真人演教諸方,道出於此,師一言相契,遂執弟子禮,賜名志真,号知常子。
自是從遊盤山,頤真養浩大蒙印可。
壬子歲,掌教真常李君起置玄學於燕京大長春宮,師亦與其請,日與四方師德遞主法席,後學之士多賴進益。
甲寅春,栖雲來燕赴普天醮事,禮竟,挈師還汴梁,居朝元宮。
無幾,栖雲登真,以師嗣主教事。
至元丁卯春二月,聖主降诏雲:姬志真德行貞良文學優贍,易垂直解,道入總章。
早師萬壽於盤山,晚主朝元於汴水。
稔聞操履宜先褒崇,可特賜文醇德懿知常真人之号。
尚體綸章,永祈國算。
師以明年十二月三十日示微疾而逝,春秋七十有六,所着詩文日《雲山集》,及《道德經總章》、《周易直解》行于世雲。
延安路趙先生
先生端坐其上,寇亦莫能為害。
如是數年,一方賴以全活,民到于今稱之。
先生又于澶淵之馬華台鑿寵而處,時大軍之後豺狼褊野,晝而食人,先生泰然不以為怖。
寵之左右常有數狼,馴狎似相守衛之狀。
老氏所謂善攝生者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先生有之。
癸未冬,長春宗師奉诏南下,先生還於宣德,長春一見探許,一授之以履,令勿銑步,仍委提舉大名路教門事。
由是道價益隆,度門弟子數百人,建立庵觀百有餘所。
乙未,清和真人祀香祖庭,明年還燕,召先生謂之曰:終南山上清太平宮乃栩聖真君示現聖迹,宋朝劫修,名宮也。
兵亂以來,偶堕灰劫,非得福大綠深之士莫能興複,公可往任其責,且以輔翼祖庭為務。
先生承命,遂挈徒入關,至則披荊剪棘伐木購工,數年之問殿堂廊應集然一新,遠近莫不稱羨。
噫,若先生者,其在玄門亦可謂有功者矣。
癸卯秋九月二十三日留頌委蛻而逝,享壽七十有四,葬於終南縣城之南長春觀。
壬子,掌教真常李真人祀香祖庭,奉朝命追贈為純德妙成真人雲。
清平子趙先生道行碑 祖庭大重陽萬壽官講經師張好古撰 全直之道,一言可以盡之,日誠而已。
誠者,實之謂也。
曆觀重陽祖師以下諸仙真,或立觀度人,或扶宗栩教,所以積功累行而令名無窮,非誠實無妄,其孰能與於此乎,清平子趙先生,即其人也。
先生諱志淵,單州人。
自幼舉止不凡,雅好恬澹。
甫及冠,父母俱喪,聞滕州靈真子馬尊師有道之士,徑往參訪,願留而受業於門。
靈真曆試諸難以苦其志,熏煉既久,玄機秘訣悉以傳之。
先生於是辭雪岩,遊甯海,玉陽一見器許而道價日增矣。
大安、崇慶問,先生避兵王屋山,草衣木食,不變所守。
後聞河朔既定,行化諸方,以誠感人,所至景慕。
大元癸未,長春宗師奉诏南下,詣谒於燕山,特蒙獎異,且以修真觀俾居之。
先生每日一造師席,聽受談演,故於九轉七返探根固蒂之妙,了無疑障。
及長春升,始從洛州僚庶之請,主持神霄萬壽宮。
先生應物無心,到即綠契,至若大名、磁、相之問,度學者凡數百人,立庵觀十有餘所,然猶執謙樂退,未嘗以師名自居。
乙未,掌教清和真人祀香祖庭,先生亦來就見。
明年清和還燕,留先生充提舉。
時關中兵革甫定,歲且饑,祖庭道衆屢欲委去,賴先生訓以功行,化以罪福,方便誘掖,内外占然。
丁酉,清和以書遺先生曰:骊山華清宮,古仙聖迹,自來國家崇奉祈福之地,若非門下老成人,孰能主張。
君年探在道,有力於教門,可以提點事任修複之責。
因賜清虛大師号。
先生既受命,乃率其徒芟剪荊榛茸整屋宇,丹垩藻繪榮然一新。
又建遇仙觀於終南山之蔡村,以輔翼祖庭之勝迹,其他一庵一宇在在有之。
辛醜,會葬祖師畢,束歸渚州。
癸卯,神霄宮大殿告成,天為降瑞,衆皆稱賀,先生亦不以為異。
初,先生之在祖庭也,與清泠子劉先生為莫逆友,是年冬,清泠之門人有自魏府來者,報其師已於九月二十三日返真于終南矣。
先生以季冬朔旦啟行,欲詣魏府緻遙奠之禮,暮宿廣平,遽然歎曰:觀物之化,不知化及我也。
即還宮,召門弟子曰:昨夜師真有命,令吾速歸祖庭,吾其逝乎。
遂以後事付張志靜,索紙筆留頌曰:修行端的要工夫,煉就丹砂不用爐。
擺手便歸雲外路,高穹風月自如如。
置筆而化,實初三日也,春秋七十有七,葬於州城南之道院。
後四十六年,至元戊子春,華清宮提點李志通、遇仙觀尊宿楊志素、提領蘇道常等,以其法屬講師呂志真為介紹,持狀來谒曰:吾祖清平老人,甯神于束州有年矣,惟是陝右門徒設祠置像,以奉歲時之香火,雖未嘗絕,然道行之碑至今未有能立者,豈非不敏之過欤?敢再拜以銘辭為請。
予謂銘所以紀德也,先生之德有足銘者。
蓋先生為人純素笃實,蘊之為德行,行之為事業,終身出處,無一毫牽合之私,以是觀之,真可銘也已。
若夫主醮之際,鶴現於鄧鄂,示寂之時,神遊於京兆,改葬而容貌不變,設齋而丹童遐臨,其靈異類此者甚夥,是皆出乎自然,非先生之本心,故直叔其大盤而銘之。
銘曰: 大哉至道初無形,中藏妙用由人弘,重陽扶起先天肩,開化獨以全真名。
群仙瑞世相繼承,扶宗栩教教乃興,粵有人焉号清平,善根宿植粹且精。
妙齡學道已有聲,再遇長春心益明,内丹養就居磁洛,門徒濟濟來不停。
拂衣遂作關中行,清和一見稱老成,華清久廢托主盟,坐視瓦礫成丹青。
遇仙創始親經營,至今勝盤光祖庭,功成束歸遽飛升,乘風馭氣何泠泠。
先生之名莫與京,先生之行純乎誠,我作銘詩非虛稱,庶幾來者永有征。
知常姬真人事迹 師姓姬,名翼,字輔之,澤州高平縣人。
系出長安雍氏有唐,故孝義雍睦,前沔州别駕雍府君,即其祖也。
後有官是邑,有因而家焉。
至金世宗即位,避禦諱易為今姓。
師始生,其母夢仙人授一玉石,吞之覺而即孕。
師自幼雅重,識者知其不凡,四歲讀書,九歲考妣俱喪,比年十三而能詩賦,甫弱冠天文地理陰陽律曆之學無不精究。
辛巳,天兵下河束澤滌,居民半為俘虜,師孑然一身流離竄徒寓冀州之南宮。
甲午,栖雲王真人演教諸方,道出於此,師一言相契,遂執弟子禮,賜名志真,号知常子。
自是從遊盤山,頤真養浩大蒙印可。
壬子歲,掌教真常李君起置玄學於燕京大長春宮,師亦與其請,日與四方師德遞主法席,後學之士多賴進益。
甲寅春,栖雲來燕赴普天醮事,禮竟,挈師還汴梁,居朝元宮。
無幾,栖雲登真,以師嗣主教事。
至元丁卯春二月,聖主降诏雲:姬志真德行貞良文學優贍,易垂直解,道入總章。
早師萬壽於盤山,晚主朝元於汴水。
稔聞操履宜先褒崇,可特賜文醇德懿知常真人之号。
尚體綸章,永祈國算。
師以明年十二月三十日示微疾而逝,春秋七十有六,所着詩文日《雲山集》,及《道德經總章》、《周易直解》行于世雲。
延安路趙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