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七

關燈
通經博古,工作大字,為州裡所重。

    父諱略,字簡夫,中歲困於名場,即以詩為颛門之學,自号西溪道人,殊有古意#10,苦於雕琢而無迹可尋,一時文士極稱道之。

    生二子,通真子其長也。

    自早歲趣尚高雅,三舉進士,而於得喪澹如也。

    貞佑初避亂南渡,西溪年在喜懼,親舊以祿養為言,不獲已,複一試有司,至禦簾罷歸。

    正大中,西溪下世,通真子已四十,遂置家事不問,放浪嵩少問,稍取方外書讀之,以求治心養性之要。

    既而於二家之學有所疑,質諸禅子,馱其推堕況漾中,而無可征诂也,去從道士遊。

    河南破,北歸,遇披雲老師宋公於上黨,略數語即有契,乃歎曰:吾得歸宿之所矣。

    因執弟子禮事之,且求道藏縱觀之。

    披雲為言,喪亂之後,圖籍散落無幾,獨管岑者僅存,吾欲力紹絕業,錢木流布,有可成之資,第未有任其責者耳。

    獨善其身,曷若與天下共之?通真子再拜曰,謹受教。

    於是,補完訂正#11,出於其手者為多#12。

    中間奉被朝旨,借力貴近,百方并進,卒至於能事穎脫真風遐布,而通真子之道價亦重於一時矣。

    通真子記誦該洽,篇什敏捷,樂於提誨,不立崖岸,居玄都垂十稔,雖日課校俨,其參玄學,受章句,自遠方至者源源不絕。

    他主師席者,皆竊有望洋之歎焉。

    藏室#13既成之五月,謂徒衆言:寶藏成壞事關幽顯,冥冥之問當有陰相者。

    今大綠已竟,吾其行乎。

    越二十五日,夜參半,天無陰翳,忽震雷風烈大木随拔,遽沐浴易衣,蛻形於所居之棂礫堂,得年五十有七。

    弟子李志實等以丁未年月日奉其衣冠甯神於天壇之麓#14,披雲之命也。

    所着《林泉集》二十卷行於代。

    往予先君子令陵川,予始成童,乃識通真子之大父,閑居嵩山,與西溪為詩酒之友者十五年。

    通真子以世契之重,與予道相合而意相得也,故志實輩百拜求為其師作銘。

    今年春二月,劉志清者複自濟上訪予新興,冰雪冱寒跋涉千裡,其勤有足哀者,況於平生之言。

    乃為作銘,镘刻之松台。

    其銘曰: 昔在窮桑發真源,鑿民耳目神始全,遭罹元二坤軸旋,壞劫欲堕未開前。

     道山絕業疇當傳,百於芯蓊了大綠,若有人兮靖以專,向也易老同初筵。

     玄綱力挽孰我先,苦節終至孰我堅,網羅落簡手自編,寒暑不廢朱黃研。

     琅函瓊岌閥九淵,垂芒八角星日懸,司功會計盍上遷,乃今出瓶烏飛翩。

     安常處順古所賢,死而不亡豈其然,華陽九障名一焉,豈不委形殆賓天。

     為複延康轉靈篇,為複藥珠參七言,為複虎書校三元,為複逸度論九玄。

     甯當裹蹄燒紫姻,甯當麟角煎集弦,甯當千家課芝田,甯當七祖歸枯禅。

     松台有銘閱千年,我相夫子非頑仙。

     恕齋王先生事迹 先生姓王氏,名粹,字子正,北平之巨族也。

    才高而學贍,少有詩名,每一詠出脍炙人口。

    然與世疏闊不事舉業,正大間薄遊鄧下。

    時漆水公節鎮唐鄧,喜文章,樂與士夫遊,故中朝名士多往依焉,先生亦客其門。

    會天兵南下民遷襄陽,先生亦漂泊江漢問。

    甲午楊侯彥誠被命招集三教醫蔔等流,一時士人皆得保其妻學複還中國。

    楊侯獨迎先生至燕,遇真常大宗師,即北面事之,執弟子禮,居長春宮。

    真常遇之甚厚,複以上世師祖本行屬之為傳,将藏諸秘岌以永其傳。

    先生遂居萃玄堂,研精緻思旁求遠索細繹而編輯之。

    年四十餘,以癸卯九月無疾而逝。

    不浃旬而見夢於誠明張君,其雲為款曲不異平昔,少焉作詩而别,雲:當時每恨花開早,及看花開花已老。

    花落花開能幾何?回頭又見春光好。

    請旦誠明以所夢之詩白於真常宗師,真常歎曰:子正仙矣。

    聞者異之。

    先生為人性恬澹無機構廉潔貞介,與人交悉待之以誠,聞有道行者雖窮居陋巷必親之。

    嗜讀書,作文尤長於詩,其五言雅淡有陶韋之風焉。

     讷庵張先生事迹 先生諱本,字敏之,觀津人。

    幼年與真常李真人為同舍生,初真常之入道也先生以嗣續規之,既知牢不可奪乃各言所志而訣。

    貞佑二年,先生中詞賦高第,平生工於大篆及八分,作詩殊有古意。

    正大九年,以翰林學士使北,見留,遂隐為黃冠。

    居燕京長春官僅十年,時真常掌道教,兄事如昔盡禮給養之,後遊濟南偷然而化。

     甘水仙源錄卷之七竟 #1『趣』,《古樓觀紫雲衍慶集》作『鈞』。

     #2『師既蒙印可,自是煉心養性』,《古樓觀紫雲衍慶集》作『師既蒙指授,自是煉養愈密』。

     #3『潛究道德性命之學,大有所得』,《古樓觀紫雲衍慶集》卷中作『心境虛明,萬理照徹』。

     #4『是時開玄與志微俱上仙』,《古樓觀紫雲衍慶集》卷中作『爾後開玄及志微俱解化』。

     #5『建大小庵觀二百餘區』,《古樓觀紫雲衍慶集》卷中作『建大小庵觀殆三百區』。

     #6『興複終南劉蔣祖庭』,《古樓紫雲衍慶集》為『禮谒祖官』。

     #7『誕惑幻怪之語不道也……故能享其壽緻高名』,《古樓觀紫雲衍慶集》卷中《大元宗聖宮主李尊師道行碑》無此段文字。

     #8『不得以固陋辭,即因其實而紀之』,《古樓觀紫雲衍慶集》卷中作『不敢以固陋辭,乃因其實而紀之』。

     #9『功成道備師知雄』,《古樓觀紫雲衍慶集》卷中,無此句。

     #10『殊有古意』,藝風堂拓片《遺山集》卷三一作『詩殊有古意』。

     #11『於是,補完訂正』,藝風堂拓片《遺山集》卷三一《通真子墓碣銘》作『乃立局二十有七,役工五百有奇,通真子校書平陽玄都以總之。

    其于三洞四輔,萬八千餘篇,補完訂正。

    』 #12『出於其手者為多』,此句後,藝風堂拓片《遺山集》卷三一《通真子墓碣銘》有『仍增入《金蓮正宗記》、《姻霞錄》、繹仙、委仙等傳附焉。

    起丁酉,盡甲辰』一段。

     #13『藏室』應作『寶藏』。

     #14『弟子李志實、等以丁未年月日奉其衣冠甯神於天壇之麓』,此句,藝風堂拓片《遺山集》之《通真子墓碣銘》作:『弟子李志實、郭志希等以乙巳年正月奉其衣冠甯神于天壇之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