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七

關燈
甘水仙源錄卷之七 夷門天樂道人李道謙集 崇真光教淳和真人道行之碑 嘉議大夫吏禮部尚書高嗚撰 全真之教,始於少陽君,興於重陽子,大盛於長春公。

    長春傳之清和,清和傳之真常,真常傳之誠明,誠明傳之淳和。

    淳和以大元數之,實為宗門五代祖,諱志坦,字公平,出於相州湯陰王氏。

    父諱忠,性殷願,以赀雄其鄉。

    母嶽氏,閨壺有微妊,夢古仙來告曰:此子成人必令學道,否則将禍而家,已而公生焉。

    自童弁不好弄戲,且不喜華羨物。

    甫及冠,即着道士服,師北京盧尊師,師乃丹陽馬公之法孫、洞清于公之高弟也。

    時以道錄居京之華陽宮。

    盧素嚴厲,少杵辄責诮之,殆若官府然,故居門下者鮮克終。

    公參谒之餘,力營百役,至於層廄漏磴之細,躬執靡有懈,盧亦憫其勤而誠,複加以禮。

    癸未秋,谒大宗師長春真人于宣德,一見器之,傳付秘訣。

    既恐無以善其後,遂行化興中義錦問,日丐一食,雖蚊納嗫敗亦不屑棄,已匪茆而居,不計何地遇昏暮即止。

    戊子,聞清和宗師駐燕,知道統所在,參禮焉。

    師愛其力行,大加獎拔,公忽有開悟,恍若神明,頓還舊觀。

    無幾何,徑入金坡,坐而煉化,窮深抵幽,木茹澗飲,人莫見其面。

    其志愈堅苦、雖晦迹十餘年,無賢不肖皆曰:金坡主先生,有道之士也。

    甲辰春,真常真人李公素高其玄,屢以書見招,來拜為大度師。

    夏五月,從真常北上,參受三洞秘錄,以祈禳诃禁濟人。

    其疾病,藥石不可為者,假符水或以袂拂之,罔不立驗,鹹畏服其神。

    皇太後飲抱真風,寵責以禮,公益自謙遜,惟颠墜是懼。

    每蒙慰谕,必歸功於聖神,若私不敢有者,其知本不伐也如此。

    留居阙庭者六年,還燕為教門都提點。

    燕去和林,裡千六百有奇,凡赴十有七,馳驅寒暑,略無艱苦狀。

    蓋以輔翼玄教為己任,雖九死不悔也。

    先皇帝踐祚之元年,龍集辛亥,诏真常公佩金符,馳傳杞嶽演,以公為輔行,繼而奉香代祭者又四一皆祈天求命,斂福錫民為意。

    癸醜,上問養生之衛,對曰:此山林枯橋之士所宜,非天子之急務也。

    天子代天理物,當順天心與民興利,則天降之福壽。

    近大赦天下,革故鼎新,民。

    樂生活。

    開龇以來,戕橫天關,精魂無依,非求諸冥冥中而·莫之能救,是所謂恩已及於八方,澤又侵於九原矣。

    因奏修黃錄普天大醮,上喜曰:天垂此教以利天下。

    即诏公,命真常公于燕之長春宮陳設醮事,所須旅百俱出内帑,一無擾於民食墨得。

    甲寅三月十有五日、禮備将一行雲膚寸而雨,公密禱於天,天為之靜,風月肅然,星辰可摘,又有卿雲鸾鶴之應,公卿文士成作歌詩以贊其瑞心縣是道價益重,一時,貴遊悉奔走承事,或執弟子禮。

    真常鱿世,誠明嗣之,公之力居多。

    中統建元春,入關,一旋及覃懷,陸天壇,愛之,留玉峰前斯歲。

    相州神霄宮久虛玄席,諸耆宿士庶懇公主之。

    明年會真常葬,又明年複入金坡。

    至元改元,燕人楊提領者素慕玄教,於私第之後圃,作環庵一區,願得天下清修高尚之士奉之。

    會曰:金坡王練師可即禮緻焉。

    三年冬,誠明複以提點事懇公。

    七年,誠明上仙,今皇帝诏公襲位,仍加真人号。

    以九年十一月二十有七日,蛻形於長春之玄堂,得年七十有三。

    越明年,門弟子梁志安、常志敏等,奉其衣冠甯神於金坡山下,從治命也。

    時天氣肅冽,比襄事,熙熙然化而陽春,執拂祖較者萬餘人,汗皆浃背,鹹嗟異之,以謂純誠之驗也。

    所着信心錄、六牛圖傳於世。

    葬之明年,志安、志敏等狀公之行,來谒銘。

    嗚治彰德時,蓋嘗以疏請公主神霄,從遊甚款,故習其為人義不可辭。

    公美儀觀,愛讀書,尤喜性理學,深得奧義。

    好施與困乏無聊者,不以己之有無。

    謙恭寬碩,克己下人,故‘度門弟子者數千人,若觀若庵者又營建百餘區,可謂能弘其道矣。

    嗚呼,以公平日陰功濟物之心,向在阙庭,假之以政,救時行道,焉知不有如行符設醮之功耶?若夫将适遼束也,梼之而愈風痹,又去許昌也,空中傳玉帝有命,其靈異若是者甚多,然實非公之本心,且有淳和真人傳在,茲略而不書。

    銘曰: 混沌既死,大道窈冥,乃腌其醇,乃濁其清,吃诟以形,勃蹊以情,拱璧而先驷馬,竟盜為誇矜。

    天開聖人,藥石聾盲,着書二篇,強為之名。

    爰有漆園,演為馄鵬,蝶夢而虛白生,然後使混沌複起,大道複明,代有人焉,玄風日宏。

    有來重陽,莫之與京,孰其似之,淳和是承,挺焉志堅,夷焉心衡,塔焉屍居,而聞望震驚。

    寂然無聲,澹然無營,眇翩翩而獨征。

    砥柱中央,萬古不傾,力提玄綱,惟公主盟。

    雖以符水藉名而救世,是宜羔鴉待之如老更。

    金坡蒼蒼,草木光榮,衣冠有藏,功行有銘。

    而複返其精,抑将乘玲玲之風,禦颢颢之氣,遊元洲而戲赤城也耶。

     頤真沖虛真人毛尊師蛻化銘 宣授河南府路提舉學校官李國維撰 人命於天地兩問,事莫大於生與死也。

    自生至死之際,善惡所歸,其可以見之矣。

    且莫高者天,莫厚者地,在天而日月有晦蝕,在地而山川有崩陷,天地尚不能久,有壞如此,而瓦於人乎?乃知生不常存,惟靜而複命曰常,死而不忘者壽,蓋有道存焉耳。

    自大道既隐,人欲滋熾,不可救藥。

    幸锺呂而下降及近代全真之教興,有王重陽者出,化馬、譚、丘、劉於海上,相從往返束西二都,仙迹顯着,而後遠近向風,而流傳漸久彌滿四方,遊其門而學者,不知其幾萬千人。

    至於識性命之理,了死生之事,而不失其所者,蓋亦寡矣。

    百年以來,能繼重陽七真之風,而不下於今之高道,動化關洛間,衆所飲慕,卓然獨異者,沖虛真人毛尊師也。

    師諱養素,字壽之,道号純素子,頤真沖虛真人,其師号也。

    家世平水,太常博士兼秘書郎、沁州同知毛麾牧達之嫡孫。

    牧達以文行純粹,前金明昌初,朝廷重其名,特征授宮教之職,得其師道,上下受益,曆館閣,通守外郡,於道無少違失,宜其為天所佑,有賢子孫。

    其父諱德,字日新,以門資入仕,不喜躁進,師性資沖澹,雅有出塵之志。

    幼喪母,事父謹敬,鄉裡以純孝稱。

    既長,僑寓許昌。

    貞佑初,适一羽客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