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五
關燈
小
中
大
志丘園僭德不耀,父遵性明毅慷慨,胸次洞然無畦斡。
初景氏世為着姓,宗族嘗至萬指,中有孤悍,其征搖不能力給者,皆身任之。
事既濟,未嘗纖毫有德色。
裡中人有以飛語被擊有司者,義其無辜,即為代之,在團圄中複能以恩信感動獄吏,因縱其出入,凡獄之冤者,多從容設策理出之,未幾,己亦以恩獲兔。
大定丁亥,重陽祖師挈諸師真西遊,乃館谷于其家,因語之曰:汝将來必有一子為羽衣。
遂即其裡建龍翔觀,朝夕香火敬奉天真。
泰和乙醜,歲饑#3民有菜色,因發私凜為粥以給之,賴以全活者甚衆。
癸酉兵兇之後,遺骸褊野,親犯寒苦,悉以收瘓。
數獲遺物甚腆,’必伺其主而歸之,無則皆散之以蜩不給。
母張氏,亦有淑德,事舅姑以敬願稱。
既而生公,氣質沉厚,寡言笑,舉止不凡。
至十五歲,嘗使之學,辭曰:性非所好,乃所願則神仙輕舉之事。
父母欲力奪之,即屏居一室一自潔其形。
祖師先見之明於斯驗矣。
乃辭家禮長春大宗師邱公為師。
戊寅,奉宗師教,住持萊州昊天觀。
大元龍興,太祖聖武皇帝,天資仁聖,志慕玄風,己卯冬,遣近臣劉仲祿資手诏,駕安車,東抵海濱,就征宗師。
明年春啟行,仍率高第弟子一十八人與之偕,公即其一也。
當時,栉風沐雨胼手胝足,跋涉數萬裡,見上於西域雪山之陽。
因承虛己之問,乃答以民為邦本,本固邦甯,既來之,即安之,此濟世之要衛也。
是言既奏,深契上心,玉音獎谕,惟恨相見之晚。
因被旨佩虎符,宗主天下道流。
比回,駐車金山之巅,顧謂清和尹公曰:景公從我以來,山行水宿,日益恭敬,可謂勤矣。
觀其氣象,将來弘吾教者必斯人矣。
尹公曰:然。
至燕,宗師住持太極宮,尋改大長春宮,委公總知宮門事,授清真大師号。
洎以肋國救民經錄付之,度道士昊志央等以備灑掃。
宗師既仙去,遺命清和嗣教門事,公左右維持,終始未嘗怠。
甲午春,清和委以山束諸路,行綠所至,老師宿德望風迎近,辇粟帛委堂下者動以千計。
非誠心妙行有以動人悟物,能若是乎?戊戌春,太宗英文皇帝诏選高道,從掌教真常李公被诏赴阙。
是歲冬,奉旨輔洞真于公,偕無欲李公複立終南祖庭,提點陝西教事。
庚子春遂入長安,從府僚之請也。
建立大玄都萬壽宮,若骊山之白鹿、終南之太一、樊川之白雲、鳳栖原之長生、藍田之金山,皆斥其舊而新之,其餘宮觀修廢補弊不可婵紀。
秋,太傅移刺公、總管田侯各差官從公持疏詣燕,邀請清和大葬祖師。
既畢,甲辰春,先鋒使夾谷公就#4祖庭設羅天大醮,禮請于洞真、宋披雲、薛太霞洎公與李無欲共成五位真人,攝行醮事。
會皇子永昌王遣使趙崇簡設金錄大醮為國析祥,遂複同諸公薇事。
觀其進奏精嚴,靈異昭着,使回具啟其事,因引見,待之敬禮甚厚,進與醮五真人徽号,公例加玄門弘教白雲真人。
丁未冬,太傅移刺公就佑德觀設黃錄大醮,臨壇仆體者百餘人。
戊申春,皇太後遣使楊仲明資旨寵錫金符冠服,仍命領職如故。
辛亥歲夏,憲宗皇帝即位,遣使唐古出持玺晝宣谕,倚付掌管關中道教。
癸醜,皇太弟遣使脫懼馳驿谕旨,待以師禮。
乙卯六月,無疾晨興,忽集衆謂門人申志信曰:吾将行矣,汝當嗣吾職,主張後事。
仍命經營喪具。
至七月二十四日順化而終,享年六十有六。
明年,改葬于祖庭西北隅仙茔之次。
己未冬,門人将樹碑,志信偕本宮提舉郭德山、李志希等,狀其行實,來谒文於庭。
辭再三不獲已,謹次序其事。
按公之為人,徇徇謙退,似不能言,至論及救時利物之事,屹然山立,辭色俱厲,言必有據,衆皆心服,以是宗師獨為倚重。
及來關中,道價日益隆,尋常以恬淡自持,未嘗出怪誕之語以誘愚俗,一時達官聞人翕然歸仰,四方學徒不可勝數,故能名動阙庭疊蒙獎責。
非踐履純實,何以及此。
今夫世之人所以陷溺其心者,欲與利耳,而公能斷然絕之,其視财貨不啻若涕唾然,蓋其天姿過人遠甚,故碑之無疑,仍系之以銘曰: 景為着姓,居海濱兮,世載潛德,生哲人兮。
天與之性,含元淳兮,不雕不飾,全其真兮。
有來提警,繁長春兮,玄言秘訣,授受親兮。
剖#5心去智,專精神兮,始終一節,無缁磷兮。
聖皇向道,起隐淪兮,萬裡逐師,谒紫宸兮。
一言止殺,如其仁兮,功塞兩儀,孰與倫兮。
推其緒餘,淑吾秦兮,餐和飲惠,鸶猛馴兮。
列聖相承,教益振兮,金冠鶴氅,寵渥新兮。
高堂大廈,奂且輪兮,逍遙宴處,終其身兮。
功成馱世,乃上賓兮,往來偷然,肘屈伸兮。
有不亡者,壽無垠兮,門人紀德,刊翠泯兮, 千秋萬歲,仰光塵兮。
甘水仙源錄卷之五竟 #1『張志偉』,藝風堂拓片作『郝志堅』。
#2『忠孝」藝風堂拓片作『孝悌』。
#3『饑』原為『餘』,據藝風堂拓片改。
#4『就』原脫漏,據藝風堂拓片補。
#5『剖』原脫漏,據藝風堂拓片補。
初景氏世為着姓,宗族嘗至萬指,中有孤悍,其征搖不能力給者,皆身任之。
事既濟,未嘗纖毫有德色。
裡中人有以飛語被擊有司者,義其無辜,即為代之,在團圄中複能以恩信感動獄吏,因縱其出入,凡獄之冤者,多從容設策理出之,未幾,己亦以恩獲兔。
大定丁亥,重陽祖師挈諸師真西遊,乃館谷于其家,因語之曰:汝将來必有一子為羽衣。
遂即其裡建龍翔觀,朝夕香火敬奉天真。
泰和乙醜,歲饑#3民有菜色,因發私凜為粥以給之,賴以全活者甚衆。
癸酉兵兇之後,遺骸褊野,親犯寒苦,悉以收瘓。
數獲遺物甚腆,’必伺其主而歸之,無則皆散之以蜩不給。
母張氏,亦有淑德,事舅姑以敬願稱。
既而生公,氣質沉厚,寡言笑,舉止不凡。
至十五歲,嘗使之學,辭曰:性非所好,乃所願則神仙輕舉之事。
父母欲力奪之,即屏居一室一自潔其形。
祖師先見之明於斯驗矣。
乃辭家禮長春大宗師邱公為師。
戊寅,奉宗師教,住持萊州昊天觀。
大元龍興,太祖聖武皇帝,天資仁聖,志慕玄風,己卯冬,遣近臣劉仲祿資手诏,駕安車,東抵海濱,就征宗師。
明年春啟行,仍率高第弟子一十八人與之偕,公即其一也。
當時,栉風沐雨胼手胝足,跋涉數萬裡,見上於西域雪山之陽。
因承虛己之問,乃答以民為邦本,本固邦甯,既來之,即安之,此濟世之要衛也。
是言既奏,深契上心,玉音獎谕,惟恨相見之晚。
因被旨佩虎符,宗主天下道流。
比回,駐車金山之巅,顧謂清和尹公曰:景公從我以來,山行水宿,日益恭敬,可謂勤矣。
觀其氣象,将來弘吾教者必斯人矣。
尹公曰:然。
至燕,宗師住持太極宮,尋改大長春宮,委公總知宮門事,授清真大師号。
洎以肋國救民經錄付之,度道士昊志央等以備灑掃。
宗師既仙去,遺命清和嗣教門事,公左右維持,終始未嘗怠。
甲午春,清和委以山束諸路,行綠所至,老師宿德望風迎近,辇粟帛委堂下者動以千計。
非誠心妙行有以動人悟物,能若是乎?戊戌春,太宗英文皇帝诏選高道,從掌教真常李公被诏赴阙。
是歲冬,奉旨輔洞真于公,偕無欲李公複立終南祖庭,提點陝西教事。
庚子春遂入長安,從府僚之請也。
建立大玄都萬壽宮,若骊山之白鹿、終南之太一、樊川之白雲、鳳栖原之長生、藍田之金山,皆斥其舊而新之,其餘宮觀修廢補弊不可婵紀。
秋,太傅移刺公、總管田侯各差官從公持疏詣燕,邀請清和大葬祖師。
既畢,甲辰春,先鋒使夾谷公就#4祖庭設羅天大醮,禮請于洞真、宋披雲、薛太霞洎公與李無欲共成五位真人,攝行醮事。
會皇子永昌王遣使趙崇簡設金錄大醮為國析祥,遂複同諸公薇事。
觀其進奏精嚴,靈異昭着,使回具啟其事,因引見,待之敬禮甚厚,進與醮五真人徽号,公例加玄門弘教白雲真人。
丁未冬,太傅移刺公就佑德觀設黃錄大醮,臨壇仆體者百餘人。
戊申春,皇太後遣使楊仲明資旨寵錫金符冠服,仍命領職如故。
辛亥歲夏,憲宗皇帝即位,遣使唐古出持玺晝宣谕,倚付掌管關中道教。
癸醜,皇太弟遣使脫懼馳驿谕旨,待以師禮。
乙卯六月,無疾晨興,忽集衆謂門人申志信曰:吾将行矣,汝當嗣吾職,主張後事。
仍命經營喪具。
至七月二十四日順化而終,享年六十有六。
明年,改葬于祖庭西北隅仙茔之次。
己未冬,門人将樹碑,志信偕本宮提舉郭德山、李志希等,狀其行實,來谒文於庭。
辭再三不獲已,謹次序其事。
按公之為人,徇徇謙退,似不能言,至論及救時利物之事,屹然山立,辭色俱厲,言必有據,衆皆心服,以是宗師獨為倚重。
及來關中,道價日益隆,尋常以恬淡自持,未嘗出怪誕之語以誘愚俗,一時達官聞人翕然歸仰,四方學徒不可勝數,故能名動阙庭疊蒙獎責。
非踐履純實,何以及此。
今夫世之人所以陷溺其心者,欲與利耳,而公能斷然絕之,其視财貨不啻若涕唾然,蓋其天姿過人遠甚,故碑之無疑,仍系之以銘曰: 景為着姓,居海濱兮,世載潛德,生哲人兮。
天與之性,含元淳兮,不雕不飾,全其真兮。
有來提警,繁長春兮,玄言秘訣,授受親兮。
剖#5心去智,專精神兮,始終一節,無缁磷兮。
聖皇向道,起隐淪兮,萬裡逐師,谒紫宸兮。
一言止殺,如其仁兮,功塞兩儀,孰與倫兮。
推其緒餘,淑吾秦兮,餐和飲惠,鸶猛馴兮。
列聖相承,教益振兮,金冠鶴氅,寵渥新兮。
高堂大廈,奂且輪兮,逍遙宴處,終其身兮。
功成馱世,乃上賓兮,往來偷然,肘屈伸兮。
有不亡者,壽無垠兮,門人紀德,刊翠泯兮, 千秋萬歲,仰光塵兮。
甘水仙源錄卷之五竟 #1『張志偉』,藝風堂拓片作『郝志堅』。
#2『忠孝」藝風堂拓片作『孝悌』。
#3『饑』原為『餘』,據藝風堂拓片改。
#4『就』原脫漏,據藝風堂拓片補。
#5『剖』原脫漏,據藝風堂拓片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