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五
關燈
小
中
大
役者,公以己乘之騎付之,而自徒步,蓋苦己利他之行如此也。
及行在,居無幾,複從宗師還燕,肇辟玄門,真風大振,遠近竈香參谒者如市。
公有所得珍玩财賄,雖過目不問其所以,人求則與之而無忸。
宗師以公願态,命主玉虛觀事。
不數歲還宮曳杖,拂袖而來,囊蠹俱棄,蓋不以物介意也。
複命主白雲觀事,公率衆勉力,皆服其德。
丁亥秋七月,宗師馱世,繼而清和主盟玄教,壬辰以公提點長春宮事。
雜處稠人,未嘗有尊大之心,無問則終日不語,有問則怡然而應,惟勸人行道而已。
其在紛纭曹雜中,不擇乞兒皂隸及門弟之末行者,雖狂童對坐爾汝談笑,與貴戚大人不分等類,蓋其心無彼此也。
壬寅秋,領宮事已十餘年,以老乞閑,衆猶戀之不已,固辭方兔。
雖退居閑處,雲為普請,則以身先之,蓋忘我之至也。
在宗師左右,始終恒若一日,其事上之心無時少替。
常危坐終日,介然如石,雖對喧悖淆混,若無聞見,如土木偶,其不識者目以為愚。
或叩以方外先天之說,曆曆皆明其要,而未之嘗言,蓋涵養探厚櫻而能甯者也。
詳夫莅事則專,行身則真,視對則疏,處衆則寬,奉上則敬,接人則誠,一皆出於道德之純正。
戊申,掌教真人以恩例授無為抱道素德清虛大師,兼賜金冠錦服。
公乙卯年八月初六日化,享年八十三。
門人奉其衣冠葬于五華之仙茔,禮也。
辛酉,王庭嘉其德,遣使持旨追贈今号,予嘗試論之,昔田子方之師曰束郭順子,其為人也,真人貌而天,虛綠而葆真,清而容物,物無道正容以悟之,使人之意也消,而田子方未嘗譽之,以其德之難言也。
素德真人若束郭之為人,何如是之同也?原自弱冠以迄於終身,步趨玄域而無一毫利欲之私,至於以身率物,未嘗诂責傷割於彼,其專心緻志,内不失己,外不失物,往來塵境幻化之問而無礙,所謂人貌而天,清而容物者宜矣。
至論公行無妄迹,言無愧辭,手桡指顧,無不任真,語默作止,無不從實,此·皆以迹求之而已。
其在玄門六十餘年,有所密受於真師者,未易以示人,所謂聖智造迷鬼神莫測之事,将與天地相終始矣,是豈輿人所得而輕議哉。
後之人聞公清靜真實平澹之風,勉而效之,未有放其心而不複者,久而肖焉,與道幾矣。
中統關逢困敦,姑洗既望,謹齋沐頓首勉為志雲。
沖虛大師于公墓碣銘 太原李鼎撰 師姓于,名志可,字顯道,沖虛其号也,甯海人,漢高門于公之後。
父諱江,子六人,師其幼也。
雅好淡淨,齡龇有出塵之志。
承安初,長生劉真人以道接人於武官,師聞之往焉,於顧盼之問,似有所契。
雖為父兄約制,不得即從之長往,而默相感召之機已動,而不能自止矣。
年甫十九,乃次意往事之席下。
居無幾,長生歸真,遂求法於長春宗師。
宗師知其為受道器,乃授之。
師既得法,因服炊爨之役十餘年,期服厚德,時亦以嚴潔見稱。
後從宗師應诏,回處燕京大長春官。
宗師仙去,清和真人嗣教,乃命提點本宮事六年,常住物業,有增益而無廢壞,上下協穆,内外甯谧,如空冥中有扶持之者。
後以老得閑。
至乙卯春二月庚午腦,越五日甲戌,托以微疾,斂息曲肱,安然順化於白雲觀寝室中,葬之五華之衆仙茔,春秋七十有一。
衆耆宿相與言曰:此老自宗師仙去之後,受清和、真常二大宗師托以提點宮門事,如彼其久,當時常日用度,或出或納,物之充溢流轉於前者,可勝計耶?及茲小斂之際,一納一袍之外無長物,可稱者一也。
又從在道門以來五十餘年衣不解帶臉不沾席,可稱者二也。
其臨化之時,門人問及喪葬安措事,乃拒之日,吾将往矣,清濁各有所歸,茲一聚塵,沉焚露座,無所不可,又何足問,任爾所為,可稱者三也。
至如其餘,於語默動靜之間,謙柔誠敬之德日積月累,見之於所行者多矣,不必褊舉。
姑以茲三事占之,明見善守其傳之於師者,精确純正而外物不能捆也。
乃暨門弟子衆人等,謀為不朽計,狀其師平昔所行之大盤,請文於予,将刻之石。
子亦重師之有道,乃因其實而編次之,屬之以銘曰: 萬善之美,藏之於誠,何以占之,觀其所行。
五十餘年,協不沾席,胡不少轉,我心匪石。
财貨泉如,人事絲如,胡不少捆,我心本虛。
曲肱斂息,不昧所得,今果何存,溪聲山色。
假者見假,真者見真,吾玄門中,偉哉若人。
耆宿門弟,謀不朽計,刻此銘辭,昭示後世。
玄門弘教白雲真人景公道行碑 京兆府學教授少華李庭撰 《書》曰:吉人為善,惟日不足,謂心無所為而為之也。
《易》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謂天無不報也。
夫人有奇偉卓絕之行,而不得享樂於其身者,必有其子孫。
竊觀白雲真人景公之父,修仁行義孜孜不懈,其於赈貧周急,若飲食然,勤亦至矣。
是以上天降監,挺生善人。
仍命仙真周旋誘掖,卒使蟬蛻污濁之中,坐享清淨之福者垂五十年,所謂有積於冥冥,獲報於昭昭'者,甯不信欤?公諱志遠,字子玄,萊州掖縣人。
高祖元亨,嘗曆官至安化軍節度使,曾祖貞、祖得中皆雅
及行在,居無幾,複從宗師還燕,肇辟玄門,真風大振,遠近竈香參谒者如市。
公有所得珍玩财賄,雖過目不問其所以,人求則與之而無忸。
宗師以公願态,命主玉虛觀事。
不數歲還宮曳杖,拂袖而來,囊蠹俱棄,蓋不以物介意也。
複命主白雲觀事,公率衆勉力,皆服其德。
丁亥秋七月,宗師馱世,繼而清和主盟玄教,壬辰以公提點長春宮事。
雜處稠人,未嘗有尊大之心,無問則終日不語,有問則怡然而應,惟勸人行道而已。
其在紛纭曹雜中,不擇乞兒皂隸及門弟之末行者,雖狂童對坐爾汝談笑,與貴戚大人不分等類,蓋其心無彼此也。
壬寅秋,領宮事已十餘年,以老乞閑,衆猶戀之不已,固辭方兔。
雖退居閑處,雲為普請,則以身先之,蓋忘我之至也。
在宗師左右,始終恒若一日,其事上之心無時少替。
常危坐終日,介然如石,雖對喧悖淆混,若無聞見,如土木偶,其不識者目以為愚。
或叩以方外先天之說,曆曆皆明其要,而未之嘗言,蓋涵養探厚櫻而能甯者也。
詳夫莅事則專,行身則真,視對則疏,處衆則寬,奉上則敬,接人則誠,一皆出於道德之純正。
戊申,掌教真人以恩例授無為抱道素德清虛大師,兼賜金冠錦服。
公乙卯年八月初六日化,享年八十三。
門人奉其衣冠葬于五華之仙茔,禮也。
辛酉,王庭嘉其德,遣使持旨追贈今号,予嘗試論之,昔田子方之師曰束郭順子,其為人也,真人貌而天,虛綠而葆真,清而容物,物無道正容以悟之,使人之意也消,而田子方未嘗譽之,以其德之難言也。
素德真人若束郭之為人,何如是之同也?原自弱冠以迄於終身,步趨玄域而無一毫利欲之私,至於以身率物,未嘗诂責傷割於彼,其專心緻志,内不失己,外不失物,往來塵境幻化之問而無礙,所謂人貌而天,清而容物者宜矣。
至論公行無妄迹,言無愧辭,手桡指顧,無不任真,語默作止,無不從實,此·皆以迹求之而已。
其在玄門六十餘年,有所密受於真師者,未易以示人,所謂聖智造迷鬼神莫測之事,将與天地相終始矣,是豈輿人所得而輕議哉。
後之人聞公清靜真實平澹之風,勉而效之,未有放其心而不複者,久而肖焉,與道幾矣。
中統關逢困敦,姑洗既望,謹齋沐頓首勉為志雲。
沖虛大師于公墓碣銘 太原李鼎撰 師姓于,名志可,字顯道,沖虛其号也,甯海人,漢高門于公之後。
父諱江,子六人,師其幼也。
雅好淡淨,齡龇有出塵之志。
承安初,長生劉真人以道接人於武官,師聞之往焉,於顧盼之問,似有所契。
雖為父兄約制,不得即從之長往,而默相感召之機已動,而不能自止矣。
年甫十九,乃次意往事之席下。
居無幾,長生歸真,遂求法於長春宗師。
宗師知其為受道器,乃授之。
師既得法,因服炊爨之役十餘年,期服厚德,時亦以嚴潔見稱。
後從宗師應诏,回處燕京大長春官。
宗師仙去,清和真人嗣教,乃命提點本宮事六年,常住物業,有增益而無廢壞,上下協穆,内外甯谧,如空冥中有扶持之者。
後以老得閑。
至乙卯春二月庚午腦,越五日甲戌,托以微疾,斂息曲肱,安然順化於白雲觀寝室中,葬之五華之衆仙茔,春秋七十有一。
衆耆宿相與言曰:此老自宗師仙去之後,受清和、真常二大宗師托以提點宮門事,如彼其久,當時常日用度,或出或納,物之充溢流轉於前者,可勝計耶?及茲小斂之際,一納一袍之外無長物,可稱者一也。
又從在道門以來五十餘年衣不解帶臉不沾席,可稱者二也。
其臨化之時,門人問及喪葬安措事,乃拒之日,吾将往矣,清濁各有所歸,茲一聚塵,沉焚露座,無所不可,又何足問,任爾所為,可稱者三也。
至如其餘,於語默動靜之間,謙柔誠敬之德日積月累,見之於所行者多矣,不必褊舉。
姑以茲三事占之,明見善守其傳之於師者,精确純正而外物不能捆也。
乃暨門弟子衆人等,謀為不朽計,狀其師平昔所行之大盤,請文於予,将刻之石。
子亦重師之有道,乃因其實而編次之,屬之以銘曰: 萬善之美,藏之於誠,何以占之,觀其所行。
五十餘年,協不沾席,胡不少轉,我心匪石。
财貨泉如,人事絲如,胡不少捆,我心本虛。
曲肱斂息,不昧所得,今果何存,溪聲山色。
假者見假,真者見真,吾玄門中,偉哉若人。
耆宿門弟,謀不朽計,刻此銘辭,昭示後世。
玄門弘教白雲真人景公道行碑 京兆府學教授少華李庭撰 《書》曰:吉人為善,惟日不足,謂心無所為而為之也。
《易》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謂天無不報也。
夫人有奇偉卓絕之行,而不得享樂於其身者,必有其子孫。
竊觀白雲真人景公之父,修仁行義孜孜不懈,其於赈貧周急,若飲食然,勤亦至矣。
是以上天降監,挺生善人。
仍命仙真周旋誘掖,卒使蟬蛻污濁之中,坐享清淨之福者垂五十年,所謂有積於冥冥,獲報於昭昭'者,甯不信欤?公諱志遠,字子玄,萊州掖縣人。
高祖元亨,嘗曆官至安化軍節度使,曾祖貞、祖得中皆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