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
關燈
小
中
大
陽,分命披雲宋公率衆镂道藏經闆,不數載而完,所費不赀,而人樂成之,亦師為之張本。
師以此道化大行,歸功祖師重陽真人,遂留意祖庭。
時京兆行省田公馳疏來請,适與師意合,丙申春始達。
於榛莽中規度兆域,及宮觀基址。
終南太華等處諸觀宇,廢不能複,鹹請主於師。
時陝右甫定,遺民猶有保栅未下者,聞師至,相先歸附,師為撫慰,皆按#3堵如故。
繼而被命於雲中,令師選天下戒行精嚴之士,為國祈福,化人作善。
時平逼之興國觀、惇之神清、前高之玉虛白雲洞、定襄之重陽、給之神霄、平陽之玄都,皆主於師。
秋,帝命中書楊公召還燕,道經太行山問,群盜羅拜受教,悉為良民。
出井陉,曆趙魏齊魯,請命者皆謝遣,原野道路設香花,望塵迎拜者日千萬計,貢物山積,略不顧。
戊戌春,忽曰:吾老矣,久厭勞事,以正月上日傳衣缽於真常李公,俾主教事。
乃蔔築五華山,并增茸大房山之真陽觀,更日清和宮,以為菟裘焉。
終南祖庭葬具已備,庚子冬請師董其成,欣然而往,雖冒寒跋險不憚也。
常日,吾以報師恩耳。
時季冬,京兆一境旱,衆禱曰:師來和氣必應,下車而雪。
大箴葬禮,以明年正月二十五日既事。
時陝右雖甫定,猶為邊鄙重地,經理及會葬者,四方道俗雲集常數萬人,物議洶洶不安,賴師道德素重#4,鎮伏邪,故得完其功。
初,重陽真人修道於此,既成,火其庵而束,贻詩有後人複修意,至是師赓之,亦有繼祖來修之語。
噫,百年事終始胳合,豈偶然哉。
於是剪蕪平丘,土木并作,堂麻殿閣集然一新。
既成,額以重陽,以示報本意。
若華山之雲台、骊山之華清、太平宗聖等宮,悉擇名重耆宿以主之,興完皆瑜舊。
是年還燕,夏五月過太原,時自春不雨禾種不入,師憐之,出己帑物為香火費,為民祈梼,雨大需。
及還燕無幾何,謂侍者曰:我常便清和宮之西堂,故居之,今為我灑掃方丈。
從之,翌日長往,及官洮類禮聖畢,訣衆曰:吾将逝矣。
衆驚愕,師曰:吾意已決,夫複何言。
有進紙筆者,默不應。
惟戒葬事勿豐,遂不食,但飲水啜茶,危坐談道,語音雄暢異常。
是夜久正衣冠,曲肱而逝。
衆毀哭過哀,時馨香之氣滿室,遠近聞者奔走赙贈,一辰戚若喪考妣。
初,師遺言葬大房,至是僚士固請,遂葬五華,徇輿意也。
中統改元二年.’诏贈清和妙道廣化真人。
師平日着述甚多,門人闆之,目曰《葆光集》,并《語錄》皆通貫經藝,洞見道體,所謂博學而約說者。
當時朝旨褒崇,及宏儒名卿詩文贊美,裒為一集,目曰《應綠錄》.o其覺後進則高下不遺,蹊徑坦明,以謙遜勤約為治心之要,以踐履功行為入道之基,及其縱說,則時亦露機緘之妙,所謂窮理盡性以至命者也。
得其門者,由堂及奧,其次不失為誠謹之士,其成就於人者如此。
初居濰陽龍虎家,餘二十年,姬侍日滿前,終莫一識其面。
嘗失善馬,獲其盜,物色既驗,盜畏罪不承,曰此我馬也。
師即還馬縱去,其高潔不累於物如此。
至大至剛之氣,充諸内,形諸外,望之如神,即之如春,不怒而威,匪爵而尊,雖萬乘不足加其重,雖窮處不足為之輕,其平日之所養者如此。
及遭時得君,權道濟物,祥風時雨,覆及遠方,歧行喙息,罔不得其所,其見於功用者如此。
其至誠前知,感通神明,則又時出人意表。
以天挺之姿,承積累之基,譬猶日中之陽,月盈之光,不期盛而自盛,尚且謙抑自居,淡泊自樂,化應乎無窮之綠,神寂乎寥廓之鄉,體用兼備,無過不及之弊,其諸異乎同源而異流者欤?抑世有以綱常為言者,是又大不然。
自四海橫潰,華禮蕩滅,污俗所染,又豈特於借鋤德色,取篇谇語,八佾舞庭,召王所狩者乎?及風化所過,暴者仁,奪者讓,泰者抑,上下占然,此於綱常之助,其功豈易量哉。
仆悼夫昧大體而妄自分裂者,故并及之。
銘曰: 叔世運厄坤軸旋,皇綱解紐兵方連。
鼎中生靈若小鮮,磨牙萬喙垂饑涎。
天生至人蓋汝憐,神道設教界己專。
重陽發源亦有傳,得自無始先天先。
世問果有甘河泉,萬劫老振常涓涓。
琉入濰陽玉清前,灌溉六葉開金蓮。
混沌雖鑿大道全,積霭掃盡孤月圓。
至理渾融無正偏,漆園鄭圃非獨賢。
遭時得君明機權,鑒光亦豈從娃妍。
冥鴻高舉蓬海邊,間阖萬裡來翩翩。
鼈頭可釣虎可編,萬蚪誰信容笞鞭。
頹彼力障回九川,塗炭氣化成幾筵。
惠雨一灑劫火燃,大地墾作種玉田。
精衛投石海空填,螟蛉遇祝速變遷。
風雲千載非偶然,轉禍為福皆夤綠。
歸來演教談妙玄,英華咀嚼九九篇。
琅函萬軸成蹄荃,始信天上無癡仙。
沬泗豈特徒三千,燈分大小俱婵婵。
有心不敢自聖癫,有口難說無礙禅。
人雲功行褊八涎,波浪幻迹從佃佃。
草樓菟裘茅一橡,茹芝大房腹便便。
直鈎坐釣三峰巅,寶地花木肥芋芋。
青山不礙行雲煙,死而不亡壽更延。
他山有瑛實可鑄,光騰億劫無歲年。
千溪萬壑分婵娟,明月依舊懸青天。
玄門掌教大宗師真常真人道行碑銘 翰林學士
師以此道化大行,歸功祖師重陽真人,遂留意祖庭。
時京兆行省田公馳疏來請,适與師意合,丙申春始達。
於榛莽中規度兆域,及宮觀基址。
終南太華等處諸觀宇,廢不能複,鹹請主於師。
時陝右甫定,遺民猶有保栅未下者,聞師至,相先歸附,師為撫慰,皆按#3堵如故。
繼而被命於雲中,令師選天下戒行精嚴之士,為國祈福,化人作善。
時平逼之興國觀、惇之神清、前高之玉虛白雲洞、定襄之重陽、給之神霄、平陽之玄都,皆主於師。
秋,帝命中書楊公召還燕,道經太行山問,群盜羅拜受教,悉為良民。
出井陉,曆趙魏齊魯,請命者皆謝遣,原野道路設香花,望塵迎拜者日千萬計,貢物山積,略不顧。
戊戌春,忽曰:吾老矣,久厭勞事,以正月上日傳衣缽於真常李公,俾主教事。
乃蔔築五華山,并增茸大房山之真陽觀,更日清和宮,以為菟裘焉。
終南祖庭葬具已備,庚子冬請師董其成,欣然而往,雖冒寒跋險不憚也。
常日,吾以報師恩耳。
時季冬,京兆一境旱,衆禱曰:師來和氣必應,下車而雪。
大箴葬禮,以明年正月二十五日既事。
時陝右雖甫定,猶為邊鄙重地,經理及會葬者,四方道俗雲集常數萬人,物議洶洶不安,賴師道德素重#4,鎮伏邪,故得完其功。
初,重陽真人修道於此,既成,火其庵而束,贻詩有後人複修意,至是師赓之,亦有繼祖來修之語。
噫,百年事終始胳合,豈偶然哉。
於是剪蕪平丘,土木并作,堂麻殿閣集然一新。
既成,額以重陽,以示報本意。
若華山之雲台、骊山之華清、太平宗聖等宮,悉擇名重耆宿以主之,興完皆瑜舊。
是年還燕,夏五月過太原,時自春不雨禾種不入,師憐之,出己帑物為香火費,為民祈梼,雨大需。
及還燕無幾何,謂侍者曰:我常便清和宮之西堂,故居之,今為我灑掃方丈。
從之,翌日長往,及官洮類禮聖畢,訣衆曰:吾将逝矣。
衆驚愕,師曰:吾意已決,夫複何言。
有進紙筆者,默不應。
惟戒葬事勿豐,遂不食,但飲水啜茶,危坐談道,語音雄暢異常。
是夜久正衣冠,曲肱而逝。
衆毀哭過哀,時馨香之氣滿室,遠近聞者奔走赙贈,一辰戚若喪考妣。
初,師遺言葬大房,至是僚士固請,遂葬五華,徇輿意也。
中統改元二年.’诏贈清和妙道廣化真人。
師平日着述甚多,門人闆之,目曰《葆光集》,并《語錄》皆通貫經藝,洞見道體,所謂博學而約說者。
當時朝旨褒崇,及宏儒名卿詩文贊美,裒為一集,目曰《應綠錄》.o其覺後進則高下不遺,蹊徑坦明,以謙遜勤約為治心之要,以踐履功行為入道之基,及其縱說,則時亦露機緘之妙,所謂窮理盡性以至命者也。
得其門者,由堂及奧,其次不失為誠謹之士,其成就於人者如此。
初居濰陽龍虎家,餘二十年,姬侍日滿前,終莫一識其面。
嘗失善馬,獲其盜,物色既驗,盜畏罪不承,曰此我馬也。
師即還馬縱去,其高潔不累於物如此。
至大至剛之氣,充諸内,形諸外,望之如神,即之如春,不怒而威,匪爵而尊,雖萬乘不足加其重,雖窮處不足為之輕,其平日之所養者如此。
及遭時得君,權道濟物,祥風時雨,覆及遠方,歧行喙息,罔不得其所,其見於功用者如此。
其至誠前知,感通神明,則又時出人意表。
以天挺之姿,承積累之基,譬猶日中之陽,月盈之光,不期盛而自盛,尚且謙抑自居,淡泊自樂,化應乎無窮之綠,神寂乎寥廓之鄉,體用兼備,無過不及之弊,其諸異乎同源而異流者欤?抑世有以綱常為言者,是又大不然。
自四海橫潰,華禮蕩滅,污俗所染,又豈特於借鋤德色,取篇谇語,八佾舞庭,召王所狩者乎?及風化所過,暴者仁,奪者讓,泰者抑,上下占然,此於綱常之助,其功豈易量哉。
仆悼夫昧大體而妄自分裂者,故并及之。
銘曰: 叔世運厄坤軸旋,皇綱解紐兵方連。
鼎中生靈若小鮮,磨牙萬喙垂饑涎。
天生至人蓋汝憐,神道設教界己專。
重陽發源亦有傳,得自無始先天先。
世問果有甘河泉,萬劫老振常涓涓。
琉入濰陽玉清前,灌溉六葉開金蓮。
混沌雖鑿大道全,積霭掃盡孤月圓。
至理渾融無正偏,漆園鄭圃非獨賢。
遭時得君明機權,鑒光亦豈從娃妍。
冥鴻高舉蓬海邊,間阖萬裡來翩翩。
鼈頭可釣虎可編,萬蚪誰信容笞鞭。
頹彼力障回九川,塗炭氣化成幾筵。
惠雨一灑劫火燃,大地墾作種玉田。
精衛投石海空填,螟蛉遇祝速變遷。
風雲千載非偶然,轉禍為福皆夤綠。
歸來演教談妙玄,英華咀嚼九九篇。
琅函萬軸成蹄荃,始信天上無癡仙。
沬泗豈特徒三千,燈分大小俱婵婵。
有心不敢自聖癫,有口難說無礙禅。
人雲功行褊八涎,波浪幻迹從佃佃。
草樓菟裘茅一橡,茹芝大房腹便便。
直鈎坐釣三峰巅,寶地花木肥芋芋。
青山不礙行雲煙,死而不亡壽更延。
他山有瑛實可鑄,光騰億劫無歲年。
千溪萬壑分婵娟,明月依舊懸青天。
玄門掌教大宗師真常真人道行碑銘 翰林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