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

關燈
創之始。

    與夫廣成嗚道於上古,混元垂教於姬周,沖虛、南華立言於戰國之世者,無以異也。

    師諱從義、字宜甫,世業儒,系出京兆扶風,漢伏波将軍援之後。

    '五季兵亂,束遷甯海,因家焉。

    祖覺,字萃叟,以孝行稱。

    父師楊,字希賢,容儀可觀,沉默有度,事親為學,綽有父風。

    客或驚走,以細複擲於家者,視之兼金也。

    白於父,藏之以待。

    旬日客至,即付之。

    客謝曰:吾呂仙也,居幽谷村,以淘采為業。

    積金兩镒,将齋於市,逼於監稅者,賴公獲免,願中分以報。

    希賢固卻之。

    呂曰:公有黃向風義,後當有高士出焉。

    他日訪幽谷,人無姓呂者,始知其異人也。

    師将育,母唐氏夢麻姑賜丹一粒,吞之,覺而分瑞,金天會元年癸卯五月二十日也。

    昆季五人,以仁、義、禮、智、信命之,故号五常馬氏,師次子也。

    童時常誦乘雲駕鶴之語,及長,善文學,不喜進取。

    适李無夢煉大丹於昆箭山,幾三載矣,日仙至則丹可成。

    一日師遊其側,無夢見而異之,曰:是子額有三山,手垂過膝,真大仙之才。

    因為之贊曰:身體堂堂,面圓耳長,眉修目俊,準直口方。

    相好具足,頂有神光,宜甫受記,同步蓬莊。

    既而丹果成。

    忠顯孫君惜師才德,以其子妻之,凡三息,曰庭珍、庭瑞、庭珪。

    師嘗補試郡庠,夜夢二衣褐者,一素補兩肩,跪且泣曰:我輩十萬餘命在公所主。

    言訖而去。

    逐之,入屠者劉清圈中。

    壁有字雲:我輩己亥十萬人,太半已經辛巳殺,此門若是不慈悲,世世軸頭常厮抹D既覺,聞屠堵聲。

    往視之,則清之子阿澤屠二猜,其一肩白,欲止則弗及也。

    始悟己亥猜也,辛巳清之歲屬也。

    詣衛士孫子元占之,以決其惑,因稽壽幾何。

    曰:君壽不瑜四十九。

    師歎曰:死生固不在人,曷若親有道為長生計。

    已而與客弈棋,乃失聲曰:此一着下得是,不死矣。

    大定七年丁亥秋七月,師偕高巨才、戰法師飲于範明叔之怡老亭,酒酣賦詩曰:抱元守一是工夫,懶漢如今一也無。

    終日銜杯暢神思,醉中卻有那人扶。

    中元後複會,重陽祖師造其席,戰師曰:布袍竹笠,冒暑而來,何勤如焉?曰:宿綠仙契,徑來訪谒。

    與之瓜,即從蒂食,詢其故,曰:甘向苦中來。

    複曰:奚自曰:終南不遠三千裡,特來扶醉人。

    師心自謂日,前所作有醉中人扶之語,此公何以得之。

    就叩何名,曰:道。

    曰:五行不到處,父母未生時。

    席間談道多與師合,乃邀居私第,出示所述羅漢頌一十六首,祖師赓和,宛若宿成,遂心服而師事之。

    先是師夢南園地中一鶴湧出,今茲欲為祖師結庵,祖即指鶴出之地,師大異之。

    庵既構,字之曰全真。

    師欲從祖師西遊,以累重難之,祖師乃盛陳離鄉遠遊之樂以開釋焉。

    是歲十月朔,祖師令師鎖庵齋居百日,日止一餐,雖隆冬祁寒,唯筆硯幾席布衣草屦而已。

    形神和暢,若寒谷回春者焉。

    八年春正月十有一日,庵始啟鑰,祖師謂師曰:将謂汝三數日從我西遊,直鎖害風百日,仍作一場奇怪。

    師悟,以資産付庭珍輩,以離書付孫氏,遂易服而道焉。

    祖師因師夢中歌有燒得白,煉得黃,便是長生不死方之句,命師更名釭,字玄寶,号丹陽子。

    師又夢從祖師入山,及旦,祖師呼日山恫,因為小字焉。

    居昆箭之煙霞洞,師忽患頭痛,殆若無所遁者,祖飾令醫於家。

    一日,謂門弟子曰:昨日馬公飲酒,其破道乎。

    使候之,師蓋藥用酒引不覺過量,疾甚,人複曰:馬公将死矣。

    祖師批掌歎曰:吾遠尋知友,綠信道不笃,而至此耶。

    乃以煉心語療之,曰:凡人入道必戒酒色财氣,攀綠愛念,憂愁思慮,此外更無良藥矣。

    疾遂愈。

    其年十月朔,令師焚誓狀于文登蘇氏庵。

    師從祖師至汴,寓王氏之旅邸,飲食起居悉以仙機示之,鍛煉既久,遂承秘印。

    十年春正月四日,祖師将升,師請曰:釭當為吾師服。

    祖師曰:可赴終南劉蔣之故居。

    囑以後事而逝。

    師暨譚、劉、邱三道友入關谒和、李二真人,詣劉蔣祖庵居之。

    十二年春,化自然錢於長安市中,複護仙柩自汴之秦歸葬劉蔣,遵遺命也。

    師居廬,頭分三髻。

    三髻者,三吉字,祖師之諱也。

    十四年秋夕,師與三道友{商志於秦渡鎮真武廟,師日鬥貧,譚白鬥是,劉曰鬥志,邱日鬥閑。

    翌日乃别,師複歸劉蔣構一廣庭為環居之所。

    手書祖庭心死以表其顔。

    庵為祖庭,自此始也。

    師謂門人曰:一晝夜凡幾時?對曰:十二。

    曰:十二時中天運造化曾少停息否?對曰:無。

    師曰:學道者亦如是矣。

    十八年,就化華亭劉昭信、李大乘不果,乃賦詩曰:錦麟不得空泌灑,收拾綸竿歸去來。

    大乘即悟,遂執弟子禮,賜以靈陽子之号。

    十九年春一、一月,師築環華亭,大乘亦與焉。

    牆外來禽一株,枯已久矣。

    四月十四日移植環内以水沃之,曰:今日純陽降世辰也,予生於五月二十日。

    至日此樹生葉矣,仍作頌曰:天上三十六,地下三十六,天地入寶瓶,七十二候足。

    大乘請釋其旨,曰:此隐語也,其應有日矣。

    及期綠葉敷榮,始知移植之日至五月二十相去三十有六,是天地晝夜合為七十二候也。

    大乘因作《異木記》以志之。

    秋八月,遷居隴州佑德觀,解元李子和輩願執幾杖以從,繼而棄俗歸道者不啻百餘人。

    二十年春東還祖庭,适長安,居蓬萊庵,從善友趙恩請也。

    秋八月旱,師祈雨詩雲:一犁沾足待何時,五五不過二十五。

    至日果雨。

    二十一年冬,師謂門人來靈玉曰:世所稱衣服舊弊,重修潔者何名?曰:拆洗。

    師曰:東方教法年深弊壞,吾當往拆洗之。

    未浃旬,官中有牒發事,遂以關中教事付邱長春為主張焉,仙仗東歸。

    過濟南,有韓淘清甫者,慕康節之為人,所居号安樂園,禮師乞垂開發。

    師曰:夫道以無心為體,忘言為用,柔弱為本,清争為基。

    節飲食,絕思慮,靜坐以調息,安寝以養氣。

    心不馳則性定,形不勞則精全,神不擾則丹結。

    然後滅情於虛,甯神於極,不出戶庭而妙道得矣。

    淘謝曰:大道鴻蒙,無所扣請。

    今聞至言,得其門而入矣。

    師嘗說四體用雲,行則措足於坦途,住則凝神於太虛,坐則勻鼻端之息,外則抱臍下之珠,類此甚多,蓋言道人分内事也。

    二十二年夏四月至甯海,未幾行化于文登之七寶庵。

    門人穿井九尺而大石障之,師乃雲:穿鑿須加二尺深,甘泉自有應清吟。

    及疏鑿尺有八寸泉乃湧出。

    冬十二月晦,師謂門弟子曰:今日有非常之喜。

    遂乃歌舞自娛。

    二十三年春正月,報者雲,仙姑孫不二返真于洛陽矣。

    冬十月下元日,文登令尼厲古武節請師作九幽醮,師謂姚铉、來靈玉曰:空中報祖師至。

    青巾白袍,坐白龜於碧蓮葉上,龜曳其尾,見於雲表。

    道俗懼呼,焚香緻拜。

    居無何,回首側卧,東南而去。

    十二月,師赴萊陽遊仙觀,忽肆筆書委形贊,其略雲:大哉登真,路入青冥,麟随绛節、鳳纖朱餅,嗚銮佩玉,履虛步雲,超受真诰,上登玉辰。

    特寓其歸真之意耳。

    是月二十二日祖師誕辰,師仰瞻天表,曹顼問其故,曰:祖師偕和師叔至,當赴仙會矣。

    于知一曰:教門洪大,胡不恕遺?師曰:堂堂歸去也,作個快活仙。

    謂劉真一曰:汝等欲作神仙,須要積功累行,縱遇千魔百難,慎勿退惰。

    果爾,然後知吾言不妄矣。

    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