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觀碑志

關燈
合者不能也。

    其祖師四梨八海棠張本之遠意,有征矣。

    今因喜此宮之興建,又屬以記當筆,故表而出之,庶幾使學道者知祖師以下得其傳者,一動一靜,皆天而不人也。

    苟雜之以人,非惟無成,其所喪多矣。

    何謂天?曰誠而已。

    誠者心齋也,古之人修胸中之誠,以應天地之情,而天地人神不違者,其得所應之樞乎? 勃建普天黃莓大醮碑 宣差總教佐玄寂照大師教門都道錄馮志亨撰 憲宗皇帝内蘊神機之妙,其為用也大矣哉。

    形而為武,則已無敵於海内矣,着而為文,則複能經緯於高厚矣。

    是機之運,以無為宗,以道為門,以仁聖中正通明為所歸,其無事則機緘萬化,而退藏之於密,雖名之以天地之鑒,萬有之鏡,實不可得而窺測之也。

    及其應世,則博博淵泉而時出之。

    溥博如天,淵泉如海,化而為德,則汪洋湛厚,靡有一物不在潤澤中者。

    至於與兩儀合德,四時合序,先天奉天之事,層見錯出,不可褊舉,姑於一日二日萬機之中,取一事而言之。

    癸醜冬十月十有七日,诏至修真道士提點王志坦,訪問身體康甯,壽數長久之說。

    志坦對以養生三二語訖,因就善端發見之處,款曲将順,投之以言日:此山林枯槁之士為一己之務,非天子之急務也。

    惟天地萬物父母,惟人萬物之靈,愛民不能獨治,遂立之君。

    皇帝代天治民,當於民興大利除大害,以奉承天心,則天降之福壽,如影響之應形聲矣。

    往年掃除弊政。

    與民更始,而民之安生者,然已受賜矣。

    惟國朝自開創以來,幹戈饑馑,刑罰或中或否,其橫罹兇害,沉魂滞魄,困於幽獄,無由出離者,可勝計哉!.願皇帝聖慈,選有道之士,依黃錄玄科,普行濟度,使幽魂苦爽,出離冥途,鹹遂超升,此莫大之澤矣。

    上嘉納其言,即日遣中使數十人馳驿四出,各就方國行薦拔事。

    紮忽兒學士阿憐博兒赤、提點王志坦,乘傳持密旨來燕京大長春宮,特命掌教真常至德又玄真人李志常主醮,作大濟度師,.斷事大官人牙魯瓦赤布隻兒奉營辦醮事,中使紮忽兒學士已下四人作行禮官,仍随路選清高有道之士,設普天黃錄大醮三千六百分位。

    甲寅春三月初九日至十六日,凡七晝夜,有司不奏刑名,聞井禁屠宰,出禦府黃金五百八十兩,白金三千八百兩,彩缯千匹,為鎮金信币之須,嬸花、油、燭、梅檀、沉水、龍胭、降真,為飨獻之禮,其餘皆府庫支給,不令擾民,又以銀鈔五十兩補其阙。

    密詞九通,玉簡三面,皆宸翰親署,禮官監使,道流士庶,旌幢儀衛,自通玄門,迎來醮所。

    欽惟持守之君,所當先薦者,祖宗往聖,眷屬先靈,就紫府已回光,常瞻慧日,至仙階而列品,永佑皇邦,下至於兵死俘亡,橫遭刑戮,一切冤枉,有主無主,同仁一視,靡有遺棄。

    其或忠臣義士,各為其主,而至其死命,與小國君主,不知天命所在犯五不逮,自緻逆命之讨,以常情視之,茲二者則為不赦之仇條矣,皇帝若日:群雄當戰伐之沖,實多冤鬼,一聖廓乾坤之度,孰匪吾民。

    但深如子,以恤橫亡,豈可得鹿而忿同獵。

    故盡沉淪之屬,鹹收薦拔之中。

    此自古帝王未嘗舉者,豈惟未嘗舉,其感通之力,而相去亦遠矣。

    何以言之?昔者禹會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

    以王制考之,侯伯地方百裡,方千裡,則是方百裡者百,方萬裡則是方千裡百百,而塗山之會,止是方萬裡之地耳。

    國家有十萬裡之疆土,其勢力在古萬乘百倍之上,今為此自古帝王未嘗舉之舉,而海内萬姓,亡者不言可知,雖在世者,於各人親族師友之間,遭四五十年兵亂,但犯冤枉,沉在幽獄,其有不沾丐者乎?人非木石,安得不動於中欤!.既有動於中,遂形之於言,鹹日:大哉皇帝之德,則天地之德也,心則天地之心也,此神機之妙,與和聲協氣其用之交,上帝達三清,極六合,内外之神祇,於無聲無臭之中,流通混合,自相感召,旁磚為一,則亦何求而不遂哉!.瓦大宗師真常真人李公,所率金冠雲服,星冠紫服,登壇憚者五千人,皆清高潔白,深通秘典,嚴持齋法有道之士。

    醮下代禮官,國家重臣,觀其精真充實,無一毫人僞之問,加之大道運慈,将藏用顯仁之妙,自龍漢赤明之前,措之三錄科中,善救人而無棄人,善救物而無棄物,宜乎真風慧日,鼓舞臨照,幽室為之盡曉,寒谷為之回春,旁通曲暢,俾沉滞之屬潛沐陰被,根本分上,光光相射,各自照了。

    設有未悟,先覺後覺,轉相汲引,以明襲明,出彼入此,同觀衆妙,靡有歎其獨遺者。

    功德巍巍,下蟠上際,豈筆舌能形容哉.迎詞之日,主醮大宗師并典禮營辦衆官,命紀其事,以光揚皇帝莫大之盛德。

    愚謂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此道經之微言也。

    仰觀俯察,知幽明死,生之故,天地設位,聖人成能此,并易系之文也。

    聖人之道,洋洋乎發育萬物,峻極于天,此中庸之語也。

    蓋皆取能将神機之妙擴而充之,從微至着,以至德澤滿天地,靈光施四海耳。

    今究此存亡兼濟,親郁不擇,千百倍前王至仁之一舉,起本於聽納道士志坦之一言,即行之不疑,有沛然若央江河,莫之能禦之勢,非受善之地於裁成輔相之餘,常有一至誠不息之理存者,能之乎?皇基孔固,聖壽無疆,天佑人助,詞官祝厘之請,有所預焉。

    拜手稽首,屬之以辭曰:域中四大,帝居其一。

    神機妙用,退藏於密,剛健純粹,發而為愛民之德。

    或出之於溺沉,或跻之於壽域。

    洋溢周褊,四海充塞。

    參贊之餘,至誠不息。

    每慮沉魂,恩波未及。

    念此在此,弗遑寝食。

    垂問羽流,曰憑道力。

    嘉納至言,而康而色。

    使車四馳,各就方國。

    普天大醮,拯救甚急。

    燕京琳宮,诏旨密通。

    精神潛會,風虎雲龍。

    百色用度,給賜特豐。

    宗師道流,款懇敬恭。

    行事獻飨,壇憚尤崇。

    禮官大臣,有肅其容。

    氣志如神,清明在躬。

    英華發外,和氣積中。

    以此宣弘其聖澤,宜幽府混合於真空。

    先覺後覺,悟之則伺。

    誠能回光於頃刻,得觀衆妙於無窮實亡者針芥之幸,信萬劫之難逢。

    作此辭章,紀皇帝神機妙用之功。

     元重修亳州太清宮太極殿碑 翰林學士承旨知制語兼修國史臣王鵲奉勁撰 今上皇帝之在藩邸也,雅知尊崇玄教,将修太清。

    歲舍己未,嘗有旨禁民樵采,及使臣行軍,無聽留宿,以妨興建。

    即位之二年,特降玺書,一如前旨。

    四年,遣真常真人蕭居壽、近侍合刺思,命學士院撰祝文,備禮以祭。

    越五年,太極殿成,長春嗣教誠明真人張志敬,同左丞張文謙,侍中劉乘禮,奏乞樹碑以紀歲月,從之。

    诏詞臣王鹦文其事。

    臣聞命惕然,敢拜手稽首而為之言日:太上老君無世不出,無代不崇。

    至於殷武丁庚辰歲,化生苦縣之濑鄉,謂娠至八十一年,生有七十二相,以皓首而稱老子,指李木而得姓氏,其變易名号,靈蹤聖迹,前賢說之詳矣,茲不敢贅以蕪辭。

    惟前代推尊,後人紹述,或可得而言焉。

    秦墦詩書,漢雜霸道,玄宮崇奉,未聞肇立之由。

    至漢桓帝廷熹八年,因帝夢老君降于殿庭,再遣中常侍左倌詣祠緻祭,座設華蓋,樂用郊天,乃命陳相邊诏演而銘之。

    隋文帝開皇六年,诏亳州刺史楊元冑考其故迩,營建宮宇,勸内史舍人薛道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