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八
關燈
小
中
大
道門通教必用集卷之八
鶴林道士呂太古集
威儀篇黃箓九時啟經文
第一時
以今第一遍,為國析祥,祝延聖壽。
雲集道衆,升壇持念天尊聖号,轉誦《太上混元上德皇帝道德真經》。
蓋此經者,從五太之初,二儀未判,靈風集妙,空洞凝華,寶章結於混成,玉字摽於獨化,挺乎杳冥之際,煥乎玄黃之先,日月得之以照臨,乾坤資之而運載。
於是虛皇上帝乃命元始天王,刊之於玉章,編之於玉簡,藏之於寶匣,集之於瓊台,初秘上元,末流下土,降鑒有道,乃錫斯文。
伏羲受靈圖,軒轅受符紮,高辛受經诰,大禹受洛書。
故神道設教,垂文起於茲矣。
洎及混元降聖,曆為帝師,于時大道不行,人倫澆薄,故陳道德五千之旨,以示淳樸還返之源。
其言也,大無不包,細無不入,理窮衆妙,義同虛無,内以理身,外以經國,研之則聲參太極,行之則治化升平,為萬物之祖宗,作天地之根始。
斯經尊妙,難盡稱揚,集此殊勳恭用,祝延今上皇帝。
伏願聖躬安暢,辰極齊年,天書降而大業興隆,帝曆延而國根深固,幹戈戢而寰宇靜,淳風振而泰階平,雨順風調,家豐國富。
有生含識,俱契道真;異域遐陬,同歸正見。
仰憑清衆,各運誠心,先持誦淨天地神咒、淨心口神咒、安土地神咒,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降生天尊、昊天玉皇上帝、上宮天皇大帝、中天北極天帝、後土皇地祇、玉清虛無天尊、玉清大慈天尊、玉清大悲天尊、玉清大帝虛皇天尊、玉清後聖金阙天尊、玉清後聖瓊阙天尊、玉清後聖太平天尊、太平護國天尊、昌國化人天尊、成就國土天尊、興國太平天尊、玄都萬壽天尊、保制劫運天尊、難思聖德天尊、海空智藏真人、溥德妙行真人,不可思議功德。
次各轉《混元上德皇帝道德真經》。
第二時以今第二遍,正天分度,解禳陽九、百六之災,兵戈疾疫,水火旱蝗,饑馑之厄。
憑合壇道衆,持念天尊聖号,轉誦《太上十一曜大消災神咒經》、《靈寶天尊禳災度厄真經》。
蓋以四海之内,九地之中,上至帝王侯伯之尊,下及人民品物之衆,皆禀五行之推運,悉繄衆曜之照臨,善惡一興,禍福應見。
天有陽九之數,地有百六之災,使日月之失昏,緻星宿之錯度,大則憂形帝主,小則災及生靈,或乃兵革四興,或乃災祥競起,饑荒疾疫之苦,蟲蝗水火之虞。
欲兔災以除兇,當誦經而行道。
昔者大羅天上,元始慈尊鳴法鼓而叩瓊鐘,召十方而集衆聖,說善惡之報應,示罪福之因緣,演出是經,愍茲未悟,功德深重,喜慶難言。
凡有修崇,當勤諷誦。
伏願七政齊而聖功顯,五星聚而國祚昌,潛消災變之虞,丕顯照臨之德,景雲呈瑞,妖氣屏收,世臻極治之安,人識有生之樂。
仰憑清衆,各持念上元日宮皇極天尊、中元月宮正一天尊、下元星宮衆妙天尊、運明廣照天尊、開輝保生天尊、日月光明天尊、清淨流光天尊、收魔滅惱天尊、凝彩光華天尊、護國永安天尊、日光真人、月光真人、星光真人,不可思議功德。
次各轉《十一曜大消災神咒經》、靈寶禳災度厄真經》。
第三時 以今第三遍,奉為溥天之下,有功於國,應該祀典,諸廟福德正神,增助威光,保甯國界。
憑合壇道衆,持念天尊聖号,轉誦《太上升玄消災護命妙經》、《黃帝陰符經》,以伸回施。
蓋以天不任察,司察者付之鬼神;君主無為,有為者委之臣子。
以忠事國,以道相天,得聰明正直之心,禀仁孝公廉之行,生為将相,位擢神靈,享廟食於人間,受封崇於有國。
至若淮水石犀,李太守以石犀沉水為誓,又劃水測為淮,不許越過其準。
以準字讀者誤也。
如秦太守之盛德;流汗木馬,見晉神君之殊功。
王化一方,宣威四海,邦家賴以安鎮,士庶從之禱祈。
茲建黃壇,恭披紫策,庶憑道力,仰贊靈光。
伏願福佑皇圖,永緻萬方之泰定;名登仙籍,愈聞威力之變通。
然後錫佑齋官,流祥舉室,無災不解,有願皆從。
仰賴恩光,誓勤崇報。
敬憑清衆,各持念玄元闡教天尊、興大福力天尊、慈濟永劫天尊、廣度衆厄天尊、大通靈應天尊、變見無邊天尊、神力無礙天尊、妙行真人、廣信真人,不可思議功德。
次各轉《升玄消災護命妙經》、《黃帝陰符經》。
第四時 以今第四遍,為齋官某家所薦上代家親一行亡人等,遷拔魂神,超升淨界。
憑阖壇法衆,持念天尊聖号,轉誦《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且洞玄靈寶者,則三洞中洞之一部。
無量度人者,則中洞一部之一卷。
修習之法,則一部多門;諷誦之篇,則此卷為首。
昔在浮黎真境,紀談受之,初秘於紫微上宮,顯緘藏之迹,實諸天之隐韻,為大範之仙章。
八角垂芒,本由於宸翰;千祇列衛,溥度於人倫。
其或毓質圓方,禀和霄壤,少思寡欲,背僞歸真,端慮以潔齋,洗心而成誦,精專内積,純粹外充。
信可以自晦而明,無幽不燭。
類虛室之生白,由溫泉之蕩邪。
熙熙而陸春台,濟濟而登壽域。
至誠所及,介福何窮。
《靈寶度人經》,贊歎難窮盡,集茲妙善,溥度亡魂。
伏願上代祖先一
雲集道衆,升壇持念天尊聖号,轉誦《太上混元上德皇帝道德真經》。
蓋此經者,從五太之初,二儀未判,靈風集妙,空洞凝華,寶章結於混成,玉字摽於獨化,挺乎杳冥之際,煥乎玄黃之先,日月得之以照臨,乾坤資之而運載。
於是虛皇上帝乃命元始天王,刊之於玉章,編之於玉簡,藏之於寶匣,集之於瓊台,初秘上元,末流下土,降鑒有道,乃錫斯文。
伏羲受靈圖,軒轅受符紮,高辛受經诰,大禹受洛書。
故神道設教,垂文起於茲矣。
洎及混元降聖,曆為帝師,于時大道不行,人倫澆薄,故陳道德五千之旨,以示淳樸還返之源。
其言也,大無不包,細無不入,理窮衆妙,義同虛無,内以理身,外以經國,研之則聲參太極,行之則治化升平,為萬物之祖宗,作天地之根始。
斯經尊妙,難盡稱揚,集此殊勳恭用,祝延今上皇帝。
伏願聖躬安暢,辰極齊年,天書降而大業興隆,帝曆延而國根深固,幹戈戢而寰宇靜,淳風振而泰階平,雨順風調,家豐國富。
有生含識,俱契道真;異域遐陬,同歸正見。
仰憑清衆,各運誠心,先持誦淨天地神咒、淨心口神咒、安土地神咒,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降生天尊、昊天玉皇上帝、上宮天皇大帝、中天北極天帝、後土皇地祇、玉清虛無天尊、玉清大慈天尊、玉清大悲天尊、玉清大帝虛皇天尊、玉清後聖金阙天尊、玉清後聖瓊阙天尊、玉清後聖太平天尊、太平護國天尊、昌國化人天尊、成就國土天尊、興國太平天尊、玄都萬壽天尊、保制劫運天尊、難思聖德天尊、海空智藏真人、溥德妙行真人,不可思議功德。
次各轉《混元上德皇帝道德真經》。
第二時以今第二遍,正天分度,解禳陽九、百六之災,兵戈疾疫,水火旱蝗,饑馑之厄。
憑合壇道衆,持念天尊聖号,轉誦《太上十一曜大消災神咒經》、《靈寶天尊禳災度厄真經》。
蓋以四海之内,九地之中,上至帝王侯伯之尊,下及人民品物之衆,皆禀五行之推運,悉繄衆曜之照臨,善惡一興,禍福應見。
天有陽九之數,地有百六之災,使日月之失昏,緻星宿之錯度,大則憂形帝主,小則災及生靈,或乃兵革四興,或乃災祥競起,饑荒疾疫之苦,蟲蝗水火之虞。
欲兔災以除兇,當誦經而行道。
昔者大羅天上,元始慈尊鳴法鼓而叩瓊鐘,召十方而集衆聖,說善惡之報應,示罪福之因緣,演出是經,愍茲未悟,功德深重,喜慶難言。
凡有修崇,當勤諷誦。
伏願七政齊而聖功顯,五星聚而國祚昌,潛消災變之虞,丕顯照臨之德,景雲呈瑞,妖氣屏收,世臻極治之安,人識有生之樂。
仰憑清衆,各持念上元日宮皇極天尊、中元月宮正一天尊、下元星宮衆妙天尊、運明廣照天尊、開輝保生天尊、日月光明天尊、清淨流光天尊、收魔滅惱天尊、凝彩光華天尊、護國永安天尊、日光真人、月光真人、星光真人,不可思議功德。
次各轉《十一曜大消災神咒經》、靈寶禳災度厄真經》。
第三時 以今第三遍,奉為溥天之下,有功於國,應該祀典,諸廟福德正神,增助威光,保甯國界。
憑合壇道衆,持念天尊聖号,轉誦《太上升玄消災護命妙經》、《黃帝陰符經》,以伸回施。
蓋以天不任察,司察者付之鬼神;君主無為,有為者委之臣子。
以忠事國,以道相天,得聰明正直之心,禀仁孝公廉之行,生為将相,位擢神靈,享廟食於人間,受封崇於有國。
至若淮水石犀,李太守以石犀沉水為誓,又劃水測為淮,不許越過其準。
以準字讀者誤也。
如秦太守之盛德;流汗木馬,見晉神君之殊功。
王化一方,宣威四海,邦家賴以安鎮,士庶從之禱祈。
茲建黃壇,恭披紫策,庶憑道力,仰贊靈光。
伏願福佑皇圖,永緻萬方之泰定;名登仙籍,愈聞威力之變通。
然後錫佑齋官,流祥舉室,無災不解,有願皆從。
仰賴恩光,誓勤崇報。
敬憑清衆,各持念玄元闡教天尊、興大福力天尊、慈濟永劫天尊、廣度衆厄天尊、大通靈應天尊、變見無邊天尊、神力無礙天尊、妙行真人、廣信真人,不可思議功德。
次各轉《升玄消災護命妙經》、《黃帝陰符經》。
第四時 以今第四遍,為齋官某家所薦上代家親一行亡人等,遷拔魂神,超升淨界。
憑阖壇法衆,持念天尊聖号,轉誦《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且洞玄靈寶者,則三洞中洞之一部。
無量度人者,則中洞一部之一卷。
修習之法,則一部多門;諷誦之篇,則此卷為首。
昔在浮黎真境,紀談受之,初秘於紫微上宮,顯緘藏之迹,實諸天之隐韻,為大範之仙章。
八角垂芒,本由於宸翰;千祇列衛,溥度於人倫。
其或毓質圓方,禀和霄壤,少思寡欲,背僞歸真,端慮以潔齋,洗心而成誦,精專内積,純粹外充。
信可以自晦而明,無幽不燭。
類虛室之生白,由溫泉之蕩邪。
熙熙而陸春台,濟濟而登壽域。
至誠所及,介福何窮。
《靈寶度人經》,贊歎難窮盡,集茲妙善,溥度亡魂。
伏願上代祖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