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七
關燈
小
中
大
道門通教必用集卷之七
鶴林道士呂太古集
威儀篇
勑壇儀
并取杜天師、楊次公、張無盡三本契勘。
凡壇場正北,則都講桉,便當地戶,謂壇外也。
張萬福天師序事儀内載壇圖,以都講桉為威儀桉,謂一壇威儀,皆自都講贊導也。
則勑壇,當是都講為之爾。
楊傑次公乃雲:選有威儀道士一員勑壇。
是不知都講為威儀也。
又雲:置劍水於地戶。
不知都講所立,即地戶也。
若壇不正北,則宜遷之。
白事存想。
杜天師雲:威儀法師,玄冠绛褐,立於地戶,上啟事具所受經箓治職。
臣某伏聞運陰陽者,莫過於百靈;濟家國、幽明者,豈逾於大道。
故碧落有災祥之變,可以消禳;黃箓有拯拔之科,許令修奉。
臣等竊慕真化,叨稱治官,所曆山川,敢忘報效。
今奏為某宮於某處修建某齋,若幹日夜,行道轉經,依科關奏。
臣等澡煉形氣,疏渝精神,克期奉行,敢不上達。
伏惟太上布惟新之令,開覆育之恩,勑下真官,分司降鑒,使煙雲暫息於三景,風雨無施於四溟,忏謝必聞,啟傳無間。
臣等不任望恩之至,精思念真,伏待報應。
楊公本雲:白事前,先存三師在西,次存唐葛周三真君在前。
唐君朱陽,情通天冠,绛章單衣,執龍頭寶劍,左手持符。
葛君衣服,同執玉戟。
周君冠服,同執玉陽之節。
次存真官朱衣,乘九鳳乘鬥,而下臨壇所收穢。
次存七星覆己頭上柄指前,勿令遮己目。
然後白事,不若白事下存想,并存四靈在左右前後,日月五星在頭。
此出杜儀 存想畢,以簡授侍者。
次握固垂手,召四靈。
握固,以大指掐中指中節,四指齊收于手心。
東方青龍,角亢之精。
吐雲郁氣,喊雷發聲。
飛翔八極,周遊四溟,來立吾左。
西方白虎,上應觜參。
英英素質,肅肅清音。
威懾禽獸,嘯動山林,來立吾右。
南方朱雀,衆禽之長。
丹穴化生,碧霄流響。
奇彩五色,神儀六象,來導吾前。
北方玄武,太陰化生。
虛危表質,龜蛇合形。
盤遊九地,統攝萬靈,來從吾後。
次兩手捧心,足履丁字。
吾召四靈,四靈既集,即當遊帶,日挾月行。
九州十六神将為吾使,太一星君部下,有十六神将,主知天下災福。
或有未嘗知聞,遂改為六十神将。
天地水官同其休。
天地水字,作丁岡三才步,就劍水,出楊儀。
舊儀,皆雲天官、地官、水官,楊本為善。
次右手執劍。
五行所運,火木水土金。
吾佩剛劍,禁勑鬼神。
二十八宿,随吾指陳。
北鬥七星,挾輔靈真。
周流萬方,百福同臻。
次左手執水□。
江河淮海非神水,謂咒水為神水,江河淮海皆凡水。
有或改為凡水字,乃所見之誤。
五龍吐出清天地。
大帝服之千萬年,今日吾将淨妖氣。
次劍水相向咒曰: 謹請東方青龍,銜符帶劍,降真氣入吾水中。
南方赤龍,街符帶劍,降真氣入吾水中。
西方白龍,銜符帶劍,降真氣入吾水中。
北方黑龍,銜符帶劍,降真氣入吾水中。
中央黃龍,街符帶劍,降真氣入吾水中。
吾水,非常之水,五龍五星真氣之水。
吾劍,非凡之劍,九煉堅剛,七星挾旁,踏蹑北鬥,跨踞魁罡,太一作水,杠張皆是作字,楊本是在字,作字為善。
周流萬方,三本皆無以水噀天,以水灑地之句。
清無過水,濁無過穢,以清蕩濁,以水治穢。
亦無速去萬裡,不得停止字。
急急如律令勑攝。
向破噀水,楊本如此,謂鬥柄直時,所指為破。
然壇場坐向或有不便,心存之可也。
次至西南方,誦淨天地咒。
洞中玄虛,晃曜太元。
八方威神,使我自然。
靈寶符命,普告九天。
乾羅答那,洞罡太玄,斬妖縛邪,殺鬼萬千。
中山神咒,元始玉文,我誦一遍,卻鬼延年。
按行五嶽,八海知聞,魔王東首,侍衛我真。
兇穢消蕩,道氣長存。
急急如律令。
次至西北方,誦安土地咒。
元始安鎮,溥告萬靈。
嶽渎真官,土地祇靈,左社右稷,不得妄驚。
回向正道,内外澄清,各安方位,備守帝庭。
太上有命,搜捕邪精。
護法神王,保衛道場。
皈依大道,永亨利貞。
急急如律令。
次至東北方,誦淨壇咒。
吾是洞中太一真,頭戴天罡步四靈。
守把龍力巽上立,迤逦旋行直至坤。
地戶艮宮須結界,不得分外停妖氛。
禹步魁罡正乾亥,直至天門谒帝君。
急急如律令。
次至東南,存天蓬元帥在上,誦咒。
本号北帝五靈元老咒
凡壇場正北,則都講桉,便當地戶,謂壇外也。
張萬福天師序事儀内載壇圖,以都講桉為威儀桉,謂一壇威儀,皆自都講贊導也。
則勑壇,當是都講為之爾。
楊傑次公乃雲:選有威儀道士一員勑壇。
是不知都講為威儀也。
又雲:置劍水於地戶。
不知都講所立,即地戶也。
若壇不正北,則宜遷之。
白事存想。
杜天師雲:威儀法師,玄冠绛褐,立於地戶,上啟事具所受經箓治職。
臣某伏聞運陰陽者,莫過於百靈;濟家國、幽明者,豈逾於大道。
故碧落有災祥之變,可以消禳;黃箓有拯拔之科,許令修奉。
臣等竊慕真化,叨稱治官,所曆山川,敢忘報效。
今奏為某宮於某處修建某齋,若幹日夜,行道轉經,依科關奏。
臣等澡煉形氣,疏渝精神,克期奉行,敢不上達。
伏惟太上布惟新之令,開覆育之恩,勑下真官,分司降鑒,使煙雲暫息於三景,風雨無施於四溟,忏謝必聞,啟傳無間。
臣等不任望恩之至,精思念真,伏待報應。
楊公本雲:白事前,先存三師在西,次存唐葛周三真君在前。
唐君朱陽,情通天冠,绛章單衣,執龍頭寶劍,左手持符。
葛君衣服,同執玉戟。
周君冠服,同執玉陽之節。
次存真官朱衣,乘九鳳乘鬥,而下臨壇所收穢。
次存七星覆己頭上柄指前,勿令遮己目。
然後白事,不若白事下存想,并存四靈在左右前後,日月五星在頭。
此出杜儀 存想畢,以簡授侍者。
次握固垂手,召四靈。
握固,以大指掐中指中節,四指齊收于手心。
東方青龍,角亢之精。
吐雲郁氣,喊雷發聲。
飛翔八極,周遊四溟,來立吾左。
西方白虎,上應觜參。
英英素質,肅肅清音。
威懾禽獸,嘯動山林,來立吾右。
南方朱雀,衆禽之長。
丹穴化生,碧霄流響。
奇彩五色,神儀六象,來導吾前。
北方玄武,太陰化生。
虛危表質,龜蛇合形。
盤遊九地,統攝萬靈,來從吾後。
次兩手捧心,足履丁字。
吾召四靈,四靈既集,即當遊帶,日挾月行。
九州十六神将為吾使,太一星君部下,有十六神将,主知天下災福。
或有未嘗知聞,遂改為六十神将。
天地水官同其休。
天地水字,作丁岡三才步,就劍水,出楊儀。
舊儀,皆雲天官、地官、水官,楊本為善。
次右手執劍。
五行所運,火木水土金。
吾佩剛劍,禁勑鬼神。
二十八宿,随吾指陳。
北鬥七星,挾輔靈真。
周流萬方,百福同臻。
次左手執水□。
江河淮海非神水,謂咒水為神水,江河淮海皆凡水。
有或改為凡水字,乃所見之誤。
五龍吐出清天地。
大帝服之千萬年,今日吾将淨妖氣。
次劍水相向咒曰: 謹請東方青龍,銜符帶劍,降真氣入吾水中。
南方赤龍,街符帶劍,降真氣入吾水中。
西方白龍,銜符帶劍,降真氣入吾水中。
北方黑龍,銜符帶劍,降真氣入吾水中。
中央黃龍,街符帶劍,降真氣入吾水中。
吾水,非常之水,五龍五星真氣之水。
吾劍,非凡之劍,九煉堅剛,七星挾旁,踏蹑北鬥,跨踞魁罡,太一作水,杠張皆是作字,楊本是在字,作字為善。
周流萬方,三本皆無以水噀天,以水灑地之句。
清無過水,濁無過穢,以清蕩濁,以水治穢。
亦無速去萬裡,不得停止字。
急急如律令勑攝。
向破噀水,楊本如此,謂鬥柄直時,所指為破。
然壇場坐向或有不便,心存之可也。
次至西南方,誦淨天地咒。
洞中玄虛,晃曜太元。
八方威神,使我自然。
靈寶符命,普告九天。
乾羅答那,洞罡太玄,斬妖縛邪,殺鬼萬千。
中山神咒,元始玉文,我誦一遍,卻鬼延年。
按行五嶽,八海知聞,魔王東首,侍衛我真。
兇穢消蕩,道氣長存。
急急如律令。
次至西北方,誦安土地咒。
元始安鎮,溥告萬靈。
嶽渎真官,土地祇靈,左社右稷,不得妄驚。
回向正道,内外澄清,各安方位,備守帝庭。
太上有命,搜捕邪精。
護法神王,保衛道場。
皈依大道,永亨利貞。
急急如律令。
次至東北方,誦淨壇咒。
吾是洞中太一真,頭戴天罡步四靈。
守把龍力巽上立,迤逦旋行直至坤。
地戶艮宮須結界,不得分外停妖氛。
禹步魁罡正乾亥,直至天門谒帝君。
急急如律令。
次至東南,存天蓬元帥在上,誦咒。
本号北帝五靈元老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