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五

關燈
并領司命都禁之職。

    元規、幼輿,為左司禁;元直、深源,為侍帝晨。

    陶士衡為河西侯,溫太真為監海伯。

    凡諸賢哲,皆有典司,計年限以進升,視功勤而超證。

    故北帝則三千年而一易,嶽渎則六百載而始遷,武解為地下鬼王,文解為地下主者。

    至忠至孝,至貞至廉,初為鬼官,轉升洞府。

    類皆百四十年而進補,入宴東華;階分二十七品以曆升,方逃大劫。

    惟上天黜陟之甚閟,非下界耳目之可窺。

    諒累積於巍功,方漸登於仙位。

    況茲庸蜀井絡之地,實依曾昌建福之休。

    金馬碧雞之神,昭垂漢策;銅關玉壘之廟,大庇坤維。

    群望分司,柔示列止。

    自蜀郡以類而推廣,遍率土皆有於綱維。

    山川九州,玉帛萬國,鬼神司之。

    幽隐廟貌,遍於迩遐,功憂在民,靡神不舉。

    今有奉道某家,遵九壇之典訓,奉三箓之彜儀,上極郁羅之天,中該乾坤之界,下際洞淵之府,幽覃朔都之鄉。

    一念感通,百靈交會。

    凡天地水陸,遍祈而緻禱;宜山川鬼神,鹹集於無方。

    伏願大恢得一之靈,悉自無方而至,為奉碧簡招真之命,并簉金阙朝真之班,對揚天休,保安國祚。

    封掌生死。

    仍開方便之門;把握陰陽,盡跻皇極之世。

    伏願暫駐風雲之馭,俯歆蘋藻之羞,陰佑齋功,克諧願望,再伸偈頌,感格威靈。

     帝王稽古代天工,異教同風建大中。

     元首股肱無二用,鬼神賢聖信兼隆。

     人間祀典思遺列,天上仙班答駿功。

     香火載嚴遵溥告,願驅雲馭格精衷。

     第二度:召請亡魂 遊魂為變,大夜不晨。

    必傾九色之金光,用掣重陰之鐵鎖。

    大方無礙,萬法昭融。

     舉天尊 有物混成,皇生天地。

    圓清方濁,厥中生人。

    是名三才,各具道性。

    天長地久,無古無今,推蕩陰陽,裁割昏曉。

    一氣不息,萬形以生,卓然有神,是為造化。

    人居其内,上配兩儀,貴賤雖殊,賢愚有問。

    其所禀受,同此一初,負陰抱陽,圓首方趾。

    始從嬰孺,精守神全,天真不虧,混沌未鑿,不慕富貴,不羞賤貧,雖含識知,純粹精白,名真實性,無邪僞心,得生為人,所貴在此。

    洎及長大,身與世交,漸喪天真,熏煎人欲,赤子之性,日削月悛,林林而生,滔滔皆是,惟務逐物,不知愛緣。

    豈識此身,上配天地,始從胎育,降氣九天,十月既圓,萬神備守。

    一形既誕,七竅開明,頭布九宮,九真所莅,中分五藏,各有一神。

    三魂處肝,欲人為善。

    七魄居肺,欲人為非。

    二十四真,分列三部,紫戶玉閣,绛宮丹田,中有真人,号曰赤子,天地神氣,三萬六千,關節機微,皆歸掌握。

    人之一身,豈不至貴。

    尤所貴者,唯吾一真,是厥初生,純粹精白,人能處世,各知自存。

    周身中神,欣喜踴躍。

    頂戴之星,光明照耀。

    其或精煉,可緻神仙。

    真正慈仁,亦能久視。

    如其反此,莫匪惡緣。

    神氣日衮,星光日暗。

    一真之性,至死不知。

    上辜大道,混成之緣,下負兩儀,受中之道。

    冥冥長往,與鬼為徒。

    萬神悲哀,各去其體。

    或淪幽夜,或屬鬼官。

    欲求超生,渺無涯涘。

    惟我太上,曆劫宣慈,於生死流,辟津梁路。

    神旛啟道,黃诏招魂,香水蕩瑕,法橋拯溺,靈符起死,妙戒歸真,雲篆遷神,法燈破暗,昭垂道妙,還複性真。

    使諸衆生,從死滅後,於諸苦趣,發回向心,認處天真,忏悔惡業,乘六通惠,出萬鬼群,得睹天尊,說無上道,煉形火府,度品南宮。

    各随本人,根品深淺,其如頓悟,便超人天。

    以漸進修,複生正性。

    如上所說,具載真經。

    危哉一心,生死輪轉,使我太上,弘誓不忘。

    願諸衆生,皆得悟道。

    今有某家,熏修妙供,啟迪生方,謹即長途,以伸告召。

    當願亡者,各識天真,以本性靈,合諸魂氣。

    大聲疾呼,名姓不迷。

    廣進康衢,山川不隔。

    一念千裡,彈指三生。

    即到道前,了無壅滞。

    再伸仙偈,招引亡魂。

     道通天地獨人倫,一聚天真萬寶身。

     逐物便淪生死海,觀身誰作聖賢人。

     精金百煉猶諸性,流火重燒複本真。

     舉起神旛祛壅滞,盡招魂爽出迷津。

     第三度 沉陰戒夜,鬼正可呼。

    滞爽迷方,道常善救。

    入意 舉聖号 爰有太極,兩儀肇分。

    輕清為天,三辰棋布。

    重濁為地,萬物叢生。

    六合之間,有中有外。

    一氣之運,有正有邪。

    中有沖和,烈為人品。

    間氣之積,笃生聖賢。

    林林而居,混為凡庶。

    乖戾所聚,是為鬼魔。

    駁雜之餘,下為禽獸。

    世界肇造,群品自分。

    草昧倥侗,不安性命,從上古聖,制作是興。

    貴賤尊卑,華戎人獸,各得其t所,無使颠臍。

    昆侖所臨,下為中國,聖賢傳道,允執厥中,仁義定名,忠孝同出,以信以悌,以禮以刑,設為多方,防其一念。

    一念适正,不踰其閑,為天為人,為神為聖。

    其如乖戾,鸷暴兇複,甘入魔群,與諸天鬥。

    人道之内,缺犯綱常,一失人身,随諸地獄,鐵城火繞,銅柱膏然,種種負償,冤冤報對,魍魉問影,髑髅稱孤,溟漠無依,籲嗟長歎。

    貪瞋癡業,無所解知,餓鬼旁生,随業受報,諸趣升堕,悉本於人。

    危哉寸心,力敵造化。

    一悟充積,先天弗違。

    一迷不回,諸聖莫救。

    方寸之内,六趣輪回。

    三界之中,曆劫往返。

    業火熾盛,焚燒大千。

    逝水渺彌,飄淪八極。

    到此境界,奔迸倉皇,呼叫悲号,孰為救度。

    惟我大慈悲父元始天尊,放大光明,普照無外。

    於業力海,穩駕慈航。

    於虐焰城,沛為法雨。

    玉顔恻隐,金手提攜。

    以大神通,啟其真性。

    一彈指頃,盡出苦輪。

    一閉目間,各識宿命。

    衆生未度,悲願長存。

    盡諸未來,普令解脫。

    今者某家,仰依洪誓,大闡良因,親親仁仁,鹹皆薦拔。

    自色欲界,及洞淵泉。

    自中華區,遍無量國。

    天人鬼獄,異趣殊倫,轉大乘轅,與之俱載。

    伏願各乘法力,俱到道前,瞻對天尊,平等受度。

    一聲空洞,洗清投芥之誠;萬類含生,盡入懸珠之竅。

    再伸偈頌,以攝遊魂。

     上從昙誓下淵泉,六合旁通遍大千。

     達者自居形器外,迷徒甯免死生纏。

     業輪盡逐攀緣轉,仙品誰知體悟遷。

     空際寶珠通竅道,冥心元始乞哀憐。

     沐浴度魂儀 伏以黃泉溟漠,凝濁滞染於神魂;黑壤幽陰,積穢沉埋於靈爽。

    昏昏長夜,難遂超升。

    是以太上慈憐,元皇悲愍,垂洗滌塵勞之法,宣沐浴煉度 之儀,即使業網斷除,罪根蠲釋,今則嚴陳寶室,潔備蘭湯,設五香澡盥之儀,按三箓拯拔之格,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