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五

關燈
欲盈而性命之情病,每背真而就僞,難解心而釋神。

    當齋事之啟行,恐層霄之有隔。

    欲以太玄之水,洗諸惡根;欲求六度之舟,達于道岸。

    植無漏果,塞衆邪門。

    洗除其五菔、六塵,斷滅乎十纏、九結。

    一心已悟,萬罪皆空。

    誓從今日至來生,永不将身纏業網。

    伏願清都委鑒,紫極回光,察素悃之克勤,霈洪恩而允洽。

    陰愆陽過,悮犯故為,或上世流注之殃,或六親連逮之役,上世六親,或宿世所造,或仇家所誣,毒風惡氣之侵淩,魔鬼兇人之傷害,并願道風掃蕩,流諸洗除,俾澄練於氣形,庶對揚於壇槍,拔九祖之魂於既往,證上仙之果於将來。

    九天不夜之長春,願陟洞陽之境;三業無根而自落,長辭萬鬼之群。

    福遍滿於十方,禍永沉於九夜。

    臣等稽首禮謝無上至真三寶。

     外壇開方 開方文非一,本無出於巢先生所修為善。

    其他,或紀五行之德,或叙鬼神之由,皆切當,無如止行此文。

     九龍銜诏,遷升積夜之魂;六鬼交鋒,遏絕更生之路。

    太上昭垂於明訓,神公為掃於不祥。

    敬奉典彜,恭伸關告。

    欲冀明靈之感格,先憑梵呗音敗之稱揚。

    仰仗衆慈,同聲相應。

     皈命東方主、玉寶皇上天尊,皈命南方主、玄真萬福天尊,皈命西方主、太妙至極天尊,皈命北方主、玄上玉宸天尊,皈命中央主、太乙救苦天尊,不可思議功德。

     以今焚香,虔誠告召地界主者,五方開路大神。

    伏望神慈降格,香壇證明,虔禱入意。

    竊以陰陽不測者,神之妙;變化無方者,道之真。

    惟太上以陰陽不測之神,盡變化無方之道。

    六通四辟,其用長存,倏往忽來,洞然無礙。

    降神而赴感,體道以應人。

    受度者無間於存亡,皈真者豈分於遠近。

    當使千載之久,可頃刻而來;萬裡之遙,如咫尺而至。

    臨詣醮席,參聽法音,朝上帝以登真,聽空歌而悟道。

    傥或所追靈識,不即赴壇,一切地司,妄生邀截,緻幽魂之阻滞,隔生路之開通,天憲甚嚴,真科不貸。

    今者齋官某家,大啟殊常之齋範,遍延三界之高真,星燈爛接於玉繩,香霭上通於金阙。

    聞諸天一聲之隐韻,百生之業障俱空;聽司馬九過之洞章,三萬之形神皆備。

    前亡後化,時刻升遷,尚慮三世幽魂,九泉滞魄,未經薦拔,極用悲酸。

    乃請長生救苦之符,敬讓克勤之戒,将欲宣之於黃箓壇内,授之於太上禦前。

    先當告戒神祇,開辟五路使者,如不擊之舟,去來無礙。

    若出籠之鶴,騰翥自由。

    咨爾衆靈,廓開道路,所有文牒,謹當宣告。

    宣訖,上來文牒,遍谕柔祇。

    若無牒,即從道路下,雲上來啟告,遍谕柔祇。

    宜爾神司,速依道訓。

    當界土地、裡社城隍、守疆護界、一切正神,請辟道路,接引亡人。

    有關者速開,有津者速度。

    勿壅勿遏,勿稽勿停。

    有陰訟者,勿得拘留。

    有冤對者,勿得纏縛。

    東來而青騎将軍扶擁,西來而兌卦大神護持,南來而朱雀之地疏通,北來而玄武之方開豁。

    無遠無近,無親無疏。

    依女青之诏書,閱先靈之名姓。

    沿路關報,逐界申聞,撥發前來,斯須無滞。

    即使亡過某等,如晨風之趨林,如夜蛾之赴火,如水之東注,如馬之出奔,徑赴道場,領沾功德。

    若有六天故氣,孽鬼妖神,妄肆猖狂,敢生邀阻,請戮路左,以明天誅。

    道法甚嚴,天威難犯,度人功大,風火不停,道路山川,急急傳命,載伸偈頌,感格神靈。

    舉不可思議功德。

    大聖玄元教主: 元始有命,上開八門、死魂受煉,無量度人。

    天關一轉,飛天法輪。

    咨爾東方,震上諸神。

    咨爾南方,離上諸神。

    咨爾西方,兌上諸神。

    咨爾北方,坎上諸神。

    東北艮方,号曰鬼門。

    東南巽方,地戶所存。

    西南坤方,号曰人門。

    西北乾方,天門所經。

    地界主者,八方之靈。

    請辟道路,接引亡人。

    使詣靈壇,聽法聞經。

    領沾功德,保命生根。

    敢有拒逆,逼合鬼群。

    翦形截首,風火無停。

     今法衆等,合道場人,稽首皈依,至心奉請東方青帝、南方赤帝、西方白帝、北方黑帝、中央黃帝、開路将軍,鑒察弟子丹誠,開辟五方道路。

     偈日: 上來儀範戒柔祇,想爾八方盡遍知。

     應有關津蒙濟度,更無道路敢稽遲。

     亡魂已出寒庭獄,丹霍行升火煉池。

     空洞謠歌齊贊詠,敢憑道力拯靈儀。

     黃箓大齋第一度:召請祀典神祇 泬寥戒夜,沆瀣澄空,伫神聽之格思,控忱誠而惕若。

    入意以今恭率法衆,第一度召請古先帝王、道德衆聖、忠貞勳烈、曆朝文武重臣,凡該祀典諸廟福德靈享,伏願暫迂飙馭,降赴道場,領錄齋功,證明修奉。

     伏以大道弘化,真一播靈,三清為衆聖之先,彌羅冠萬天之首。

    旁分九氣,複品四人,踰劫曆之先,出陰陽之表,三界為超凡之始,八梵為元陽之初。

    上辟清圓,下凝方濁。

    玄黃交感,太素流形。

    對越在天,準尊元首。

    於是冬居營室,夏處層巢,飲血茹毛,結繩識事。

    迨及燧人鑽火,伏犧畫爻,炎帝肇基,有熊禦世,帝譽順天而行義,高陽任地以依神,夏後祖于唐虞,殷命法乎三聖,文武為繼代之主,漢唐宗撥亂之君,莫不龍虎勃興,風雲際會。

    又況世分治亂,臣有忠良,莫非理國以輯民,皆務積功而累行。

    故在天為星象,在地為神明,德被群生,澤流萬世,膺上帝之休命,授列職之仙班。

    故《混元圖翼》所載雲:伏犧為太一真君,神農為南極真君,軒轅為中黃太帝,少昊為太虛真君,帝譽為太玄真君,颛顼為北宮真君,帝堯為太微真君,帝舜為太極真君,夏禹為紫庭真君,殷湯為北玄真君,武丁為紫微真君,陽甲為蒼元真君,文王為太虛真君,武王為太平真君,康王為太華真君,穆王為九元真君,漢高皇為北帝賓友,文帝為通玄真君,景帝為太一真君,宣帝為紫華仙伯,武帝為玄成真人。

    凡諸神聖睿哲之君,皆證清高崇峻之位,曳裾八極,騰景九天。

    經若不傳,世莫能顯。

    複有忠臣賢佐、良輔元勳,位列仙階,名垂信史,或享世間廟食之盛,或主嶽渎鬼神之權。

    故風後為太華真人,力牧為玄山真人,太山稽為洞庭真人,蒼颉為九華真人,容成為應化真人,大撓為玄光真人,奚仲為太成真人,傳說為左言上相,叔齊為金阙仆射,伯夷為太微侍郎,周公為紫微都護,太公為紫府道統,越範相為金天真人,漢留侯為太玄童子,東方曼倩為歲星真人,楊子雲為河源丞,孔安國為太玄監。

    又《真靈位業圖》所載,召公、季子,皆為南明北明之公;齊恒、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