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天陽明

關燈
病血熱壯盛之人,遇天時酷蒸,往往以多汗而胃中化燥。始則大便不行,繼則口燥飲冷。夏令伏陰之體,飲冷太暴,或且轉為下利。究之利者自利,胃中燥實依然不去,故仍宜用大承氣湯以下之。予子湘人辛未六月在紅卍字會治一山東人,親見之。一劑後,不再來診,蓋已瘥矣。壬申六月,複見此人來診。診其脈,洪大而滑疾,已疏大承氣湯方治矣。其人曰,去歲之病承先生用大黃而愈,湘人告以亦用大黃,其人欣然持方去,不複來,蓋又瘥矣。又江陰街煙紙店主嚴姓男子,每年七月上旬,大便閉而腹痛,予每用調胃承氣湯,無不應手奏效。

    【按】此又天時之關系于疾病者也,吾人但知其理足矣。至疏方用藥,仍當一以脈證為依歸,設在盛夏遇真寒之霍亂證,脈伏肢冷,吾知四逆又為必用之方矣。

    曹穎甫曰:以上所列二證不過欲證明至其年月日時複發之理由,而病之變化,要必視其人之本體為斷。其人血熱過重,則易于化燥,水分過多,則易于化濕,燥熱當瀉,寒濕當溫,誠當如佐景所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