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豚
關燈
小
中
大
奔豚其一
劉右初診九月十六日始病中脘痛而吐水,自今年六月每日晨洩,有時氣從少腹上沖,似有瘕塊。
氣還則絕然不覺。
此但肝郁不調,則中氣凝滞耳。
治宜吳茱萸湯合理中。
淡吳萸四錢生潞黨五錢幹姜三錢炙草三錢生白術五錢生姜三片紅棗十二枚二診九月十八日兩服吳茱萸合理中湯,酸味減而沖氣亦低,且晨洩已全痊。
惟每值黃昏,吐清水一二口,氣從少腹挾痞上沖者,或見或否。
治宜從欲作奔豚例,用桂枝加桂湯,更納半夏以去水。
川桂技三錢白芍三錢生草錢半桂心錢半制半夏五錢生姜五片紅棗七枚拙巢注:服後全愈。
【按】本案初診所謂吐水,二診所謂吐清水,頗可疑,或即是白津,其說詳下案。
奔豚其二(附列門人治驗) 周右住浦東初診氣從少腹上沖心,一日四五度發,發則白津出,此作奔豚論。
肉桂心一錢川桂枝三錢大白芍三錢炙甘草二錢生姜三片大紅棗八枚 【按】本案為餘在廣益中醫院所診得者,餘視此頗感興趣,若自珍其敝帚者然,請從白津說起。
《金履要略》曰:寒疝繞臍痛,苦發則白津出,手足厥冷,其脈沈弦,大烏頭煎主之。
本條中苦發二字,《千金》《外台》作若發,此不足論。
白津二字,《千金》《外台》作白汗,白汗二字在仲聖書中為少見,或以為即《素問》之魄汗,或以為即《脈經》之白汗似未得為的解。
若仍作白津,亦未能确指為何物。
若釋白津為白帶尤誤。
因帶則稱下,而不稱出,稱白物而不稱白津故也。
獨本案病者周右告我以一病狀,我無成句以形容之。
欲得而形容之,除非發則白津出五字,庶足以當之。
蓋周右每當寒氣上沖之時,口中津液即泉湧而出,欲止之不得,其色透明而白。
待沖氣下降,此種白津方止。
其來也不知何自,其止也不知何往。
但決非痰濁之屬,蓋痰濁出于肺胃,此則出于口中,痰濁較濃而厚,此則較淡而清。
痰濁之吐出須費氣力,此則自然流溢,故二者絕然為二物。
夫奔豚為寒性病,既有出白津之例,則寒疝亦為同類之寒性病,其出白津複何疑?師兄吳凝軒渭嘗親見凍斃之人将死之時,口出白津無算,泊泊而來,絕非出于其人之自主,與此正可互相印證,事實之不可誣有如是者!葉案曰:高年少腹氣沖,脘下心肋時痛,舌底流涎,得甜昧,或靜卧,少瘥,知饑不食,大小便日窒。
此皆陰液内枯,陽氣結閉。
喻西昌有滋液救焚之議。
然衰老關格病,苟延歲月而已,醫藥僅堪圖幸。
藥用大麻仁、柏子仁、枸杞子、肉苁蓉、紫石英、炒牛膝。
細按本病實是奔豚,所謂舌底流涎,即是白津。
其用藥雖非正道,而足以互證病情者乃至審也。
按依西醫解剖學言,唾腺亦名涎腺,涎腺計有三對,曰耳下腺,曰颚下腺,曰舌下腺,其末端各有球囊如葡萄狀。
耳下腺為最大,在外耳之直下,别有管開口于上颚臼齒之近旁,以輸送唾液。
颚下腺在下颚之内前部,舌下腺在舌底粘膜之下,其輸送管皆開口于舌尖下部之兩側。
若唾腺神經起反射興奮,以緻唾液分泌亢盛者,謂之反射性流涎症雲雲。
竊意奔豚病者心腹部分之神經劇受刺激,因反射及于唾腺神經,故分泌唾液特多。
此唾液也,實即本案所謂白津。
二診投桂枝加桂湯後,氣上沖減為日二三度發,白津之出亦漸稀。
下得矢氣,此為邪之去路,佳。
肉桂心一錢半川挂枝三錢大白芍三錢炙甘草三錢生姜三片紅棗十枚厚樸錢半半夏三錢 【按】初診時有為我錄方之同學曰:此肝氣也。
餘曰:肝氣之名太泛,毋甯遵經旨稱為奔豚,同學疑焉。
次日病者欣相告,曰:沖氣減矣,胃納亦增,同學愕然焉。
餘又瑣瑣重問白津之狀,及關于白津之一切,所言悉合,無可疑焉。
又曾細按其脈,頗見弦緊之象,與仲聖所言寒疝之脈相似,益見疝與奔豚,确屬類似之病。
服桂枝加桂湯而得矢氣者,因桂性芳香兼能逐穢故也。
然而逐穢氣之專功,卻不及厚樸,此為餘屢次實驗而得之者。
又以半夏善降,故并用之。
三診氣上沖,白津出,悉漸除
氣還則絕然不覺。
此但肝郁不調,則中氣凝滞耳。
治宜吳茱萸湯合理中。
淡吳萸四錢生潞黨五錢幹姜三錢炙草三錢生白術五錢生姜三片紅棗十二枚二診九月十八日兩服吳茱萸合理中湯,酸味減而沖氣亦低,且晨洩已全痊。
惟每值黃昏,吐清水一二口,氣從少腹挾痞上沖者,或見或否。
治宜從欲作奔豚例,用桂枝加桂湯,更納半夏以去水。
川桂技三錢白芍三錢生草錢半桂心錢半制半夏五錢生姜五片紅棗七枚拙巢注:服後全愈。
【按】本案初診所謂吐水,二診所謂吐清水,頗可疑,或即是白津,其說詳下案。
奔豚其二(附列門人治驗) 周右住浦東初診氣從少腹上沖心,一日四五度發,發則白津出,此作奔豚論。
肉桂心一錢川桂枝三錢大白芍三錢炙甘草二錢生姜三片大紅棗八枚 【按】本案為餘在廣益中醫院所診得者,餘視此頗感興趣,若自珍其敝帚者然,請從白津說起。
《金履要略》曰:寒疝繞臍痛,苦發則白津出,手足厥冷,其脈沈弦,大烏頭煎主之。
本條中苦發二字,《千金》《外台》作若發,此不足論。
白津二字,《千金》《外台》作白汗,白汗二字在仲聖書中為少見,或以為即《素問》之魄汗,或以為即《脈經》之白汗似未得為的解。
若仍作白津,亦未能确指為何物。
若釋白津為白帶尤誤。
因帶則稱下,而不稱出,稱白物而不稱白津故也。
獨本案病者周右告我以一病狀,我無成句以形容之。
欲得而形容之,除非發則白津出五字,庶足以當之。
蓋周右每當寒氣上沖之時,口中津液即泉湧而出,欲止之不得,其色透明而白。
待沖氣下降,此種白津方止。
其來也不知何自,其止也不知何往。
但決非痰濁之屬,蓋痰濁出于肺胃,此則出于口中,痰濁較濃而厚,此則較淡而清。
痰濁之吐出須費氣力,此則自然流溢,故二者絕然為二物。
夫奔豚為寒性病,既有出白津之例,則寒疝亦為同類之寒性病,其出白津複何疑?師兄吳凝軒渭嘗親見凍斃之人将死之時,口出白津無算,泊泊而來,絕非出于其人之自主,與此正可互相印證,事實之不可誣有如是者!葉案曰:高年少腹氣沖,脘下心肋時痛,舌底流涎,得甜昧,或靜卧,少瘥,知饑不食,大小便日窒。
此皆陰液内枯,陽氣結閉。
喻西昌有滋液救焚之議。
然衰老關格病,苟延歲月而已,醫藥僅堪圖幸。
藥用大麻仁、柏子仁、枸杞子、肉苁蓉、紫石英、炒牛膝。
細按本病實是奔豚,所謂舌底流涎,即是白津。
其用藥雖非正道,而足以互證病情者乃至審也。
按依西醫解剖學言,唾腺亦名涎腺,涎腺計有三對,曰耳下腺,曰颚下腺,曰舌下腺,其末端各有球囊如葡萄狀。
耳下腺為最大,在外耳之直下,别有管開口于上颚臼齒之近旁,以輸送唾液。
颚下腺在下颚之内前部,舌下腺在舌底粘膜之下,其輸送管皆開口于舌尖下部之兩側。
若唾腺神經起反射興奮,以緻唾液分泌亢盛者,謂之反射性流涎症雲雲。
竊意奔豚病者心腹部分之神經劇受刺激,因反射及于唾腺神經,故分泌唾液特多。
此唾液也,實即本案所謂白津。
二診投桂枝加桂湯後,氣上沖減為日二三度發,白津之出亦漸稀。
下得矢氣,此為邪之去路,佳。
肉桂心一錢半川挂枝三錢大白芍三錢炙甘草三錢生姜三片紅棗十枚厚樸錢半半夏三錢 【按】初診時有為我錄方之同學曰:此肝氣也。
餘曰:肝氣之名太泛,毋甯遵經旨稱為奔豚,同學疑焉。
次日病者欣相告,曰:沖氣減矣,胃納亦增,同學愕然焉。
餘又瑣瑣重問白津之狀,及關于白津之一切,所言悉合,無可疑焉。
又曾細按其脈,頗見弦緊之象,與仲聖所言寒疝之脈相似,益見疝與奔豚,确屬類似之病。
服桂枝加桂湯而得矢氣者,因桂性芳香兼能逐穢故也。
然而逐穢氣之專功,卻不及厚樸,此為餘屢次實驗而得之者。
又以半夏善降,故并用之。
三診氣上沖,白津出,悉漸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