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癰
關燈
小
中
大
數,拟排膿養陰合法,請正。
生甘草三錢,苦桔梗二錢,大麥冬去心三錢,天花粉六錢,絲瓜絡五錢,光杏仁三錢,象貝母三錢,冬瓜瓣二兩,地枯蘿三錢,二十九日,承邀續診。
據謂昨方頗效。
案曰:服藥後,咳時加多,膿痰加多。
按此種膿痰蘊積于内,非排去之不為功。
刻診脈象數,肩息未除,咽中痛,大便已行而堅。
病清尚在險途,再拟前法加減。
鮮蘆根三根,西洋參一錢,生苡仁二兩,苦桔梗二錢,冬瓜瓣二兩,光杏仁四錢,絲瓜絡六錢,地枯蘿四錢,南沙參三錢,生甘草二錢。
三十日,吳君來謂身熱又減,臭痰亦少,堅請三診。
餘以其脈雖細數,一分鐘一百四十餘至,不足慮。
獨息時左肩尚動,思仲聖雲:上氣,面浮腫,肩息,其脈浮大,不治。
此雖非上氣病,終不禁躊躇。
又以雜務紛集,無暇抽身,仍主請師續診。
九月一日,吳君到師家商議,問吉兇,師慰之。
案曰:肺癰業經出險,但咯痰尚濃,兼有微熱,仍宜前方加減。
生甘草五錢,桔梗五錢,桃仁泥二錢,生白芍五錢,瓜蒌皮仁各三錢,生山梔錢半,另服醒消丸每服二錢。
此方服後,又有進步。
九月二日,夜中,不知何故,忽雲心中劇痛,随嘔出鮮紅之血,約半小杯,随續吐出數次,吐後,神疲納呆,又不能安寐。
三日,吳君急到師家乞診。
值師體不豫,乃口報藥味,由湘人師兄錄之。
方曰:嫩射幹三錢,白前三錢,桃仁泥二錢,生甘草三錢,生白芍五錢,枳殼一錢,全瓜簍六錢切,桔梗一錢,制香附三錢,生山梔三錢,另服醒消丸每服一錢。
下午二時,進初煎,六時進二煎,夜十一時,痛即定。
次早起,痛全除。
衆驚藥之速效,竟至于此也。
五日,師健步,命駕出診,案曰:四診夏曆七月廿日肺癰無腥臭之痰,病已出險,但時吐濁痰,膠粘黃厚,當從《千金》皂莢丸法,改湯以治之。
蓋濁痰不除,咳必不能止也。
牙皂末五分用黑棗去核包煎 【按】此方之藥值賤甚,僅需銅元三枚而已。
藥鋪中先生微笑曰,此能愈疾乎?吳君得藥,仍取大黑棗,先去其中核,卻納入牙皂末,用線紮棗兩端,使勿漏出,計需棗七枚,已将牙皂末裝畢,即煎與服。
服後,竟又峰回路轉,别見柳暗花明。
陡有多許白膩之痰濁,悉從大便出,口中吐痰反少,一如師預告。
非第此也,前數日飲食常帶嘔意。
予曰:嘔者,胃不和也。
凡大病久病,有胃則生,胃不和則危,此定例也。
今則非第不嘔,而且胃納轉佳,又能自起坐大便,或為其他動作矣。
又前此卧不得左脅着席者,今則能之。
所以然者,前此右肺蓄膿方盛,使用左脅着席,則膿将壓諸其他髒器上,因而不舒乎?胸前隆起處,前服三診方後,即開始降落,今乃悉平。
咳嗽時,胸部不再牽痛。
又安福消腫膏自經西醫敷用,即時常更換,至此乃免除。
此方連服三日,功效甚著。
自八日起又服前之懸拟方,但去生山梔。
其中之醒消丸計守服迄今,自三錢減為一錢,猶未間也,自是頓入坦途,能食飯,怕吃藥,嬉戲如常矣。
二十九日,吳君又叩調理之方,師曰:五診夏曆八月十四日肺癰已經出險,而陰氣大傷,宜《千金》黃昏湯。
合歡皮如手掌大一塊用水三碗煎至一碗半作兩次服 【按】服此甚佳,食量增,而肌肉豐,雖不時尚有微咳,并帶薄痰,是為病後餘波.不足慮也。
本病有一特性,即但惡熱,不惡寒。
夫不惡寒,但惡熱者為陽明病。
故吾曰肺癰者,陽明病之一格也。
夫陽明病以清、吐、下為三大正治,故肺癰之用葦莖,清法也;用桔梗,吐法也;用葶苈牙皂,下法也。
《經》曰肺與大腸相表裡,故大腸能移熱于肺,夫知此,方可以言治肺癰。
曹穎甫曰:凡治此證,癰膿結聚肺部,當開洩肺氣,清其郁熱,為第一步。
及肺藏氣疏,咯痰不暢,則以決去癰膿為第二步。
及腥臭之痰出盡,而膠痰之未成膿者,尚吐之不已,則以破除痰結為第三步。
及膠痰漸少,肺之破碎處當用補救,則以扶養肺陰為第四步。
惟補救之方推千金黃昏湯為最。
黃昏為合歡皮,張璐玉稱其兩幹相著,即粘合不解,取其粘性實足以補肺藏之罅漏,而收其全功,較世傳白芨尤為穩當。
敢布腹心,以告同仁。
按合歡為馬纓花,花紅如馬纓,五六月始開,校幹多連理,予親見之。
蓋肺主皮毛,此樹之皮彼此易為粘合,故能補肺之綻裂也,又前按謂肺癰病原實出陽明,此說甚精确。
蓋腸胃燥實,郁熱上熏于肺,則肺燥而膠痰生,一日之燥氣不除,則一日之膠痰不去。
久久熱傷肺藏,因變癰膿。
故治之之法,第一當開壅清熱,其次則當破頑痰,皆所以抉其壅也。
生甘草三錢,苦桔梗二錢,大麥冬去心三錢,天花粉六錢,絲瓜絡五錢,光杏仁三錢,象貝母三錢,冬瓜瓣二兩,地枯蘿三錢,二十九日,承邀續診。
據謂昨方頗效。
案曰:服藥後,咳時加多,膿痰加多。
按此種膿痰蘊積于内,非排去之不為功。
刻診脈象數,肩息未除,咽中痛,大便已行而堅。
病清尚在險途,再拟前法加減。
鮮蘆根三根,西洋參一錢,生苡仁二兩,苦桔梗二錢,冬瓜瓣二兩,光杏仁四錢,絲瓜絡六錢,地枯蘿四錢,南沙參三錢,生甘草二錢。
三十日,吳君來謂身熱又減,臭痰亦少,堅請三診。
餘以其脈雖細數,一分鐘一百四十餘至,不足慮。
獨息時左肩尚動,思仲聖雲:上氣,面浮腫,肩息,其脈浮大,不治。
此雖非上氣病,終不禁躊躇。
又以雜務紛集,無暇抽身,仍主請師續診。
九月一日,吳君到師家商議,問吉兇,師慰之。
案曰:肺癰業經出險,但咯痰尚濃,兼有微熱,仍宜前方加減。
生甘草五錢,桔梗五錢,桃仁泥二錢,生白芍五錢,瓜蒌皮仁各三錢,生山梔錢半,另服醒消丸每服二錢。
此方服後,又有進步。
九月二日,夜中,不知何故,忽雲心中劇痛,随嘔出鮮紅之血,約半小杯,随續吐出數次,吐後,神疲納呆,又不能安寐。
三日,吳君急到師家乞診。
值師體不豫,乃口報藥味,由湘人師兄錄之。
方曰:嫩射幹三錢,白前三錢,桃仁泥二錢,生甘草三錢,生白芍五錢,枳殼一錢,全瓜簍六錢切,桔梗一錢,制香附三錢,生山梔三錢,另服醒消丸每服一錢。
下午二時,進初煎,六時進二煎,夜十一時,痛即定。
次早起,痛全除。
衆驚藥之速效,竟至于此也。
五日,師健步,命駕出診,案曰:四診夏曆七月廿日肺癰無腥臭之痰,病已出險,但時吐濁痰,膠粘黃厚,當從《千金》皂莢丸法,改湯以治之。
蓋濁痰不除,咳必不能止也。
牙皂末五分用黑棗去核包煎 【按】此方之藥值賤甚,僅需銅元三枚而已。
藥鋪中先生微笑曰,此能愈疾乎?吳君得藥,仍取大黑棗,先去其中核,卻納入牙皂末,用線紮棗兩端,使勿漏出,計需棗七枚,已将牙皂末裝畢,即煎與服。
服後,竟又峰回路轉,别見柳暗花明。
陡有多許白膩之痰濁,悉從大便出,口中吐痰反少,一如師預告。
非第此也,前數日飲食常帶嘔意。
予曰:嘔者,胃不和也。
凡大病久病,有胃則生,胃不和則危,此定例也。
今則非第不嘔,而且胃納轉佳,又能自起坐大便,或為其他動作矣。
又前此卧不得左脅着席者,今則能之。
所以然者,前此右肺蓄膿方盛,使用左脅着席,則膿将壓諸其他髒器上,因而不舒乎?胸前隆起處,前服三診方後,即開始降落,今乃悉平。
咳嗽時,胸部不再牽痛。
又安福消腫膏自經西醫敷用,即時常更換,至此乃免除。
此方連服三日,功效甚著。
自八日起又服前之懸拟方,但去生山梔。
其中之醒消丸計守服迄今,自三錢減為一錢,猶未間也,自是頓入坦途,能食飯,怕吃藥,嬉戲如常矣。
二十九日,吳君又叩調理之方,師曰:五診夏曆八月十四日肺癰已經出險,而陰氣大傷,宜《千金》黃昏湯。
合歡皮如手掌大一塊用水三碗煎至一碗半作兩次服 【按】服此甚佳,食量增,而肌肉豐,雖不時尚有微咳,并帶薄痰,是為病後餘波.不足慮也。
本病有一特性,即但惡熱,不惡寒。
夫不惡寒,但惡熱者為陽明病。
故吾曰肺癰者,陽明病之一格也。
夫陽明病以清、吐、下為三大正治,故肺癰之用葦莖,清法也;用桔梗,吐法也;用葶苈牙皂,下法也。
《經》曰肺與大腸相表裡,故大腸能移熱于肺,夫知此,方可以言治肺癰。
曹穎甫曰:凡治此證,癰膿結聚肺部,當開洩肺氣,清其郁熱,為第一步。
及肺藏氣疏,咯痰不暢,則以決去癰膿為第二步。
及腥臭之痰出盡,而膠痰之未成膿者,尚吐之不已,則以破除痰結為第三步。
及膠痰漸少,肺之破碎處當用補救,則以扶養肺陰為第四步。
惟補救之方推千金黃昏湯為最。
黃昏為合歡皮,張璐玉稱其兩幹相著,即粘合不解,取其粘性實足以補肺藏之罅漏,而收其全功,較世傳白芨尤為穩當。
敢布腹心,以告同仁。
按合歡為馬纓花,花紅如馬纓,五六月始開,校幹多連理,予親見之。
蓋肺主皮毛,此樹之皮彼此易為粘合,故能補肺之綻裂也,又前按謂肺癰病原實出陽明,此說甚精确。
蓋腸胃燥實,郁熱上熏于肺,則肺燥而膠痰生,一日之燥氣不除,則一日之膠痰不去。
久久熱傷肺藏,因變癰膿。
故治之之法,第一當開壅清熱,其次則當破頑痰,皆所以抉其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