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癰
關燈
小
中
大
》葦莖湯治咳内微熱,煩滿,胸中甲錯,是為肺癰。
按煩滿,讀如煩懑。
煩懑者,肺中微熱之初生,似尚未灼爍肺津為腥臭之濁唾也。
故葦莖湯所主之候,還在桔梗湯之前。
由是觀之,以上三湯,殊有輕重層次之分。
葦莖湯最先而輕,桔梗湯為中,葶苈大棗湯最後而重。
姑以方譬方,則葦莖湯猶如白虎湯,桔梗湯猶如調胃承氣湯,葶苈大棗湯猶如大承氣湯。
今有陽明腸胃病者于此,大便不行,醫試以調胃承氣,小瘥而未愈,于是與以大承氣,遂大下而病瘥,顧胃熱未楚,乃以白虎奏全功,此事實所許可者也。
故吾師本案先用桔梗,次用葶苈大棗,末用葦莖,其義殆亦猶是。
未知吾師之意雲何?凡酒客煙徒大便久秘者,最易生肺熱。
《内經》以肺與大腸相表裡,殆千古不刊之論。
故治此病總不使其大便秘結,則肺熱有下行之路。
餘嘗治前上海晨報館編輯曹先生夫人,患恙已久,其證每當清晨睡未醒,即盜汗,汗後周身覺冷,踡卧被中,略似桂枝加龍骨牡蛎湯證,然而非是,此乃肺癰條之所謂振寒也。
蓋詳察之,大便燥結,三日一行,小溲覺熱,脈弦數,咳吐膿痰,胸中隐隐作痛,經事先期而至,作紫色,日晡必發潮熱,五中煩熱。
夫人自分肺病,疾不可為,愁眉緊鎖者多日矣。
餘曰:毋慮,可治也。
用葦莖湯為主方,以治其肺熱,加青蒿,白薇,地骨皮,以退其潮熱,加丹參,丹皮,益母子,以調其經期。
二診四劑,諸恙均瘳。
此即後人之所謂陰慮虛勞,實則要略所雲肺癰初起之證也。
更有桔梗白散合桔梗、貝母、巳豆而成,其力更峻。
經文雖曰桔梗湯,疑其有誤。
本散非但可以治重證之肺癰,且可以蕩滌一切頑痰壅塞,在膈上者,能使之吐,在膈下者,能使之瀉。
東人多有用之者,吾不願國内之大醫反棄而勿道之。
曹穎甫曰:肺癰一證,咳吐時,胸中必隐隐作痛,所吐濃厚之痰,雜以如米粥者,至地甚有力,漸乃發酵成氣飽,不複平塌地上。
蓋胸中熱如沸湯,蒸爛肺之本體,然後吐出如膿之痰,則所吐之物其中實有蒸氣熱力,故吐出而發酵也。
予親見之。
若夫脈之滑大沈實,與夫大便之燥結,則本證均有之。
肺與大腸為表裡,而肺癰用腸癰方治,要不失為仲景遺意。
即如痰飲,肺病也,而懸飲内痛,支飲不得息,則用十棗湯以下之。
結胸,肺病也,則用甘遂大黃芒硝以下之。
要之,燥氣在下,則肺藏必受熏灼,非用釜底抽薪之法,不足以清上炎也。
肺癰其二 吳冠明住華成路六号 【按】吳君大镛,餘友也。
其第二女公子,名冠明,年十歲,肄業小學校中。
本年(二十五年)七月三日,忽感不适,自言胸中痛,約于十日左右,就診于上海廣慈醫院。
醫與内服藥,兼用藥水揩胸部。
續診一星期許,胸中痛少止,而身熱咳嗽仍甚。
十七日起,在家自服種種養肺成藥,至二十日無效。
是日夜間發熱更甚,竟夜不能睡,甚且号哭。
二十一日上午,重返廣慈醫院,請檢驗,醫囑住院療治。
但卒未果,即回家。
二十二日就診中醫張君,斷為小傷寒。
其方案曰:時邪感肺,痰濕交阻,咳嗆不爽,肌熱頗甚,脈滑數,法拟疏解豁邪,候正。
香豉三錢,嫩前胡錢半,蟬衣八分,木蝴蝶四分,浙貝母去心三錢五分,橘絡一錢,生苡米四錢,款冬花一錢八分,鮮佩蘭一錢,桑葉錢半,絲瓜絡錢半,竹茹錢半。
二十三日二診,方案曰:熱勢夜甚,咳嗆脅痛,夜難安睡,脈數舌绛,時溫挾痰濕交阻,再以宣解為治,恐劇,候政。
炒香豉三錢,白夕莉二錢,浙貝母去心三錢,蟬衣八分,光杏仁三錢,路路通五個,生苡米四錢,通草一錢,嫩前胡錢半,雞蘇散三錢包,荷梗尺許,竹二青錢半。
服後,痰出漸呈臭味。
二十四日三診,方案曰:熱勢較昨已淡,咳嗆頗甚,脈滑數,苔膩,溫邪挾痰濕遏肺,再進昨法加減,候政。
香豉三錢,鮮佩梗錢半,蟬衣八分,雞蘇散三錢包,浙貝母去心三錢五分,紫苑錢半,光杏仁三錢,白夕莉二錢,木蝴蝶五分,前胡錢半,荷梗尺許,妙竹茹錢半。
二十五日四診,方案散佚,共四診。
至是,熱加甚,撫之烙手,咳亦甚,每作則痛劇,澈夜不安,甚至昏厥,乃由伊母手抱竟夜。
二十六日,延西醫胡先生診,斷為肺炎。
用安福消腫膏外塗胸部,又注射藥水二種,一以退熱度,一以滋營養。
如是三日,熱略退,顧退後熱又高,痛咳未減,不能平卧,但坐,喘鳴迫急,肩動以助呼吸,是為肩息。
胡先生恐變急性肺炎,囑另請高明。
八日上午,急送紅十字會醫院。
陳醫師診為肺膿瘍,應用手術。
當夜住院,
按煩滿,讀如煩懑。
煩懑者,肺中微熱之初生,似尚未灼爍肺津為腥臭之濁唾也。
故葦莖湯所主之候,還在桔梗湯之前。
由是觀之,以上三湯,殊有輕重層次之分。
葦莖湯最先而輕,桔梗湯為中,葶苈大棗湯最後而重。
姑以方譬方,則葦莖湯猶如白虎湯,桔梗湯猶如調胃承氣湯,葶苈大棗湯猶如大承氣湯。
今有陽明腸胃病者于此,大便不行,醫試以調胃承氣,小瘥而未愈,于是與以大承氣,遂大下而病瘥,顧胃熱未楚,乃以白虎奏全功,此事實所許可者也。
故吾師本案先用桔梗,次用葶苈大棗,末用葦莖,其義殆亦猶是。
未知吾師之意雲何?凡酒客煙徒大便久秘者,最易生肺熱。
《内經》以肺與大腸相表裡,殆千古不刊之論。
故治此病總不使其大便秘結,則肺熱有下行之路。
餘嘗治前上海晨報館編輯曹先生夫人,患恙已久,其證每當清晨睡未醒,即盜汗,汗後周身覺冷,踡卧被中,略似桂枝加龍骨牡蛎湯證,然而非是,此乃肺癰條之所謂振寒也。
蓋詳察之,大便燥結,三日一行,小溲覺熱,脈弦數,咳吐膿痰,胸中隐隐作痛,經事先期而至,作紫色,日晡必發潮熱,五中煩熱。
夫人自分肺病,疾不可為,愁眉緊鎖者多日矣。
餘曰:毋慮,可治也。
用葦莖湯為主方,以治其肺熱,加青蒿,白薇,地骨皮,以退其潮熱,加丹參,丹皮,益母子,以調其經期。
二診四劑,諸恙均瘳。
此即後人之所謂陰慮虛勞,實則要略所雲肺癰初起之證也。
更有桔梗白散合桔梗、貝母、巳豆而成,其力更峻。
經文雖曰桔梗湯,疑其有誤。
本散非但可以治重證之肺癰,且可以蕩滌一切頑痰壅塞,在膈上者,能使之吐,在膈下者,能使之瀉。
東人多有用之者,吾不願國内之大醫反棄而勿道之。
曹穎甫曰:肺癰一證,咳吐時,胸中必隐隐作痛,所吐濃厚之痰,雜以如米粥者,至地甚有力,漸乃發酵成氣飽,不複平塌地上。
蓋胸中熱如沸湯,蒸爛肺之本體,然後吐出如膿之痰,則所吐之物其中實有蒸氣熱力,故吐出而發酵也。
予親見之。
若夫脈之滑大沈實,與夫大便之燥結,則本證均有之。
肺與大腸為表裡,而肺癰用腸癰方治,要不失為仲景遺意。
即如痰飲,肺病也,而懸飲内痛,支飲不得息,則用十棗湯以下之。
結胸,肺病也,則用甘遂大黃芒硝以下之。
要之,燥氣在下,則肺藏必受熏灼,非用釜底抽薪之法,不足以清上炎也。
肺癰其二 吳冠明住華成路六号 【按】吳君大镛,餘友也。
其第二女公子,名冠明,年十歲,肄業小學校中。
本年(二十五年)七月三日,忽感不适,自言胸中痛,約于十日左右,就診于上海廣慈醫院。
醫與内服藥,兼用藥水揩胸部。
續診一星期許,胸中痛少止,而身熱咳嗽仍甚。
十七日起,在家自服種種養肺成藥,至二十日無效。
是日夜間發熱更甚,竟夜不能睡,甚且号哭。
二十一日上午,重返廣慈醫院,請檢驗,醫囑住院療治。
但卒未果,即回家。
二十二日就診中醫張君,斷為小傷寒。
其方案曰:時邪感肺,痰濕交阻,咳嗆不爽,肌熱頗甚,脈滑數,法拟疏解豁邪,候正。
香豉三錢,嫩前胡錢半,蟬衣八分,木蝴蝶四分,浙貝母去心三錢五分,橘絡一錢,生苡米四錢,款冬花一錢八分,鮮佩蘭一錢,桑葉錢半,絲瓜絡錢半,竹茹錢半。
二十三日二診,方案曰:熱勢夜甚,咳嗆脅痛,夜難安睡,脈數舌绛,時溫挾痰濕交阻,再以宣解為治,恐劇,候政。
炒香豉三錢,白夕莉二錢,浙貝母去心三錢,蟬衣八分,光杏仁三錢,路路通五個,生苡米四錢,通草一錢,嫩前胡錢半,雞蘇散三錢包,荷梗尺許,竹二青錢半。
服後,痰出漸呈臭味。
二十四日三診,方案曰:熱勢較昨已淡,咳嗆頗甚,脈滑數,苔膩,溫邪挾痰濕遏肺,再進昨法加減,候政。
香豉三錢,鮮佩梗錢半,蟬衣八分,雞蘇散三錢包,浙貝母去心三錢五分,紫苑錢半,光杏仁三錢,白夕莉二錢,木蝴蝶五分,前胡錢半,荷梗尺許,妙竹茹錢半。
二十五日四診,方案散佚,共四診。
至是,熱加甚,撫之烙手,咳亦甚,每作則痛劇,澈夜不安,甚至昏厥,乃由伊母手抱竟夜。
二十六日,延西醫胡先生診,斷為肺炎。
用安福消腫膏外塗胸部,又注射藥水二種,一以退熱度,一以滋營養。
如是三日,熱略退,顧退後熱又高,痛咳未減,不能平卧,但坐,喘鳴迫急,肩動以助呼吸,是為肩息。
胡先生恐變急性肺炎,囑另請高明。
八日上午,急送紅十字會醫院。
陳醫師診為肺膿瘍,應用手術。
當夜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