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癰
關燈
小
中
大
其二
陸左初診痛在臍右斜下一寸,西醫所謂盲腸炎也,脈大而實,當下之,用仲景法。
生軍五錢芒硝三錢桃仁五錢冬瓜仁一兩丹皮一兩二診痛已略緩,右足拘急,不得屈伸,伸則牽腹中痛,宜芍藥甘草湯。
赤白芍各五錢生甘草三錢炙乳沒各三錢 【按】俗所謂縮腳腸癰者,此也。
吾師移傷寒之方,治要略之病,神乎技矣!三診右足已伸,腹中劇痛如故。
仍宜大黃牡丹湯以下之。
生川軍一兩芒硝七錢沖桃仁五錢冬瓜仁一兩丹皮一兩拙巢注:愈。
【按】腸癰病證,變化多端。
上述各案尚不足以盡其情。
吾友蔣冠周君偶抱孩上下階沿不慎,稍一驚跌,頃之心中劇痛,不可耐。
次日痛處移于少腹右旁盲腸處。
醫以定痛丸止之,而不能治其病。
其令正來囑餘診。
餘适以感暑卧床,薦就吾師治。
吾師予以大黃牡丹湯加減,二劑将愈。
不知何故,忽又發劇痛如前,改就西醫診,用藥外數,約十餘日,徐徐向愈。
自後盲腸部分有一硬塊如銀元大,隐隐作痛,按之更顯。
蔣君以為病根猶在,慮其再發,意欲開刀,作一勞永逸之計。
餘力止之,用陽和膏瑙砂膏加桂麝散等香竄之品,交換貼之,一月而消,此一例也。
曹穎甫曰:腸癰一證舍大黃牡丹湯以外,别無良法。
《千金》腸癰湯雖與此方大略相似,而配合猶未盡善。
但有時藥雖對病,而治愈正未可必。
嘗治莊翔生次妻張氏,屢用本湯攻下,而腰間忽起流火,以至于死。
考其原因,實由平日有雅片瘾,戒煙後,不複吸煙,常用燒酒浸雅片灰吞之,以至腸燥成癰。
下後,雅片灰毒内發,遂發流火,以至由腫而爛,終于不救,要不得歸咎于方治之猛峻也。
腸癰其三 周住小西門複發初診大便不甚暢行,自以他藥下之,痛而不行,仲師所謂非其治也。
今拟用承氣湯加桃仁主之。
生川軍三錢後入枳實四錢川樸二錢桃仁四錢芒硝二錢沖 【按】周小姐先于本年五月間病腸癰,經吾師暨俞哲生師兄後先治愈,體健回校肄業。
至十二月間,因運動過度,飲食不節,前之盲腸患處又見隐痛,火大便不行。
乃市某西藥房所制之丸藥服之,冀其緩下。
孰知僅服二丸,便不得下,痛反增劇,不能耐,自悔孟浪。
無已,仍請吾師賜方,即本案複發初診方也。
服後,便暢下,痛大除,惟有時按之還作小痛耳。
越日,乃來二診。
二診昨經下後,舊時患處按之尚痛。
脈弦而數,用《千金》腸癰湯以和之。
粉丹皮三錢丹參三錢白芍三錢生地黃五錢生甘草一錢敗醬草三錢茯苓三錢生苡仁八錢大麥冬五錢桔梗一錢柏子仁一兩佛手二錢生姜三片 【按】周女士來二診時,餘方恭侍師側。
師令餘按脈,得弦細而數。
察其面色,似未甚榮潤。
惟據述痛已大減,無任私慰。
師令餘拟方。
餘曰:《千金》腸癰湯差足以和之。
承賜諾,即用焉。
以其下經多次,故不加大黃。
以其夜寐不安而性易燥怒,故加柏子仁。
以其偶或氣郁不舒,故加佛手。
以其經欠調,故仍用丹參。
藥味既多,竟不似吾師之方矣,相與一笑。
周女士服此二劑,大覺舒适,夜寐竟安。
聞師将返江陰度歲,重來乞調理長方,餘乃知之稔。
本案可以示複發及調理之一格。
其初病之經過,極曲折僥幸之奇觀,茲續述之。
先是五月間,周女士病腹痛偏右,就診于中醫孫先生。
孫先生與以理氣定痛之劑,續治二月有餘,不見效。
改請西醫王先生診察究系何病,斷謂盲腸炎。
欲求根治,當用手術。
病家不敢從命,乞施别法。
西醫乃用冰置其患處,痛止,周女士得仍回校中攻讀。
未逾十日,病又作,倍劇于前。
至是西醫堅決主張用手術,且謂時不可失,後将無及。
但須家長簽字,即可實行。
此時也适周女士之父因事在杭,接家報如此雲雲,急覆電謂待我返再議。
而女士之痛已不可忍,且拒按,右足不能伸,證情岌岌,不可終日。
周母無主,惶急異常。
會有戚祝先生至,曰:何不請中醫治?周母曰:中醫之方積疊成簿,惟其不能治,乃請教西醫耳!曰:我有友人或能治此,曷請一試?于是俞哲生師兄應運而出。
晚七時許,診之,灑淅惡寒,口渴,脈弦滑而數,苔抽心而绛,邊反白膩,急疏大黃牡丹湯加味,内用生大黃三錢。
周母急令購藥煎服,待其服已,俞師兄乃返寓。
夜十一時,周先生忽作不速客訪俞兄,驚問曰:生大黃竟可服至三錢耶?我昔延請之孫先生用藥數十劑,僅末劑有蜜炙大黃五分。
俞兄問服後病倩,曰:腹加痛矣,将奈何?俞兄慰之。
周先生曰:姑待我返舍看變化如何。
倘不幸轉劇,我必以電話相告。
未越一小時,俞家之電話鈴聲果響。
事出望外,但
生軍五錢芒硝三錢桃仁五錢冬瓜仁一兩丹皮一兩二診痛已略緩,右足拘急,不得屈伸,伸則牽腹中痛,宜芍藥甘草湯。
赤白芍各五錢生甘草三錢炙乳沒各三錢 【按】俗所謂縮腳腸癰者,此也。
吾師移傷寒之方,治要略之病,神乎技矣!三診右足已伸,腹中劇痛如故。
仍宜大黃牡丹湯以下之。
生川軍一兩芒硝七錢沖桃仁五錢冬瓜仁一兩丹皮一兩拙巢注:愈。
【按】腸癰病證,變化多端。
上述各案尚不足以盡其情。
吾友蔣冠周君偶抱孩上下階沿不慎,稍一驚跌,頃之心中劇痛,不可耐。
次日痛處移于少腹右旁盲腸處。
醫以定痛丸止之,而不能治其病。
其令正來囑餘診。
餘适以感暑卧床,薦就吾師治。
吾師予以大黃牡丹湯加減,二劑将愈。
不知何故,忽又發劇痛如前,改就西醫診,用藥外數,約十餘日,徐徐向愈。
自後盲腸部分有一硬塊如銀元大,隐隐作痛,按之更顯。
蔣君以為病根猶在,慮其再發,意欲開刀,作一勞永逸之計。
餘力止之,用陽和膏瑙砂膏加桂麝散等香竄之品,交換貼之,一月而消,此一例也。
曹穎甫曰:腸癰一證舍大黃牡丹湯以外,别無良法。
《千金》腸癰湯雖與此方大略相似,而配合猶未盡善。
但有時藥雖對病,而治愈正未可必。
嘗治莊翔生次妻張氏,屢用本湯攻下,而腰間忽起流火,以至于死。
考其原因,實由平日有雅片瘾,戒煙後,不複吸煙,常用燒酒浸雅片灰吞之,以至腸燥成癰。
下後,雅片灰毒内發,遂發流火,以至由腫而爛,終于不救,要不得歸咎于方治之猛峻也。
腸癰其三 周住小西門複發初診大便不甚暢行,自以他藥下之,痛而不行,仲師所謂非其治也。
今拟用承氣湯加桃仁主之。
生川軍三錢後入枳實四錢川樸二錢桃仁四錢芒硝二錢沖 【按】周小姐先于本年五月間病腸癰,經吾師暨俞哲生師兄後先治愈,體健回校肄業。
至十二月間,因運動過度,飲食不節,前之盲腸患處又見隐痛,火大便不行。
乃市某西藥房所制之丸藥服之,冀其緩下。
孰知僅服二丸,便不得下,痛反增劇,不能耐,自悔孟浪。
無已,仍請吾師賜方,即本案複發初診方也。
服後,便暢下,痛大除,惟有時按之還作小痛耳。
越日,乃來二診。
二診昨經下後,舊時患處按之尚痛。
脈弦而數,用《千金》腸癰湯以和之。
粉丹皮三錢丹參三錢白芍三錢生地黃五錢生甘草一錢敗醬草三錢茯苓三錢生苡仁八錢大麥冬五錢桔梗一錢柏子仁一兩佛手二錢生姜三片 【按】周女士來二診時,餘方恭侍師側。
師令餘按脈,得弦細而數。
察其面色,似未甚榮潤。
惟據述痛已大減,無任私慰。
師令餘拟方。
餘曰:《千金》腸癰湯差足以和之。
承賜諾,即用焉。
以其下經多次,故不加大黃。
以其夜寐不安而性易燥怒,故加柏子仁。
以其偶或氣郁不舒,故加佛手。
以其經欠調,故仍用丹參。
藥味既多,竟不似吾師之方矣,相與一笑。
周女士服此二劑,大覺舒适,夜寐竟安。
聞師将返江陰度歲,重來乞調理長方,餘乃知之稔。
本案可以示複發及調理之一格。
其初病之經過,極曲折僥幸之奇觀,茲續述之。
先是五月間,周女士病腹痛偏右,就診于中醫孫先生。
孫先生與以理氣定痛之劑,續治二月有餘,不見效。
改請西醫王先生診察究系何病,斷謂盲腸炎。
欲求根治,當用手術。
病家不敢從命,乞施别法。
西醫乃用冰置其患處,痛止,周女士得仍回校中攻讀。
未逾十日,病又作,倍劇于前。
至是西醫堅決主張用手術,且謂時不可失,後将無及。
但須家長簽字,即可實行。
此時也适周女士之父因事在杭,接家報如此雲雲,急覆電謂待我返再議。
而女士之痛已不可忍,且拒按,右足不能伸,證情岌岌,不可終日。
周母無主,惶急異常。
會有戚祝先生至,曰:何不請中醫治?周母曰:中醫之方積疊成簿,惟其不能治,乃請教西醫耳!曰:我有友人或能治此,曷請一試?于是俞哲生師兄應運而出。
晚七時許,診之,灑淅惡寒,口渴,脈弦滑而數,苔抽心而绛,邊反白膩,急疏大黃牡丹湯加味,内用生大黃三錢。
周母急令購藥煎服,待其服已,俞師兄乃返寓。
夜十一時,周先生忽作不速客訪俞兄,驚問曰:生大黃竟可服至三錢耶?我昔延請之孫先生用藥數十劑,僅末劑有蜜炙大黃五分。
俞兄問服後病倩,曰:腹加痛矣,将奈何?俞兄慰之。
周先生曰:姑待我返舍看變化如何。
倘不幸轉劇,我必以電話相告。
未越一小時,俞家之電話鈴聲果響。
事出望外,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