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始洞真決疑經
關燈
小
中
大
藏,輔助道君弘道利物。
於是,太極真人白天尊曰:敢問委世正法流行,所說言辭随從世典,天魔異道添糅真經,語以義求,雲何分别?願示其要,使将來世無留礙心。
天尊曰:道本無言,亦無文字。
但為世間無明衆生愚癡觸壁、懸心置道無由悟解,故立世典,漸啟童蒙;乃寄語言宣示正道,假借文字着述經圖。
語字乃同,非複流俗。
子欲識者,當一心聽:有十二印,印我正法。
若諸教中有此法印,即是正經;無此印者,即是邪說。
何等十二?一者,世間有為之法,皆悉無常,即生即變,即老即滅,逝水電光、駿馬飙風莫之能比。
諸夭壽限,期滿亦謝,随業流轉三惡道中。
大期死壞,易可知覺;變易無常,世不能了。
三清之人,見生滅相,覺無常苦,智明了故,體無相故,以智慧故,能知能覺;忘不着故,不以為苦。
而是任放,恬愉安樂,懸解未圓故,随念生滅。
二者,一切世法皆無有我,不自在故,非真實故,相因待故。
三者,世間有心之法,皆悉苦惱。
何以故?可逼迫故,可違逆故,無常遷滅故。
苦有二種,一粗一細。
雲何為粗?一切受生,老病死壞,冤家合會,恩愛分離,所求不稱,是名粗苦。
雲何為細苦?即細無常,念念損壞,真是苦惱,人不能知,是名細苦。
四者,一切世間不淨穢惡,亦有粗細,粗者可見,細不可知。
如世肉身,皮膚血脈,大小不浄,屍形臭爛,是粗不浄;煩惱結漏,慧者棄薄,是細不浄。
五者,萬物皆是空,無性無實故,假衆緣故。
六者,出世升玄,至道常住,湛體自然,無生無滅,離有為相。
七者,真一妙智,自在無礙,神力所為,随意能辯,故名大我。
八者,離二無常,不受諸授,心相寂滅,故名安樂。
九者,真性虛通,離一切相,無染無穢,是名清浄。
十者,至道真實,非僞雜身,是金剛身,故名善有。
十一者,是世間法及出世法,皆假施設,悉是因緣,開方便道,為化衆生,強立名字。
十二者,正道真性不生不滅,非有非無,名正中道。
十二法印,定我法門,随其有言,即宜遵奉。
無此說者,不可修行。
吾以道眼,遙於寂地觀察衆生,有能分别明了法印、依教行者,我即化身種種,示現人天六道,随宜施作;倏有欻無,權示接引,覆護輔持,令無留難。
卿當以此正法之印,普告天人,鹹使知識,按法奉行。
太極真人稽首奉命。
天真皇人避席稽首,上白天尊:我於今日欲有所問,惟垂聽許。
天尊告曰:善哉善哉。
恣随所問。
皇人啟曰:不審初學未入定位,何所修習,以為階梯? 天尊曰:善哉。
皇人乃能為諸未悟衆生,作如是問;末世男女,當得其恩。
夫為學者,初修十事以為階梯。
如人沿梯,從初一桄至第二桄,乃至極頂,陛階亦爾,自下之高。
要須先習此十事法,然後乃能深入正觀。
何等為十事法?一生信樂心,乃能進趣。
二近善友;遇善友故,引導其心,深信正道。
三造明師;師有妙法,廣能宣告,示以要衛。
四聞正教,能受讀誦。
五能出家,離諸桎梏。
六受正戒,防身心口。
七隐山林,栖遁獨處,永離嚣塵,修寂靜志。
八念大道,真是法王,能度衆生,越生死海,猶如船師拯濟沉溺。
九念經教,是妙醫方,能示衆生,治煩惱藥。
十念法師,是真父母,善能生我,法身慧命。
因是十法,能令行人增進正解,入決定位,如陟階梯至于極頂。
皇人又問:雲何名為修習正觀、登頂之相? 天尊答曰:始學之人,精修十行為方便道,學相似空;能解衆生無真實體,漸悟微塵亦無真性,悉皆虛假;入一相門,堅固不退,是名登頂。
如上高山,至頂得住,而無退堕。
知不退已,進更修習,轉得勝明,能生真道,力用增益,似於無欲。
體滞着故,故名為似;入真法門,故名無欲。
甚深正教,能通衆生入無欲道,複名法門無欲。
增長洞解真性,正見諸法無生滅相,轉出生死,破諸魔衆,心如瑠璃映徹無礙,正中之正畢竟永斷,名轉法輪。
法輪之體,是真實智,運出三界,超踰玉清,到常寂處,故名法輪。
是諸神尊得是法已,複欲令彼諸衆生等,乘此正智出到道場,方便善巧如所悟說;因此巧說,今得開曉,轉暗入明,由此妙教,是故複名為正法輪。
如車有輪能運乘者,随意所至到安樂處,是正法輪亦複如是,能載行者至解脫處。
又如國王有大輪寶,能破怨敵,是法如是,能破四魔異道怨敵,是
於是,太極真人白天尊曰:敢問委世正法流行,所說言辭随從世典,天魔異道添糅真經,語以義求,雲何分别?願示其要,使将來世無留礙心。
天尊曰:道本無言,亦無文字。
但為世間無明衆生愚癡觸壁、懸心置道無由悟解,故立世典,漸啟童蒙;乃寄語言宣示正道,假借文字着述經圖。
語字乃同,非複流俗。
子欲識者,當一心聽:有十二印,印我正法。
若諸教中有此法印,即是正經;無此印者,即是邪說。
何等十二?一者,世間有為之法,皆悉無常,即生即變,即老即滅,逝水電光、駿馬飙風莫之能比。
諸夭壽限,期滿亦謝,随業流轉三惡道中。
大期死壞,易可知覺;變易無常,世不能了。
三清之人,見生滅相,覺無常苦,智明了故,體無相故,以智慧故,能知能覺;忘不着故,不以為苦。
而是任放,恬愉安樂,懸解未圓故,随念生滅。
二者,一切世法皆無有我,不自在故,非真實故,相因待故。
三者,世間有心之法,皆悉苦惱。
何以故?可逼迫故,可違逆故,無常遷滅故。
苦有二種,一粗一細。
雲何為粗?一切受生,老病死壞,冤家合會,恩愛分離,所求不稱,是名粗苦。
雲何為細苦?即細無常,念念損壞,真是苦惱,人不能知,是名細苦。
四者,一切世間不淨穢惡,亦有粗細,粗者可見,細不可知。
如世肉身,皮膚血脈,大小不浄,屍形臭爛,是粗不浄;煩惱結漏,慧者棄薄,是細不浄。
五者,萬物皆是空,無性無實故,假衆緣故。
六者,出世升玄,至道常住,湛體自然,無生無滅,離有為相。
七者,真一妙智,自在無礙,神力所為,随意能辯,故名大我。
八者,離二無常,不受諸授,心相寂滅,故名安樂。
九者,真性虛通,離一切相,無染無穢,是名清浄。
十者,至道真實,非僞雜身,是金剛身,故名善有。
十一者,是世間法及出世法,皆假施設,悉是因緣,開方便道,為化衆生,強立名字。
十二者,正道真性不生不滅,非有非無,名正中道。
十二法印,定我法門,随其有言,即宜遵奉。
無此說者,不可修行。
吾以道眼,遙於寂地觀察衆生,有能分别明了法印、依教行者,我即化身種種,示現人天六道,随宜施作;倏有欻無,權示接引,覆護輔持,令無留難。
卿當以此正法之印,普告天人,鹹使知識,按法奉行。
太極真人稽首奉命。
天真皇人避席稽首,上白天尊:我於今日欲有所問,惟垂聽許。
天尊告曰:善哉善哉。
恣随所問。
皇人啟曰:不審初學未入定位,何所修習,以為階梯? 天尊曰:善哉。
皇人乃能為諸未悟衆生,作如是問;末世男女,當得其恩。
夫為學者,初修十事以為階梯。
如人沿梯,從初一桄至第二桄,乃至極頂,陛階亦爾,自下之高。
要須先習此十事法,然後乃能深入正觀。
何等為十事法?一生信樂心,乃能進趣。
二近善友;遇善友故,引導其心,深信正道。
三造明師;師有妙法,廣能宣告,示以要衛。
四聞正教,能受讀誦。
五能出家,離諸桎梏。
六受正戒,防身心口。
七隐山林,栖遁獨處,永離嚣塵,修寂靜志。
八念大道,真是法王,能度衆生,越生死海,猶如船師拯濟沉溺。
九念經教,是妙醫方,能示衆生,治煩惱藥。
十念法師,是真父母,善能生我,法身慧命。
因是十法,能令行人增進正解,入決定位,如陟階梯至于極頂。
皇人又問:雲何名為修習正觀、登頂之相? 天尊答曰:始學之人,精修十行為方便道,學相似空;能解衆生無真實體,漸悟微塵亦無真性,悉皆虛假;入一相門,堅固不退,是名登頂。
如上高山,至頂得住,而無退堕。
知不退已,進更修習,轉得勝明,能生真道,力用增益,似於無欲。
體滞着故,故名為似;入真法門,故名無欲。
甚深正教,能通衆生入無欲道,複名法門無欲。
增長洞解真性,正見諸法無生滅相,轉出生死,破諸魔衆,心如瑠璃映徹無礙,正中之正畢竟永斷,名轉法輪。
法輪之體,是真實智,運出三界,超踰玉清,到常寂處,故名法輪。
是諸神尊得是法已,複欲令彼諸衆生等,乘此正智出到道場,方便善巧如所悟說;因此巧說,今得開曉,轉暗入明,由此妙教,是故複名為正法輪。
如車有輪能運乘者,随意所至到安樂處,是正法輪亦複如是,能載行者至解脫處。
又如國王有大輪寶,能破怨敵,是法如是,能破四魔異道怨敵,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