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始洞真決疑經
關燈
小
中
大
經名:元始洞真決疑經。
又名《太上決疑經》。
系唐人改變《本際經》第二卷之名,單行成書。
一卷。
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真部本文類。
元始洞真決疑經 爾時,元始天尊在協晨靈觀崚嶒之台,與太上道君及十二億高真上聖俱坐白玉獅子之座,具宣秘要,開闡妙門。
自非天尊同業共行入道界人,不預斯集。
是時天尊放五色微妙光明,遍照十方一切國土,光中演出種種類音,各随風俗,聞者皆解。
宣說諸法悉是無常,煩惱穢惡無自在者,須臾變滅,猶如夢幻。
汝等鹹應生厭離想,雖壽億劫不體道妙,終必死壞。
三清衆聖,念念無常,是故世間無可保者。
元始天尊為汝等故,權見應身,教導汝等,并得開度;諸未度者,為後世緣,功成事遂,誓願克滿。
今當反神,還乎無為湛寂、常恒不動之處。
汝等若有疑網之心,悉來啟問,當為演說。
是吾最後委訣之辭,宜各及時,勿懷憂悔。
複以神力震動大地,周回旋轉,驚駭物心。
當爾之日,三惡衆生皆得休暇,人天之報各蒙增益,無諸苦惱障難之事。
莫不一時遠近俱集,其衆無量,不可勝言。
是時大衆鹹同一心,瞻仰道君,目不暫眴;稽首興悲,而說偈言: 元始無上天人師,今舍大慈離生死, 獨反善寂妙一源,不住世間濟塵滓。
真智淳浄無礙身,譬喻言辭莫能拟, 非是我等所知見,何能觀之悟玄理。
我等始發上乘心,猶如初生小犢子, 唯賴應身大悲牛,法乳飲喂成壯齒。
天尊應現無比身,一切含生所怙恃, 雲何一旦棄本誓,世間孤露失依止。
善哉世眼大道君,了達真應無終始, 願為勸請元始尊,覆護衆生如父母。
太上道君為衆生故,從座而起,稽首天尊:惟願大哀,愍傷一切,久留妙應,常住世間,教導利益,使得成就,鹹蒙起度,普入法門。
元始天尊大悲熏心,答道君曰:乃能憂念一切含生,随順世間,請我住世。
道君,當語此衆之中未入定者:自我得道以來,經無量劫,常在世間,未曾舍離。
若應度者,常見我身;運會遷移,則不能見。
此劫衆生,機宜所感,當由道君而得度脫。
是故我今升玄入妙,汝等肉眼不能見我真實之身,謂言滅盡。
但修正觀,自當見我,與今無異。
若於空相未能明審,猶憑圖像系錄其心,當鑄紫金寫我真相,禮拜供養如對真形,想念丹到,功德齊等。
所以者何?身之與像俱非實故。
若能明了非身之身,圖像、真形理亦無二。
是故敬像随心,獲福報之輕重,唯在汝心。
貧窮之人,泥木銅彩随力能辦,殿堂帳座、旛花燈燭稱力供養,如事我身。
承此因緣,終歸正道,必當與我期在大羅。
複告道君:諸大衆中有疑未了,随意問難,當助教誨,令速悟解,勿使失時。
太上道君舉手告衆:我奉天尊垂慈教勑,令使汝曹庾所未悟,各宜知之。
是時太極法師真人徐來勒,於大衆中從座而起,到太上前,長跪啟曰:臣以有幸,預接尊顔,加見訓示三寶洞極,位忝上真法師之任,過蒙甄錄,未可為喻。
今奉告命上問天尊,誠非愚讷,所能啟請。
然臣既任法師,方宣正道,兼蒙教令,不敢藏情,辄欲谘問。
惟願弘慈指誨可不進退之義,伏惟誡示。
太上道君告來勒曰:汝積功累德,緻上聖顯征,作大法師,開導後學,有疑請決,正是其人。
時徐來勒斂容正服,安庠雅步,於大衆中猶如弟子在栴檀林,從容無畏;承道聖旨往詣天尊,五體投地,叉手作禮,悲感涕淚,上白天尊:向於光中,已奉教命重禮道君,上宣勸督。
不揆愚淺,辄欲谘問,惟願天慈必賜哀許。
於是,天尊歡喜,答曰:善哉,善哉。
汝有所問,甚得機宜。
汝今善聽。
譬如國王統領天下,具足七寶種種庫藏。
是王有時巡行四海,以自娛樂,普益黎氓。
儲君承統,紹宣洪業,加以委寄。
有大智臣,贊揚正治,利安臣民。
我亦如是,運禦一切為大法王,欲巡至妙升玄之域,以正觀心導三清衆。
悉以正真秘密寶藏委付道君,拯恤貧窮無善财者,班錫功效精進之人。
複欲普令諸真大聖共弘正道,随機所稱,各開利益;亦如國王所付之臣,必選深智堪委寄者,然後付之。
汝亦如是;又於無量微塵之劫,舍欲守真,精進猛勇,智慧明了,福德熏修,故能發無上心,谘論大法。
我以圓足具福慧故,善能釋汝疑惑之心,知汝堪受甚探秘
又名《太上決疑經》。
系唐人改變《本際經》第二卷之名,單行成書。
一卷。
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真部本文類。
元始洞真決疑經 爾時,元始天尊在協晨靈觀崚嶒之台,與太上道君及十二億高真上聖俱坐白玉獅子之座,具宣秘要,開闡妙門。
自非天尊同業共行入道界人,不預斯集。
是時天尊放五色微妙光明,遍照十方一切國土,光中演出種種類音,各随風俗,聞者皆解。
宣說諸法悉是無常,煩惱穢惡無自在者,須臾變滅,猶如夢幻。
汝等鹹應生厭離想,雖壽億劫不體道妙,終必死壞。
三清衆聖,念念無常,是故世間無可保者。
元始天尊為汝等故,權見應身,教導汝等,并得開度;諸未度者,為後世緣,功成事遂,誓願克滿。
今當反神,還乎無為湛寂、常恒不動之處。
汝等若有疑網之心,悉來啟問,當為演說。
是吾最後委訣之辭,宜各及時,勿懷憂悔。
複以神力震動大地,周回旋轉,驚駭物心。
當爾之日,三惡衆生皆得休暇,人天之報各蒙增益,無諸苦惱障難之事。
莫不一時遠近俱集,其衆無量,不可勝言。
是時大衆鹹同一心,瞻仰道君,目不暫眴;稽首興悲,而說偈言: 元始無上天人師,今舍大慈離生死, 獨反善寂妙一源,不住世間濟塵滓。
真智淳浄無礙身,譬喻言辭莫能拟, 非是我等所知見,何能觀之悟玄理。
我等始發上乘心,猶如初生小犢子, 唯賴應身大悲牛,法乳飲喂成壯齒。
天尊應現無比身,一切含生所怙恃, 雲何一旦棄本誓,世間孤露失依止。
善哉世眼大道君,了達真應無終始, 願為勸請元始尊,覆護衆生如父母。
太上道君為衆生故,從座而起,稽首天尊:惟願大哀,愍傷一切,久留妙應,常住世間,教導利益,使得成就,鹹蒙起度,普入法門。
元始天尊大悲熏心,答道君曰:乃能憂念一切含生,随順世間,請我住世。
道君,當語此衆之中未入定者:自我得道以來,經無量劫,常在世間,未曾舍離。
若應度者,常見我身;運會遷移,則不能見。
此劫衆生,機宜所感,當由道君而得度脫。
是故我今升玄入妙,汝等肉眼不能見我真實之身,謂言滅盡。
但修正觀,自當見我,與今無異。
若於空相未能明審,猶憑圖像系錄其心,當鑄紫金寫我真相,禮拜供養如對真形,想念丹到,功德齊等。
所以者何?身之與像俱非實故。
若能明了非身之身,圖像、真形理亦無二。
是故敬像随心,獲福報之輕重,唯在汝心。
貧窮之人,泥木銅彩随力能辦,殿堂帳座、旛花燈燭稱力供養,如事我身。
承此因緣,終歸正道,必當與我期在大羅。
複告道君:諸大衆中有疑未了,随意問難,當助教誨,令速悟解,勿使失時。
太上道君舉手告衆:我奉天尊垂慈教勑,令使汝曹庾所未悟,各宜知之。
是時太極法師真人徐來勒,於大衆中從座而起,到太上前,長跪啟曰:臣以有幸,預接尊顔,加見訓示三寶洞極,位忝上真法師之任,過蒙甄錄,未可為喻。
今奉告命上問天尊,誠非愚讷,所能啟請。
然臣既任法師,方宣正道,兼蒙教令,不敢藏情,辄欲谘問。
惟願弘慈指誨可不進退之義,伏惟誡示。
太上道君告來勒曰:汝積功累德,緻上聖顯征,作大法師,開導後學,有疑請決,正是其人。
時徐來勒斂容正服,安庠雅步,於大衆中猶如弟子在栴檀林,從容無畏;承道聖旨往詣天尊,五體投地,叉手作禮,悲感涕淚,上白天尊:向於光中,已奉教命重禮道君,上宣勸督。
不揆愚淺,辄欲谘問,惟願天慈必賜哀許。
於是,天尊歡喜,答曰:善哉,善哉。
汝有所問,甚得機宜。
汝今善聽。
譬如國王統領天下,具足七寶種種庫藏。
是王有時巡行四海,以自娛樂,普益黎氓。
儲君承統,紹宣洪業,加以委寄。
有大智臣,贊揚正治,利安臣民。
我亦如是,運禦一切為大法王,欲巡至妙升玄之域,以正觀心導三清衆。
悉以正真秘密寶藏委付道君,拯恤貧窮無善财者,班錫功效精進之人。
複欲普令諸真大聖共弘正道,随機所稱,各開利益;亦如國王所付之臣,必選深智堪委寄者,然後付之。
汝亦如是;又於無量微塵之劫,舍欲守真,精進猛勇,智慧明了,福德熏修,故能發無上心,谘論大法。
我以圓足具福慧故,善能釋汝疑惑之心,知汝堪受甚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