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血
關燈
小
中
大
令吸其氣;龍、牡研粉撲汗;生附子搗貼湧泉穴,引納浮陽。
兩服血止,左脈漸起,又加以龜闆、鼈甲。
(介以潛陽法。
)服三帖,神氣始清,各恙漸息,稍能啜粥,乃去犀、羚,加麥冬、天冬、女貞、旱蓮投之,眠食日安,半月後始解黑燥矢,兩旬外便溺之色皆正,與滋補藥調痊,仍充撫轅巡捕,矍铄如常。
秋間赴任紹興。
己酉秋以他疾終。
蒲艾田年逾花甲,陡患鼻衄,諸法不能止,速孟英救之。
面色黑黯而有紅光,脈弦洪而芤,詢知冬間廣服助陽藥,是熱亢陰虛之證。
與大劑犀角、元參、茅根、女貞、旱蓮、石斛、茯苓、澤瀉、天冬、知母,投匕而安。
續予滋陰藥,填補而康。
沈悅亭令正齒衄,五日不止,去血已多,諸方不應,孟英脈之弦滑上溢。
投犀角、澤蘭、元參、旋覆、生地、花粉、茯苓、牛膝、桃仁、澤瀉而安。
既而詢其經事,本月果已愆期,蓋即逆行之候也。
繼用滋陰清熱,乃漸康複。
謝再華室素患肝厥,孟英于癸卯歲授藥一劑,六載安然。
今夏偶患齒衄,繼漸臭腐,頭疼汛阻,徹夜無眠。
蓋秦某作格陽證治.進以腎氣湯數服而緻劇也。
孟英與大劑神犀湯,加知、柏,旬日而瘳。
王子能參軍令正,久患吐血,醫不能愈,延孟英視之。
脈弦滑而搏指,右手較甚,渴喜冷飲,米谷礙于下咽,小溲如沸,夜不成眠,久服滋陰,毫無寸效。
孟英以葦莖湯合雪羹,加石膏、知母、花粉、枇杷葉、竹茹、旋覆、滑石、梨汁,大劑投三十劑而痊。
繼而參軍旋省,患久積憂勞,真陰欲匮,竟難救藥,尋果仙遊。
便血至三十餘年,且己形瘦腰疼,嗽痰氣逆,似宜溫補之法矣。
而嘉定沈醞書患此瀕危,求孟英以決歸程之及否?比按脈弦數,視舌苔黃,詢溺短赤,曰:痔血也。
殆誤于溫補矣。
肯服吾藥,旬日可瘳。
醞書欣感,力排衆論,徑服其方,果不旬而愈。
方用葦莖合白頭翁湯,加枇杷葉、旋覆花、側柏葉、藕,是肅肺祛痰、清肝涼血互用也。
(眉批:徐靈胎批葉案雲:便血無至十餘年者,惟痔血則有之。
今便血三十餘年,不問可知為痔血矣。
惟徐氏未嘗出方,孟英此案足為程式。
) 孟英治其令弟季傑之簉室,懷孕患嗽,嗽則鼻衄如噴,憎寒乍熱,口渴頭疼,右脈洪數,授白虎湯合蔥豉,投匕而瘳。
或雲時已隆冬,何以徑投白虎?孟英曰:脈證如是,當用是劑,況今年自夏徂冬,亢旱不雨,寒雖外束,伏熱蘊隆,此即麻杏甘膏之變法耳。
關琴楚令孫少西,年三十四歲,素善飲,夏間已患著枕即嗽,諱而不言,家人未之知也。
迨秋發熱,嘔吐腹痛,伊父母以為痧也,諸痧藥遍投之,尋即氣沖咳嗽,血湧如泉,不能稍動,動即氣湧血溢。
沈某但知其素禀陰虧,遽從滋補,服後益劇,遲孟英診焉。
脈弦洪而數。
曰:雖屬陰虛,但飲醇積熱于内,暑火外侵,而加以治痧丹丸,無不香竄燥烈,誠如火益熱矣。
亟當清解客熱。
昔孫東宿治族侄明之一案與此略同,必俟熱退血止,再為滋養,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病家素畏涼藥,而滋補又不應,遂求乩方服之,藥甚離奇,并木鼈、麝香亦信而不疑。
旬日後血已吐盡,氣逆如奔,不寐形消,汗多熱壯,再乞診于孟英,已不可救藥矣。
秀水懷某,三十五歲。
自春前偶失血一口,嗣即頻發,所吐漸多,延至季冬,聘餘往視。
左脈虛弦而數,右軟大,氣逆自汗,足冷面紅,夜不成眠,食不甘味,音低神憊,時欲嘔酸。
此由心境不怡,肝多怫郁,而脈候如斯,有氣散血竭之虞。
堅欲返棹,然既邀餘至,不得不勉寫一方,聊慰其意。
而病者強作解事,反以所疏舒郁之品為不然,執意要用五味、山萸、姜、桂之類。
性情剛愎,此病之所由來,而執迷不悟,更為速死之道矣。
既而其妻出診,脈至弦細,頂癬頭疼,心悸帶多,不饑五熱,亦是水虧木旺。
退而謂其所親曰:茲二人何郁之深耶?始知其無子,欲買妾而妻不許,遂以反目成病。
及病成而妻乃憂悔交萦,因亦緻疾。
此與曩視省垣顧金城之病同,因家擁巨資,故壯年即慮無子,亦可謂欲速不達矣。
而愚婦不知大計,徑為一“妒”字,以緻潰敗決裂。
此時雖亟為置妾,亦無濟矣!即以身殉,亦何益乎?錄之以垂炯戒。
一少年久患内熱,鼻衄龈宣,溺赤便艱,睛紅口渴,熱象畢露。
因陽痿經年,醫者但知為陽虛之證,而不知有因熱而萎之病,遂進溫補,其熱愈熾。
父母不知,為之畢姻,少年大窘,求治于餘,脈滑而數,曰:無傷也。
與元參、丹皮、知、柏、薇、栀、石菖蒲、絲瓜絡、沙參、蛤殼、竹茹,服六劑,來報昨夜忽然夢遺。
餘曰:此郁熱洩而陽事通矣。
已而果然。
兩服血止,左脈漸起,又加以龜闆、鼈甲。
)服三帖,神氣始清,各恙漸息,稍能啜粥,乃去犀、羚,加麥冬、天冬、女貞、旱蓮投之,眠食日安,半月後始解黑燥矢,兩旬外便溺之色皆正,與滋補藥調痊,仍充撫轅巡捕,矍铄如常。
秋間赴任紹興。
己酉秋以他疾終。
蒲艾田年逾花甲,陡患鼻衄,諸法不能止,速孟英救之。
面色黑黯而有紅光,脈弦洪而芤,詢知冬間廣服助陽藥,是熱亢陰虛之證。
與大劑犀角、元參、茅根、女貞、旱蓮、石斛、茯苓、澤瀉、天冬、知母,投匕而安。
續予滋陰藥,填補而康。
沈悅亭令正齒衄,五日不止,去血已多,諸方不應,孟英脈之弦滑上溢。
投犀角、澤蘭、元參、旋覆、生地、花粉、茯苓、牛膝、桃仁、澤瀉而安。
既而詢其經事,本月果已愆期,蓋即逆行之候也。
繼用滋陰清熱,乃漸康複。
謝再華室素患肝厥,孟英于癸卯歲授藥一劑,六載安然。
今夏偶患齒衄,繼漸臭腐,頭疼汛阻,徹夜無眠。
蓋秦某作格陽證治.進以腎氣湯數服而緻劇也。
孟英與大劑神犀湯,加知、柏,旬日而瘳。
王子能參軍令正,久患吐血,醫不能愈,延孟英視之。
脈弦滑而搏指,右手較甚,渴喜冷飲,米谷礙于下咽,小溲如沸,夜不成眠,久服滋陰,毫無寸效。
孟英以葦莖湯合雪羹,加石膏、知母、花粉、枇杷葉、竹茹、旋覆、滑石、梨汁,大劑投三十劑而痊。
繼而參軍旋省,患久積憂勞,真陰欲匮,竟難救藥,尋果仙遊。
便血至三十餘年,且己形瘦腰疼,嗽痰氣逆,似宜溫補之法矣。
而嘉定沈醞書患此瀕危,求孟英以決歸程之及否?比按脈弦數,視舌苔黃,詢溺短赤,曰:痔血也。
殆誤于溫補矣。
肯服吾藥,旬日可瘳。
醞書欣感,力排衆論,徑服其方,果不旬而愈。
方用葦莖合白頭翁湯,加枇杷葉、旋覆花、側柏葉、藕,是肅肺祛痰、清肝涼血互用也。
今便血三十餘年,不問可知為痔血矣。
惟徐氏未嘗出方,孟英此案足為程式。
) 孟英治其令弟季傑之簉室,懷孕患嗽,嗽則鼻衄如噴,憎寒乍熱,口渴頭疼,右脈洪數,授白虎湯合蔥豉,投匕而瘳。
或雲時已隆冬,何以徑投白虎?孟英曰:脈證如是,當用是劑,況今年自夏徂冬,亢旱不雨,寒雖外束,伏熱蘊隆,此即麻杏甘膏之變法耳。
關琴楚令孫少西,年三十四歲,素善飲,夏間已患著枕即嗽,諱而不言,家人未之知也。
迨秋發熱,嘔吐腹痛,伊父母以為痧也,諸痧藥遍投之,尋即氣沖咳嗽,血湧如泉,不能稍動,動即氣湧血溢。
沈某但知其素禀陰虧,遽從滋補,服後益劇,遲孟英診焉。
脈弦洪而數。
曰:雖屬陰虛,但飲醇積熱于内,暑火外侵,而加以治痧丹丸,無不香竄燥烈,誠如火益熱矣。
亟當清解客熱。
昔孫東宿治族侄明之一案與此略同,必俟熱退血止,再為滋養,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病家素畏涼藥,而滋補又不應,遂求乩方服之,藥甚離奇,并木鼈、麝香亦信而不疑。
旬日後血已吐盡,氣逆如奔,不寐形消,汗多熱壯,再乞診于孟英,已不可救藥矣。
秀水懷某,三十五歲。
自春前偶失血一口,嗣即頻發,所吐漸多,延至季冬,聘餘往視。
左脈虛弦而數,右軟大,氣逆自汗,足冷面紅,夜不成眠,食不甘味,音低神憊,時欲嘔酸。
此由心境不怡,肝多怫郁,而脈候如斯,有氣散血竭之虞。
堅欲返棹,然既邀餘至,不得不勉寫一方,聊慰其意。
而病者強作解事,反以所疏舒郁之品為不然,執意要用五味、山萸、姜、桂之類。
性情剛愎,此病之所由來,而執迷不悟,更為速死之道矣。
既而其妻出診,脈至弦細,頂癬頭疼,心悸帶多,不饑五熱,亦是水虧木旺。
退而謂其所親曰:茲二人何郁之深耶?始知其無子,欲買妾而妻不許,遂以反目成病。
及病成而妻乃憂悔交萦,因亦緻疾。
此與曩視省垣顧金城之病同,因家擁巨資,故壯年即慮無子,亦可謂欲速不達矣。
而愚婦不知大計,徑為一“妒”字,以緻潰敗決裂。
此時雖亟為置妾,亦無濟矣!即以身殉,亦何益乎?錄之以垂炯戒。
一少年久患内熱,鼻衄龈宣,溺赤便艱,睛紅口渴,熱象畢露。
因陽痿經年,醫者但知為陽虛之證,而不知有因熱而萎之病,遂進溫補,其熱愈熾。
父母不知,為之畢姻,少年大窘,求治于餘,脈滑而數,曰:無傷也。
與元參、丹皮、知、柏、薇、栀、石菖蒲、絲瓜絡、沙參、蛤殼、竹茹,服六劑,來報昨夜忽然夢遺。
餘曰:此郁熱洩而陽事通矣。
已而果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