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血

關燈
範慶簪年逾五十,素患痰嗽,乙酉秋在婺驟然吐血,勢頗可危。

    孟英診曰:氣虛而血無統攝也。

    雖向來咳嗽陰虧,陰藥切不可服。

    然非格陽吐血,附、桂更為禁劑。

    乃以潞參、芪、術、苓、草、山藥、扁豆、橘皮、木瓜、酒炒芍藥為方,五帖而安。

    繼去甘草、木瓜,加熟地黃、黑驢皮膠、紫石英、麥冬、五味子、龍骨、牡蛎熬膏,服之痊愈,亦不複發。

    後範旋裡數年,以他疾終。

     邵子受令壸,患吐血,肌膚枯澀,口渴,脈虛大。

    孟英曰:氣分之陰虧也。

    溫補既非,滋填亦謬。

    以參、芪、二冬、知母、百合、萎蕤、石斛、桑葉、枇杷葉投之而愈。

    (眉批:用補亦要用得其宜,方能奏效,非一味蠻補即能愈疾也。

    案中諸法可以為法。

    ) 鄭某吐血盈碗,孟英脈之,右關洪滑,自汗口渴,稍一動搖,血即上溢,人皆慮其脫,意欲補之,孟英曰:如脫,唯我是問。

    與白虎湯加西洋參、大黃炭,一劑霍然。

     顧石甫宰婁縣,患恙,醫治日劇,解任歸,求診于孟英。

    脈見左寸如鈎。

    曰:病不能夏矣。

    許子雙适至,聞而疑之,謂此證氣逆血溢,腹脹囊腫,宛以上年康康侯之疾,若以外象觀之,似較輕焉,胡彼可愈而此勿治耶?孟英曰:彼為邪氣之壅塞,脈雖怪而搏指不撓,證實脈亦實也;此為真氣之散漫,脈來瞥瞥如羹上肥,而左寸如鈎,是心之真藏見矣。

    壅塞可以疏通,散漫不能收拾,客邪草木能攻,神病刀圭莫濟。

    證雖相似,病判天淵,縱有神丹,終無裨也。

    季春果殁。

     孫氏女,年将及笄,久患齒衄,多醫莫療。

    孟英診曰:六脈緩滑,天癸将至耳。

    予丹參、生地、桃仁、牛膝、茯苓、白薇、滑石、茺蔚子,(亦治倒經之法。

    )一劑知,數日愈。

    尋即起汛,略無他患。

     鎖某,弱冠吐血,楊醫連進歸脾湯,吐益甚。

    孟英視之,面有紅光,脈形豁大。

    因問曰:足冷乎?探之果然。

    遂與六味地黃湯送飯丸肉桂心一錢,覆杯而愈。

    (眉批:此虛火上炎之證,歸脾中參、芪性皆上升,故吐益甚。

    易以引火歸原之法,斯愈矣。

    ) 孫執中于春前四日,忽患鼻衄如注,諸法莫塞,夤夜請孟英視之。

    脈弦而數。

    曰:冬暖氣洩,天令不主閉藏,今晚雷聲大振,人身應之,肝陽乃動,血亦随而上溢,不可以其體肥頭汗,畏虛脫而進溫補也。

    投以元參、生地、犀角、牡蛎、知母、生白芍、牛膝、茯苓、側柏葉、童溺諸藥,一劑知,二劑已。

    既而脅痛流乳,人皆異之,孟英與甘露飲加女貞、旱蓮、龜闆、鼈甲、牡蛎而瘳。

     一男子患便血,醫投溫補,血雖止而反洩瀉浮腫,延及半年,孟英診之。

    脈數舌绛,曰:此病原屬濕熱,溫補翻傷陰液。

    與芩、連、栀、芍、桑葉、丹皮、銀花、石斛、楝實、冬瓜皮、鼈甲、雞金等藥,旬餘而愈。

     丁未春,金朗然令堂陡吐狂血,肢冷自汗。

    孟英切脈弦澀,察血紫黯,乃肝郁凝瘀也。

    證雖可愈,複發難瘳。

    予丹參、丹皮、茺蔚、旋覆、苓、栀、柏葉、郁金、海?之方,覆杯果愈。

    然不能懲忿,逾二年複吐,竟不起。

     戊申元旦,陳秋槎參軍,大便驟下黑血數升,(血為熱迫而妄行。

    )繼即大吐鮮紅之血,而汗出神昏,肢冷搐搦,躁亂妄言。

    (心無血養故神昏,肝無血養故痙厥。

    )速孟英至,舉家跪泣救命。

    察其脈左手如無,右弦軟,按之數。

    (虛在陰分。

    熱在氣分。

    )以六十八歲之年,佥慮其脫,參湯煎就,将欲灌之。

    孟英急止勿服,曰:高年陰分久虧,肝血大去,而風陽陡動,殆由忿怒兼服熱藥所緻耶?其夫人雲:日來頗有郁怒,熱藥則未服也,惟冬間久服姜棗湯,且飲都中藥燒酒一瓶耳。

    孟英曰:是矣。

    以西洋參、犀角、生地、銀花、綠豆、栀子、元參、茯苓、羚羊、茅根為劑,沖入熱童溲灌之;外以燒鐵淬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