瀉
關燈
小
中
大
善飲,久患便瀉帶血,日夜十餘次,溺不單行,廣治罔效,聘餘往視。
脈軟以弦,用補中益氣湯去歸、柴,加烏梅、黃柏、白芍、茯苓,不十帖而痊。
其季郎雅軒,素有失血之患,近由穹窿山歸,途次發熱,兼以咳逆見血,醫治兩旬不應。
餘診之,脈弦數而上溢,氣沖則自覺血腥,喘汗睛紅,面黧足冷,饑不能食,脅痛耳鳴,苔膩口幹,小溲短赤,寤不成寐,痰色甚濃,乃禀賦陰虧,水不涵木,心火内熾,肺金受戕,兼感客邪,胃濁不降,甚難措手,即欲辭歸。
而虞君梅亭、胡君春田力乞疏方,勉圖一二。
爰以沙參五錢,蛤粉四錢,冬瓜子六錢,浮石、茯苓、石斛各三錢,桑皮三錢,竹茹、枇杷葉各一錢五分,絲瓜絡、桃仁各一錢,蘆根湯煎服。
是清心肝以靖浮越之陽,肅肺胃而廓逗留之熱也。
一劑脈色轉和,氣沖亦減。
餘留七日返棹,已熱退便行,能安眠食,惟不能慎口腹,戒忿怒,故痰嗽脅痛未能盡蠲。
逾二月,餘遊聞川過禾,因喉痛複邀過診,仍是心肝之火上炎,為留三日,與龔萍江茂才内外協治而瘥。
但病源匪淺,情性不柔,春令深時,恐興險浪。
臨别與其友人餘姚岑君九鼎言之,以為左券。
沈君雪江令嫒,黎裡徐少岩刑部之媳也。
胎前患瀉,娩後不瘳,半載以來,諸藥莫效。
餘按脈弦數而尺滑,詢知帶盛口幹,腰痠咽痛,溲熱善噫,肢冷畏煩。
乃肝熱而風行于胃,液走則陰血日虧。
與白頭翁湯加餘糧、石脂、熟地、龜闆、竹茹、青蒿、砂仁,頻服而痊。
七月中旬,餘遊檇李歸,道出梅泾,呂君慎庵拉視沈則甫令正之恙。
兩年前患滞下,嗣後便瀉不已,今夏更劇,每晨尤甚,後重腸鳴,不饑不渴,畏熱無汗,胸悶時嘔,夜不成眠,形消色瘁,小溲通暢,脈軟微弦,經事漸稀。
乃中虛木侮,生化無權,氣久虛而血将涸矣。
若剛燥則助風陽,滋膩更增滑溜,議砥柱中流,回狂瀾而鎮風輪。
以潞黨參、山藥、石脂、餘糧各三錢,茯苓、白芍各一錢五分,煨诃子、橘皮各一錢,牡蛎八錢,烏梅肉炭八分,酒炒黃柏六分,熟附子、炙甘草各五分,甘瀾水煎陳米湯煮藥使濃厚,徐徐細呷,俾留戀中宮,不緻直下為法。
迨八月下旬,在曹霭山茂才處晤則甫雲:前方服至四帖,病即愈,今已色華能食矣。
因以詩什、芽茶為贈。
次年冬,聞患寒熱亡。
桐鄉馮诒齋廣文,年二十七歲。
自上年患疬,至今已十餘枚,皆破而不斂,肌肉漸削,迨季夏漸形發熱,而納食阻膈,溲短便溏,氣逆嗽痰,咽喉疼腫。
諸醫束手,秀水莊丈芝階薦餘診之。
脈數而左寸關兼弦大,是病由過擾心陽,兼傷謀慮,從前但從呆補,已成不治之證,近則吸受暑邪,猶日服滋填之劑,是以藥造病也。
而诒齋一見傾心,堅留數日。
因謂其令兄靜岩贊府曰:餘僅許愈其新病也。
以沙參、苡、斛、橘、半、蒿、薇、蛤殼、浮石、茯苓,煎吞香連丸。
二劑而痛瀉漸止。
去香連加鼈甲,又二劑而熱退。
改用參、苓、橘、半、苡、蛎、石英、首烏、象牙屑、冬蟲草等出入為方,卧時另制噙化丸,以肅上焦痰滞。
服四帖已能起榻,眠食皆安,餘遂歸。
秋杪聞其沒于吳江外科家,少年博學,惜哉!餘郵挽一聯雲:“傾蓋相知,讵成永訣;著書未竟,遽赴修文。
”知渠方注顧亭林先生《肇域志》而即病也。
其夫人即于秋杪起患赤痢,延至次年春杪,證已瀕危。
适餘遊鴛湖,往視之。
晝夜三、四十行,汛斷肌消,少腹素有聚瘕,躍躍而動,氣沖胸下,絞痛難堪,仰不能眠,饑不能食,口幹舌绛,五熱溺無,頭項汗頻,音低色奪,脈來細數,右軟尺空。
是久積憂勞,兼傷哀恸,真陰素弱,豈可與常痢同觀。
以沙參、熟地、黃連、黃柏、白頭翁、秦皮、冬蟲夏草、枸杞、橘核、白薇,用藕、苡、燕窩煮湯煎藥,服二十劑。
餘遊瀛洲轉禾複診,脈和痢減,安谷能眠,痛止溺行,面有華色。
改用人參、熟地、龜闆、歸身、黃連、黃柏、枸杞、白薇、薏苡、砂仁,以藕湯煎成,入阿膠烊服而愈。
脈軟以弦,用補中益氣湯去歸、柴,加烏梅、黃柏、白芍、茯苓,不十帖而痊。
其季郎雅軒,素有失血之患,近由穹窿山歸,途次發熱,兼以咳逆見血,醫治兩旬不應。
餘診之,脈弦數而上溢,氣沖則自覺血腥,喘汗睛紅,面黧足冷,饑不能食,脅痛耳鳴,苔膩口幹,小溲短赤,寤不成寐,痰色甚濃,乃禀賦陰虧,水不涵木,心火内熾,肺金受戕,兼感客邪,胃濁不降,甚難措手,即欲辭歸。
而虞君梅亭、胡君春田力乞疏方,勉圖一二。
爰以沙參五錢,蛤粉四錢,冬瓜子六錢,浮石、茯苓、石斛各三錢,桑皮三錢,竹茹、枇杷葉各一錢五分,絲瓜絡、桃仁各一錢,蘆根湯煎服。
是清心肝以靖浮越之陽,肅肺胃而廓逗留之熱也。
一劑脈色轉和,氣沖亦減。
餘留七日返棹,已熱退便行,能安眠食,惟不能慎口腹,戒忿怒,故痰嗽脅痛未能盡蠲。
逾二月,餘遊聞川過禾,因喉痛複邀過診,仍是心肝之火上炎,為留三日,與龔萍江茂才内外協治而瘥。
但病源匪淺,情性不柔,春令深時,恐興險浪。
臨别與其友人餘姚岑君九鼎言之,以為左券。
沈君雪江令嫒,黎裡徐少岩刑部之媳也。
胎前患瀉,娩後不瘳,半載以來,諸藥莫效。
餘按脈弦數而尺滑,詢知帶盛口幹,腰痠咽痛,溲熱善噫,肢冷畏煩。
乃肝熱而風行于胃,液走則陰血日虧。
與白頭翁湯加餘糧、石脂、熟地、龜闆、竹茹、青蒿、砂仁,頻服而痊。
七月中旬,餘遊檇李歸,道出梅泾,呂君慎庵拉視沈則甫令正之恙。
兩年前患滞下,嗣後便瀉不已,今夏更劇,每晨尤甚,後重腸鳴,不饑不渴,畏熱無汗,胸悶時嘔,夜不成眠,形消色瘁,小溲通暢,脈軟微弦,經事漸稀。
乃中虛木侮,生化無權,氣久虛而血将涸矣。
若剛燥則助風陽,滋膩更增滑溜,議砥柱中流,回狂瀾而鎮風輪。
以潞黨參、山藥、石脂、餘糧各三錢,茯苓、白芍各一錢五分,煨诃子、橘皮各一錢,牡蛎八錢,烏梅肉炭八分,酒炒黃柏六分,熟附子、炙甘草各五分,甘瀾水煎陳米湯煮藥使濃厚,徐徐細呷,俾留戀中宮,不緻直下為法。
迨八月下旬,在曹霭山茂才處晤則甫雲:前方服至四帖,病即愈,今已色華能食矣。
因以詩什、芽茶為贈。
次年冬,聞患寒熱亡。
桐鄉馮诒齋廣文,年二十七歲。
自上年患疬,至今已十餘枚,皆破而不斂,肌肉漸削,迨季夏漸形發熱,而納食阻膈,溲短便溏,氣逆嗽痰,咽喉疼腫。
諸醫束手,秀水莊丈芝階薦餘診之。
脈數而左寸關兼弦大,是病由過擾心陽,兼傷謀慮,從前但從呆補,已成不治之證,近則吸受暑邪,猶日服滋填之劑,是以藥造病也。
而诒齋一見傾心,堅留數日。
因謂其令兄靜岩贊府曰:餘僅許愈其新病也。
以沙參、苡、斛、橘、半、蒿、薇、蛤殼、浮石、茯苓,煎吞香連丸。
二劑而痛瀉漸止。
去香連加鼈甲,又二劑而熱退。
改用參、苓、橘、半、苡、蛎、石英、首烏、象牙屑、冬蟲草等出入為方,卧時另制噙化丸,以肅上焦痰滞。
服四帖已能起榻,眠食皆安,餘遂歸。
秋杪聞其沒于吳江外科家,少年博學,惜哉!餘郵挽一聯雲:“傾蓋相知,讵成永訣;著書未竟,遽赴修文。
”知渠方注顧亭林先生《肇域志》而即病也。
其夫人即于秋杪起患赤痢,延至次年春杪,證已瀕危。
适餘遊鴛湖,往視之。
晝夜三、四十行,汛斷肌消,少腹素有聚瘕,躍躍而動,氣沖胸下,絞痛難堪,仰不能眠,饑不能食,口幹舌绛,五熱溺無,頭項汗頻,音低色奪,脈來細數,右軟尺空。
是久積憂勞,兼傷哀恸,真陰素弱,豈可與常痢同觀。
以沙參、熟地、黃連、黃柏、白頭翁、秦皮、冬蟲夏草、枸杞、橘核、白薇,用藕、苡、燕窩煮湯煎藥,服二十劑。
餘遊瀛洲轉禾複診,脈和痢減,安谷能眠,痛止溺行,面有華色。
改用人參、熟地、龜闆、歸身、黃連、黃柏、枸杞、白薇、薏苡、砂仁,以藕湯煎成,入阿膠烊服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