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疾病(上)
關燈
小
中
大
督脈為病,嗌幹。
(經絡二十七。
) 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痹。
(疾病六。
) 手陽明少陽厥逆,發喉痹嗌腫。
(疾病三十五。
) 手少陰,虛則不能言。
手陽明,實則齲聾。
足太陽,實則鼽窒,虛則鼽衄。
足陽明,氣逆則喉痹瘁喑。
(經絡五。
) 人有重身,九月而喑,此為何也?岐伯曰:胞之絡脈絕也。
胞絡者系于腎,少陰之脈貫腎系舌本,故不能言。
(疾病六十一。
) 男子發左,女子發右,不喑舌轉,可治,三十日起;其從者喑,三歲起;年不滿二十者,三歲死。
(脈色二十四。
) 人之鼻洞涕出不收者,颃颡不開,分氣失也。
人卒然無音者,寒氣客于厭,則厭不能發,發不能下,至其開阖不緻,故無音。
(針刺四十五。
) 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是陽明之逆也。
(疾病八十二。
) 心脈搏堅而長,當病舌卷不能言。
(脈色二十。
) 肝脈骛暴,有所驚駭,脈不至若喑,不治自已。
(脈色二十四。
) 蒙招尤,目冥耳聾,下實上虛,過在足少陽、厥陰。
(疾病十四。
) 搏陰則為喑。
(疾病二十五。
) 灸之則陽氣入陰,入則喑。
(疾病三十八。
) 五氣入鼻,藏于心肺,心肺有病,而鼻為之不利也。
(藏象十一。
) 九 太陽所謂腫腰痛者,正月陽氣出在上而陰氣盛,陽未得自次也,故腫腰痛也。
所謂強上引背者,陽氣大上而争,故強上也。
少陽所謂心脅痛者,言少陽盛也,九月陽氣盡而陰氣盛,故心脅痛也。
陽明所謂胸痛少氣者,水氣在髒腑也,水者陰氣也,陰氣在中,故胸痛少氣也。
少陰所謂腰痛者,少陰者腎也,十月萬物陽氣皆傷,故腰痛也。
厥陰所謂腰脊痛不可以俯仰者,三月一振,榮華萬物,一俯而不仰也。
(疾病十一。
) 督脈為病,脊強反折。
(經絡二十七。
) 春脈不及,則令人胸痛引背,下則兩脅滿。
秋脈太過,則令人逆氣而背痛。
冬脈不及,則令人中清,脊脈痛。
(脈色十。
) 督脈搏堅而長,其色黃而赤者,當病折腰。
(脈色二十。
) 髓液皆減而下,下過度則虛,虛故腰背痛而胫.(疾病五十八。
) 腹滿脹,支膈脅,下厥上冒。
過在足太陰、陽明。
心煩頭痛,病在膈中,過在手巨陽、少陰。
(疾病十四。
) 腎志傷,則腰脊不可俯仰屈伸。
(藏象九。
) 督脈緩甚為折脊。
(脈色十九。
) 寸口脈中手促上擊者,曰肩背痛。
(脈色十六。
) 顴後為脅痛。
(疾病四十四。
) 十 虛邪之中人也,灑淅動形,起毫毛而發腠理。
其入深,内搏于骨,則為骨痹。
搏于筋,則為筋攣。
虛邪之入于身也深,寒勝其熱,則骨疼肉枯,熱勝其寒,則爛肉腐肌為膿,内傷骨,為骨蝕。
有所疾前筋,發為筋溜。
以手按之堅,骨與氣并,日以益大,則為骨疽。
有所結,中于肉,無熱則為肉疽。
(見疾病類四。
) 心脈急甚為螈。
肝脈微澀為攣筋痹。
脾脈急甚為螈。
(脈色十九。
) 手屈而不伸者,其病在筋;伸而不屈者,其病在骨。
(針刺五十一。
) 少陽司天,客勝内為螈。
厥陰在泉,客勝則大關節不利,内為痙強拘;主勝則筋骨繇并。
(運氣三十。
) 液脫者,骨屬屈伸不利,色夭,腦髓消,胫。
(藏象二十五。
) 少陽為樞,樞折即骨繇而不安于地。
骨繇者,節緩而不收也。
(經絡三十。
) 腎傳之心,病筋脈相引而急,病名曰螈。
(疾病類二十九。
) 三陽為病,其傳為索澤。
(疾病六。
) 因而強力,腎氣乃傷,高骨乃壞,(疾病五。
) 皮肉苛。
(運氣十四。
) 嬰兒病,其頭毛皆逆上者,必死。
(脈色三十三。
) 地之濕氣,感則害人皮肉筋脈。
(論治八。
) 十一 三陽三陰發病,為偏枯痿易,四肢不舉。
陰争于内,陽擾于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
結陽者,腫四肢。
(見疾病類六。
) 虛邪偏容于身半,其入深,内居榮衛,榮衛稍衰,則真氣去,邪氣獨留,發為偏枯。
其邪氣淺者,脈偏痛。
(疾病四。
) 有傷于筋,縱,其若不容,汗出偏沮,使人偏枯。
(疾病五。
) 胃脈沉鼓澀,胃外鼓大,心脈小堅急,皆膈偏枯,男子發左,女子發右,不喑舌轉,可治,三十日起;其從者喑,三歲起;年不滿二十者,三歲死。
(脈色二十四。
) 胃脈搏堅而長,其色赤,當病折髀。
脾脈軟而散、色不澤者,當病足腫,若水狀也。
(脈色二十。
) 太陽所謂偏虛者,冬寒頗有不足者,故偏虛為跛也。
内奪而厥,則為喑俳,此腎虛也。
陽明所謂胫腫而股不收者,是五月盛陽之陰也,陽者衰于五月,而一陰氣上,與陽始争,故胫腫而股不收也。
(疾病十一。
) 脾脈太過,則令人四肢不舉。
(脈色十。
) 四肢解堕,此脾精之不行也。
(疾病九。
) 意傷則亂,四肢不舉。
(藏象九。
) 寸口脈中手長者,曰足胫痛。
(脈色十六。
) 推而上之,上而不下,腰足清也。
(脈色二十一。
) 跛,風寒濕之病也。
(疾病七十八。
) 十二 倉廪不藏,是門戶不要也。
水泉不止,是膀胱不藏也。
得守者生,失守者死。
(見疾病類九十一。
) 手太陰,虛則小便遺數。
足少陰,實則閉癃。
足厥陰,結于莖。
氣逆則睾腫卒疝,實則挺長,虛則暴癢。
(經絡五。
) 厥陰之厥,腹脹泾溲不利,陰縮腫。
厥陰厥逆,虛滿前閉。
(疾病三十五。
) 脾傳之腎,病名曰疝瘕,少腹冤熱而痛,出白,一名曰蠱。
(疾病二十九。
) 肝悲哀動中則傷魂,當人陰縮而攣筋,兩脅骨不舉。
恐懼而不解則傷精,精傷則骨痿厥,精時自下。
(藏象九。
) 思想無窮,所願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縱,發為筋痿,及為白淫。
陽明虛則宗筋縱。
(疾病七十一。
) 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
(疾病七十九。
) 陰陽不和,則使液溢而下流于陰,髓液皆減而下,下過度則虛,虛故腰背痛而胫。
(疾病類五十八。
) 膀胱不利為癃,不約為遺溺。
(疾病二十五。
) 胞移熱于膀胱,則癃溺血。
膀胱移熱于小腸,膈腸不便。
(疾病四十六。
) 肺消者飲一溲二,死不治。
(疾病四十六。
) 肝脈搏堅而長,色不青,當病墜。
(脈色二十。
) 腎脈微急為不得前後。
腎脈大甚為陰痿,微澀為不月沉痔。
(脈色十九。
) 有癃者,一日數十溲,此不足也。
(疾病三十六。
) 足太陰之筋病,陰器紐痛,下引臍。
足厥陰之筋病,陰器不用,傷于内則不起,傷于寒則縮入,傷于熱則縱挺不收。
(疾病六十九。
) 任脈為病,女子帶下。
督脈為病,癃痔遺溺。
(經絡二十七。
) 肝所生病者,遺溺閉癃。
(疾病十。
) 小腸病者,小腹痛,腰脊控睾而痛,時窘之後。
(針刺二十四。
) 太陽之勝,陰中乃瘍,隐曲不利,互引陰股。
(運氣二十七。
) 小便黃者,少腹中有熱也。
(疾病三十一。
) 冬脈不及,則令人少腹滿,小便變。
(脈色十。
) 淫氣遺溺,痹聚在腎。
(疾病六十七。
)
(經絡二十七。
) 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痹。
(疾病六。
) 手陽明少陽厥逆,發喉痹嗌腫。
(疾病三十五。
) 手少陰,虛則不能言。
手陽明,實則齲聾。
足太陽,實則鼽窒,虛則鼽衄。
足陽明,氣逆則喉痹瘁喑。
(經絡五。
) 人有重身,九月而喑,此為何也?岐伯曰:胞之絡脈絕也。
胞絡者系于腎,少陰之脈貫腎系舌本,故不能言。
(疾病六十一。
) 男子發左,女子發右,不喑舌轉,可治,三十日起;其從者喑,三歲起;年不滿二十者,三歲死。
(脈色二十四。
) 人之鼻洞涕出不收者,颃颡不開,分氣失也。
人卒然無音者,寒氣客于厭,則厭不能發,發不能下,至其開阖不緻,故無音。
(針刺四十五。
) 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是陽明之逆也。
(疾病八十二。
) 心脈搏堅而長,當病舌卷不能言。
(脈色二十。
) 肝脈骛暴,有所驚駭,脈不至若喑,不治自已。
(脈色二十四。
) 蒙招尤,目冥耳聾,下實上虛,過在足少陽、厥陰。
(疾病十四。
) 搏陰則為喑。
(疾病二十五。
) 灸之則陽氣入陰,入則喑。
(疾病三十八。
) 五氣入鼻,藏于心肺,心肺有病,而鼻為之不利也。
(藏象十一。
) 九 太陽所謂腫腰痛者,正月陽氣出在上而陰氣盛,陽未得自次也,故腫腰痛也。
所謂強上引背者,陽氣大上而争,故強上也。
少陽所謂心脅痛者,言少陽盛也,九月陽氣盡而陰氣盛,故心脅痛也。
陽明所謂胸痛少氣者,水氣在髒腑也,水者陰氣也,陰氣在中,故胸痛少氣也。
少陰所謂腰痛者,少陰者腎也,十月萬物陽氣皆傷,故腰痛也。
厥陰所謂腰脊痛不可以俯仰者,三月一振,榮華萬物,一俯而不仰也。
(疾病十一。
) 督脈為病,脊強反折。
(經絡二十七。
) 春脈不及,則令人胸痛引背,下則兩脅滿。
秋脈太過,則令人逆氣而背痛。
冬脈不及,則令人中清,脊脈痛。
(脈色十。
) 督脈搏堅而長,其色黃而赤者,當病折腰。
(脈色二十。
) 髓液皆減而下,下過度則虛,虛故腰背痛而胫.(疾病五十八。
) 腹滿脹,支膈脅,下厥上冒。
過在足太陰、陽明。
心煩頭痛,病在膈中,過在手巨陽、少陰。
(疾病十四。
) 腎志傷,則腰脊不可俯仰屈伸。
(藏象九。
) 督脈緩甚為折脊。
(脈色十九。
) 寸口脈中手促上擊者,曰肩背痛。
(脈色十六。
) 顴後為脅痛。
(疾病四十四。
) 十 虛邪之中人也,灑淅動形,起毫毛而發腠理。
其入深,内搏于骨,則為骨痹。
搏于筋,則為筋攣。
虛邪之入于身也深,寒勝其熱,則骨疼肉枯,熱勝其寒,則爛肉腐肌為膿,内傷骨,為骨蝕。
有所疾前筋,發為筋溜。
以手按之堅,骨與氣并,日以益大,則為骨疽。
有所結,中于肉,無熱則為肉疽。
(見疾病類四。
) 心脈急甚為螈。
肝脈微澀為攣筋痹。
脾脈急甚為螈。
(脈色十九。
) 手屈而不伸者,其病在筋;伸而不屈者,其病在骨。
(針刺五十一。
) 少陽司天,客勝内為螈。
厥陰在泉,客勝則大關節不利,内為痙強拘;主勝則筋骨繇并。
(運氣三十。
) 液脫者,骨屬屈伸不利,色夭,腦髓消,胫。
(藏象二十五。
) 少陽為樞,樞折即骨繇而不安于地。
骨繇者,節緩而不收也。
(經絡三十。
) 腎傳之心,病筋脈相引而急,病名曰螈。
(疾病類二十九。
) 三陽為病,其傳為索澤。
(疾病六。
) 因而強力,腎氣乃傷,高骨乃壞,(疾病五。
) 皮肉苛。
(運氣十四。
) 嬰兒病,其頭毛皆逆上者,必死。
(脈色三十三。
) 地之濕氣,感則害人皮肉筋脈。
(論治八。
) 十一 三陽三陰發病,為偏枯痿易,四肢不舉。
陰争于内,陽擾于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
結陽者,腫四肢。
(見疾病類六。
) 虛邪偏容于身半,其入深,内居榮衛,榮衛稍衰,則真氣去,邪氣獨留,發為偏枯。
其邪氣淺者,脈偏痛。
(疾病四。
) 有傷于筋,縱,其若不容,汗出偏沮,使人偏枯。
(疾病五。
) 胃脈沉鼓澀,胃外鼓大,心脈小堅急,皆膈偏枯,男子發左,女子發右,不喑舌轉,可治,三十日起;其從者喑,三歲起;年不滿二十者,三歲死。
(脈色二十四。
) 胃脈搏堅而長,其色赤,當病折髀。
脾脈軟而散、色不澤者,當病足腫,若水狀也。
(脈色二十。
) 太陽所謂偏虛者,冬寒頗有不足者,故偏虛為跛也。
内奪而厥,則為喑俳,此腎虛也。
陽明所謂胫腫而股不收者,是五月盛陽之陰也,陽者衰于五月,而一陰氣上,與陽始争,故胫腫而股不收也。
(疾病十一。
) 脾脈太過,則令人四肢不舉。
(脈色十。
) 四肢解堕,此脾精之不行也。
(疾病九。
) 意傷則亂,四肢不舉。
(藏象九。
) 寸口脈中手長者,曰足胫痛。
(脈色十六。
) 推而上之,上而不下,腰足清也。
(脈色二十一。
) 跛,風寒濕之病也。
(疾病七十八。
) 十二 倉廪不藏,是門戶不要也。
水泉不止,是膀胱不藏也。
得守者生,失守者死。
(見疾病類九十一。
) 手太陰,虛則小便遺數。
足少陰,實則閉癃。
足厥陰,結于莖。
氣逆則睾腫卒疝,實則挺長,虛則暴癢。
(經絡五。
) 厥陰之厥,腹脹泾溲不利,陰縮腫。
厥陰厥逆,虛滿前閉。
(疾病三十五。
) 脾傳之腎,病名曰疝瘕,少腹冤熱而痛,出白,一名曰蠱。
(疾病二十九。
) 肝悲哀動中則傷魂,當人陰縮而攣筋,兩脅骨不舉。
恐懼而不解則傷精,精傷則骨痿厥,精時自下。
(藏象九。
) 思想無窮,所願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縱,發為筋痿,及為白淫。
陽明虛則宗筋縱。
(疾病七十一。
) 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
(疾病七十九。
) 陰陽不和,則使液溢而下流于陰,髓液皆減而下,下過度則虛,虛故腰背痛而胫。
(疾病類五十八。
) 膀胱不利為癃,不約為遺溺。
(疾病二十五。
) 胞移熱于膀胱,則癃溺血。
膀胱移熱于小腸,膈腸不便。
(疾病四十六。
) 肺消者飲一溲二,死不治。
(疾病四十六。
) 肝脈搏堅而長,色不青,當病墜。
(脈色二十。
) 腎脈微急為不得前後。
腎脈大甚為陰痿,微澀為不月沉痔。
(脈色十九。
) 有癃者,一日數十溲,此不足也。
(疾病三十六。
) 足太陰之筋病,陰器紐痛,下引臍。
足厥陰之筋病,陰器不用,傷于内則不起,傷于寒則縮入,傷于熱則縱挺不收。
(疾病六十九。
) 任脈為病,女子帶下。
督脈為病,癃痔遺溺。
(經絡二十七。
) 肝所生病者,遺溺閉癃。
(疾病十。
) 小腸病者,小腹痛,腰脊控睾而痛,時窘之後。
(針刺二十四。
) 太陽之勝,陰中乃瘍,隐曲不利,互引陰股。
(運氣二十七。
) 小便黃者,少腹中有熱也。
(疾病三十一。
) 冬脈不及,則令人少腹滿,小便變。
(脈色十。
) 淫氣遺溺,痹聚在腎。
(疾病六十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