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論治

關燈
m> 上下所主,随其攸利,正其味,則其要也,左右同法。

    少陽之主,先甘後鹹;陽明之主,先辛後酸;太陽之主,先鹹後苦,厥陰之主,先酸後辛;少陰之主,先甘後鹹;太陰之主,先苦後甘。

    佐以所利,資以所生,是謂得氣。

    (運氣三十四。

    )
故歲宜苦以燥之溫之,必折其郁氣,先資其化源,抑其運氣,扶其不勝,無使暴過而生其疾。

    食歲谷以全其真,避虛邪以安其正。

    适氣同異,多少制之,同寒濕者燥熱化,異寒濕者燥濕化,故同者多之,異者少之。

    用寒遠寒,用涼遠涼,用溫遠溫,用熱遠熱,食宜同法。

    有假者反常,反是者病,所謂時也。

    (運氣十七。

    此在太陽司天條下,餘俱當考。

    )
适寒涼者脹,之溫熱者瘡,下之則脹已,汗之則瘡已。

    西北之氣,散而寒之,東南之氣,收而溫之,所謂同病異治也。

    故曰氣寒氣涼,治以寒涼,行水漬之。

    氣溫氣熱,治以溫熱,強其内守。

    必同其氣,可使平也,假者反之。

    故治病者,必明天道地理,陰陽更勝,氣之先後,人之壽夭,生化之期,乃可以知人之形氣矣。

    (運氣十六。

    )
冬則閉塞。

    閉塞者,用藥而少針石也。

    (針刺五十五。

    )
不治,法三月若六月,若三日若六日,傳五髒而當死。

    (藏象二十四。

    )
熱中消中,不可服高粱芳草石藥。

    (疾病六十。

    )
用寒遠寒,用熱遠熱。

    熱無犯熱,寒無犯寒。

    發表不遠熱,攻裡不遠寒。

    (運氣二十。

    )
大熱遍身,狂而妄見妄聞妄言,視足陽明及大絡取之。

    因其偃卧,居其頭前,以兩手四指挾按頸動脈,久持之,卷而切推,下至缺盆中,而複止如前,熱去乃止,此所謂推而散之也。

    (針刺三十五。

    )
治厥者,必先熨調和其經,掌與腋、肘與腳、項與脊以調之,火氣已通,血脈乃行,然後視其病,脈淖澤者,刺而平之,堅緊者,破而散之,氣下乃止。

    (針刺三十五。

    )
厥逆之治,灸石有忌。

    (疾病三十八。

    )
夫瘧之未發也,陰未并陽,陽未并陰,因而調之,真氣得安,邪氣乃亡,故工不能治其已發,為其氣逆也。

    (疾病四十八。

    )
人有此三者,是謂壞腑,毒藥無治,短針無取,此皆絕皮傷肉,血氣争黑。

    (針刺九。

    )
天地淫勝病治。

    (運氣二十五。

    )
邪氣反勝之治。

    (運氣二十六。

    )
六氣相勝病治。

    (運氣二十七。

    )
六氣之複病治。

    (運氣二十八。

    )
本經十二方:小金丹治五疫。

    (論治二十。

    )
雞矢醴治鼓脹。

    (疾病五十五。

    )
治之以蘭,除陳氣也。

    治脾瘅。

    (疾病六十一。

    )
以千裡水煮秫米半夏湯,治目不瞑。

    (疾病八十三。

    )
以四烏骨、一茹,二物并合,丸以雀卵,飲以鮑魚汁,治血枯。

    (疾病六十三。

    )
以生鐵洛為飲,治陽厥。

    (疾病六十四。

    )
治之以馬膏,膏其急者,以白酒和桂,以塗其緩者,以桑鈎鈎之,治季春痹。

    (疾病六十九。

    )
以澤瀉、術各十分,麋銜五分,合以三指撮,為後飯,治酒風。

    (疾病三十二。

    )
用醇酒二十升,蜀椒一升,幹姜一斤,桂心一斤,漬酒中,浸以綿絮布,用生桑炭炙巾,以熨寒痹所刺之處。

    (針刺三十二。

    )
其左角之發方一寸,燔治,飲以美酒,治屍厥。

    (針刺三十。

    )
合豕膏冷食,治猛疽。

    锉翹草根各一升煮飲,治敗疵。

    (俱疾病八十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