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一、剛柔失守三年化疫之刺

關燈
,當設密室閉戶,安床暖席,偃卧瞑目,先習閉氣,以鼻吸入,漸漸腹滿,及閉之久,不可忍,乃從口細細吐出,不可一呼即盡,氣定複如前閉之,始而十息,或二十息,不可忍,漸熟漸多,但能閉至七八十息以上,則髒腑胸膈之間,皆清氣之布矣。

    至于純熟,當其氣閉之時,鼻中惟有短息一寸餘,所閉之氣,在中如火,蒸潤肺宮,一縱則身如委蛇,神在身外,其快其美,有不可言之狀,蓋一氣流通表裡上下徹澤故也。

    其所閉之氣漸消,則恍然複舊。

    此道以多為貴,以久為功,但能于日夜間行得一兩度,久久耳目聰明,精神完固,體健身輕,百病消滅矣。

    凡調氣之初,務要體安氣和,無與氣意争。

    若不安和且止,俟和乃為之,久而弗倦則善矣。

    閉氣如降龍伏虎,須要達其神理。

    胸膈常宜虛空,不宜飽滿。

    若氣有結滞,不得宣流,覺之,盒飯用吐法以除之,如呵呼嘻噓吹,六字訣之類是也。

    不然則泉源壅遏,恐緻逆流,瘡瘍中滿之患作矣。

    又如蘇氏養生訣曰:每夜于子時之後,寅時之前,披衣擁被,面東或南,盤足而坐,叩齒三十六通,兩手握固,拄腰腹間,先須閉目靜心,掃除妄念,即閉口并鼻,不令出氣,謂之閉息,最是道家要妙。

    然後内觀五髒,存想心為炎火,光明洞徹,降下丹田中,待腹滿氣極,則徐徐出氣,不得令耳聞聲,候出息勻調,即以舌攪唇齒内外,漱煉津液,津液滿口,即低頭咽下,令津與氣谷谷然有聲,須用意精猛,以氣送入丹田中。

    氣定又根據前法為之,凡九閉氣、三咽津而止。

    然後以左右手擦摩兩腳心,使湧泉之氣,上徹頂門,及臍下腰脊間皆令熱徹。

    次以兩手摩熨眼角耳項皆令極熱,仍按捏鼻梁左右五七次,梳頭百餘梳而卧,熟卧至明。

    又如李氏十六字訣雲:一吸便提,氣氣歸臍,一提便咽,水火相見,注曰:上十六字,仙家名為十六錠金,乃至簡至易之妙訣也。

    無分在官不妨政事,在俗不妨家務,在士不妨本業。

    隻于二六時中,略得空閑,及行住坐卧,意一到處,便可行之。

    口中先須漱及三五次,舌攪上下,仍以舌抵上,滿口津生,連津咽下,汨然有聲。

    随于鼻中吸清氣一口,以意會及心目,寂地直送至腹臍下一寸三分丹田氣海之中,略存一存,謂之一吸。

    随用下部輕輕如忍便狀,以意力提起,使氣歸臍,連及夾脊雙關、腎門,一路提上,直至後頂玉枕關,透入泥丸頂内,其升而上之,亦不覺氣之上出,謂之一呼。

    一呼一吸,謂之一息。

    氣既上升,随又似前汨然有聲咽下,鼻吸清氣,送至丹田,稍存一存,又自下部如前輕輕提上,與臍相接而上,所謂氣氣歸臍,壽與天齊矣。

    凡咽時口中有液愈妙,無液亦要汨然有聲咽之。

    如是一咽一提,或三五口、或七或九、或十二、或二十四口。

    要行即行,要止即止,隻要不忘,作為正事,不使間斷,方為精進。

    如有瘋疾,見效尤速。

    久久行之,卻病延年,形體變,百疾不作,自然不饑不渴,安健勝常。

    行之一年,永絕感冒痞積逆滞,不生癰疽瘡毒等疾,耳聰目明,心力強記,宿疾俱瘳,長生可望。

    如親房事,于欲洩未洩之際,亦能以此提呼咽吸,運而使之歸于元海,把牢春汛,不放龍飛,甚有益處。

    所謂造化吾手,宇宙吾心,功莫能述也。

    按此三家之法,若根據蔣氏,則卧亦可,晝亦可;根據蘇氏,則坐亦可,夜亦可;根據李氏,則閑亦可,忙亦可。

    此三說者,惟蘇氏稍繁,較難為力,然其中亦有可用者,但不當拘泥耳。

    故或用此,或用彼,取長舍短,任意為之,貴得自然,第無勉強,則一身皆道,何滞之有?久而精之,誠不止于卻病已也。

    又觀之彭祖曰:和氣導氣之道,密室閉戶,安床暖席,枕高二寸半,正身偃卧,瞑目閉氣,以鴻毛着鼻上不動,經三百息,耳無所聞,目無所見,心無所思,如此則寒暑不能侵,蜂虿不能毒,壽百六十歲,鄰于真人也。

    夫豈虛語哉?然總之,金丹之術百數,其要在神水華池,玉女之術百數,其要在還精采氣,斯言得之矣。

    此外有雲轉辘轳、運河車、到玉關、上泥丸者,皆言提氣也;有雲進用武火、出用文火者,謂進欲其壯,出欲其徐,皆言呼吸也;有雲赤龍攪水混、神水滿口勻者,皆言津液也,有想火入臍輪、放火燒遍身者,皆言陽氣欲其自下而升,以溫元海三焦也。

    再如或曰龍虎,或曰鉛汞,或曰坎離,或曰夫婦,或雲導引,或雲栽接,迹其宗旨,無非此耳。

    雖其名目極多,而可以一言蔽之者,則曰出少入多而已。

    醫道通仙,斯其為最,聞者勿謂異端,因以資笑柄雲。

    音護,流散也。

    ) 假令丙寅剛柔失守,(丙與辛合,皆水運也。

    寅申年少陽司天,必厥陰在泉,厥陰屬巳亥而配于水運,則辛巳為在泉之化。

    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