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六氣之化分司天地主歲紀歲間氣紀步少陰不司氣化
關燈
小
中
大
司天同候,則厥陰在泉亦曰風化,然則酸之與風,其辨為何如也,)岐伯曰:風行于地,所謂本也,餘氣同法。
(有風化而後有酸化,是風為酸化之本。
其他餘氣皆同此義,故有熱化火化而後有苦,有濕化而後有甘,有燥化而後有辛,有寒化而後有鹹。
凡六氣之行乎地者,即化生五味之本也。
《天元紀大論》曰:所謂本也,是謂六元。
與此本字義同。
)本乎天者,天之氣也,本乎地者,地之氣也,(六氣之在天,即為天之氣,六氣之在地,即為地之氣,上下之位不同,而氣化之本則一。
)天地合氣,六節分而萬物化生矣。
(天氣下降,地氣上升,會于氣交,是謂合氣,由是六節氣分,而萬物化生無窮矣。
)故曰謹候氣宜,無失病機,此之謂也。
(本于天地者,是為氣宜。
應于人身者,是為病機。
) 帝曰:其主病何如?(此言藥物之主病者。
)岐伯曰:司歲備物,則無遺主矣。
(天地之氣,每歲各有所司,因司氣以備藥物,則主病者無遺矣。
如厥陰司歲則備酸物,少陰少陽司歲則備苦物,太陰司歲則備甘物,陽明司歲則備辛物,太陽司歲則備鹹物,所謂歲物也,歲物備則五味之用全矣。
)帝曰:先歲物何也?岐伯曰:天地之專精也。
(歲物者,得天地精專之化,氣全力濃,故備所當先也。
此與《六元正紀大論》食歲谷以全其真者同義。
)帝曰:司氣者何如?岐伯曰:司氣者主歲同,然有餘不足也。
(司氣,即上文五運之司氣也。
主歲即上文司天在泉之主歲也。
運之與氣,所主皆同;但五太之運為有餘,五少之運為不及,而物性之禀有濃薄矣。
)帝曰:非司歲物何謂也?岐伯曰:散也,(非司歲物,謂非主歲之物也。
散者,謂六氣之序,不司天地則司四間,故物生之應,亦當随氣散見于四方,而各有所禀也。
)故質同而異等也。
(惟天地之氣變不常,故物生之體質雖同,而性用之濃薄則異。
)氣味有薄濃,性用有躁靜,治保有多少,力化有淺深,此之謂也。
(此即質同異等之謂。
蓋司氣者與不司氣者,其有不同如此。
) 帝曰:歲主藏害何謂?岐伯曰:以所不勝命之,則其要也。
(此言天有歲氣,人有髒氣,而歲主有害于五髒者,在所不勝者也。
如木氣淫則脾不勝,火氣淫則肺不勝,土氣淫則腎不勝,金氣淫則肝不勝,水氣淫則心不勝,是皆髒害之要。
)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上淫于下,所勝平之;外淫于内,所勝治之。
(淫,太過為害也。
上淫于下,謂天以六氣而下病六經也。
外淫于内,謂地以五味而内傷五官也。
淫邪為害,當各以所勝者平治之也。
)帝曰:善。
平氣何如?(此問歲氣和平而亦有病者,又當何如治之也。
)岐伯曰: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正者正治,反者反治。
(陰陽者,脈有陰陽,證有陰陽,氣味有陰陽,經絡髒象有陰陽,不知陰陽所在,則以反為正,以逆為從。
故宜謹察而調之,以平為期,無令過也。
若陽經陽證而得陽脈,陰經陰證而得陰脈,是為正病。
正者正治,謂當以寒治熱,以熱治寒,治之正也。
若陽經陽證而得陰脈,陰經陰證而得陽脈,是為反病。
反者反治,謂當以熱治熱,以寒治寒,治之反也。
此下接言南政北政陰之所在,見本類前五。
)
(有風化而後有酸化,是風為酸化之本。
其他餘氣皆同此義,故有熱化火化而後有苦,有濕化而後有甘,有燥化而後有辛,有寒化而後有鹹。
凡六氣之行乎地者,即化生五味之本也。
《天元紀大論》曰:所謂本也,是謂六元。
與此本字義同。
)本乎天者,天之氣也,本乎地者,地之氣也,(六氣之在天,即為天之氣,六氣之在地,即為地之氣,上下之位不同,而氣化之本則一。
)天地合氣,六節分而萬物化生矣。
(天氣下降,地氣上升,會于氣交,是謂合氣,由是六節氣分,而萬物化生無窮矣。
)故曰謹候氣宜,無失病機,此之謂也。
(本于天地者,是為氣宜。
應于人身者,是為病機。
) 帝曰:其主病何如?(此言藥物之主病者。
)岐伯曰:司歲備物,則無遺主矣。
(天地之氣,每歲各有所司,因司氣以備藥物,則主病者無遺矣。
如厥陰司歲則備酸物,少陰少陽司歲則備苦物,太陰司歲則備甘物,陽明司歲則備辛物,太陽司歲則備鹹物,所謂歲物也,歲物備則五味之用全矣。
)帝曰:先歲物何也?岐伯曰:天地之專精也。
(歲物者,得天地精專之化,氣全力濃,故備所當先也。
此與《六元正紀大論》食歲谷以全其真者同義。
)帝曰:司氣者何如?岐伯曰:司氣者主歲同,然有餘不足也。
(司氣,即上文五運之司氣也。
主歲即上文司天在泉之主歲也。
運之與氣,所主皆同;但五太之運為有餘,五少之運為不及,而物性之禀有濃薄矣。
)帝曰:非司歲物何謂也?岐伯曰:散也,(非司歲物,謂非主歲之物也。
散者,謂六氣之序,不司天地則司四間,故物生之應,亦當随氣散見于四方,而各有所禀也。
)故質同而異等也。
(惟天地之氣變不常,故物生之體質雖同,而性用之濃薄則異。
)氣味有薄濃,性用有躁靜,治保有多少,力化有淺深,此之謂也。
(此即質同異等之謂。
蓋司氣者與不司氣者,其有不同如此。
) 帝曰:歲主藏害何謂?岐伯曰:以所不勝命之,則其要也。
(此言天有歲氣,人有髒氣,而歲主有害于五髒者,在所不勝者也。
如木氣淫則脾不勝,火氣淫則肺不勝,土氣淫則腎不勝,金氣淫則肝不勝,水氣淫則心不勝,是皆髒害之要。
)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上淫于下,所勝平之;外淫于内,所勝治之。
(淫,太過為害也。
上淫于下,謂天以六氣而下病六經也。
外淫于内,謂地以五味而内傷五官也。
淫邪為害,當各以所勝者平治之也。
)帝曰:善。
平氣何如?(此問歲氣和平而亦有病者,又當何如治之也。
)岐伯曰: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正者正治,反者反治。
(陰陽者,脈有陰陽,證有陰陽,氣味有陰陽,經絡髒象有陰陽,不知陰陽所在,則以反為正,以逆為從。
故宜謹察而調之,以平為期,無令過也。
若陽經陽證而得陽脈,陰經陰證而得陰脈,是為正病。
正者正治,謂當以寒治熱,以熱治寒,治之正也。
若陽經陽證而得陰脈,陰經陰證而得陽脈,是為反病。
反者反治,謂當以熱治熱,以寒治寒,治之反也。
此下接言南政北政陰之所在,見本類前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