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五郁之發之治
關燈
小
中
大
水郁之發,陽氣乃辟,(土勝制水,水之郁也。
水郁而發,寒化大行,故陽氣乃辟。
辟,避同。
)陰氣暴舉,大寒乃至,川澤嚴凝,寒氛結為霜雪,(寒氛,寒氣之如霧者。
氛音分。
)甚則黃黑昏翳,流行氣交,乃為霜殺,水乃見祥。
(黃,土色。
黑,水色。
水為土郁而發,故二色并見于氣交。
祥,災異也,凡吉兇之兆皆曰祥。
)故民病寒客心痛,腰痛,大關節不利,屈伸不便,善厥逆痞堅腹滿。
(此皆寒水之氣為病。
火畏水故心痛。
寒入腎,故腰痛。
寒則氣血滞,筋脈急,故關節不利,屈伸不便。
陰氣勝,陽氣不行,故厥逆痞堅腹滿。
)陽光不治,空積沉陰,白埃昏暝而乃發也,其氣二火前後。
(二火前後,君火二之氣,相火三之氣,自春分二月中而盡于小暑六月節,凡一百二十日,皆二火之所主。
水本王于冬,其氣郁,故發于火令之時,陰乘陽也。
王氏曰:陰精與水,皆上承火,故其發也,在君相二火之前後。
)太虛深玄,氣猶麻散,微見而隐,色黑微黃,怫之先兆也。
(深玄,黑色也。
麻散,如麻散亂可見,微見而隐也。
大都占氣之法,當于平旦候之,其色黑而微黃,黃為土色,黑為水色,微黃兼黑,水郁将發之先兆也。
) 木郁之發,太虛埃昏,雲物以擾,大風乃至,屋發折木,木有變。
(金勝制木,木之郁也。
木郁之發,風氣大行,故有埃昏雲擾、發屋折木等候,皆木之為變也。
)故民病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膈咽不通,食飲不下,甚則耳鳴眩轉,目不識人,善暴僵仆。
(此皆風木肝邪之為病。
厥陰之脈,挾胃貫膈,故胃脘當心而痛,膈咽不通,食飲不下也。
上支兩脅,肝氣自逆也。
肝經循喉嚨,入颃颡,連目系,上會于巅,故為耳鳴眩轉、目不識人等證。
風木堅疆,最傷胃氣,故令人善暴僵仆。
)太虛蒼埃,天山一色,或為濁色,黃黑郁若,橫雲不起雨而乃發也,其氣無常。
(蒼埃濁色,黃黑郁若,皆風塵也。
風勝濕,故雲雖橫而不起雨。
風氣之至,動變不定,故其發也,亦無常期。
)長川草偃,柔葉呈陰,松吟高山,虎嘯岩岫,怫之先兆也。
(草偃,草尚之風必偃也。
呈陰,凡柔葉皆垂,因風翻動而見葉底也。
松吟,聲在樹間也。
虎嘯則風生,風從虎也。
凡見此者,皆木郁将發之先兆。
) 火郁之發,太虛腫翳,大明不彰,(水勝制火,火之郁也。
腫字誤,當作曛。
蓋火郁而發,熱化大行,故太虛曛翳昏昧,大明反不彰也。
)炎火行,大暑至,山澤燔燎,材木流津,廣廈騰煙,土浮霜鹵,止水乃減,蔓草焦黃,風行惑言,濕化乃後。
(燔燎騰煙,炎熱甚也。
材木流津,汁溶流也。
霜鹵,水泉幹涸而鹵為霜也。
止水,蓄積之水也。
風行惑言,熱極風生,風熱交熾而人言惑亂也。
濕化乃後,雨不至也。
廈音夏。
鹵音魯。
)故民病少氣,瘡瘍癰腫、脅腹胸背面首四肢憤胪脹,瘍痱嘔逆,螈骨痛,節乃有動,注下溫瘧,腹中暴痛,血溢流注,精液乃少,目赤心熱,甚則瞀悶懊,善暴死。
(此皆火盛之為病也。
壯火食氣,故少氣。
火能腐物,故瘡癰。
陽邪有餘,故為塞憤悶、胪腔脹滿、瘍痱瘡毒等患。
火氣上沖,故嘔逆。
火傷筋則螈抽掣,火傷骨則骨痛難支,火伏于節則節乃有動,火在腸胃則注下,火在少陽則溫瘧,火實于腹則腹暴痛,火入血分則血溢流注,火爍陰分則精液乃少,火入肝則目赤,火入心則心熱,火炎上焦則瞀悶,火郁膻中則懊。
火性急速,敗絕真陰則暴死。
,昌真切。
胪,闾、盧二音。
痱音肺。
螈音翅。
音縱。
懊音鏖。
,乃包切,)刻終大溫,汗濡玄府,其乃發也,其氣四。
(刻終者,百刻之終也。
日之刻數,始于寅初,終于醜未,此陰極之時也,故一日之氣,惟此最涼。
刻終大溫而汗濡玄府,他熱可知矣。
玄府,汗空也。
火本王于夏,其氣郁,故發于未申之四氣。
四氣者,陽極之餘也。
)動複則靜,陽極反陰,濕令乃化乃成。
(上文言濕化乃後,至此則火王生土,故動複則靜,陽極反陰。
土氣
水郁而發,寒化大行,故陽氣乃辟。
辟,避同。
)陰氣暴舉,大寒乃至,川澤嚴凝,寒氛結為霜雪,(寒氛,寒氣之如霧者。
氛音分。
)甚則黃黑昏翳,流行氣交,乃為霜殺,水乃見祥。
(黃,土色。
黑,水色。
水為土郁而發,故二色并見于氣交。
祥,災異也,凡吉兇之兆皆曰祥。
)故民病寒客心痛,腰痛,大關節不利,屈伸不便,善厥逆痞堅腹滿。
(此皆寒水之氣為病。
火畏水故心痛。
寒入腎,故腰痛。
寒則氣血滞,筋脈急,故關節不利,屈伸不便。
陰氣勝,陽氣不行,故厥逆痞堅腹滿。
)陽光不治,空積沉陰,白埃昏暝而乃發也,其氣二火前後。
(二火前後,君火二之氣,相火三之氣,自春分二月中而盡于小暑六月節,凡一百二十日,皆二火之所主。
水本王于冬,其氣郁,故發于火令之時,陰乘陽也。
王氏曰:陰精與水,皆上承火,故其發也,在君相二火之前後。
)太虛深玄,氣猶麻散,微見而隐,色黑微黃,怫之先兆也。
(深玄,黑色也。
麻散,如麻散亂可見,微見而隐也。
大都占氣之法,當于平旦候之,其色黑而微黃,黃為土色,黑為水色,微黃兼黑,水郁将發之先兆也。
) 木郁之發,太虛埃昏,雲物以擾,大風乃至,屋發折木,木有變。
(金勝制木,木之郁也。
木郁之發,風氣大行,故有埃昏雲擾、發屋折木等候,皆木之為變也。
)故民病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膈咽不通,食飲不下,甚則耳鳴眩轉,目不識人,善暴僵仆。
(此皆風木肝邪之為病。
厥陰之脈,挾胃貫膈,故胃脘當心而痛,膈咽不通,食飲不下也。
上支兩脅,肝氣自逆也。
肝經循喉嚨,入颃颡,連目系,上會于巅,故為耳鳴眩轉、目不識人等證。
風木堅疆,最傷胃氣,故令人善暴僵仆。
)太虛蒼埃,天山一色,或為濁色,黃黑郁若,橫雲不起雨而乃發也,其氣無常。
(蒼埃濁色,黃黑郁若,皆風塵也。
風勝濕,故雲雖橫而不起雨。
風氣之至,動變不定,故其發也,亦無常期。
)長川草偃,柔葉呈陰,松吟高山,虎嘯岩岫,怫之先兆也。
(草偃,草尚之風必偃也。
呈陰,凡柔葉皆垂,因風翻動而見葉底也。
松吟,聲在樹間也。
虎嘯則風生,風從虎也。
凡見此者,皆木郁将發之先兆。
) 火郁之發,太虛腫翳,大明不彰,(水勝制火,火之郁也。
腫字誤,當作曛。
蓋火郁而發,熱化大行,故太虛曛翳昏昧,大明反不彰也。
)炎火行,大暑至,山澤燔燎,材木流津,廣廈騰煙,土浮霜鹵,止水乃減,蔓草焦黃,風行惑言,濕化乃後。
(燔燎騰煙,炎熱甚也。
材木流津,汁溶流也。
霜鹵,水泉幹涸而鹵為霜也。
止水,蓄積之水也。
風行惑言,熱極風生,風熱交熾而人言惑亂也。
濕化乃後,雨不至也。
廈音夏。
鹵音魯。
)故民病少氣,瘡瘍癰腫、脅腹胸背面首四肢憤胪脹,瘍痱嘔逆,螈骨痛,節乃有動,注下溫瘧,腹中暴痛,血溢流注,精液乃少,目赤心熱,甚則瞀悶懊,善暴死。
(此皆火盛之為病也。
壯火食氣,故少氣。
火能腐物,故瘡癰。
陽邪有餘,故為塞憤悶、胪腔脹滿、瘍痱瘡毒等患。
火氣上沖,故嘔逆。
火傷筋則螈抽掣,火傷骨則骨痛難支,火伏于節則節乃有動,火在腸胃則注下,火在少陽則溫瘧,火實于腹則腹暴痛,火入血分則血溢流注,火爍陰分則精液乃少,火入肝則目赤,火入心則心熱,火炎上焦則瞀悶,火郁膻中則懊。
火性急速,敗絕真陰則暴死。
,昌真切。
胪,闾、盧二音。
痱音肺。
螈音翅。
音縱。
懊音鏖。
,乃包切,)刻終大溫,汗濡玄府,其乃發也,其氣四。
(刻終者,百刻之終也。
日之刻數,始于寅初,終于醜未,此陰極之時也,故一日之氣,惟此最涼。
刻終大溫而汗濡玄府,他熱可知矣。
玄府,汗空也。
火本王于夏,其氣郁,故發于未申之四氣。
四氣者,陽極之餘也。
)動複則靜,陽極反陰,濕令乃化乃成。
(上文言濕化乃後,至此則火王生土,故動複則靜,陽極反陰。
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