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六氣正紀十二變

關燈
(《素問·六元正紀大論》) 黃帝問曰:五運六氣之應見,六化之正,六變之紀何如?岐伯對曰:夫六氣正紀,有化有變,有勝有複,有用有病,不同其候,帝欲何乎?帝曰:願盡聞之。

    岐伯曰:請遂言之。

    (正紀者,凡六氣應化之紀,皆曰正紀,與本篇前文邪化正化之正不同。

    )
夫氣之所至也,厥陰所至為和平,(初之主氣,木化也。

    )
少陰所至為暄,(二之主氣,君火也。

    )
太陰所至為埃溽,(四之主氣,土化也。

    )
少陽所至為炎暑,(三之主氣,相火也。

    )
陽明所至為清勁,(五之主氣,金化也。

    )
太陽所至為寒氛,(終之主氣,水化也。

    )
時化之常也。

    (此四時正化,主氣之常也。

    按:三陰三陽之次:厥陰,一陰也;少陰,二陰也;太陰,三陰也;少陽,一陽也;陽明,二陽也;太陽,三陽也。

    皆因次為序,下文十二化皆然,此客氣之常也。

    )
厥陰所至為風府、為璺啟,(府者,言氣化之所司也。

    微裂未破曰璺,開拆曰啟,皆風化所緻。

    璺音問。

    )
少陰所至為大火府、為舒榮,(少陰為君,故曰大火府。

    物得陽氣,故舒展榮美。

    )
太陰所至為雨府、為圓盈,(太陰化濕,故為雨府。

    物得土氣而後充實,故為圓盈。

    圓,周也。

    )
少陽所至為熱府、為行出,(少陽為相,故曰熱府,相火用事,其熱尤甚。

    陽氣盛極,盡達于外,物得之而形全,故曰行出。

    )
陽明所至為司殺府、為庚蒼,(金氣用事,故為司殺府。

    庚,更也。

    蒼,木化也。

    物得發生之化者,遇金氣而更易也。

    )
太陽所至為寒府、為歸藏,(寒水用事,物得其氣而歸藏也。

    )
司化之常也。

    (司,主也。

    六氣各有所主,乃正化之常也。

    )
厥陰所至為生、為風搖,(木氣升,故主升。

    風性動,故為搖。

    )
少陰所至為榮、為形見,(陽氣方盛,故物榮而形顯。

    )
太陰所至為化、為雲雨,(土能化生萬物,雲雨其氣也。

    )
少陽所至為長、為蕃鮮,陽氣大盛,故物長而蕃鮮。

    )陽明所至為收、為霧露,(金之化也。

    )
太陽所至為藏、為周密,(水之化也。

    )
氣化之常也。

    (六氣各有所化,亦正化之常也。

    以上二化,皆兼植物為言。

    )
厥陰所至為風生,終為肅;(《六微旨大論》曰:風位之下,金氣承之。

    故厥陰風生而終為整肅也。

    )
少陰所至為熱生,中為寒;(《六微旨大論》曰:少陰之上,熱氣治之,中見太陽。

    故少陰熱生而中為寒也。

    又雲:君火之下,陰精承之。

    亦為寒之義。

    )
太陰所至為濕生,終為注雨;(土位之下,風氣承之,故太陰濕生而終為注雨,即飄驟之謂。

    )
少陽所至為火生,終為蒸溽;(相火之下,水氣承之,故少陽火生而終為蒸溽也。

    溽音辱。

    )
陽明所至為燥生,終為涼;(此燥涼二字,當互更用之為是。

    蓋金位之下,火氣承之,故陽明涼生而終為燥也。

    )
太陽所至為寒生,中為溫,(《六微旨大論》曰:太陽之上,寒氣治之,中見少陰。

    故太陽寒生而中為溫也。

    愚按:上文六化,厥陰太陰少陽陽明俱言終,而惟少陰太陽言中者何也?蓋六氣之道,陰陽而已;陰陽征兆,水火而已。

    少陰者,君火也;太陽者,寒水也。

    陽勝則陰複,故少陰所至為熱生,中為寒,此離象之外陽内陰也。

    陰勝則陽複,故太陽所至為寒生,中為溫,此坎象之外陰内陽也。

    故惟此二氣言中者,言陰陽互藏之綱領也;其他言終者,言五行下承之義耳。

    )
德化之常也。

    (此以六氣之正化而承者随之,皆生物之本也,故為德化之常。

    )
厥陰所至為毛化,(毛蟲之族,得木化也。

    )
少陰所至為羽化,(羽蟲之族,得火化也。

    王氏曰:有羽翮飛行之類。

    義通。

    翮,亥格切。

    )
太陰所至為化,(蟲之族,得土化也。

    )
少陽所至為羽化,(王氏曰:薄明羽翼,蜂蟬之類,非翎羽之羽也。

    義通。

    )
陽明所至為介化,(甲蟲之族,得金化也。

    )
太陽所至為鱗化,(鱗蟲之族,得水化也。

    )
德化之常也。

    (此動物賴之以生,所謂德化之常也。

    以上言化者凡五類。

    )
厥陰所至為生化,(萬物始生,溫化布也。

    )
少陰所至為榮化,(物榮而秀,暄化布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