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運太過不及下應民病上應五星德化政令災變異候
關燈
小
中
大
此下言不及之歲,其政化勝複各有時也。
本篇凡太過之年不言勝複,故不及之。
)岐伯曰:悉哉問也!木不及,春有鳴條律暢之化,則秋有霧露清涼之政,春有慘凄殘賊之勝,則夏有炎暑燔爍之複,其眚東,其藏肝,其病内舍脅,外在關節。
(和則為化為政,運之常也。
不和則為勝為複,氣之變也。
如歲木不及,金當克之。
使金不來勝,而木氣無傷,則春有鳴條律暢之化,至秋之時,則金亦無複,而有霧露清涼之政,此氣之和也。
若春見金氣而有慘凄殘賊之勝,則木生火,火來克金,而夏有炎暑燔爍之複矣,此氣之變也。
然此之勝複皆因于木,故災眚當見于東方。
在人之髒,應于肝,肝之部分,内在脅,外在關節,故其為病如此。
下節之義,大約俱同。
燔音煩。
爍,式灼切。
眚音省。
)火不及,夏有炳明光顯之化,則冬有嚴肅霜寒之政,夏有慘凄凝冽之勝,則不時有埃昏大雨之複,其眚南,其髒心,其病内舍膺脅,外在經絡。
(火不及者,水當乘之。
若水不侮火而夏有此化,則水亦無複而冬有此政。
若水不務德而夏有此勝,則火生土,土來克水,而不時有此複矣。
其眚南,其髒心,皆火之應。
)土不及,四維有埃雲潤澤之化,則春有鳴條鼓拆之政,四維發振拉飄騰之變,則秋有肅殺霖霪之複,其眚四維,其髒脾,其病内舍心腹,外在肌肉四肢。
(四維,辰戌醜未方月也。
歲土不及,木當勝之。
若木不侮土而四季有此化,則木亦無複而春有此政。
若木勝土而四季有此變,則土生金,金來克木,而秋有此複矣。
其眚四維,其髒脾,皆土之應。
拉音臘。
霪音淫。
)金不及,夏有光顯郁蒸之令,則冬有嚴凝整肅之應,夏有炎爍燔燎之變,則秋有冰雹霜雪之複,其眚西,其髒肺,其病内舍膺脅肩背,外在皮毛。
(歲金不及,火當勝之。
若火得其正而夏有此令,則水亦無複而冬有此應。
若火氣侮金而夏有此變,則金之子水,水來克火,而秋有此複矣。
其眚西,其髒肺,皆金之應。
按:此下二節,不先言金水之本化,而先言火土之制化,與上三節不同者,不過文體之變耳,文雖變而義則無異也。
)水不及,四維有湍潤埃雲之化,則不時有和風生發之應,四維發埃昏驟注之變,則不時有飄蕩振拉之複,其眚北,其髒腎,其病内舍腰脊骨髓,外在溪谷膝。
(歲水不及,土當勝之。
若土不為虐而四季有此正化,則木亦無複而不時有此正應。
若土肆其勝而有四維之變,則水之子木,木來克土,而不時有此複矣。
其眚北,其髒腎,皆水之應。
湍,通官切。
,同。
)夫五運之政猶權衡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化者應之,變者複之,此生長化成收藏之理,氣之常也,失常則天地四塞矣。
(夫天地陰陽之道,亦猶權衡之平,而不能少有損益也。
故高而亢者,必有所抑,因太過也。
卑而下者,必有所舉,因不及也。
正而為化,則有以應之,不相悖也。
邪而為變,則有以複之,承乃制也。
此所以生長化成收藏,皆不失其物理之常,失常則高下不相保,而天地閉塞矣。
如《玉版論要》曰:回則不轉,乃失其機。
即此之謂。
)故曰:天地之動靜,神明為之紀;陰陽之往複,寒暑彰其兆。
此之謂也。
(應天之氣,動而不息;應地之氣,靜而守位。
神明為之紀,則九星懸朗,七曜周旋也。
陰陽寒暑,即動靜神明之用也。
此承上文而總言盛衰勝複,即天地之動靜;生長化成收藏,即陰陽之往複。
動靜不可見,有神有明,則有紀可察矣。
陰陽不可測,有寒有暑,則有兆可知矣。
天地之道,此之謂也。
) 帝曰:夫子之言五氣之變,四時之應,可謂悉矣。
夫氣之動亂,觸遇而作,發無常會,卒然災合,何以期之?(此下言氣動之亂,皆随遇而變,故其德化政令災變之候,各有所不同也。
)岐伯曰:夫氣之動變,固不常在,而德化政令災變,不同其候也。
帝曰:何謂也?岐伯曰:東方生風,風生木,其德敷和,其化生榮,其政舒啟,其令風,其變振發,其災散落。
(敷,布也。
和,柔和也。
榮,滋榮也。
舒,展也。
啟,開也。
振,奮動也。
發,飛揚也。
散落,飄零散落也。
《五營運大論》曰:其德為和,其化為榮,其政為散,其令宣發,其變摧拉,其眚為隕。
義當參閱。
)南方生熱,熱生火,其德彰顯,其化蕃茂,其政明曜,其令熱,其變銷爍,其災燔。
(彰,昭着也。
蕃,盛也。
燔,焚灼也,銷爍緩而燔甚也。
《五營運大論》曰:其德為顯,其化為茂,其政為明,其令郁蒸,其變炎爍,其眚燔。
蕃、燔,俱音煩。
,如瑞切。
)中央生濕,濕生土,其德溽蒸,其化豐備,其政安靜,其令濕,其變驟注,其災霖潰。
(溽蒸,濕熱也。
豐備,充盈也。
驟注,急雨也。
霖,久雨也。
潰,崩決也。
《五營運大論》曰:其德為濡,其化為盈,其政為谧,其令雲雨,其變動注,其眚淫潰。
溽音辱。
潰音會。
)西方生燥,燥生金,其德清潔,其化緊斂,其政勁切,其令燥,其變肅殺,其災蒼隕。
(緊斂,收縮也。
勁切,銳急也。
肅殺,氣寒肅而殺令行也。
蒼隕,草木蒼枯而凋落也。
《五營運大論》曰:其德為清,其化為斂,其政為勁,其令霧露,其變肅殺,其眚蒼落。
隕音允。
)北方生寒,寒生水,其德凄滄,其化清谧,其政凝肅,其令寒,其變栗冽,其災冰雪霜雹。
(凄滄,寒氣也。
谧,靜也。
凝肅,堅斂也。
栗冽,寒甚也。
冰霜雪雹,陰氣所凝,或太陽用事,或以水複火,則非時而見。
《五營運大論》曰:其德為寒,其化為肅,其政為靜,其變凝冽,其眚冰雹。
滄音倉。
谧音密。
)是以察其動也,有德有化,有政有令,有變有災,而物由之,而人應之也。
(德化政令,和氣也。
為災為變,乖氣也。
施化出乎天地,而人物應之,得其和則為生為成,遇其乖則為災為害。
)
本篇凡太過之年不言勝複,故不及之。
)岐伯曰:悉哉問也!木不及,春有鳴條律暢之化,則秋有霧露清涼之政,春有慘凄殘賊之勝,則夏有炎暑燔爍之複,其眚東,其藏肝,其病内舍脅,外在關節。
(和則為化為政,運之常也。
不和則為勝為複,氣之變也。
如歲木不及,金當克之。
使金不來勝,而木氣無傷,則春有鳴條律暢之化,至秋之時,則金亦無複,而有霧露清涼之政,此氣之和也。
若春見金氣而有慘凄殘賊之勝,則木生火,火來克金,而夏有炎暑燔爍之複矣,此氣之變也。
然此之勝複皆因于木,故災眚當見于東方。
在人之髒,應于肝,肝之部分,内在脅,外在關節,故其為病如此。
下節之義,大約俱同。
燔音煩。
爍,式灼切。
眚音省。
)火不及,夏有炳明光顯之化,則冬有嚴肅霜寒之政,夏有慘凄凝冽之勝,則不時有埃昏大雨之複,其眚南,其髒心,其病内舍膺脅,外在經絡。
(火不及者,水當乘之。
若水不侮火而夏有此化,則水亦無複而冬有此政。
若水不務德而夏有此勝,則火生土,土來克水,而不時有此複矣。
其眚南,其髒心,皆火之應。
)土不及,四維有埃雲潤澤之化,則春有鳴條鼓拆之政,四維發振拉飄騰之變,則秋有肅殺霖霪之複,其眚四維,其髒脾,其病内舍心腹,外在肌肉四肢。
(四維,辰戌醜未方月也。
歲土不及,木當勝之。
若木不侮土而四季有此化,則木亦無複而春有此政。
若木勝土而四季有此變,則土生金,金來克木,而秋有此複矣。
其眚四維,其髒脾,皆土之應。
拉音臘。
霪音淫。
)金不及,夏有光顯郁蒸之令,則冬有嚴凝整肅之應,夏有炎爍燔燎之變,則秋有冰雹霜雪之複,其眚西,其髒肺,其病内舍膺脅肩背,外在皮毛。
(歲金不及,火當勝之。
若火得其正而夏有此令,則水亦無複而冬有此應。
若火氣侮金而夏有此變,則金之子水,水來克火,而秋有此複矣。
其眚西,其髒肺,皆金之應。
按:此下二節,不先言金水之本化,而先言火土之制化,與上三節不同者,不過文體之變耳,文雖變而義則無異也。
)水不及,四維有湍潤埃雲之化,則不時有和風生發之應,四維發埃昏驟注之變,則不時有飄蕩振拉之複,其眚北,其髒腎,其病内舍腰脊骨髓,外在溪谷膝。
(歲水不及,土當勝之。
若土不為虐而四季有此正化,則木亦無複而不時有此正應。
若土肆其勝而有四維之變,則水之子木,木來克土,而不時有此複矣。
其眚北,其髒腎,皆水之應。
湍,通官切。
,同。
)夫五運之政猶權衡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化者應之,變者複之,此生長化成收藏之理,氣之常也,失常則天地四塞矣。
(夫天地陰陽之道,亦猶權衡之平,而不能少有損益也。
故高而亢者,必有所抑,因太過也。
卑而下者,必有所舉,因不及也。
正而為化,則有以應之,不相悖也。
邪而為變,則有以複之,承乃制也。
此所以生長化成收藏,皆不失其物理之常,失常則高下不相保,而天地閉塞矣。
如《玉版論要》曰:回則不轉,乃失其機。
即此之謂。
)故曰:天地之動靜,神明為之紀;陰陽之往複,寒暑彰其兆。
此之謂也。
(應天之氣,動而不息;應地之氣,靜而守位。
神明為之紀,則九星懸朗,七曜周旋也。
陰陽寒暑,即動靜神明之用也。
此承上文而總言盛衰勝複,即天地之動靜;生長化成收藏,即陰陽之往複。
動靜不可見,有神有明,則有紀可察矣。
陰陽不可測,有寒有暑,則有兆可知矣。
天地之道,此之謂也。
) 帝曰:夫子之言五氣之變,四時之應,可謂悉矣。
夫氣之動亂,觸遇而作,發無常會,卒然災合,何以期之?(此下言氣動之亂,皆随遇而變,故其德化政令災變之候,各有所不同也。
)岐伯曰:夫氣之動變,固不常在,而德化政令災變,不同其候也。
帝曰:何謂也?岐伯曰:東方生風,風生木,其德敷和,其化生榮,其政舒啟,其令風,其變振發,其災散落。
(敷,布也。
和,柔和也。
榮,滋榮也。
舒,展也。
啟,開也。
振,奮動也。
發,飛揚也。
散落,飄零散落也。
《五營運大論》曰:其德為和,其化為榮,其政為散,其令宣發,其變摧拉,其眚為隕。
義當參閱。
)南方生熱,熱生火,其德彰顯,其化蕃茂,其政明曜,其令熱,其變銷爍,其災燔。
(彰,昭着也。
蕃,盛也。
燔,焚灼也,銷爍緩而燔甚也。
《五營運大論》曰:其德為顯,其化為茂,其政為明,其令郁蒸,其變炎爍,其眚燔。
蕃、燔,俱音煩。
,如瑞切。
)中央生濕,濕生土,其德溽蒸,其化豐備,其政安靜,其令濕,其變驟注,其災霖潰。
(溽蒸,濕熱也。
豐備,充盈也。
驟注,急雨也。
霖,久雨也。
潰,崩決也。
《五營運大論》曰:其德為濡,其化為盈,其政為谧,其令雲雨,其變動注,其眚淫潰。
溽音辱。
潰音會。
)西方生燥,燥生金,其德清潔,其化緊斂,其政勁切,其令燥,其變肅殺,其災蒼隕。
(緊斂,收縮也。
勁切,銳急也。
肅殺,氣寒肅而殺令行也。
蒼隕,草木蒼枯而凋落也。
《五營運大論》曰:其德為清,其化為斂,其政為勁,其令霧露,其變肅殺,其眚蒼落。
隕音允。
)北方生寒,寒生水,其德凄滄,其化清谧,其政凝肅,其令寒,其變栗冽,其災冰雪霜雹。
(凄滄,寒氣也。
谧,靜也。
凝肅,堅斂也。
栗冽,寒甚也。
冰霜雪雹,陰氣所凝,或太陽用事,或以水複火,則非時而見。
《五營運大論》曰:其德為寒,其化為肅,其政為靜,其變凝冽,其眚冰雹。
滄音倉。
谧音密。
)是以察其動也,有德有化,有政有令,有變有災,而物由之,而人應之也。
(德化政令,和氣也。
為災為變,乖氣也。
施化出乎天地,而人物應之,得其和則為生為成,遇其乖則為災為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