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運太過不及下應民病上應五星德化政令災變異候
關燈
小
中
大
(《素問·氣交變大論》附:《運氣說》)
黃帝問曰:五運更治,上應天期,陰陽往複,寒暑迎随,真邪相薄,内外分離,六經波蕩,五氣傾移,太過不及,專勝兼并,願言其始,而有常名,可得聞乎?(期,周歲也。
五運更治,上應天期,即應天之氣,動而不息也。
陰陽往複,寒暑迎随,即應地之氣,靜而守位也。
真邪相薄,邪正相幹也。
内外分離,表裡不相保也。
六經波蕩,五氣傾移,皆其變也。
因太過,故運有專勝。
因不及,故氣有兼并。
常名者,紀運氣之名義也。
)岐伯稽首再拜對曰:昭乎哉問也! 是明道也。
此上帝所貴,先師傳之,臣雖不敏,往聞其旨。
(岐伯之師,僦貸季也。
)帝曰:餘聞得其人不教,是謂失道;傳非其人,慢洩天寶。
餘誠菲德,未足以受至道;然而衆子哀其不終,願夫子保于無窮,流于無極,餘司其事,則而行之奈何?(道者,天地萬物之所由,故曰至道。
惟聖人知之,故能合于道。
今人守之,故可不失道。
然古今相傳,惟聖人乃知聖人,而道統之傳自有其真,故傳道非難而得人為難。
得而不教,則失其人,非人而教,則失其道,均可惜也。
此帝雖借已為言,而實深慨夫紹統者之難耳。
)岐伯曰:請遂言之也。
上經曰: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
此之謂也。
(知此三者,則大無不通,細無不得,協議于道,永保天年,故可以長久。
昔人雲:能明内經之理而不壽者,未之有也。
即此之謂。
此一節出着至教論,詳疾病類八。
)帝曰:何謂也?岐伯曰:本氣位也。
位天者,天文也。
位地者,地理也。
通于人氣之變化者,人事也。
(三才氣位,各有所本。
位天者為天文,如陰陽五星、風雨寒暑之類是也。
位地者為地理,如方宜水土、草木昆蟲之類是也。
通于人氣之變化者為人事,如表裡血氣、安危病治之類是也。
) 故太過者先天,不及者後天,所謂治化而人應之也。
(運太過者,氣先天時而至。
運不及者,氣後天時而至。
天之治化運于上,則人之安危應于下。
) 帝曰:五運之化,太過何如?(此下言五運之太過也。
歲運有餘為太過,如甲丙戊庚壬,五陽年是也。
若過而有制,則為平歲,不在太過之例。
)岐伯曰:歲木太過,風氣流行,脾土受邪。
(六壬歲也。
木之化風,木勝則克土,故脾髒受邪。
)民病飧洩食減,體重煩冤,腸鳴腹支滿。
(水谷不化,故飧洩。
脾虛不運,故食減。
脾主肌肉,其氣衰,故體重。
脾脈從胃别上膈注心中,故煩冤。
冤,抑郁不舒也。
《口問篇》曰:中氣不足,腸為之苦鳴。
《藏氣法時論》曰:脾虛則腹滿腸鳴,飧洩食不化。
)上應歲星。
(木星也。
木氣勝,則歲星明而專其令。
)甚則忽忽善怒,眩冒巅疾。
(木勝則肝強,故善怒。
厥陰随督脈而會于巅,故眩冒巅疾。
)化氣不政,生氣獨治,雲物飛動,草木不甯,甚而搖落。
(化氣,土氣也。
生氣,木氣也。
木盛則土衰,故化氣不能布政于萬物,而木之生氣獨治也。
風不務德,則太虛之中雲物飛動,草木不甯。
木勝不已,金則承之,故甚至草木搖落者,金之氣也。
)反脅痛而吐甚,沖陽絕者死不治。
(肝脈布于脅肋,木強則肝逆,故脅痛也。
吐甚者,木邪傷胃也。
沖陽者,胃脈也。
木亢則胃絕,故死不治。
)上應太白星。
(金星也。
木勝而金制之,故太白星光芒以應其氣。
是歲木之為災,先臨宿屬,金氣之複,後及東方;人之應之,則先傷于脾,後傷于肝。
書曰滿招損,《六微旨大論》曰承乃制,此之類也。
新校正曰:詳此太過五化,言星之例有三:木土二運,先言歲鎮,後言勝巳之星;火金二運,先言熒惑太白,次言勝巳之星,後又言熒惑太白;水運先言辰星,次言鎮星,後又言熒惑辰星,兼見巳勝之星也。
) 歲火太過,炎暑流行,金肺受邪。
(六戊歲也。
火之化暑,火勝則克金,故肺髒受邪。
)民病瘧,少氣咳喘,血溢血洩注下,嗌燥耳聾,中熱肩背熱。
(火邪傷陰,寒熱交争,故為瘧。
壯火食氣,故少氣。
火乘肺金,故咳喘。
火逼血而妄行,故上溢于口鼻,下洩于二便。
火性急速,故水瀉注下。
嗌燥耳聾中熱肩背熱,皆火炎上焦也。
《藏氣法時論》曰:肺病者,喘咳逆氣肩背痛,虛則少氣不能報息,耳聾嗌幹。
)上應熒惑星。
(火星也。
火氣勝,則熒惑星明而當其令。
)甚則胸中痛,脅支滿脅痛,膺背肩胛間痛,兩臂内痛,(此皆心經及手心主所行之處,火盛為邪,故有是病。
《藏氣法時論》曰:心病者,胸中痛,脅支滿,脅下痛,膺背肩甲間痛,兩臂内痛。
)身熱骨痛而為浸淫。
(火盛故身熱,水虧故骨痛,熱流周身故為浸淫。
《玉機真藏論》曰:心脈太過,令人身熱而膚痛,為浸淫。
)收氣不行,長氣獨明,雨水霜寒。
(收氣,金氣也。
長氣,火氣也。
火盛則金衰,故收氣不行而長氣獨明也。
火不務德,水則承之,故雨水霜寒也。
五常政大論作雨水霜雹。
)上應辰星。
(水星也。
火亢而水制之,故辰星光芒以應其氣。
是歲火之為災,先臨宿屬,水氣之複,并及南方;人之應之,則先傷于肺,後傷于心。
)上臨少陰少陽,火燔,水泉涸,物焦槁。
(凡此戊年,皆太過之火,而又遇子午,則上臨少陰君火也。
遇寅申,則上臨少陽相火也。
皆為天符,其熱尤甚,故火當燔,水泉當涸,物當焦枯也。
燔音煩。
,如瑞切。
)病反谵妄狂越,咳喘息鳴,下甚血溢洩不已,太淵絕者死不治。
上應熒惑星。
(火盛天符之歲,其在民病,則上為谵妄狂越咳喘息鳴,下為血溢血洩不已。
太
五運更治,上應天期,即應天之氣,動而不息也。
陰陽往複,寒暑迎随,即應地之氣,靜而守位也。
真邪相薄,邪正相幹也。
内外分離,表裡不相保也。
六經波蕩,五氣傾移,皆其變也。
因太過,故運有專勝。
因不及,故氣有兼并。
常名者,紀運氣之名義也。
)岐伯稽首再拜對曰:昭乎哉問也! 是明道也。
此上帝所貴,先師傳之,臣雖不敏,往聞其旨。
(岐伯之師,僦貸季也。
)帝曰:餘聞得其人不教,是謂失道;傳非其人,慢洩天寶。
餘誠菲德,未足以受至道;然而衆子哀其不終,願夫子保于無窮,流于無極,餘司其事,則而行之奈何?(道者,天地萬物之所由,故曰至道。
惟聖人知之,故能合于道。
今人守之,故可不失道。
然古今相傳,惟聖人乃知聖人,而道統之傳自有其真,故傳道非難而得人為難。
得而不教,則失其人,非人而教,則失其道,均可惜也。
此帝雖借已為言,而實深慨夫紹統者之難耳。
)岐伯曰:請遂言之也。
上經曰: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
此之謂也。
(知此三者,則大無不通,細無不得,協議于道,永保天年,故可以長久。
昔人雲:能明内經之理而不壽者,未之有也。
即此之謂。
此一節出着至教論,詳疾病類八。
)帝曰:何謂也?岐伯曰:本氣位也。
位天者,天文也。
位地者,地理也。
通于人氣之變化者,人事也。
(三才氣位,各有所本。
位天者為天文,如陰陽五星、風雨寒暑之類是也。
位地者為地理,如方宜水土、草木昆蟲之類是也。
通于人氣之變化者為人事,如表裡血氣、安危病治之類是也。
) 故太過者先天,不及者後天,所謂治化而人應之也。
(運太過者,氣先天時而至。
運不及者,氣後天時而至。
天之治化運于上,則人之安危應于下。
) 帝曰:五運之化,太過何如?(此下言五運之太過也。
歲運有餘為太過,如甲丙戊庚壬,五陽年是也。
若過而有制,則為平歲,不在太過之例。
)岐伯曰:歲木太過,風氣流行,脾土受邪。
(六壬歲也。
木之化風,木勝則克土,故脾髒受邪。
)民病飧洩食減,體重煩冤,腸鳴腹支滿。
(水谷不化,故飧洩。
脾虛不運,故食減。
脾主肌肉,其氣衰,故體重。
脾脈從胃别上膈注心中,故煩冤。
冤,抑郁不舒也。
《口問篇》曰:中氣不足,腸為之苦鳴。
《藏氣法時論》曰:脾虛則腹滿腸鳴,飧洩食不化。
)上應歲星。
(木星也。
木氣勝,則歲星明而專其令。
)甚則忽忽善怒,眩冒巅疾。
(木勝則肝強,故善怒。
厥陰随督脈而會于巅,故眩冒巅疾。
)化氣不政,生氣獨治,雲物飛動,草木不甯,甚而搖落。
(化氣,土氣也。
生氣,木氣也。
木盛則土衰,故化氣不能布政于萬物,而木之生氣獨治也。
風不務德,則太虛之中雲物飛動,草木不甯。
木勝不已,金則承之,故甚至草木搖落者,金之氣也。
)反脅痛而吐甚,沖陽絕者死不治。
(肝脈布于脅肋,木強則肝逆,故脅痛也。
吐甚者,木邪傷胃也。
沖陽者,胃脈也。
木亢則胃絕,故死不治。
)上應太白星。
(金星也。
木勝而金制之,故太白星光芒以應其氣。
是歲木之為災,先臨宿屬,金氣之複,後及東方;人之應之,則先傷于脾,後傷于肝。
書曰滿招損,《六微旨大論》曰承乃制,此之類也。
新校正曰:詳此太過五化,言星之例有三:木土二運,先言歲鎮,後言勝巳之星;火金二運,先言熒惑太白,次言勝巳之星,後又言熒惑太白;水運先言辰星,次言鎮星,後又言熒惑辰星,兼見巳勝之星也。
) 歲火太過,炎暑流行,金肺受邪。
(六戊歲也。
火之化暑,火勝則克金,故肺髒受邪。
)民病瘧,少氣咳喘,血溢血洩注下,嗌燥耳聾,中熱肩背熱。
(火邪傷陰,寒熱交争,故為瘧。
壯火食氣,故少氣。
火乘肺金,故咳喘。
火逼血而妄行,故上溢于口鼻,下洩于二便。
火性急速,故水瀉注下。
嗌燥耳聾中熱肩背熱,皆火炎上焦也。
《藏氣法時論》曰:肺病者,喘咳逆氣肩背痛,虛則少氣不能報息,耳聾嗌幹。
)上應熒惑星。
(火星也。
火氣勝,則熒惑星明而當其令。
)甚則胸中痛,脅支滿脅痛,膺背肩胛間痛,兩臂内痛,(此皆心經及手心主所行之處,火盛為邪,故有是病。
《藏氣法時論》曰:心病者,胸中痛,脅支滿,脅下痛,膺背肩甲間痛,兩臂内痛。
)身熱骨痛而為浸淫。
(火盛故身熱,水虧故骨痛,熱流周身故為浸淫。
《玉機真藏論》曰:心脈太過,令人身熱而膚痛,為浸淫。
)收氣不行,長氣獨明,雨水霜寒。
(收氣,金氣也。
長氣,火氣也。
火盛則金衰,故收氣不行而長氣獨明也。
火不務德,水則承之,故雨水霜寒也。
五常政大論作雨水霜雹。
)上應辰星。
(水星也。
火亢而水制之,故辰星光芒以應其氣。
是歲火之為災,先臨宿屬,水氣之複,并及南方;人之應之,則先傷于肺,後傷于心。
)上臨少陰少陽,火燔,水泉涸,物焦槁。
(凡此戊年,皆太過之火,而又遇子午,則上臨少陰君火也。
遇寅申,則上臨少陽相火也。
皆為天符,其熱尤甚,故火當燔,水泉當涸,物當焦枯也。
燔音煩。
,如瑞切。
)病反谵妄狂越,咳喘息鳴,下甚血溢洩不已,太淵絕者死不治。
上應熒惑星。
(火盛天符之歲,其在民病,則上為谵妄狂越咳喘息鳴,下為血溢血洩不已。
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