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天地六六之節标本之應亢則害承乃制
關燈
小
中
大
(《素問·六微旨大論》)
黃帝問曰:嗚呼遠哉!天之道也,如迎浮雲,若視深淵,視深淵尚可測,迎浮雲莫知其極。
(此甚言天道之難窮也。
疏五過論亦有此數句,詳論治類十八,但彼言醫道,此言天道也。
)夫子數言謹奉天道,餘聞而藏之,心私異之,不知其所謂也。
願夫子溢志盡言其事,令終不滅,久而不絕,天之道可得聞乎?岐伯稽首再拜對曰:明乎哉!問天之道也。
此因天之序,盛衰之時也。
(因天道之序更,所以成盛衰之時變也。
)帝曰:願聞天道六六之節盛衰何也?(六六之義,已見前第一章,此複求其盛衰之詳。
)岐伯曰:上下有位,左右有紀。
(此言六位之序,以明客氣之盛衰也。
)故少陽之右,陽明治之;陽明之右,太陽治之;太陽之右,厥陰治之;厥陰之右,少陰治之;少陰之右,太陰治之;太陰之右,少陽治之。
此所謂氣之标,蓋南面而待之也。
(此即天道六六之節也。
三陰三陽以六氣為本,六氣以三陰三陽為标。
然此右字,皆自南面而觀以待之,所以少陽之右為陽明也。
有天地六氣圖解,在《圖翼》二卷。
)故曰因天之序,盛衰之時,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此之謂也。
(光,日光也。
位,位次也。
凡此六氣之次,即因天之序也。
天既有序,則氣之王者為盛,氣之退者為衰。
然此盛衰之時,由于日光之移,日光移而後位次定。
聖人之察之者,但南面正立而待之,則其時更氣易,皆于日光而見之矣。
故《生氣通天論》曰:天運當以日光明。
正此移光定位之義。
此數句與《八正神明論》同,詳針刺類十三。
) 少陽之上,火氣治之,中見厥陰;(此以下言三陰三陽,各有表裡,其氣相通,故各有互根之中氣也。
少陽之本火,故火氣在上。
與厥陰為表裡,故中見厥陰,是以相火而兼風木之化也。
此有上中下本标中氣圖解,在《圖翼》四卷。
)陽明之上,燥氣治之,中見太陰;(陽明之本燥,故燥氣在上。
與太陰為表裡,故中見太陰,是以燥金而兼濕土之化也。
) 太陽之上,寒氣治之,中見少陰;(太陽之本寒,故寒氣在上。
與少陰為表裡,故中見少陰,是以寒水而兼君火之化也。
) 厥陰之上,風氣治之,中見少陽;(厥陰之本風,故風氣在上。
與少陽為表裡,故中見少陽,是以風木而兼相火之化也。
) 少陰之上,熱氣治之,中見太陽;(少陰之本熱,故熱氣在上。
與太陽為表裡,故中見太陽,是以君火而兼寒水之化也。
) 太陰之上,濕氣治之,中見陽明。
(太陰之本濕,故濕氣在上。
與陽明為表裡,故中見陽明,是以濕土而兼燥金之化也。
) 所謂本也。
本之下,中之見也;見之下,氣之标也。
(所謂本也一句,與前天元紀章所雲者同義。
蓋上之六氣,為三陰三陽之本;下之三陰三陽,為六氣之标,而兼見于标本之間者,是陰陽表裡之相合,而互為中見之氣也。
其于人之應之者亦然。
故足太陽、少陰二經為一合,而膀胱與腎之脈互相絡也;足少陽、厥陰為二合,而膽與肝脈互相絡也;足陽明、太陰為三合,而胃與脾脈互相絡也;手太陽、少陰為四合,而小腸與心脈互相絡也;手少陽、厥陰為五合,而三焦與心包絡之脈互相絡也;手陽明、太陰為六合,而大腸與肺脈互相絡也。
此即一表一裡而陽中有陰、陰中有陽之義。
)本标不同,氣應異象。
(本标不同者,若以三陰三陽言之,如太陽本寒而标陽,少陰本熱而标陰也。
以中見之氣言之,如少陽所至為火生
(此甚言天道之難窮也。
疏五過論亦有此數句,詳論治類十八,但彼言醫道,此言天道也。
)夫子數言謹奉天道,餘聞而藏之,心私異之,不知其所謂也。
願夫子溢志盡言其事,令終不滅,久而不絕,天之道可得聞乎?岐伯稽首再拜對曰:明乎哉!問天之道也。
此因天之序,盛衰之時也。
(因天道之序更,所以成盛衰之時變也。
)帝曰:願聞天道六六之節盛衰何也?(六六之義,已見前第一章,此複求其盛衰之詳。
)岐伯曰:上下有位,左右有紀。
(此言六位之序,以明客氣之盛衰也。
)故少陽之右,陽明治之;陽明之右,太陽治之;太陽之右,厥陰治之;厥陰之右,少陰治之;少陰之右,太陰治之;太陰之右,少陽治之。
此所謂氣之标,蓋南面而待之也。
(此即天道六六之節也。
三陰三陽以六氣為本,六氣以三陰三陽為标。
然此右字,皆自南面而觀以待之,所以少陽之右為陽明也。
有天地六氣圖解,在《圖翼》二卷。
)故曰因天之序,盛衰之時,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此之謂也。
(光,日光也。
位,位次也。
凡此六氣之次,即因天之序也。
天既有序,則氣之王者為盛,氣之退者為衰。
然此盛衰之時,由于日光之移,日光移而後位次定。
聖人之察之者,但南面正立而待之,則其時更氣易,皆于日光而見之矣。
故《生氣通天論》曰:天運當以日光明。
正此移光定位之義。
此數句與《八正神明論》同,詳針刺類十三。
) 少陽之上,火氣治之,中見厥陰;(此以下言三陰三陽,各有表裡,其氣相通,故各有互根之中氣也。
少陽之本火,故火氣在上。
與厥陰為表裡,故中見厥陰,是以相火而兼風木之化也。
此有上中下本标中氣圖解,在《圖翼》四卷。
)陽明之上,燥氣治之,中見太陰;(陽明之本燥,故燥氣在上。
與太陰為表裡,故中見太陰,是以燥金而兼濕土之化也。
) 太陽之上,寒氣治之,中見少陰;(太陽之本寒,故寒氣在上。
與少陰為表裡,故中見少陰,是以寒水而兼君火之化也。
) 厥陰之上,風氣治之,中見少陽;(厥陰之本風,故風氣在上。
與少陽為表裡,故中見少陽,是以風木而兼相火之化也。
) 少陰之上,熱氣治之,中見太陽;(少陰之本熱,故熱氣在上。
與太陽為表裡,故中見太陽,是以君火而兼寒水之化也。
) 太陰之上,濕氣治之,中見陽明。
(太陰之本濕,故濕氣在上。
與陽明為表裡,故中見陽明,是以濕土而兼燥金之化也。
) 所謂本也。
本之下,中之見也;見之下,氣之标也。
(所謂本也一句,與前天元紀章所雲者同義。
蓋上之六氣,為三陰三陽之本;下之三陰三陽,為六氣之标,而兼見于标本之間者,是陰陽表裡之相合,而互為中見之氣也。
其于人之應之者亦然。
故足太陽、少陰二經為一合,而膀胱與腎之脈互相絡也;足少陽、厥陰為二合,而膽與肝脈互相絡也;足陽明、太陰為三合,而胃與脾脈互相絡也;手太陽、少陰為四合,而小腸與心脈互相絡也;手少陽、厥陰為五合,而三焦與心包絡之脈互相絡也;手陽明、太陰為六合,而大腸與肺脈互相絡也。
此即一表一裡而陽中有陰、陰中有陽之義。
)本标不同,氣應異象。
(本标不同者,若以三陰三陽言之,如太陽本寒而标陽,少陰本熱而标陰也。
以中見之氣言之,如少陽所至為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