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南政北政陰陽交尺寸反
關燈
小
中
大
(《素問·至真要大論》)
帝曰:天地之氣,何以候之(《素問·五營運大論》此欲因脈候以察天地之氣也。
)岐伯曰:天地之氣,勝複之作,不形于診也。
脈法曰:天地之變,無以脈診。
此之謂也。
(天地之氣,有常有變。
其常氣之形于診者,如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及厥陰之至其脈弦,少陰之至其脈鈎,太陰之至其脈沉,少陽之至大而浮,陽明之至短而澀,太陽之至大而長者,皆是也。
若其勝複之氣,卒然初至,安得遽變其脈而形于診乎?故天地之變,有不可以脈診,而當先以形證求之者。
如《氣交變大論》曰應常不應卒,亦此之謂。
)帝曰:間氣何如?(間氣,謂司天在泉左右之間氣,而脈亦當有應之也。
夫此間氣者,謂之為常則氣有變遷,謂之為變則歲有定位,蓋帝因上文雲天地之變,無以脈診,故複舉此常中之變,以求夫脈之應也。
)岐伯曰:随氣所在,期于左右。
(氣在左則左應,氣在右則右應。
左右者左右寸尺也。
詳如下文。
)帝曰:期之奈何?岐伯曰:從其氣則和,違其氣則病,(氣至脈亦至,從其氣也,故曰和。
氣至脈不至,氣未至而脈至,違其氣也,故為病。
《至真要大論》曰:至而和則平,至而甚則病,至而反則病,至而不至者病,未至而至者病,陰陽易者危。
)不當其位者病,(應左而右,應右而左,應上而下,應下而上也。
)疊移其位者病,(疊,更也。
應見不見而移易于他位也。
)失守其位者危,(克賊之脈見,而本位失守也。
)尺寸反者死,陰陽交者死。
(此二句之義,一以尺寸言,一以左右言,皆以少陰為之主也。
如陰當在尺,則陽當在寸,陰當在寸,則陽當在尺,左右亦然。
若陰之所在,脈宜不應而響應,陽之所在,脈宜應而反不應,其在尺寸則謂之反,其在左右則謂之交,皆當死也。
尺寸反者,惟子午卯酉四年有之。
陰陽交者,惟寅申巳亥辰戌醜未八年有之。
若尺寸獨然,或左右獨然,是為氣不應,非反非交也。
)先立其年,以知其氣,左右應見,然後乃可以言死生之逆順。
(先立其年之南北政,及司天在泉左右間應見之氣,則知少陰君主之所在,脈當不應,而逆順乃可見矣。
此章詳義,具南北政圖說中,在《圖翼》二卷。
) 帝曰:夫子言察陰陽所在而調之,論言人迎與寸口相應,若引繩小大齊等,命曰平(《素問·至真要大論》。
論言,《靈樞·禁服篇》也。
此引本論之察陰陽者,以人迎寸口為言。
蓋人迎在頭,寸口在手,陰陽相應,則大小齊等,是為平也。
)陰之所在,寸口何如?(陰,少陰也。
少陰所在,脈當不應于寸口,有不可不察也。
)岐伯曰:視歲南北,可知之矣。
(甲己二歲為南政,乙庚丙辛丁壬戊癸八年為北政。
南政居南而定其上下左右,故于人之脈則南應于寸,北應于尺。
北政居北而定其上下左右,故北應于寸而南應于尺。
一曰:五運以土為尊,故惟甲己土運為南政,其他皆北政也。
有推原南北政圖說,在《圖翼》二卷。
)帝曰
)岐伯曰:天地之氣,勝複之作,不形于診也。
脈法曰:天地之變,無以脈診。
此之謂也。
(天地之氣,有常有變。
其常氣之形于診者,如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及厥陰之至其脈弦,少陰之至其脈鈎,太陰之至其脈沉,少陽之至大而浮,陽明之至短而澀,太陽之至大而長者,皆是也。
若其勝複之氣,卒然初至,安得遽變其脈而形于診乎?故天地之變,有不可以脈診,而當先以形證求之者。
如《氣交變大論》曰應常不應卒,亦此之謂。
)帝曰:間氣何如?(間氣,謂司天在泉左右之間氣,而脈亦當有應之也。
夫此間氣者,謂之為常則氣有變遷,謂之為變則歲有定位,蓋帝因上文雲天地之變,無以脈診,故複舉此常中之變,以求夫脈之應也。
)岐伯曰:随氣所在,期于左右。
(氣在左則左應,氣在右則右應。
左右者左右寸尺也。
詳如下文。
)帝曰:期之奈何?岐伯曰:從其氣則和,違其氣則病,(氣至脈亦至,從其氣也,故曰和。
氣至脈不至,氣未至而脈至,違其氣也,故為病。
《至真要大論》曰:至而和則平,至而甚則病,至而反則病,至而不至者病,未至而至者病,陰陽易者危。
)不當其位者病,(應左而右,應右而左,應上而下,應下而上也。
)疊移其位者病,(疊,更也。
應見不見而移易于他位也。
)失守其位者危,(克賊之脈見,而本位失守也。
)尺寸反者死,陰陽交者死。
(此二句之義,一以尺寸言,一以左右言,皆以少陰為之主也。
如陰當在尺,則陽當在寸,陰當在寸,則陽當在尺,左右亦然。
若陰之所在,脈宜不應而響應,陽之所在,脈宜應而反不應,其在尺寸則謂之反,其在左右則謂之交,皆當死也。
尺寸反者,惟子午卯酉四年有之。
陰陽交者,惟寅申巳亥辰戌醜未八年有之。
若尺寸獨然,或左右獨然,是為氣不應,非反非交也。
)先立其年,以知其氣,左右應見,然後乃可以言死生之逆順。
(先立其年之南北政,及司天在泉左右間應見之氣,則知少陰君主之所在,脈當不應,而逆順乃可見矣。
此章詳義,具南北政圖說中,在《圖翼》二卷。
) 帝曰:夫子言察陰陽所在而調之,論言人迎與寸口相應,若引繩小大齊等,命曰平(《素問·至真要大論》。
論言,《靈樞·禁服篇》也。
此引本論之察陰陽者,以人迎寸口為言。
蓋人迎在頭,寸口在手,陰陽相應,則大小齊等,是為平也。
)陰之所在,寸口何如?(陰,少陰也。
少陰所在,脈當不應于寸口,有不可不察也。
)岐伯曰:視歲南北,可知之矣。
(甲己二歲為南政,乙庚丙辛丁壬戊癸八年為北政。
南政居南而定其上下左右,故于人之脈則南應于寸,北應于尺。
北政居北而定其上下左右,故北應于寸而南應于尺。
一曰:五運以土為尊,故惟甲己土運為南政,其他皆北政也。
有推原南北政圖說,在《圖翼》二卷。
)帝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