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南政北政陰陽交尺寸反

關燈
:願卒聞之。

    岐伯曰:北政之歲,少陰在泉則寸口不應,(不應者,脈來沉細而伏,不應于指也。

    北政之歲,其氣居北以定上下,則尺主司天,寸主在泉。

    故少陰在泉居北之中,則兩手寸口不應,乙丁辛癸卯酉年是也。

    )
厥陰在泉則右不應,(右,右寸也。

    北政厥陰在泉,則少陰在右寸,故不應,丙戊庚壬寅申年是也。

    )
太陰在泉則左不應。

    (左,左寸也。

    北政太陰在泉,則少陰在左寸,故不應,丙戊庚壬辰戌年是也。

    )
南政之歲,少陰司天則寸口不應,(南政之歲,其氣居南以定上下,則寸主司天,尺主在泉,故少陰司天居南之中,則兩手寸口不應,甲子甲午年是也。

    )
厥陰司天則右不應,(右,右寸也。

    南政厥陰司天,則少陰在右寸,故不應,己巳己亥年是也。

    )
太陰司天則左不應。

    (左,左寸也。

    南政太陰司天,則少陰在左寸,故不應,己醜己未年是也。

    )
諸不應者,反其診則見矣。

    (凡南政之應在寸者,則北政應在尺;北政之應在寸者,則南政應在尺。

    以南北相反而診之,則或寸或尺之不應者,皆可見矣。

    )
帝曰:尺候何如?(上文所言,皆兩寸之不應,故此複問兩尺之候也。

    )
岐伯曰:北政之歲,三陰在下,則寸不應;三陰在上,則尺不應。

    (北政之歲,反于南政,故在下者主寸,在上者主尺。

    上下,即司天在泉也。

    )
南政之歲,三陰在天,則寸不應;三陰在泉,則尺不應。

    (南政之歲,反于北政,故在天主寸,在泉主尺也。

    )
左右同。

    (凡左右寸尺之不應者,皆與前同,惟少陰之所在則其位也。

    愚按:陰之所在,其脈不應,諸家之注,皆謂六氣以少陰為君,君象無為,不主時氣,故少陰所至,其脈不應也。

    此說殊為不然。

    夫少陰既為六氣之一,又安有不主氣之理?惟天元紀大論中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之下,王氏注曰君火在相火之右、但立名于君位、不立歲氣一言,此在王氏固已誤注,而諸家引以釋此,蓋亦不得已而為之強解耳,義豈然欤?夫三陽三陰者,天地之氣也。

    如《太陰陽明論》曰:陽者,天氣也,主外;陰者,地氣也,主内。

    故陽道實,陰道虛。

    此陰陽虛實,自然之道也。

    第以日月證之,則日為陽,其氣常盈;月為陰,其光常缺。

    是以潮汐之盛衰,亦随月而有消長,此陰道當然之義,為可知矣。

    人之經脈,即天地之潮汐也。

    故三陽所在,其脈無不應者,氣之盈也;三陰所在,其脈有不應者,以陽氣有不及,氣之虛也。

    然三陰之列,又惟少陰獨居乎中,此又陰中之陰也。

    所以少陰所在為不應,蓋亦應天地之虛耳,豈君不主事之謂乎?明者以為然否?本類前第三章君火以明條下有按,所當互考。

    )
故曰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流散無窮,此之謂也。

    (要,即陰陽之所在也。

    知則不惑,不知則緻疑,所以流散無窮而莫測其要也。

    凡此脈之見,尤于時氣為病者最多,雖其中有未必全合者,然遇有不應之脈,盒飯因此以推察其候。

    知其要者數句,與六元正紀大論同,但彼言六元之紀,此言陰陽之要也。

    見後十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