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元紀
關燈
小
中
大
,如甲己之歲、土運統之之類是也,非獨主四時而已。
)帝曰:請聞其所謂也。
鬼臾區曰:臣積考太始天元冊文曰:太虛廖廓,肇基化元,(太始天元冊文,蓋太古之文,所以紀天元者也。
太虛,即周子所謂無極,張子所謂由太虛有天之名也。
廖廓,空而無際之謂。
肇,始也。
基,立也。
化元,造化之本原也。
廓,苦郭切。
肇音趙。
)萬物資始,五運終天,(資始者,萬物借化元而始生。
終天者,五行終天運而無已也。
)布氣真靈,總統坤元,(布者,布天元之氣,無所不至也。
氣有真氣,化幾是也。
物有靈明,良知是也。
雖萬物形氣禀乎天地,然地亦天中之物,故易曰:大哉幹元,萬物資始,乃統天。
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
又曰:成象之謂幹,效法之為坤。
然則坤之元,不外乎幹之元也,故曰總統坤元。
)九星懸朗,七曜周旋,(九星者:天蓬一,天芮二,天沖三,天輔四,天禽五,天心六,天任七,天柱八,天英九也。
見補遺本病論,及詳九宮星野圖,今奇門陰陽家皆用之。
七曜,日月五星也,舜典謂之七政。
七者如緯,運行于天,有遲有速,有順有逆,故曰周旋。
)曰陰曰陽,曰柔曰剛,(陰陽者,天道也。
柔剛者,地道也。
易系曰: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
邵子曰:天之大,陰陽盡之;地之大,剛柔盡之。
故天道資始,陰陽而已;地道資生,剛柔而已。
然剛即陽之道,柔即陰之道,故又曰動靜有常,剛柔斷矣。
此又以陰陽剛柔,合天地而總言之也。
) 幽顯既位,寒暑弛張,(陽主晝,陰主夜,一日之幽顯也。
自晦而朔,自弦而望,一月之幽顯也。
春夏主陽而生長,秋冬主陰而收藏,一歲之幽顯也。
幽顯既定其位,寒暑從而弛張矣。
弛張,往來也。
)生生化化,品物鹹章。
(易曰:雲行雨施,品物流形。
又曰:天地,萬物化醇。
此所以生生不息,化化無窮,而品物鹹章矣。
章,昭着也。
)臣斯十世,此之謂也。
(言傳習之久,凡十世于茲者,此道之謂也。
已上諸義,當與陰陽類諸章參看。
) 帝曰:善。
何謂氣有多少,形有盛衰?鬼臾區曰:陰陽之氣,各有多少,故曰三陰三陽也。
形有盛衰,謂五行之治,各有太過不及也。
(此以下皆明形氣之盛衰也。
陰陽之氣各有多少,故厥陰為一陰,少陰為二陰,太陰為三陰,少陽為一陽,陽明為二陽,太陽為三陽也。
形有盛衰,如木有太少角,火有太少征,土有太少宮,金有太少商,水有太少羽,此五行之治,各有太過不及也。
)故其始也,有餘而往,不足随之,不足而往,有餘從之,(此氣運疊為消長也。
始,先也。
随,後也。
以六十年之常而言,如甲往則乙來,甲為太宮,乙為少商,此有餘而往,不足随之也。
乙往則丙來,乙為少商,丙為太羽,此不足而往,有餘從之也。
歲候皆然。
以盈虛之勝負言,如火炎者水必涸,水盛者火必滅,陰衰者陽湊之,陽衰者陰湊之,皆先往後随之義也。
蓋氣運之消長,有盛必有衰,有勝必有複,往來相因,強弱相加,而變由作矣。
) 知迎知随,氣可與期。
(迎者,迎其至也。
随者,随其去也。
如時令有盛衰,則候至有遲速,至與不至,必先知之,是知迎也。
氣運有勝複,勝微者複微,勝甚者複甚,其微其甚,必先知之,是知随也。
知迎知随,則歲氣可期,而天和可自保矣。
)應天為天符,承歲為歲直,三合為治。
(符,合也。
承,下奉上也。
直,會也。
應天為天符,如丁巳丁亥,木氣合也;戊寅戊申戊子戊午,火氣合也;己醜己未,土氣合也;乙卯乙酉,金氣合也;丙辰丙戌,水氣合也。
此十二年者,中運與司天同氣,故曰天符。
承歲為歲直,如丁卯之歲,木承木也;戊午之歲,火承火也;乙酉之歲,金承金也;丙子之歲,水承水也;甲辰甲戌己醜己未之歲,土承土也。
此以年支與歲,同氣相承,故曰歲直,即歲會也。
然不分陽年陰年,但取四正之年為四直承歲,如子午卯酉是也。
惟土無定位,寄王于四季之末,各一十八日有奇,則通論承歲,如辰戌醜未是也,共計八年。
三合為治,言天氣運氣年辰也,凡天符歲會之類,皆不外此三者。
若上中下三氣俱合,乃為太一天符,如乙酉歲金氣三合,戊午歲火氣三合,己醜己未歲土氣三合者是也,共四年。
上詳注,見《圖翼》二卷天符歲會圖說。
) 帝曰:上下相召奈何?(此以下皆明上下相召也。
)鬼臾區曰:寒暑燥濕風火,天之陰陽也,三陰三陽上奉之。
(寒暑燥濕風火,六氣化于天者也,故為天之陰陽。
三陰三陽上奉之,謂厥陰奉風氣,少陰奉火氣,太陰奉濕氣,此三陰也。
少陽奉暑氣,陽明奉燥氣,太陽奉寒氣,此三陽也。
)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陰陽也,生長化收藏下應之。
(木火
)帝曰:請聞其所謂也。
鬼臾區曰:臣積考太始天元冊文曰:太虛廖廓,肇基化元,(太始天元冊文,蓋太古之文,所以紀天元者也。
太虛,即周子所謂無極,張子所謂由太虛有天之名也。
廖廓,空而無際之謂。
肇,始也。
基,立也。
化元,造化之本原也。
廓,苦郭切。
肇音趙。
)萬物資始,五運終天,(資始者,萬物借化元而始生。
終天者,五行終天運而無已也。
)布氣真靈,總統坤元,(布者,布天元之氣,無所不至也。
氣有真氣,化幾是也。
物有靈明,良知是也。
雖萬物形氣禀乎天地,然地亦天中之物,故易曰:大哉幹元,萬物資始,乃統天。
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
又曰:成象之謂幹,效法之為坤。
然則坤之元,不外乎幹之元也,故曰總統坤元。
)九星懸朗,七曜周旋,(九星者:天蓬一,天芮二,天沖三,天輔四,天禽五,天心六,天任七,天柱八,天英九也。
見補遺本病論,及詳九宮星野圖,今奇門陰陽家皆用之。
七曜,日月五星也,舜典謂之七政。
七者如緯,運行于天,有遲有速,有順有逆,故曰周旋。
)曰陰曰陽,曰柔曰剛,(陰陽者,天道也。
柔剛者,地道也。
易系曰: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
邵子曰:天之大,陰陽盡之;地之大,剛柔盡之。
故天道資始,陰陽而已;地道資生,剛柔而已。
然剛即陽之道,柔即陰之道,故又曰動靜有常,剛柔斷矣。
此又以陰陽剛柔,合天地而總言之也。
) 幽顯既位,寒暑弛張,(陽主晝,陰主夜,一日之幽顯也。
自晦而朔,自弦而望,一月之幽顯也。
春夏主陽而生長,秋冬主陰而收藏,一歲之幽顯也。
幽顯既定其位,寒暑從而弛張矣。
弛張,往來也。
)生生化化,品物鹹章。
(易曰:雲行雨施,品物流形。
又曰:天地,萬物化醇。
此所以生生不息,化化無窮,而品物鹹章矣。
章,昭着也。
)臣斯十世,此之謂也。
(言傳習之久,凡十世于茲者,此道之謂也。
已上諸義,當與陰陽類諸章參看。
) 帝曰:善。
何謂氣有多少,形有盛衰?鬼臾區曰:陰陽之氣,各有多少,故曰三陰三陽也。
形有盛衰,謂五行之治,各有太過不及也。
(此以下皆明形氣之盛衰也。
陰陽之氣各有多少,故厥陰為一陰,少陰為二陰,太陰為三陰,少陽為一陽,陽明為二陽,太陽為三陽也。
形有盛衰,如木有太少角,火有太少征,土有太少宮,金有太少商,水有太少羽,此五行之治,各有太過不及也。
)故其始也,有餘而往,不足随之,不足而往,有餘從之,(此氣運疊為消長也。
始,先也。
随,後也。
以六十年之常而言,如甲往則乙來,甲為太宮,乙為少商,此有餘而往,不足随之也。
乙往則丙來,乙為少商,丙為太羽,此不足而往,有餘從之也。
歲候皆然。
以盈虛之勝負言,如火炎者水必涸,水盛者火必滅,陰衰者陽湊之,陽衰者陰湊之,皆先往後随之義也。
蓋氣運之消長,有盛必有衰,有勝必有複,往來相因,強弱相加,而變由作矣。
) 知迎知随,氣可與期。
(迎者,迎其至也。
随者,随其去也。
如時令有盛衰,則候至有遲速,至與不至,必先知之,是知迎也。
氣運有勝複,勝微者複微,勝甚者複甚,其微其甚,必先知之,是知随也。
知迎知随,則歲氣可期,而天和可自保矣。
)應天為天符,承歲為歲直,三合為治。
(符,合也。
承,下奉上也。
直,會也。
應天為天符,如丁巳丁亥,木氣合也;戊寅戊申戊子戊午,火氣合也;己醜己未,土氣合也;乙卯乙酉,金氣合也;丙辰丙戌,水氣合也。
此十二年者,中運與司天同氣,故曰天符。
承歲為歲直,如丁卯之歲,木承木也;戊午之歲,火承火也;乙酉之歲,金承金也;丙子之歲,水承水也;甲辰甲戌己醜己未之歲,土承土也。
此以年支與歲,同氣相承,故曰歲直,即歲會也。
然不分陽年陰年,但取四正之年為四直承歲,如子午卯酉是也。
惟土無定位,寄王于四季之末,各一十八日有奇,則通論承歲,如辰戌醜未是也,共計八年。
三合為治,言天氣運氣年辰也,凡天符歲會之類,皆不外此三者。
若上中下三氣俱合,乃為太一天符,如乙酉歲金氣三合,戊午歲火氣三合,己醜己未歲土氣三合者是也,共四年。
上詳注,見《圖翼》二卷天符歲會圖說。
) 帝曰:上下相召奈何?(此以下皆明上下相召也。
)鬼臾區曰:寒暑燥濕風火,天之陰陽也,三陰三陽上奉之。
(寒暑燥濕風火,六氣化于天者也,故為天之陰陽。
三陰三陽上奉之,謂厥陰奉風氣,少陰奉火氣,太陰奉濕氣,此三陰也。
少陽奉暑氣,陽明奉燥氣,太陽奉寒氣,此三陽也。
)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陰陽也,生長化收藏下應之。
(木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