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九、刺腰痛
關燈
小
中
大
,三刺以去其病,故曰束脈為三,是即地機穴也。
按:此節雲膝前骨肉分間絡外廉束脈,似指陽明經為散脈,而王氏釋為太陰,若乎有疑;但本篇獨缺太陰刺法,而下文有雲上熱刺足太陰者,若與此相照應,及考之地機穴,主治腰痛,故今從王氏之注。
) 肉裡之脈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則筋急,(肉裡,謂分肉之裡,足少陽脈之所行,陽輔穴也,又名分肉。
少陽者筋其應,咳則相引而痛,故不可以咳,咳則筋縮急也。
)刺肉裡之脈為二,在太陽之外,少陽絕骨之後。
(太陽經之外,少陽絕骨穴之後,即陽輔穴也。
) 腰痛俠脊而痛至頭幾幾然,目KTKT,欲僵仆,刺足太陽中出血。
(幾幾,憑伏貌。
KTKT,目亂不明也。
此皆太陽證,故當刺中出血,即委中穴也。
) 腰痛上寒,刺足太陽、陽明;上熱,刺足厥陰;(上寒上熱,皆以上體言也。
寒刺陽經,去陽分之陰邪;熱刺厥陰,去陰中之風熱也。
)不可以俯仰,刺足少陽;(少陽脈行身之兩側,故俯仰不利者當刺之。
)中熱而喘,刺足少陰,刺中出血。
(少陰主水,水病無以制火,故中熱。
少陰之脈貫肝膈入肺中,故喘。
當刺足之少陰,湧泉、大鐘悉主之。
中義如前。
) 腰痛上寒,不可顧,刺足陽明;上熱,刺足太陰。
(足陽明之脈挾喉嚨,上絡頭項,足太陰合于陽明,上行結于咽,故皆不可左右顧。
王氏曰:上寒,陰市主之。
不可顧,三裡主之。
上熱,地機主之。
)中熱而喘,刺足少陰。
(重出。
)大便難,刺足少陰。
(腎開竅于二陰也。
王氏曰:湧泉主之。
)少腹滿,刺足厥陰。
(厥陰之脈抵少腹也。
王氏曰:太沖主之。
) 如折不可以俯仰,不可舉,刺足太陽。
(足太陽之脈循腰背,故為此諸證。
王氏曰:如折,束骨主之。
不可以俯仰,京骨、昆侖悉主之。
不可舉,申脈、仆參悉主之。
)引脊内廉,刺足少陰。
(脊之内廉,腎脈之所行也,故當刺足少陰。
王氏曰:複溜主之。
) 腰痛引少腹控,不可以仰,刺腰尻交者,兩髁胂上,以月生死為數,發針立已,(此邪客太陰之絡為腰痛也。
控,引也。
,季脅下之空軟處也。
腰尻交者,按王氏雲:即下穴,此足太陰、厥陰、少陽三脈,左右交結于中也。
兩髁胂,謂腰髁骨下堅肉也。
蓋腰髁下尻骨兩旁有四骨空,左右凡八穴,為之八骨。
此太陰腰痛者,當取第四空,即下醪也。
以月死生為數,如《缪刺篇》曰:月生一日一,二日二,漸多之,十五日十五,十六日十四,漸少之也。
按缪刺論曰:邪客于足太陰之絡,令人腰痛引少腹控,不可以仰息。
即此節之義,詳本類前三十。
音秒。
髁,苦瓦切。
胂音申。
)左取右,右取左。
(因脈之左右交結,故宜缪刺如此也。
) 腰痛不可以轉搖,急引陰卵,刺八與痛上,八在腰尻分間。
(《素問·骨空論》。
八者,上、次、中、下,左右共八,俱足太陽經穴,在腰之下,尻之上,筋肉分間陷下處。
音遼。
) 腰痛,痛上寒,取足太陽、陽明;痛上熱,取足厥陰;不可以俯仰,取足少陽。
(《靈樞·雜病篇》。
重出見上文。
)
按:此節雲膝前骨肉分間絡外廉束脈,似指陽明經為散脈,而王氏釋為太陰,若乎有疑;但本篇獨缺太陰刺法,而下文有雲上熱刺足太陰者,若與此相照應,及考之地機穴,主治腰痛,故今從王氏之注。
) 肉裡之脈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則筋急,(肉裡,謂分肉之裡,足少陽脈之所行,陽輔穴也,又名分肉。
少陽者筋其應,咳則相引而痛,故不可以咳,咳則筋縮急也。
)刺肉裡之脈為二,在太陽之外,少陽絕骨之後。
(太陽經之外,少陽絕骨穴之後,即陽輔穴也。
) 腰痛俠脊而痛至頭幾幾然,目KTKT,欲僵仆,刺足太陽中出血。
(幾幾,憑伏貌。
KTKT,目亂不明也。
此皆太陽證,故當刺中出血,即委中穴也。
) 腰痛上寒,刺足太陽、陽明;上熱,刺足厥陰;(上寒上熱,皆以上體言也。
寒刺陽經,去陽分之陰邪;熱刺厥陰,去陰中之風熱也。
)不可以俯仰,刺足少陽;(少陽脈行身之兩側,故俯仰不利者當刺之。
)中熱而喘,刺足少陰,刺中出血。
(少陰主水,水病無以制火,故中熱。
少陰之脈貫肝膈入肺中,故喘。
當刺足之少陰,湧泉、大鐘悉主之。
中義如前。
) 腰痛上寒,不可顧,刺足陽明;上熱,刺足太陰。
(足陽明之脈挾喉嚨,上絡頭項,足太陰合于陽明,上行結于咽,故皆不可左右顧。
王氏曰:上寒,陰市主之。
不可顧,三裡主之。
上熱,地機主之。
)中熱而喘,刺足少陰。
(重出。
)大便難,刺足少陰。
(腎開竅于二陰也。
王氏曰:湧泉主之。
)少腹滿,刺足厥陰。
(厥陰之脈抵少腹也。
王氏曰:太沖主之。
) 如折不可以俯仰,不可舉,刺足太陽。
(足太陽之脈循腰背,故為此諸證。
王氏曰:如折,束骨主之。
不可以俯仰,京骨、昆侖悉主之。
不可舉,申脈、仆參悉主之。
)引脊内廉,刺足少陰。
(脊之内廉,腎脈之所行也,故當刺足少陰。
王氏曰:複溜主之。
) 腰痛引少腹控,不可以仰,刺腰尻交者,兩髁胂上,以月生死為數,發針立已,(此邪客太陰之絡為腰痛也。
控,引也。
,季脅下之空軟處也。
腰尻交者,按王氏雲:即下穴,此足太陰、厥陰、少陽三脈,左右交結于中也。
兩髁胂,謂腰髁骨下堅肉也。
蓋腰髁下尻骨兩旁有四骨空,左右凡八穴,為之八骨。
此太陰腰痛者,當取第四空,即下醪也。
以月死生為數,如《缪刺篇》曰:月生一日一,二日二,漸多之,十五日十五,十六日十四,漸少之也。
按缪刺論曰:邪客于足太陰之絡,令人腰痛引少腹控,不可以仰息。
即此節之義,詳本類前三十。
音秒。
髁,苦瓦切。
胂音申。
)左取右,右取左。
(因脈之左右交結,故宜缪刺如此也。
) 腰痛不可以轉搖,急引陰卵,刺八與痛上,八在腰尻分間。
(《素問·骨空論》。
八者,上、次、中、下,左右共八,俱足太陽經穴,在腰之下,尻之上,筋肉分間陷下處。
音遼。
) 腰痛,痛上寒,取足太陽、陽明;痛上熱,取足厥陰;不可以俯仰,取足少陽。
(《靈樞·雜病篇》。
重出見上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