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九、刺腰痛

關燈
,故其痛如引帶、如折腰也。

    太陽之脈絡腎,腎志恐,故善恐。

    中,即委中穴也。

    上文言外廉之橫脈,此言中結絡,治稍不同耳。

    已,止針也。

    ) 同陰之脈令人腰痛,痛如小錘居其中,怫然腫,(足少陽之别,絡于厥陰,并經下絡足跗,故曰同陰之脈。

    如小錘居其中,痛而重也。

    怫然,怒意,言腫突如怒也。

    錘音槌。

    怫音佛。

    )
刺同陰之脈,在外踝上絕骨之端,為三。

    (即足少陽陽輔穴也。

    )
陽維之脈令人腰痛,痛上怫然腫,(陽維,奇經之一也,陽脈相維交會之脈,故曰陽維,)刺陽維之脈,脈與太陽合下間,去地一尺所。

    (陽維脈氣所發,别于金門而上行,故與足太陽合于下間,去地一尺所,即承山穴也。

    )
衡絡之脈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則恐仆,得之舉重傷腰,衡絡絕,惡血歸之,(衡,橫也。

    足太陽之外絡,自腰中橫出髀外後廉,而下合于中,故曰衡絡。

    若舉重傷腰,則橫絡阻絕而惡血歸之,乃為腰痛。

    )
刺之在陽,筋之間,上數寸,衡居,為二,出血。

    (陽,即足太陽之委陽穴,在血上外廉兩筋間,故雲上數寸。

    衡居,并居也,即殷門穴。

    二穴皆當出血。

    )
會陰之脈令人腰痛,痛上漯漯然汗出,汗幹令人欲飲,飲已欲走,(會陰,任脈穴也,在大便前,小便後,任、沖、督三脈所會,故曰會陰。

    任由此行腹,督由此行背,故令人腰痛。

    邪在陰分,故漯漯然汗出。

    汗幹而液亡,故令人欲飲。

    飲多則陰氣下溢,故欲走也。

    漯音磊。

    )
刺直陽之脈上三,在跷上下,五寸橫居,視其盛者出血。

    (直陽,謂足太陽正經之脈,俠脊貫臀,下至中,循過外踝之後,徑直而行者,故曰直陽。

    跷為陽跷,即申脈也。

    ,即委中也。

    此脈上之穴,在跷之上,之下,相去約五寸而橫居其中,則承筋穴也。

    或左或右,視其血絡之盛者,刺出其血。

    )
飛陽之脈令人腰痛,痛上怫怫然,甚則悲以恐,(飛陽,足太陽之絡穴,别走少陰者也,故為腰痛。

    痛上怫怫然,言痛狀如嗔憤也。

    足太陽之脈絡腎,其别者當心入散,故甚則悲以恐,悲生于心,恐生于腎也。

    )
刺飛陽之脈,在内踝上五寸,少陰之前,與陰維之會。

    (在内踝上五寸、少陰之前者,即陰維之會,築賓穴也。

    亦同治飛陽之腰痛者。

    )
昌陽之脈,令人腰痛,痛引膺,目KTKT然,甚則反折,舌卷不能言,(昌陽,即足少陰之複溜也。

    少陰屬腎,故為腰痛。

    腎脈注胸中,故痛引于膺。

    腎之精為瞳子,故目KTKT然。

    少陰合于太陽,故反折。

    腎脈循喉嚨,故舌卷不能言。

    )
刺内筋為二,在内踝上,大筋前,太陰後,上踝二寸所。

    (内筋,筋之内也,即複溜穴,在足太陰經之後,内踝上二寸所,此陰跷之也。

    )
散脈令人腰痛而熱,熱甚生煩,腰下如有橫木居其中,甚則遺溲,(散脈,足太陰之别也,散行而上,故以名焉。

    其脈循股入腹,結于腰髁下骨空中,故病則腰下如有橫木居其中,甚乃遺溲也。

    )
刺散脈在膝前,骨肉分間,絡外廉,束脈為三。

    (膝前,膝内側之前也。

    骨肉分間,謂膝内輔骨下廉,肉之兩間也。

    絡外廉者,太陰之絡,色青而見者也。

    輔骨之下,後有大筋退出膝之骨,令其連屬,取此系束之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