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缪刺巨刺

關燈
以為數也。

    故自初一至十五,月日以盈,為之生數,當日增一,一即一刺也,至十五日,漸增至十五矣。

    自十六至三十日,月日以縮,為之死數,當日減一刺,故十六日止十四,減至月終,唯一刺矣。

    蓋每日一刺,以朔望為進止也。

    ) 邪客于足陽跷之脈,令人目痛從内始。

    (陰陽跷脈,俱起于足跟,其氣上行,皆屬于目内,故病如此。

    )
刺外踝之下半寸所各二,左刺右,右刺左,如行十裡頃而已。

    (外踝之下半寸所,足太陽申脈也,陽跷所生,故宜刺之。

    )
人有所堕墜,惡血留内,腹中滿脹,不得前後。

    先飲利藥,此上傷厥陰之脈,下傷少陰之絡,刺足内踝之下、然骨之前血脈出血,(先飲利藥,逐留内之瘀血也。

    凡堕墜者,必病在筋骨,故上傷厥陰之脈,肝主筋也;下傷少陰之絡,腎主骨也。

    刺然骨之前出血,即少陰絡也。

    )
刺足跗上動脈;(足厥陰之,太沖穴也。

    按:王氏謂為陽明之沖陽,似與此無涉。

    )
不已,刺三毛上各一,見血立已,左刺右,右刺左。

    (足厥陰之井,大敦穴也。

    )
善悲驚不樂,刺如右方。

    (堕跌傷陰,神氣散失,故善悲驚不樂。

    )
邪客于手陽明之絡,令人耳聾,時不聞音。

    (手陽明之别者入耳,故為耳聾。

    )
刺手大指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葉各一,立聞;(手陽明之井,商陽穴也。

    )
不已,刺中指爪甲上與肉交者,立聞。

    (中指爪甲上,手厥陰之井,中沖穴也。

    以心主之脈出耳後,合少陽完骨之下,故宜取之。

    )
其不時聞者,不可刺也。

    (時或有聞者,尚為可治;其不聞者,絡氣已絕,刺亦無益,故不可刺也。

    )
耳中生風者,亦刺之如此數,左刺右,右刺左。

    (耳中如風聲者,雖聾猶有所聞,故宜刺如前數,當左右缪取之。

    )
凡痹往來,行無常處者,在分肉間痛而刺之。

    以月死生為數,用針者随氣盛衰以為數,針過其日數則脫氣,不及日數則氣不瀉,左刺右,右刺左,病已止;不已,複刺之如法。

    (在分肉間痛而刺之,謂随痛所在,求其絡而缪刺之也。

    )
月生一日一,二日二,漸多之,十五日十五;十六日十四,漸少之。

    (此即月死生之數,義如前。

    按:本篇以月死生為數,如上節曰:用針者随氣盛衰以為數,針過其日數則脫氣,不及日數則氣不瀉。

    此氣候之刺數也。

    觀前二十九章曰:厥陰少陽,日一取之;太陰陽明,日二取之;少陰太陽,二日一取之。

    此又諸經亦有刺數。

    當與此參酌為用而别其盛衰,庶乎盡善。

    )
邪客于足陽明之絡,令人鼽衄上齒寒。

    (足陽明之脈,起于鼻之交中,下循鼻外入上齒,故絡病如此。

    )
刺足中趾次趾爪甲上,與肉交者各一,左刺右,右刺左。

    (中趾次趾,皆足陽明所出之經,即厲兌穴次也。

    )
邪客于足少陽之絡,令人脅痛不得息,咳而汗出。

    (足少陽支者下胸中,貫膈循脅肋,故為此病。

    )
刺足小趾次趾爪甲上,與肉交者各一,(足少陽之井竅陰穴也。

    )
不得息立已,汗出立止,咳者溫衣飲食一日已,左刺右,右刺左,病立已;不已,複刺如法。

    (溫衣飲食,言飲食俱宜暖也。

    )
邪客于足少陰之絡,令人嗌痛不可内食,無故善怒,氣上走贲上。

    (足少陰之脈循喉嚨,故嗌痛不可内食。

    其别者并經上走于心包,故善怒而氣上走于贲門之上。

    蓋邪在少陰,腎水必虛,陰火上熾,故為嗌痛善怒等病。

    内,納同。

    贲,奔、秘二音。

    )
刺足下中央之脈各三,凡六刺,立已,左刺右,右刺左。

    (足下中央,少陰之井,湧泉穴也。

    左右俱痛者,各刺三。

    痛在一邊者,缪刺之。

    )
嗌中腫,不能内唾,時不能出唾者,刺然骨之前出血,立已,左刺右,右刺左。

    (然骨之前;足少陰之荥,然谷穴也。

    )
邪客于足太陰之絡,令人腰痛,引少腹控,不可以仰息。

    (足太陰之脈絡,上入腹,布胸脅而筋着于脊,故為病如此。

    控,引也。

    ,季脅下也。

    )
刺腰尻之解,兩胂之上是腰俞,以月死生為數,發針立已,左刺右,右刺左。

    (腰尻骨解兩胂之上者,督脈腰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