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缪刺巨刺
關燈
小
中
大
(《素問·缪刺論》全)
黃帝問曰:餘聞缪刺,未得其意,何謂缪刺?(缪,異也。
左病刺右,右病刺左,刺異其處,故曰缪刺,治奇邪之在絡者也。
)岐伯對曰: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孫脈,留而不去,入舍于絡脈,留而不去,入舍于經脈,内連五髒,散于腸胃,陰陽俱感,五髒乃傷,此邪之從皮毛而入,極于五髒之次也,如此則治其經焉。
(邪氣自淺入深而極于五髒之次者,當治其經。
治經者,十二經穴之正刺也,尚非缪刺之謂。
)今邪客于皮毛,入舍于孫絡,留而不去,閉塞不通,不得入于經,流溢于大絡而生奇病也。
(大絡者,十二經支别之絡也。
病在支絡,行不由經,故曰奇邪。
)夫邪客大絡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與經相幹,而布于四末,其氣無常處,不入于經俞,命曰缪刺。
(支而橫者為絡,邪客于大絡,故左注右,右注左。
布于四末而氣無常處,故當治以缪刺。
)帝曰:願聞缪刺以左取右、以右取左奈何?其與巨刺何以别之?岐伯曰:邪客于經,左盛則右病,右盛則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已而右脈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必中其經,非絡脈也。
(缪刺之法以左取右,以右取左,巨刺亦然。
但巨刺者,刺大經者也,故曰巨刺。
缪刺者,刺其大絡,異于經者也,故曰缪刺。
皆以治病之左右移易者。
巨刺義出前第五章。
)故絡病者,其痛與經脈缪處,故命曰缪刺。
(絡淺經深,絡橫經直,故其病缪處也。
) 帝曰:願聞缪刺奈何?取之何如?岐伯曰:邪客于足少陰之絡,令人卒心痛暴脹,胸脅支滿。
(足少陰别絡,并本經上腎,從腎上貫肝膈,走于心包,故病如此。
)無積者,刺然骨之前出血,如食頃而已;(疾雖如上而内無積聚者,刺然骨之前,即足少陰之荥,然谷穴也。
食頃,一飯頃也。
後仿此。
王氏曰:刺此多出血,令人立饑欲食。
)不已,左取右,右取左。
(如病不已,在左者取右然谷,在右者取左然谷,此即缪刺之法也。
餘準此。
)病新發者,取五日已。
(病新發者,邪未深也,雖不即愈,亦不過五日而已矣。
) 邪客于手少陽之絡,令人喉痹舌卷,口幹心煩,臂外廉痛,手不及頭。
(手少陽之支别,上出缺盆,上項,注胸中,合心主;其經出臂外兩骨之間,貫肘上肩,故病如此。
)刺手中指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葉各一,(中指當作小指,謂手少陽之井,關沖穴也。
左右皆刺,故言各一。
,委、偉二音,刺瘢也。
)壯者立已,老者有頃已,左取右,右取左,此新病數日已。
(上言左右各一,以左右俱病也。
此言左取右、右取左,以病有偏着也。
皆缪刺之法。
後準此。
新病數日已,蓋言有不即已者,若系新病,亦不出數日而已也。
) 邪客于足厥陰之絡,令人卒疝暴痛。
(足厥陰之别,循胫上睾結于莖,故為疝痛。
)刺足大趾爪甲上,與肉交者各一,(此足厥陰之井,大敦穴也。
)男子立已,女子有頃已,左取右,右取左。
(男陽女陰,陽氣至速,陰氣至遲也。
) 邪客于足太陽之絡,令人頭項肩痛。
(足太陽支者,從巅下行,還出别下項,循肩膊内,故為是病。
)刺足小趾爪甲上,與肉交者各一,立已;(足太陽之井,至陰穴也。
)不已,刺外踝下三,左取右,右取左,如食頃已。
(外踝下足太陽之,金門穴也。
三,三刺也。
一日一刺,得效乃已。
食頃義見前。
) 邪客于手陽明之絡,令人氣滿胸中,喘息而支,胸中熱。
(手陽明之脈,下入缺盆,絡肺下膈,其支者從缺盆上頸,故為此病。
)刺手大指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葉各一,左取右,右取左,如食頃已。
(手陽明之井,商陽穴也。
) 邪客于臂掌之間,不可得屈。
刺其踝後,(邪客于臂掌之間,手厥陰經也。
踝後者,以兩踝言,踝中之後,則内關也。
内關為手厥陰之絡,故當取之。
)先以指按之痛乃刺之。
以月死生為數,月生一日一,二日二,十五日十五,十六日十四。
(月之死生,随日盈縮
左病刺右,右病刺左,刺異其處,故曰缪刺,治奇邪之在絡者也。
)岐伯對曰: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孫脈,留而不去,入舍于絡脈,留而不去,入舍于經脈,内連五髒,散于腸胃,陰陽俱感,五髒乃傷,此邪之從皮毛而入,極于五髒之次也,如此則治其經焉。
(邪氣自淺入深而極于五髒之次者,當治其經。
治經者,十二經穴之正刺也,尚非缪刺之謂。
)今邪客于皮毛,入舍于孫絡,留而不去,閉塞不通,不得入于經,流溢于大絡而生奇病也。
(大絡者,十二經支别之絡也。
病在支絡,行不由經,故曰奇邪。
)夫邪客大絡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與經相幹,而布于四末,其氣無常處,不入于經俞,命曰缪刺。
(支而橫者為絡,邪客于大絡,故左注右,右注左。
布于四末而氣無常處,故當治以缪刺。
)帝曰:願聞缪刺以左取右、以右取左奈何?其與巨刺何以别之?岐伯曰:邪客于經,左盛則右病,右盛則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已而右脈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必中其經,非絡脈也。
(缪刺之法以左取右,以右取左,巨刺亦然。
但巨刺者,刺大經者也,故曰巨刺。
缪刺者,刺其大絡,異于經者也,故曰缪刺。
皆以治病之左右移易者。
巨刺義出前第五章。
)故絡病者,其痛與經脈缪處,故命曰缪刺。
(絡淺經深,絡橫經直,故其病缪處也。
) 帝曰:願聞缪刺奈何?取之何如?岐伯曰:邪客于足少陰之絡,令人卒心痛暴脹,胸脅支滿。
(足少陰别絡,并本經上腎,從腎上貫肝膈,走于心包,故病如此。
)無積者,刺然骨之前出血,如食頃而已;(疾雖如上而内無積聚者,刺然骨之前,即足少陰之荥,然谷穴也。
食頃,一飯頃也。
後仿此。
王氏曰:刺此多出血,令人立饑欲食。
)不已,左取右,右取左。
(如病不已,在左者取右然谷,在右者取左然谷,此即缪刺之法也。
餘準此。
)病新發者,取五日已。
(病新發者,邪未深也,雖不即愈,亦不過五日而已矣。
) 邪客于手少陽之絡,令人喉痹舌卷,口幹心煩,臂外廉痛,手不及頭。
(手少陽之支别,上出缺盆,上項,注胸中,合心主;其經出臂外兩骨之間,貫肘上肩,故病如此。
)刺手中指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葉各一,(中指當作小指,謂手少陽之井,關沖穴也。
左右皆刺,故言各一。
,委、偉二音,刺瘢也。
)壯者立已,老者有頃已,左取右,右取左,此新病數日已。
(上言左右各一,以左右俱病也。
此言左取右、右取左,以病有偏着也。
皆缪刺之法。
後準此。
新病數日已,蓋言有不即已者,若系新病,亦不出數日而已也。
) 邪客于足厥陰之絡,令人卒疝暴痛。
(足厥陰之别,循胫上睾結于莖,故為疝痛。
)刺足大趾爪甲上,與肉交者各一,(此足厥陰之井,大敦穴也。
)男子立已,女子有頃已,左取右,右取左。
(男陽女陰,陽氣至速,陰氣至遲也。
) 邪客于足太陽之絡,令人頭項肩痛。
(足太陽支者,從巅下行,還出别下項,循肩膊内,故為是病。
)刺足小趾爪甲上,與肉交者各一,立已;(足太陽之井,至陰穴也。
)不已,刺外踝下三,左取右,右取左,如食頃已。
(外踝下足太陽之,金門穴也。
三,三刺也。
一日一刺,得效乃已。
食頃義見前。
) 邪客于手陽明之絡,令人氣滿胸中,喘息而支,胸中熱。
(手陽明之脈,下入缺盆,絡肺下膈,其支者從缺盆上頸,故為此病。
)刺手大指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葉各一,左取右,右取左,如食頃已。
(手陽明之井,商陽穴也。
) 邪客于臂掌之間,不可得屈。
刺其踝後,(邪客于臂掌之間,手厥陰經也。
踝後者,以兩踝言,踝中之後,則内關也。
内關為手厥陰之絡,故當取之。
)先以指按之痛乃刺之。
以月死生為數,月生一日一,二日二,十五日十五,十六日十四。
(月之死生,随日盈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