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厥逆

關燈
(天人之道皆然也。

    )此人者質壯,以秋冬奪于所用,下氣上争不能複,精氣溢下,邪氣因從之而上也,(質壯者有所恃,當秋冬陰勝之時,必多情欲之用,以奪腎中之精氣,精虛于下則取足于上,故下氣上争也。

    去者太過,生者不及,故不能複也。

    精溢則氣去,氣去則陽虛,陽虛則陰勝為邪,故寒氣因而上逆矣。

    )
氣因于中,(氣即上文之精氣邪氣也。

    精氣之原,本于水谷,水谷之化,出于脾胃,故凡病為寒厥,為下氣上争,為精氣溢下,皆氣因于中也。

    然水谷在胃,命門在腎。

    以精氣言,則腎精之化因于胃;以火土言,則土中陽氣根于命門。

    陰陽颠倒,互有所關,故上文雲厥起于下,此雲氣因于中,正以明上下相因之義。

    )
陽氣衰不能滲營其經絡,陽氣日損,陰氣獨在,故手足為之寒也。

    (陽氣者,即陽明胃氣也。

    四肢皆禀氣于胃,故陽虛于中,則不能滲營經絡而手足寒也。

    )
帝曰:熱厥何如而然也?(厥之将發,手足皆熱者,是為熱厥。

    )
岐伯曰:酒入于胃,則絡脈滿而經脈虛。

    (酒為熱谷之液,其氣悍而疾,故先充絡脈。

    絡滿而經虛者,酒能傷陰,陽盛則陰衰也。

    酒之詳義,見經絡類六及藏象類二十一。

    )
脾主為胃行其津液者也,陰氣虛則陽氣入,陽氣入則胃不和,胃不和則精氣竭,精氣竭則不營其四肢也。

    (脾主為胃行其津液,故酒入于胃,必歸于脾。

    濕熱在脾,則脾陰虛,陽獨亢,而胃不和矣。

    脾胃俱病則精氣竭,故不能營其經絡四肢也。

    )
此人必數醉若飽以入房,氣聚于脾中不得散,酒氣與谷氣相搏,熱盛于中,故熱遍于身,内熱而溺赤也。

    夫酒氣盛而悍,腎氣日衰,陽氣獨勝,故手足為之熱也。

    (數醉若飽入房者,既傷其脾,複傷其腎,皆陰虛也,故手足為熱。

    按:本篇寒熱二厥:一由恃壯以秋冬奪于所用,故陽氣衰而為寒厥;一由數醉若飽入房,故精氣竭而為熱厥。

    二者皆因于酒色,緻傷真元,乃為是病,故本篇首言其所由然,則厥之重輕,于茲可見矣。

    )
帝曰:厥或令人腹滿,或令人暴不知人,或至半日,遠至一日,乃知人者何也?(暴不知人,猝然昏愦也。

    )
岐伯曰:陰氣盛于上則下虛,下虛則腹脹滿;(陰氣盛于上,則不守于下,故下虛。

    陰虛于下,則脾腎之氣不化,故腹為脹滿。

    )
陽氣盛于上則下氣重上而邪氣逆,逆則陽氣亂,陽氣亂則不知人也。

    (重,并也。

    邪氣,氣失常也。

    陽氣盛于上,則下氣并而上行,并則逆,逆則亂,陽氣亂則神明失守,故暴不知人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