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宣明五氣

關燈
篇》曰:恐懼而不解則傷精。

    )并于腎則恐,(氣并于腎而乘心之虛,則為恐。

    《本神篇》曰:心怵惕思慮則傷神,神傷則恐懼自失。

    )
是謂五并,虛而相并者也。

    (髒氣有不足,則勝氣得相并也。

    《九針論》曰:五精之氣并于髒也。

    )
五髒所惡:心惡熱,(心本屬火,過熱則病,故惡熱。

    )
肺惡寒,(肺屬金而主皮毛,金寒則病,故惡寒。

    )
肝惡風,(肝屬木,其應風,感風則傷筋,故惡風。

    )
脾惡濕,(脾屬土,其應濕,濕勝則傷肌肉,故惡濕。

    )
腎惡燥,(腎屬水而藏精,燥勝則傷精,故惡燥)

    是謂五惡。

     五髒化液:心為汗,(心主血,汗則血之餘也。

    )
肺為涕,(涕出于鼻,肺之竅也。

    )
肝為淚,(淚出于目,肝之竅也。

    )
脾為涎,(涎出于口,脾之竅也。

    )
腎為唾,(唾生于舌下,足少陰腎脈循喉嚨挾舌本也。

    )
是謂五液。

     五味所禁:辛走氣,氣病無多食辛;(辛能散氣也。

    )
鹹走血,血病無多食鹹;(血得鹹則凝結不流也。

    《五味論》曰:血與鹹相得則凝。

    詳氣味類三。

    )
苦走骨,骨病無多食苦;(苦性沉降,陰也;骨屬腎,亦陰也。

    骨得苦,則沉陰益甚,骨重難舉矣,故骨病者禁苦。

    《五味論》曰:苦走骨,多食之令人變嘔。

    上二節,按《九針論》曰:苦走血,病在血,無食苦;鹹走骨,病在骨,無食鹹。

    與此稍異,蓋火化苦,故走血,水化鹹,故走骨,義亦當然也。

    )
甘走肉,肉病無多食甘;(甘能緩中,善生脹滿,故肉病者無多食甘。

    《五味論》曰:甘走肉,多食之令人心,,美本切。

    )
酸走筋,筋病無多食酸;(酸能收縮,故病在筋者無多食酸。

    《五味論》曰: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

    )
是謂五禁,無令多食。

    (《九針論》曰:口嗜而欲食之,不可多也,必自裁也,命曰五裁。

    )
五病所發:陰病發于骨,(骨屬腎,腎者陰中之陰也。

    )
陽病發于血,(血屬心,心者陽中之陽也。

    )
陰病發于肉,(肉屬脾,脾者陰中之至陰也。

    )
陽病發于冬,(陰勝則陽病也。

    )
陰病發于夏,(陽勝則陰病也。

    )
是謂五發。

    (按:《九針論》尚有以味發于氣一句,蓋食入于陰,則長氣于陽,故味發于氣也。

    )
五邪所亂:邪入于陽則狂,(邪入陽分,則為陽邪,邪熱熾盛,故病為狂。

    《生氣通天論》曰:陰不勝其陽,則脈流薄疾,并乃狂。

    )
邪入于陰則痹,(邪入陰分,則為陰邪,陰盛則血脈凝澀不通,故病為痹,《壽夭剛柔篇》曰:病在陰命曰痹。

    《九針論》曰:邪入于陰,則為血痹。

    )
搏陽則為巅疾,(搏,擊也。

    巅,癫也。

    邪搏于陽,則陽氣受傷,故為癫疾。

    上文言邪入于陽則狂者,邪助其陽,陽之實也。

    此言搏陽則為巅疾者,邪伐其陽,陽之虛也。

    故有為狂為巅之異。

    《九針論》曰:邪入于陽,轉則為癫疾。

    言轉入陰分,故為癫也。

    )
搏陰則為喑,(邪搏于陰,則陰氣受傷,故聲為喑啞。

    陰者,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