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陰陽貴賤合病
關燈
小
中
大
)二陽為衛,(捍衛諸經陽氣也。
) 一陽為紀。
(紀于二陽之間,即《陰陽離合論》少陽為樞之義。
)三陰為母,(太陰滋養諸經,故稱為母。
)二陰為雌,(少陰屬水,水能生物,故曰雌,亦上文二陰為裡之義。
)一陰為獨使。
(使者,交通終始之謂。
陰盡陽生,惟厥陰主之,故為獨使。
) 二陽一陰,陽明主病,不勝一陰,脈軟而動,九竅皆沉。
(此下言諸經合病有勝制也。
二陽,土也。
一陰,木也。
陽明厥陰相薄,則肝邪侮胃,故陽明主病,不勝一陰。
脈軟者,胃氣也。
動者,肝氣也。
土受木邪,則軟而兼動也。
九竅之氣,皆陽明所及,陽明病則胃氣不行,故九竅皆為沉滞不通利矣。
)三陽一陰,太陽脈勝,一陰不能止,内亂五髒,外為驚駭。
(三陽一陰,膀胱與肝合病也。
肝木生火,而膀胱以寒水侮之,故太陽脈勝。
一陰肝氣雖強,不能禁止,由是而風寒相挾,内亂五髒,肝氣受傷,故發為驚駭之病。
)二陰二陽,病在肺,少陰脈沉,勝肺傷脾,外傷四肢。
(二陰,手少陰也。
二陽,足陽明也。
少陰為心火之髒,火邪則傷金,故病在肺。
陽明為胃土之腑,土邪必傷水,故足少陰之脈沉。
沉者,氣衰不振之謂。
然胃為脾腑,脾主四肢,火既勝肺,胃複連脾,脾病則四肢亦病矣。
)二陰二陽皆交至,病在腎,罵詈妄行,巅疾為狂。
(二陰之至,邪在腎也。
二陽之至,邪在胃也。
水土之邪交至,則土勝水虧,水虧則陰不勝陽,故病在腎。
土勝則陽明邪實,故罵詈妄行,巅疾為狂。
)二陰一陽,病出于腎,陰氣客遊于心脘,下空竅堤閉塞不通,四肢别離。
(二陰,腎也。
一陽,三焦也。
腎與三焦合病,則相火受水之制,故病出于腎。
腎脈之支者,從肺出絡心,注胸中,故陰氣盛則客遊于心脘也。
陰邪自下而上,陽氣不能下行,故下焦空竅若有堤障而閉塞不通。
清陽實四肢,陽虛則四肢不為用,狀若别離于身者矣。
)一陰一陽代絕,此陰氣至心,上下無常,出入不知,喉咽幹燥,病在土脾。
(一陰,足厥陰肝也。
一陽,足少陽膽也。
代絕者,二髒氣傷,脈來變亂也。
肝膽皆木,本生心火,病以陽衰,則陰氣至心矣。
然木病從風,善行數變,故或上或下,無有常處,或出或入,不知由然。
其為喉咽幹燥者,蓋咽為肝膽之使,又脾脈結于咽也,故病在土脾。
正以風木之邪,必克土耳。
)二陽三陰至陰皆在,陰不過陽,陽氣不能止陰,陰陽并絕,浮為血瘕,沉為膿,陰陽皆壯,下至陰陽。
(二陽,胃也。
三陰,肺也。
至陰,脾也。
皆在,皆病也。
脾胃相為表裡,病則倉廪不化;肺布氣于髒腑,病則治節不行。
故緻陰不過陽,則陰自為陰,不過入于陽分也。
陽氣不能止陰,則陽自為陽,不留止于陰分也。
若是者,無複交通,陰陽并絕矣。
故脈浮者病當在外而為血瘕,脈沉者病當在内而為膿,正以陰陽表裡不相交通,故脈證之反若此。
至若陰陽皆壯,則亢而為害,或以孤陰,或以孤陽,病之所及,下至陰陽。
蓋男為陽道,女為陰器,隐曲不調,俱成大病也。
)上合昭昭,下合冥冥,診決死生之期,遂至歲首。
(昭昭可見,冥冥可測,有陰陽之道在也。
故欲決死生之期者,必當求至歲首。
如甲巳之年,丙寅作首,則二月丁卯,三月戊辰;子午之年,君火司天,則初氣太陽,二氣厥陰之類。
以次求之,則五行衰王,可得其逆順之期矣。
)
) 一陽為紀。
(紀于二陽之間,即《陰陽離合論》少陽為樞之義。
)三陰為母,(太陰滋養諸經,故稱為母。
)二陰為雌,(少陰屬水,水能生物,故曰雌,亦上文二陰為裡之義。
)一陰為獨使。
(使者,交通終始之謂。
陰盡陽生,惟厥陰主之,故為獨使。
) 二陽一陰,陽明主病,不勝一陰,脈軟而動,九竅皆沉。
(此下言諸經合病有勝制也。
二陽,土也。
一陰,木也。
陽明厥陰相薄,則肝邪侮胃,故陽明主病,不勝一陰。
脈軟者,胃氣也。
動者,肝氣也。
土受木邪,則軟而兼動也。
九竅之氣,皆陽明所及,陽明病則胃氣不行,故九竅皆為沉滞不通利矣。
)三陽一陰,太陽脈勝,一陰不能止,内亂五髒,外為驚駭。
(三陽一陰,膀胱與肝合病也。
肝木生火,而膀胱以寒水侮之,故太陽脈勝。
一陰肝氣雖強,不能禁止,由是而風寒相挾,内亂五髒,肝氣受傷,故發為驚駭之病。
)二陰二陽,病在肺,少陰脈沉,勝肺傷脾,外傷四肢。
(二陰,手少陰也。
二陽,足陽明也。
少陰為心火之髒,火邪則傷金,故病在肺。
陽明為胃土之腑,土邪必傷水,故足少陰之脈沉。
沉者,氣衰不振之謂。
然胃為脾腑,脾主四肢,火既勝肺,胃複連脾,脾病則四肢亦病矣。
)二陰二陽皆交至,病在腎,罵詈妄行,巅疾為狂。
(二陰之至,邪在腎也。
二陽之至,邪在胃也。
水土之邪交至,則土勝水虧,水虧則陰不勝陽,故病在腎。
土勝則陽明邪實,故罵詈妄行,巅疾為狂。
)二陰一陽,病出于腎,陰氣客遊于心脘,下空竅堤閉塞不通,四肢别離。
(二陰,腎也。
一陽,三焦也。
腎與三焦合病,則相火受水之制,故病出于腎。
腎脈之支者,從肺出絡心,注胸中,故陰氣盛則客遊于心脘也。
陰邪自下而上,陽氣不能下行,故下焦空竅若有堤障而閉塞不通。
清陽實四肢,陽虛則四肢不為用,狀若别離于身者矣。
)一陰一陽代絕,此陰氣至心,上下無常,出入不知,喉咽幹燥,病在土脾。
(一陰,足厥陰肝也。
一陽,足少陽膽也。
代絕者,二髒氣傷,脈來變亂也。
肝膽皆木,本生心火,病以陽衰,則陰氣至心矣。
然木病從風,善行數變,故或上或下,無有常處,或出或入,不知由然。
其為喉咽幹燥者,蓋咽為肝膽之使,又脾脈結于咽也,故病在土脾。
正以風木之邪,必克土耳。
)二陽三陰至陰皆在,陰不過陽,陽氣不能止陰,陰陽并絕,浮為血瘕,沉為膿,陰陽皆壯,下至陰陽。
(二陽,胃也。
三陰,肺也。
至陰,脾也。
皆在,皆病也。
脾胃相為表裡,病則倉廪不化;肺布氣于髒腑,病則治節不行。
故緻陰不過陽,則陰自為陰,不過入于陽分也。
陽氣不能止陰,則陽自為陽,不留止于陰分也。
若是者,無複交通,陰陽并絕矣。
故脈浮者病當在外而為血瘕,脈沉者病當在内而為膿,正以陰陽表裡不相交通,故脈證之反若此。
至若陰陽皆壯,則亢而為害,或以孤陰,或以孤陽,病之所及,下至陰陽。
蓋男為陽道,女為陰器,隐曲不調,俱成大病也。
)上合昭昭,下合冥冥,診決死生之期,遂至歲首。
(昭昭可見,冥冥可測,有陰陽之道在也。
故欲決死生之期者,必當求至歲首。
如甲巳之年,丙寅作首,則二月丁卯,三月戊辰;子午之年,君火司天,則初氣太陽,二氣厥陰之類。
以次求之,則五行衰王,可得其逆順之期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