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湯液醪醴病為本工為标
關燈
小
中
大
易,及其病成,則良工稱為逆矣。
然良工之治,既雲得法而至數弗失,親戚之聞見極熟而聲色無差,宜乎無不速愈者,而顧使其直至于精壞神去而病不能愈,亦何暇治之不早乎?暇,言慢事也。
)岐伯曰:病為本,工為标,标本不得,邪氣不服,此之謂也。
(病必得醫而後愈,故病為本,工為标。
然必病與醫相得,則情能相浃,才能勝任,庶乎得濟而病無不愈。
惟是用者未必良,良者未必用,是為标本不相得,不相得則邪氣不能平服,而病之不愈者以此也。
又如五髒别論曰:拘于鬼神者,不可與言至德。
惡于針石者,不可與言至巧。
病不許治者,病必不治,治之無功矣。
又如脈色類不失人情詳按,皆标本不得之謂。
)帝曰:其有不從毫毛生,而五髒陽已竭也,津液充郭,其魄獨居,孤精于内,氣耗于外,形不可與衣相保,此四極急而動中,是氣拒于内而形施于外,治之奈何?(不從毫皮生,病生于内也。
五髒陽已竭,有陰無陽也。
津液,水也。
郭,形體胸腹也。
脹論曰:夫胸腹,髒腑之郭也。
凡陰陽之要,陰無陽不行,水無氣不化,故靈蘭秘典論曰:氣化則能出矣。
今陽氣既竭,不能通調水道,故津液妄行,充于郭也。
魄者陰之屬,形雖充而氣則去,故其魄獨居也。
精中無氣,則孤精于内。
陰内無陽,則氣耗于外。
三焦閉塞,水道不通,皮膚脹滿,身體羸敗,故形不可與衣相保也。
四肢者諸陽之本,陽氣不行,故四極多陰而脹急也。
脹由陰滞,以胃中陽氣不能制水,而肺腎俱病,喘咳繼之,故動中也。
此以陰氣格拒于内,故水脹形施于外而為是病。
)岐伯曰:平治于權衡。
(平治之法當如權衡者,欲得其平也。
且水脹一證,其本在腎,其标在肺。
如五髒陽已竭、魄獨居者,其主在肺,肺主氣,氣須何法以化之?津液充郭,孤精于内,其主在腎,腎主水,水須何法以平之?然肺金生于脾,腎水制于土,故治腫脹者,必求脾肺腎三髒,随盛衰而治得其平,是為權衡之道也。
)去宛陳,是以微動四極,溫衣,缪刺其處,以複其形。
開鬼門,潔淨府,精以時服,五陽已布,疏滌五髒,故精自生,形自盛,骨肉相保,巨氣乃平。
帝曰:善。
(宛,積也。
陳,久也。
,斬草也。
謂去其水氣之陳積,欲如斬草而漸除之也。
四極,四肢也。
微動之,欲其流通而氣易行也。
溫衣,欲助其肌表之陽而陰凝易散也。
然後缪刺之,以左取右,以右取左,而去其大絡之留滞也。
鬼門,汗空也,肺主皮毛,其藏魄,陰之屬也,故曰鬼門。
淨府,膀胱也,上無入孔而下有出竅,滓穢所不能入,故曰淨府。
邪在表者散之,在裡者化之,故曰開鬼門、潔淨府也。
水氣去則真精服。
服,行也。
陰邪除則五陽布。
五陽,五髒之胃氣也。
由是精生形盛,骨肉相保,而巨氣可平矣。
宛,郁同。
音。
)
然良工之治,既雲得法而至數弗失,親戚之聞見極熟而聲色無差,宜乎無不速愈者,而顧使其直至于精壞神去而病不能愈,亦何暇治之不早乎?暇,言慢事也。
)岐伯曰:病為本,工為标,标本不得,邪氣不服,此之謂也。
(病必得醫而後愈,故病為本,工為标。
然必病與醫相得,則情能相浃,才能勝任,庶乎得濟而病無不愈。
惟是用者未必良,良者未必用,是為标本不相得,不相得則邪氣不能平服,而病之不愈者以此也。
又如五髒别論曰:拘于鬼神者,不可與言至德。
惡于針石者,不可與言至巧。
病不許治者,病必不治,治之無功矣。
又如脈色類不失人情詳按,皆标本不得之謂。
)帝曰:其有不從毫毛生,而五髒陽已竭也,津液充郭,其魄獨居,孤精于内,氣耗于外,形不可與衣相保,此四極急而動中,是氣拒于内而形施于外,治之奈何?(不從毫皮生,病生于内也。
五髒陽已竭,有陰無陽也。
津液,水也。
郭,形體胸腹也。
脹論曰:夫胸腹,髒腑之郭也。
凡陰陽之要,陰無陽不行,水無氣不化,故靈蘭秘典論曰:氣化則能出矣。
今陽氣既竭,不能通調水道,故津液妄行,充于郭也。
魄者陰之屬,形雖充而氣則去,故其魄獨居也。
精中無氣,則孤精于内。
陰内無陽,則氣耗于外。
三焦閉塞,水道不通,皮膚脹滿,身體羸敗,故形不可與衣相保也。
四肢者諸陽之本,陽氣不行,故四極多陰而脹急也。
脹由陰滞,以胃中陽氣不能制水,而肺腎俱病,喘咳繼之,故動中也。
此以陰氣格拒于内,故水脹形施于外而為是病。
)岐伯曰:平治于權衡。
(平治之法當如權衡者,欲得其平也。
且水脹一證,其本在腎,其标在肺。
如五髒陽已竭、魄獨居者,其主在肺,肺主氣,氣須何法以化之?津液充郭,孤精于内,其主在腎,腎主水,水須何法以平之?然肺金生于脾,腎水制于土,故治腫脹者,必求脾肺腎三髒,随盛衰而治得其平,是為權衡之道也。
)去宛陳,是以微動四極,溫衣,缪刺其處,以複其形。
開鬼門,潔淨府,精以時服,五陽已布,疏滌五髒,故精自生,形自盛,骨肉相保,巨氣乃平。
帝曰:善。
(宛,積也。
陳,久也。
,斬草也。
謂去其水氣之陳積,欲如斬草而漸除之也。
四極,四肢也。
微動之,欲其流通而氣易行也。
溫衣,欲助其肌表之陽而陰凝易散也。
然後缪刺之,以左取右,以右取左,而去其大絡之留滞也。
鬼門,汗空也,肺主皮毛,其藏魄,陰之屬也,故曰鬼門。
淨府,膀胱也,上無入孔而下有出竅,滓穢所不能入,故曰淨府。
邪在表者散之,在裡者化之,故曰開鬼門、潔淨府也。
水氣去則真精服。
服,行也。
陰邪除則五陽布。
五陽,五髒之胃氣也。
由是精生形盛,骨肉相保,而巨氣可平矣。
宛,郁同。
音。
)